產品思考:垃圾分類,需要抓住用戶痛點

7 評論 9463 瀏覽 53 收藏 9 分鐘

垃圾分類現在是熱門的話題,引爆國內的輿論市場。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垃圾分類對于產品從業者來說,有什么新的機遇與挑戰?產品從業者應該如何思考這些問題?

近期,從上海開始率先實施的垃圾分類條例一下子引爆國內的輿論市場。社會各界對此政策的觀點褒貶不一:支持者認為垃圾分類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而反對者則認為垃圾分類過于繁瑣,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暫且不說哪方的觀點是正確的,以個人拙見來看,無論是單純的支持或者反對,從產品從業者的角度都是不職業的,也是沒有意義的。作為產品從業者,對于垃圾分類這個課題,更應該思考哪些問題呢?

思考點:垃圾分類的痛點在哪里?為什么引發這么多的抱怨?

從網友發的微博看,吐槽的重心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分類過程繁瑣,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2. 分類名稱沒有做到見名知意,很難分清垃圾的屬性。
  3. 投放時間與上班族通勤時間沖突,導致上班族沒有時間丟垃圾。

對于一個產品來說,以上的吐槽實則就是產品痛點,產品從業者的工作就是為痛點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提升用戶丟垃圾的體驗,從而讓用戶為解決方案付費。接下來我們一個個分析上面的痛點,探討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01 分類過程繁瑣,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既然有需求,一定會有市場。分類這項工作最終會催生出第三方服務商(事實上目前已經有創業者在進行小規模試點代收垃圾的服務)來解決。那么第三方服務商能從垃圾分類這個工作中獲得什么呢?

首先是分類的時間成本所得,服務商為用戶提供分類服務,理應獲得相應的勞動收入,然而這可能不足以維持公司繼續盈利,那么這類服務商還能從什么方面拓展業務從而支撐自己的運營呢?

二手回收既然垃圾分類服務商每天都要到用戶家里幫助收取和分類垃圾,那么用戶與服務商的接觸將較為緊密,在服務過程中也不斷增加信任感。既然如此,分類商完全可以從事二手回收的相關業務。

對于用戶來說,需要被二手回收的物品在本質上也是垃圾,只不過是更具有價值的垃圾罷了。服務商可以制定自己的標準,按照回收商品的成色進行定價,之后再轉賣或者直營二手商城盈利。而對于用戶來說,也省去了在二手市場上和買家溝通的成本,更降低了交易時的風險,省時省心,一舉多得。

數據收集想要充分了解一個人,最核心的方式就是獲取這個人的消費數據,而消費數據掌握在電商平臺與支付平臺間,我們很難獲得。那么從垃圾中獲取這個人的消費狀況也許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垃圾是不會騙人的,通過對家庭垃圾的分析可以知道這個家庭大致的消費喜好,財富地位等等,通過對一個地區產生的垃圾分析,可以知道這帶人更喜歡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垃圾就是數據,數據就是錢。

02 分類名稱沒有做到見名知意,很難分清垃圾的屬性

北京在實行垃圾分類時,用“廚余垃圾”代替上海的“濕垃圾”,用“其他垃圾”代替上海的“干垃圾”,就顯得清晰多了,如果將垃圾分類當成一個產品來看,北京和上海的小規模試點就是“灰度發布”,而不同的分類名稱則是“A/B測試”?;ヂ摼W方法論的本質來源于傳統的經驗,而產生的新經驗又具有延展性,可以運用在各行各業,社會不就是這么不斷進步的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一生大概要面對兩萬到三萬種不同的產品,當這些產品完成了生命周期后,最終都是要成為垃圾。對于用戶來說,也就是要識別兩萬到三萬種不同的垃圾種類,有些品類無法分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針對于生產廠商來說,面對的就只有自家生產的寥寥幾款產品而已,能不能讓垃圾分類的這個工作由用戶本身轉移到生產商身上呢?要求廠家在出廠前將生產產品所帶來的垃圾寫在包裝或說明書上,這樣當產品完成它們的使命后,用戶可以很清晰地對產品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從而準確投放。

我還注意到,上海的垃圾分類管理實行之后,淘寶立馬上線了AI垃圾識別的功能。

雖然只是一個測試的小功能,但對于淘寶來說也許是一個新的嘗試。設想我掃描了一個鼠標之后,淘寶就知道我丟了個鼠標,一邊可以給我推送同類鼠標的廣告,趁機引流,一邊在閑魚端向我發放一些電子產品補償券,一個從購買到垃圾處理的閉環就形成了。

還有垃圾分類小程序,垃圾分類小游戲,淘寶上甚至有垃圾分類教學道具的銷售,真讓人感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03 投放時間與上班族通勤時間沖突,導致上班族沒有時間丟垃圾

首先,每天兩次,每次兩小時垃圾投放時間點確實避開了上班族。但是一個小區里居住著的居民五花八門,我們知道,上班族以中青年人為主,相較于老年人,他們更知道如何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掌握著社交媒體上更大的話語權。所以,將微博上的意見當做調查的樣本是否妥當?作為產品從業者需要特別小心陷入樣本偏差的誤區。

再次,如果假設樣本數據準確,之前的垃圾處理第三方服務商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定價,包分類包丟棄的服務價格顯然與只負責丟棄的服務價格是不一樣的。這樣擁有不同需求的家庭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服務類型。對于價格敏感性家庭,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完成分類工作,對于時間成本敏感性的家庭,他們也許就完全將這項工作外包出去,這樣社會勞動力便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當然以上只是作為產品從業者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想法,在實際的操作中,肯定還有諸多遺漏,但產品的迭代不正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嗎?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一點,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

 

本文由@陳余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收集運輸處理也是很重要的,這個就看國家的力量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觀點很好。讓孩子從一開始就養成正確的習慣比什么都強。從源頭做起,現在生產商生產的能回收的有的已經打上標示了,其它應該都是不可回收了吧。其它沒有標示的廠商可以學起來。

    來自北京 回復
  3. 垃圾分類本身就是社會的倒退。
    分類這種工作在原始社會就能做,而且是正常人類都能做。
    比如北京到上海,從直觀上來說騎馬更綠色環保,這也是原始人就能做的事,但不提倡。
    高效便捷是當代有要解決的問題,同火車原理,垃圾分類不應該是個體來解決的問題,而是社體解決。
    統一,方便,無感垃圾分類處理才是現時代人類應該做的事情。
    我覺得,連倒垃圾都是反人類,這部分應該由垃圾處理公司統一上門處理。收正常垃圾處理費才是長久之道。

    回復
    1. 我也是這么認為,這是犧牲效率和枉顧時間成本的做法,但不是本次討論的范圍。

      回復
    2. 說得真好,讓人眼前一亮

      來自山東 回復
  4. 統計咯哦題

    回復
  5. 哦李榮浩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