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金產品為例,聊聊流量分發邏輯
本文以互金產品為例,分析了流量分配的邏輯——?找到最合適的流量、流量分配到最有效的入口、?提升最終流量轉化。
做產品的時候大家都愛說數據驅動,數據驅動的本質是用數據體現流量轉化效率,指導提升流量轉化效率。
提升效率的命題,是在特定限定條件下尋找最優解。本質上一切流量問題都是廣告問題。最后都會繞回到競價廣告。核心就是頭部的廣告位流量(價值/價格)最貴,長尾流量通過精準分配提高利用效率。今天用來講流量分配用的例子是一個互金產品,買流量賣流量,是除了廣告平臺以外,最具有代表性的流量變現類產品。
這個產品的核心是找流量、分配流量、流量轉化。
01?找到最合適的流量
找到最合適的流量,才能在一開始就提升流量量級,充分利用流量預算,同時也節約試錯時間。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流量來源,應該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制定目標人群-目標人群屬性-尋找渠道類型-比較渠道價值-渠道引流-渠道價值評估】
以最近在知乎瘋狂投廣告的還唄為例:
- 制定目標人群:(擁有信用卡、消費意愿大于能力)剛畢業工作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的打工者
- 目標人群屬性:接觸信息豐富、有經濟能力
- 尋找渠道類型:內容平臺、電商平臺、互金平臺···
- 比較渠道價值:在各類渠道中詢價,找到預估ROI最高的渠道
- 渠道引流:根據渠道特征,制定投放廣告方案,如果使用直投H5收集用戶手機號碼,那可以通過后臺實時切換調整,提升轉化效率。
- 渠道價值評估:根據各個渠道的用戶行為表現,建立渠道價值評估模型,建立渠道清退標準,這個以后有機會再講,不展開了。
02?流量分配到最有效的入口
流量已經來到了產品,為了充分利用流量,創造最高價值。大部分產品都不限于一種變現方式,譬如互金產品,可能會有記賬、信用卡管理、投資、貸款、社區、查征信等功能。這些功能有的是為了提升用戶活躍,有的是為了獲取用戶信息,有的是為了變現。
在這些功能中,可以按照戰略/ROI做分配。分層分級導流,提升流量效率。
對于主產品來說,職責如下:
- 保證核心功能的可用
- 收集用戶信息對用戶分層分級
- 向各個分支功能導流
- 提供運營工具
這里的核心是要提升首次流量分配效率。譬如說,投資小額和投資大額的用戶可能并不重合(打比方,實際上并不一定),那不拆分流量,讓流量自行流向這兩個功能就不夠高效。應該在一開始就分析用戶類型,將用戶分別導入對應的功能。
03?提升最終流量轉化
第三步是最終流量轉化。
流量轉化變現有幾個步驟,譬如說在互金產品里流程如下:
用戶進入首頁-用戶進入各個功能區域-用戶點擊貸款產品-用戶輸入手機號碼注冊-用戶申請貸款-用戶查看貸款進度-用戶完成貸款-引導用戶到其他產品做二次變現。
這個過程是一個大的漏斗模型,每個步驟都存在轉化提升空間。各個步驟之間的轉化提升,以后有機會一點點的理出來寫吧。
同時,互金產品的流量價格非常昂貴,必須要提升流量轉化效率才能cover成本。在引導向各個貸款產品時,若貸款產品是自營,那就需要考慮各個自營產品的ROI(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機會成本),如果貸款產品非自營,就需要考慮這些甲方產品的出價。這樣來看,這種模式就會接近于競價廣告,最好的位置,最多的流量會導入最高價產品。
短期看這樣的策略是最優的,但這樣會導致平臺只能存在2-3家超級甲方(即使保守估計頭部產品都會吸收五成以上的流量),再想極端一點,在甲方成本允許的情況下,所有的流量都導入一家甲方是短期最優的。但是這樣會導致產品過度依賴少數幾家甲方,風險極高。同時無法接觸到新的甲方,尋找不到更高價產品。
這樣引申出了新的問題:
- 運營位和產品列表之間流量分配
- 各個產品之間如果做科學的流量分配
- ROI與其他因素的協調:如客戶等
這些展開又是更大的一篇文章,核心兩點:
- 一是交互上做控制,例如適當控制運營位的展現方式,占據屏幕比例等;
- 二是產品機制上做控制。
那么現在假設我們已經解決了以上的問題,新的問題又誕生了。
**不同位置吸引的用戶,質量是不同的。**
個人經驗來說,像banner這種運營位引的量是很差的,很多人只是隨便點點,這個也可以類推到很多傳統運營位。但是產品推薦列表的頭部位置是很好的,但推薦列表的尾部又是很差的。
雖然上面我們解決了“量”的分配問題,現在“質”的問題又出現了。
怎么把同質的流量去做合理分配呢?
這就涉及到流量控制了。
- 控時間;
- 控量級;
- 控設備號/手機號/IP···;
- 控場景(展示條件);
- 控客群。
通過對產品以各種方式進行控量,達到短期內效果最大化的控“質”。達到這種程度,基本上可以滿足控質+控量的需求。但還能不能更好一點呢?
這就需要對用戶和用戶行為做分析。對用戶做分析,一是根據自建的用戶數據庫做比對,二是獲取用戶行為去做風控分析。不同質量的用戶以不同價格銷售給不同客戶,獲取最大收益。
最后
流量控制在產品早期核心是抓大放小,而在后期則是精細化運營。前期要建立體系,大處著手,提升整體數據。后期要小處著眼,揪出異常數據,制定對應策略。
作者:張小四兒,微信公眾號:產品小怪獸
本文由 @張小四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那杯茶,是P上去的么
核心邏輯就是長期的利益最大化~
合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