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跟我們想的一樣嗎?

0 評論 2134 瀏覽 0 收藏 4 分鐘

每個應用程序都需要有一個機制來完成他的目的與用途,這個機制是由產品設計師所設計,表達出系統如何設計、系統如何實作、資料如何交換與溝通、或是演算法如何計算資料。這種表達出系統實作的本質,叫做實作模型。

但是使用者真正在使用軟件或應用程序的時候,并不清楚軟件的內部是如何運作的,也不知道資料如何交換、更新。使用者的腦海裡面有一組完成目標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心智模型是目標導向的,它完整的指向使用者使用這個軟件的目標:開啟 Microsoft Word 的目的是編寫一篇文章、開啟 Google Maps 是為了要尋找加油站、開啟記帳軟件是為了要預估下個月的預算。

一般而言,心智模型和實作模型之間是非常衝突的。舉例個簡單的例子:你打開一個資料夾,開啟一個文件檔案,在編輯了這個文件之后,把它關閉。使用者的心智模型,可能像是從書架上拿下一本筆記本,打開筆記本寫下幾句話,然后把筆記本放回架上。在使用者的新裡面這個檔案從頭到尾就只有一份。

現在我們來看看實作模型:當使用者打開文件檔案的時候,記憶體從硬碟復製了一份檔案,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有兩份檔案在電腦裡,你在 Word 裡面編寫檔案,事實上是寫在記憶體裡面的那份文件上,你關閉檔案,就好像要把筆記放回書架上,喔歐!這時候問題發生了,記憶體的檔案要放回硬碟裡,可是這裡有兩份檔案,到底要以哪一份檔案為主呢?

這就是心智模型和實作模型的不同,而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在設計軟件的時候,真正給使用者看到的那個軟件介面,我們可以稱之為設計模型(Design Model)。所以我們可以想像,設計模型越接近心智模型的軟件,使用者使用起來也越順手。在軟件這個虛擬的世界裡,設計模型幾乎可以完全脫離實作模型的束縛,貼近心智模型來取悅使用者。舉例來說:把文件拖拉到資源回收桶,可能要比想像數據資料從硬碟中抹除要容易的多。

即使你的軟件功能強大,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完整,但沒有經過完好設計的實作模型就像是苦口良藥,依舊讓人難以下嚥。而設計模型就像是替苦藥包裹一層甜甜的糖衣,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的吞下肚子。

註1:現代認知心理學與人機介面大師 Donald Norman 在他的經典著作「設計&日程生活(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提出了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和系統模型(System Model)的定義,這個定義又在 Alan Cooper 的 About Face 中重新定義成心智模型與實作模型(Implementation Model)。

?來源:fourdesire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