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要點,解析產品需求分析
對于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產品經理來說,每一個角色需求分析方法都不盡相同。而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從業經驗,分享了他的需求分析方法,供大家參考。
我對于互聯網產品經理崗位的理解:產品經理是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崗位,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將現實中的需求,或者說用戶的問題,抽象成虛擬網絡中的工具或者解決問題的流程。
因此,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需求分析是最本質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上到產品總監把握方向,下至產品專員確定具體方案,所有工作的出發點都應該是需求。
那需求是什么呢?又該如何分析呢?
每個行業,甚至每個公司可能對于需求的定義都不一樣,這個詞是模糊的,其本身就是哲學意義上的抽象。有的人把用戶的需要、用戶的反饋、內部的反饋都叫做需求,放到一個需求池里再去判斷優先級和真偽;有的人卻只把用戶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做需求。這個概念的本身并不重要,其范圍也是求同存異,重要的是分析需求的人,和如何分析需求。
廢話不多說,以下我自己從業兩年多(入門產品經理)的需求分析方法:
建立行業認知
需求是在一個行業內被定義的。職場社交里的分享需求和二次元社交里的分享需求,會有很大的差別,這是由這個行業,或者說這個市場決定的。
產品經理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這個并不僅僅是指不斷學習別人的產品思維,更重要的是,進入一個行業,產品經理要快速學習了解這個行業:行業的商業模式,行業的市場情況,行業的從業人員,行業的消費者等等,都需要一個產品在很短的時間內積累起相關的知識儲備。因此,這里的學習能力,不僅是書本上的學習,行業上的學習更加至關重要。
只有建立起行業的認知,需求的背后的問題才能明確,產品的方向才不會錯,產品執行過程中的細節才會圍繞在方向上。
建立用戶認知
1. 構建用戶畫像
這個是老生常談,同時其構建方法也比較成熟了,一些大的公司也會有專門的用戶研究崗位,專門負責用戶畫像的維護。
這里只簡單總結一個定性用戶畫像的構建方法,內容主要自網易云的用戶研究員課程。
定性用戶畫像,是通過收集相關書面信息,配合訪談、觀察等用戶調研手段,制作的偏向特征描述的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的定義:通過用戶的目標、行為、觀點、基本信息,對其真實特征進行勾勒,產生3-6個任務角色,每個角色代表一群用戶,然后描述沒類用戶的基本特征和產品使用場景,使用路徑等。
(1)前期準備,收集已有用戶信息
跟公司內部其他同事同步,看能不能找到相關的調研結果,或者數據分析的報告。
在網絡中尋找類似用戶群體的分析報告。
(2)確定收集信息的方法,定性方法一般是訪談法和觀察法,這里著重說訪談法。
1)訪談時要收集的用戶信息
a. 用戶基本信息:用戶的人口學特征,例如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等;用戶的社會學特征,例如家庭情況,收入情況;除此之外可能還要關注使用的移動設備,桌面設備等。
b. 同類產品使用經驗:使用過哪些競品,以及為什么選擇這些競品,主要看用戶對于這些競品的評價標準。
c. 品牌印象和渠道:詢問用戶是如何知道競品的,以及競品現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這部分也是為之后產品投放做準備)。
d. 目的和行為:詢問用戶使用某個產品的目的是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使用頻率如何?最主要使用的功能有哪些?
e. 觀點和動機:詢問用戶對于競品的喜好?使用之后的結果等?
f. 機會:詢問用戶對于競品的看法(認為產品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確定用戶核心依賴的功能點是什么?以及原因。
2)確定訪談大綱,可根據訪談人的水平確定采用半結構式訪談還是全結構式訪談,通常建議使用半結構式訪談,即需要制定出完整的訪談大綱,但是訪談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問題順序,同時也可以根據發現追問。
3)尋找訪談用戶:一般訪談用戶可以從公司內部、公司同事的親朋下手尋找,也可以采取接頭攔訪,或者通過線上招募的方式。
4)執行訪談:專業的用戶研究員制定嚴謹的用戶畫像時,需要嚴謹的執行訪談,不過作為產品,更關注速度和效果,所以這里不用拘泥形式,零散進行訪談即可,如果時間地點不允許也可以通過電話訪談完成。
5)收集整理訪談資料,產出訪談報告。
(3)整理收集到的資料、訪談內容等,通過標簽提取,總結歸納等方法找到關鍵信息,然后產生用戶畫像。
2. 確定用戶核心主線的需求,并盡可能多的羅列相關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是不可能窮盡的,我們不可能做一個產品涵蓋用戶所有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明確用戶需求的主線。
- 點外賣的需求主線就是:吃什么>選什么>下單>收到外賣>對外賣的反饋;
- 租房的需求主線就是:在哪租>租哪個>線下看房>接洽經紀人>簽署合同租房>后續租房的服務。
有了核心的需求路徑,通過競品分析、內部反饋、用戶調研,把核心路徑讓的需求全部羅列出來,其中有直接的相關的,有的是衍生出來的,這樣也就確定了需求的優先級。
需求的背后都是用戶的問題
實現某個需求,就是解決某個問題。我對需求的定義相對狹義一些,我理解的需求就是用戶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發朋友圈,其底層上用戶的問題是:如何記錄自己?如何和朋友分享自己?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表面上的用戶問題是:發什么內容?能發什么文字?能發什么圖片?
根據需求設計產品,就是圍繞問題設計解決方案。
產品方案會受到各方的影響,人人都可以提出產品建議,這些人可能是公司內部的領導、可能是運營、可能是銷售,他們提出的建議其實都是帶有自己的目標的,收到建議的產品經理必須問清楚背后的目標,不要被建議中提出的產品形式所迷惑,否則到時候即使采納了建議,上線的產品也會讓自己里外不是人。人都是基于自己的信息做決策的,各方提出的建議多數情況下都夾帶了自己身份下的目標。產品經理必須認清這一點。
同理,產品方案有時候也會變成非常主觀的東西,我們常常把自己的思路和喜好加入其中,這不是壞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產品經理夾帶的私貨也必須是在解決用戶的問題,或者輔助用戶解決問題,一廂情愿的產品方案再怎么精致都是無理取鬧。
一定要認識到需求背后的問題,遇到一個需求,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要點擊這個按鈕?點擊之后想要什么?用戶為什么會注意到這個按鈕?只有所有問題都明確了,所有問題在這個方案中都得到了出口,產出的產品方案才是靠譜的。
需求的場景
時間、地點、人物。
需求的產生源自用戶內在的動力,但是需求的觸發卻跟時間、地點、人物密切相關。好比劇本,只有完整的環境下,人的行為才會是合理的。
在進行一個需求的分析時,要明確這個需求產生的場景,這些是產品方案設計合理的關鍵。
例如記錄跑步和進行室內徒手鍛煉,兩個都是鍛煉身體,但是對于開始運動/跑步的設計卻差別很大。
舉個例子:
keep更多的用戶是做室內健身,用戶打開keep的任務是要開始一次鍛煉,場景通常是健身房或者自己的房間,時間通常是早晨或者晚上,且可以有較多的準備時間。所以其開始健身的入口不用放在一級入口,且加強展示,因為在這個場景下,用戶有能力、有時間、有心態去找到想要的運動課程,從容地開始。
但是記錄跑步的產品,比如悅跑圈,用戶打開悅跑圈時,通常是站在室外的跑道上了,時間也可能是早晨或者晚上,光線可能昏暗,這個環境下用戶會有潛在的壓力,因此需要迅速開始,進入跑步的任務,所以悅跑圈的開始入口要突出強調,一點及達。
上邊的例子都是時間、地點這樣的自然環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分析需求的社會環境。我們常在工作中說要為用戶創造場景,通常是指社會環境。
例如,對于電商平臺,用戶只有在需要某個商品的時候,才會有動機去平臺上搜索購買,這時候用戶跟店家、客服、其他購買的用戶、周圍人等組成了此次購買的場景。這是自然而然的場景,是用戶主動進入和產生的。
同時,最近比較火的直播帶貨,其實就是商家和平臺一起為用戶創造的購物場景,通過主播描述商品,體驗商品,讓普通用戶激發或者模擬出需求,再通過優惠,從眾心理,粉絲效應等構建當下的購物場景,于是用戶就下單了。
用戶在場景下如何解決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問題
劇本需要規定一場戲的外部環境,更重要的,劇本還要有沖突,這個沖突在需求分析的過程中,我類比為用戶的任務。用戶要解決自己的需求(問題),需要通過任務完成。
一個需求,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如何完成任務、順序如何、節奏如何就是我們在設計方案的時候要考慮的。
一個todo-list的產品,用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記錄一天的安排?
外部的場景是一天的任何時間,多個設備上,使用者大多數是自己,也可能需要跟同學或者同事共同處理,內部的任務包括:記錄todo,處理todo,建立list,設置排序等等,這些的任務有的是需要逐個完成的,有的相互依賴,有的相互獨立,這就需要功能流程的設計符合用戶任務處理的流程和思路,相對復雜的還要教育用戶,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的梳理。
同時,在這個需求的分析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符合用戶的流程和思路,還應該幫助用戶找到更合適,更高效的流程,從而設計出更好的任務流。
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產品化
明確了用戶要解決的問題,有了解決問題時的外部場景和內在任務流,我們就可以將這些抽象的東西具體化為產品了。這可以是一個產品文檔,也可以是一套產品UE,這個過程更多的是看產品經理的經驗和創造力。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具有優秀創造力的人少之又少,且驗證一個創新觀點的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更多的是將各種方案方法組合起來,這就是產品設計的經驗。
你看過多少、體驗過多少產品實現方式,使用過多少設計流程和模式,都直接影響你方案的體驗。對于一個文本框,你見過的最好的交互、展現方式,就是你能設計出的最好的方案,當然不排除你針對文本框,創造出更好的方案。
產品設計的約束條件
至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產品方案了,但是還沒完,產品是團隊的產出,團隊其他層面的能力也會限制產品最終的形態:
- 運營能力
- 審核能力
- 技術能力
- 時間資源
- 公司資源
…
以上等等,是一款產品要想成功的約束條件。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產品經理應該是理想主義的,但是在執行的時候,產品經理應該是現實主義的。這并不是說要限制產品,并不是不要做到最好,而是理想要受到現實的約束,否則就不能落地,而不落地的產品就是失敗的。當然了,明確了自己團隊的約束邊界,并不是要把這個當做不變的規則,邊界也是可以突破的。好的產品應該在執行過程中,利用有限的資源,幫助團隊實現突破。
本文由 @WalterX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1
花里胡哨,沒有用
那…有沒有 有用的方法呢?
表示沒看懂,太多了
其實沒一點都值得展開來說
有道理
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