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人性說:懷疑與享樂
每一個惡/善都有對立的一面,我們以善為道,構建產品愿景,以惡為術,促進產品改變,讓產品在迭代或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西方哲學談人的七宗罪,荀子談性惡論,孟子談性善論。人性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底層需求,能夠給產品帶來很好的粘性。
相比西方七宗罪,我對應在產品層面上總結出8大點,包含 “厭惡、懶惰、嫉妒、貪婪、恐懼、懷疑、傲慢、享樂”,這次主要來嘮嘮“懷疑”和“享樂”。
享樂
但丁在《神曲》中稱人有七宗罪: 傲慢 、嫉妒 、暴怒 、懶惰 、貪婪 、暴食和色欲 。
在產品層面單純從七宗罪里面暴食和色欲的釋義對人性的理解就有點狹義,七宗罪里面暴食的釋義是浪費食物,色欲的釋義是指過于強烈的、不合乎道德的欲望。從廣義來理解是“過分貪圖逸樂”。所以“享樂 > 暴食+色欲”,故七宗罪的暴食和色欲翻譯成產品語言用“享樂”比較合適。
那再從產品設計的角度重新定義享樂善的一面:用戶的感官或精神感到愉悅。
1. 感官感到愉悅
用戶“感官感到愉悅”這個好理解,無非就是產品UI 很美,交互舒服,但這也理解比較籠統也沒有標準。比如文青喜歡小清新風格,而大爺大媽鐘意大字號鮮艷風格。那總體而言遵循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用戶在感官層面就不會差。
原則一:狀態可見原則
用戶在網頁上的任何操作,不論是單擊、滾動還是按下鍵盤,頁面應即時給出反饋?!讣磿r」是指,頁面響應時間小于用戶能忍受的等待時間。
原則二:環境貼切原則
網頁的一切表現和表述,應該盡可能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語言。
原則三:撤銷重做原則
為了避免用戶的誤用和誤擊,網頁應提供撤銷和重做的功能。
原則四:一致性原則
同一用語、功能、操作保持一致。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情景,操作應該出現同樣的結果。
原則五:防錯原則
通過頁面的設計、重組或特別安排,防止用戶出錯。比出現錯誤信息提示更好的是更用心的設計防止這類問題發生。
原則六:易取原則
盡量減少用戶對操作目標的記憶負荷,動作和選項都應該是可見的,即把需要記憶的內容擺上臺面。
原則七:靈活高效原則
中級用戶的數量遠高于初級和高級用戶數。為大多數用戶設計,不要低估,也不可輕視,保持靈活高效。
原則八:易掃原則
互聯網用戶瀏覽網頁的動作不是讀,不是看,而是掃。易掃,意味著突出重點,弱化和剔除無關信息。
原則九:容錯原則
錯誤信息應該用語言表達(不要用代碼),較準確地反應問題所在,并且提出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原則十:人性化幫助原則
如果系統不使用文檔是最好的,但是有必要提供幫助和文檔。任何信息應容易去搜索,專注于用戶的任務,列出具體的步驟來進行。
幫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
- 無需提示
- 一次性提示
- 常駐提示
- 幫助文檔
2. 精神上感到愉悅
人對美好的事物感到愉悅是與生俱來的:
- 看到36D腿長1米5蘿莉臉的女生會感到愉悅;
- 忽然聽到一首多年未聽過且不知道歌名的曲子時感到愉悅;
- 看到精美的食物再咬上一大口的時候感到愉悅;
- …..
在產品術的層面怎么做到讓用戶在精神上感到愉悅?并且不是一次,而是十次或者更多?
忽然在推薦列表聽到一首多年未聽過且不知道名字的曲子你當時會感到愉悅,但是第二次推薦到給你到時候心里面并不會感到愉悅,因為已經聽過一次,并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可能還有些厭倦。但持續給你推薦多年未聽過且不知道名字的曲子的時,那時候的你就會愉悅到飛起。
《上癮》一書里面提到的上癮模型里面有個核心環節是“多變的酬賞”,這里面的“多變的酬賞 <= 精神愉悅”,給予到用戶“多變的酬賞”用戶會感到愉悅。而普通的反饋并不會感到愉悅,次數多了甚至還有點厭倦,因為“多變的酬賞”不是意料之中而是意料之外的東西。
你扔一塊垃圾進垃圾桶會發出“嗖”的聲音,這個結果你是預料之中,所以你不會沒完沒了的重復這個動作。但假如你扔一塊垃圾進垃圾桶,垃圾桶會發出“咚,咚,咚”的響聲感覺和無底洞一樣。公園里面的娃會不會滿公園找“垃圾”往垃圾桶扔?
拋開上癮模型前面的幾個步驟單從“多變的酬賞”角度去看,合格的“多變酬賞”是怎樣的?
首先滿足多變性
每天刷微博刷抖音看到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內容的多變性,用戶無法預知下一個視頻、下一頁動態會是什么內容,這種不確定性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用戶一次又一次的刷抖音微博,不停的探索新內容。
其次符合人性底層多個需求(貪婪、懶惰等..)
每天路過福利彩票門口總是存在一副滿地都是彩票券的現象,這種門檻低高回報對于哪些期望中大獎的人難以抗拒。能否中獎完全不在用戶控制范圍之內,追逐中獎這個過程實在讓人心醉沉迷。
如貪婪:用戶預期收益遠大于投入成本。詳情可閱讀:產品人性說:貪婪與嫉妒
懷疑
“懷疑“一詞是七宗罪里面沒談到的內容,但既然是來探討人性,人是有懷疑的天性,故把”懷疑“也歸納到產品人性里面。人人都有懷疑的心理和態度,只是不同人對不同事物懷疑的程度不一樣。
懷疑對應善的一面是信任,有了信任懷疑的心理就會自然而然的消失,從產品層面如何強化正面影響,傳遞信任感給到用戶并且可以產生信任的認知?
1. 強化正面影響
“成功案例/合作伙伴”模塊幾乎成為B端產品必備的一個強化正面影響的把手。一句“阿里都在用我們的產品”,比一切花里胡哨的介紹信任來得更快更深。
任何一款符合用戶和市場需求的產品都會有“探索者”和“追求者”,巧妙利用門檻和機制挖出這一批人,能很好給產品帶來正面的影響以及口碑傳播。
2.?降低門檻
用戶產生的懷疑大于期望時往往就會導致流失,消除懷疑除了提高正面影響外可適當降低一定門檻。
- 一些B端產品30天高級會員免費試用
- 電商產品的不滿意隨時退款
- 年費會員制的首月低價
- ….
等等非常多的手段根據不同業務和用戶懷疑程度制定相關策略,給這批用戶打上標簽長期監控并持續優化。這僅僅是提升轉化率的一個起點,后續要持續跟進,否則要走的遲早要走。
最后
每一個惡/善都有對立的一面,我們以善為道,構建產品愿景,以惡為術,促進產品改變,讓產品在迭代或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延伸閱讀
#專欄作家#
動物園園長,微信公眾號:首席吹牛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圈十八線作詞人,國家一級退堂鼓表演藝術家。顏良而文丑,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以善為道,以惡為術。說得不錯,系列寫的很好,但是產品層面的內容案例稍微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