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忍于簡而勇于約

3 評論 3026 瀏覽 233 收藏 17 分鐘

還記得4年前我剛入職互聯網公司的時候,一個老策劃在周會上進行自我檢討,起因是產品的新版本上線后,招致了大量用戶抱怨。其實這個版本只是做了些小“優化”罷了,比如把圖片雙向循環輪轉的功能,變成單向輪轉。“優化”的理由是為了將功能、界面簡約化,以便用戶用起來更加清晰易用。這種簡單粗暴的“簡約”,在當時看來并不奇怪,隨著iPhone手機的流行,簡約成了那個時候最火熱的潮流。這個產品經理僅僅是順應了大潮,再說他也并不孤獨。

問題就出在“簡約”這兩個字,專業的設計師們、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們都對它作出了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任性的去掉了界面上的大多數功能,他們自認為從產品的面向對象來看,這些功能根本是雞肋,既然是雞肋,那么為了“簡約”,就應該去掉。他們不需要做用戶調研,因為工作流程也必須“簡約”起來。他們常說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任性的人,所以他才不受用戶的控制,卻做出了讓用戶意想不到的產品。他們不加思考的以為只要照模照樣做了,神話也會照模照樣的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

還有的人,對簡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認為簡約與簡單并不一樣,即使最復雜的信息,也可以通過可視化、結構優化等各種方法,讓信息的展現變得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經過大量的業界實踐后,這種思想被定格為“正確”的思考方式。于是我們把簡約定義為:簡潔扼要,讓用戶覺得簡單。你首先必須提供給用戶足夠的功能。否則,少了功能的“簡單”,在用戶看來,反而是“復雜”的。

而那些真的冗余的信息或功能,也確實要通過產品迭代的方式將其淘汰。有的冗余源于產品進化,比如創新的科技淘汰了舊有的功能。有的冗余是因為設計師欠缺考慮或考慮過度。凡此種種,都將隨著產品年齡的增長而暴露在人們的目光下,最終在如同生物進化版的產品迭代中,逐步消逝。這個過程得以讓產品由繁入簡,更加易用,而產品設計者們在這大浪淘沙般的過程中不斷掙扎、糾結。

簡,總比繁要更加艱難。

“簡約”不僅僅是設計界的“圣約”。我們亦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款產品。在人們的工作及生活過程中,“簡約”的思想就同樣受用。我們可以這樣總結為:設計上的簡約助人易用,生活上的簡約讓人舒心,而工作方式上的簡約則使人高效。

前些日子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名獲得了國際新聞獎的中國女記者,據說這個獎項中國歷史上僅有兩人獲得??蔀楹纹撬兀克窒砹俗约旱墓ぷ餍牡茫涸瓉硭饺兆龅拿恳豁椆ぷ鳎繕诵远际欠浅C鞔_的,而且從來不會把自己的精力均分到每一篇新聞稿上。比如說在寫一篇報道《希拉里在XX攜家人逛街》,這類日常性的新聞她僅用兩三行的文字進行簡單闡述,然后便快速發出去了,這樣,她便可以在發稿量上秒殺那些每一篇都精心雕琢的記者們。因為這檔子新聞,就算是寫得再精彩,也不會吸引更多人關注,更不會成為要聞。于是,這名女記者把絕大部份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深度、獨家報道中去,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新聞,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國際新聞獎項提名。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名女記者的成功,主要源于她明確目標,分得清重點,采用了一種“簡約”的工作方式,僅此而已。

這雖不是什么新奇的做事方式,但大多數的人做事情并非如此,首先,人們喜歡避重就輕,只喜歡選擇自己認為更容易完成的事情來做,這樣的工作方式永遠沒有效率可言,因為重要卻困難的事情,總是被他們繞開,連完成任務都難以做到。其次,人們很少思考解決問題的真正核心是什么,而通常只是執行各種各樣的方法論,亦或是根據別人的建議。

有一句話說得透徹“人們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在果殼網上的一篇文章《笨蛋們常常充滿自信的三個原因》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較為科學的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套認知系統,系統一用來感知評估周遭的一切,回答不費腦力的問題,比如說“心情好嗎”、“外面下雨了嗎”等等。系統二負責解決難題,一般是需要動用邏輯思維的問題。系統一會很自然的啟動,系統二啟動一次卻要耗費很多能量,還要伴隨著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糖降低,所以“笨蛋們”干脆放棄思考或解決這些問題。可見“笨蛋們”的問題并非出在智商,而是根本不愿意面對難題。

由此我們要說的工作中的“簡約”首先就是:敢于直面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永遠徘徊于簡單。 魯迅先生說“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彪m不比勇士,但重要的事往往伴隨著壓力和困難,這多少需要你拿出些許勇氣和決心。

和設計中的簡約一樣,生活、工作上的簡約也需要淘汰掉一些冗余。

比起沒有電視機、沒有網絡的年代,我們如今更容易獲取信息,學到知識。但同時卻面臨著信息量過剩、誘惑多的囧況。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分享,關于“張愛玲隱藏的神級技能-插畫師”,朋友評論道“以前的大師是雜家,現在的雜家是半桶水”,我心里琢磨,倘若果真如此,那現在的雜家多半是去打游戲、看電視了,亦或是想著寫書賺錢不多,搞搞其它副業。而在以前,大師們的快樂就只有凝住在書上、本上、毛筆上。

這是否就意味著互聯網時代毀滅了大師呢。其實我們心里都明白,錯不在時代,要怪就怪我們自己吧。時代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洪濤,它滾滾來襲,只待你也進化了自己,好跟上這股浪潮。于是,當下的人在這片浩瀚的大海中,就更要學會簡約。一來要避除掉無用冗余亦或是不良的信息,二來要抽絲剝繭,明確事物的核心。

生活中處處都要做減法。比如當你為取得一場考試名次而努力學習的時,你忽然想到現在電視里正播放著你最喜歡的節目,你是去看還是不去看。這表面上是自制力的體現,實際上卻可以說:是否“減去“與目標不相關事情的干擾;當你為某事大發雷霆時,有人勸你“莫生氣”,實際上也是需要你去抉擇:是否“減去”不必要的憤怒。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到一家火鍋店,在調料自助區發現很多自己喜歡的調料,于是忍不住每樣都放了點,攪和在一起吃的時候,卻難吃得無從下口。我們都不喜歡做減法,那種痛就如同是在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我們從幼兒時,就習慣了把喜歡的玩具都攏在手上,即使手太小拿不下,也不舍割棄。矛盾的是,割棄不意味著損失,反而是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然后愈加喜愛。日本的近藤麻理惠在她的書中《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說到整理的基本理念:最重要的不是擺放整齊,而是“丟棄”,沒有“丟棄”,就根本談不上整理。人們掙扎著丟棄了一筐又一筐的東西后,不僅擁有了干凈整潔的房間,更清晰了自己擁有什么、喜歡什么。整理過后,人們普遍更加自信、滿足,甚至有些人,人生的軌跡都發生了變化。因為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們真的反思了人生同樣需要整理,剝離那些冗余的,最終奔向讓自己心動不已的未來。近藤麻理惠在2015年被TIME雜志評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之一,可見這個理念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簡,總比繁要更加艱難。放在生活中就更是這樣,它首先就需要你具備一種磨人的態度:忍。

簡約是一種忍,而忍亦是一種思考方式。作為美國加州大學的藝術學博士Betty Edwards在她的著作《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中向人們介紹了5天學會繪畫全部精髓的方法。其實這個方法用一句話也能概括,就是“看到什么畫什么”,但要真的做到,你就要隱忍著,盡量去忘記你兒時的那些符號(比如太陽一定要畫成圓形的)。

記得中學時,學生們普遍認為物理是最難的學科,但我卻經常都能拿滿分。每逢考試前,有的同學已經完全進入放松狀態,“反正這時候看什么也都晚了”。有的同學在拼命的做題,“或許等一下就會考差不多的題目”。而我則只翻看教科書,一遍遍回顧那些最為基礎的物理概念。起初周圍的同學都笑話我,但我明白無論是多么難的題,都不會超過書本范圍,很多解不出的題,都是因為對基本概念掌握的還并不透徹。很多人寧愿把天下所有的題目都背下來,也不愿在基礎概念上多花上十分中的時間去琢磨,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他們上進且努力,總覺得壓力大、快沒時間了。這種情況導致的弊端往往就是:考完試就忘了。于是那些忍著不去做過多題目的人,最終取得了極佳的成績,因為他們是真的懂啊。他們就是那群看起來不怎么努力卻也能拿高分的人。

不該有的就不能有,比如在寫文章時,如果舉例涉及到作者周遭的人,往往會隱去他們的名字。舉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說明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如果還“詳細”地把所涉及的人名都一一交代清楚,那就不免讓人多想“這是不是有意進行人身批評”等,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解讀,還分離了讀者對文章本身的注意力。但有些作者,為了證明例子的真實性,忍不住地將能交代的都事無巨細地交代清楚了,引來一頓的人肉搜索和對號入座。

生活中的“忍”就如同PM做產品時,忍著不去增加那些無用的卻看似華麗的信息或功能。它就如同窗邊擺放的一大樽礙眼的擺設,你不擺放它,反而讓你擁有了這扇窗本該給你的快樂:瞭望遠方。

說了這么多,我們最后來說說“簡約”的前提。之所以放在最后說,是因為它是人們最喜歡逃避的事情。如果我開頭就告訴你:簡約必須在你有目標的前提下才成立。一定有一批人轉身逃跑。有的人不停的在給自己定目標,因為每一個都做不到,所以就不斷的更換目標。有的人喜歡給自己定下超人的目標,比如一天背下200個單詞,但是堅持不了一周就默默的放棄。在被目標反復折磨之后,人們終于得到了一個能讓自己快樂的說法:人生不需要目標,隨遇而安吧。

然而他們真的心安了么?

有些人抱怨”生活就像大白菜一樣寡淡無趣“,他們的生活平淡、日復一日,沒有追逐,更沒有波浪??筛袊@枯燥的同時,卻從來不肯思考有什么“目標”想要去完成。他們是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更是以“知足常樂”作為放棄思考目標的理由。即使真的安分在一個崗位上10余年,也多是一事無成,因為他們知足常樂,并不追求做得更好、獲得更多??吹絼e人過的比自己好,他們滿心的嫉妒,然后用自己的長處跟人家的短處比,亦或是貶損對方以慰藉自己。不管怎樣,他們都不需要有目標。

逃避目標的人絕不占少數,這或許因為我們本就卑微,又何必有無窮盡的追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踏足每一片土地的地球上,我們誰不是活得微如草芥呢?我們只有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才活得像一個上帝,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遇到的每一件瑣事、我們自認為的大事,就是我們自己的全部世界。因為我們是這個小宇宙上帝,所以我們有權給自己定下律條,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沒有原則、沒有動力、更沒有目標。如果不考慮我們所在的各種群體,我們做的都對,至少在我們自己的小宇宙里。

簡約之于目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簡約的本質就是為了達成目標,反過來,目標給了“簡約”一個方向,讓人明白了我為什么而“簡”,才知道簡哪里,如何簡。目標可以大到“我要拯救宇宙”,也可以小到“我要學會穿衣服”。想來我也只是一個擁有好些個小目標的人,但就是有了這些小目標,讓我多數時間都是有事可做,不需要找事情來消磨時間。有了這些小目標,我才感受到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小確幸。

倘若沒有目標,生活便如同一鍋混沌的湯水,渾渾噩噩,永遠也過不上自己想要的日子,或者說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得一句“現在這樣就挺好,知足常樂唄。”

如果你并未有任何目標,也并不打算有任何目標,那就忽略我以上說的所有的話吧。

 

本文為作者@Myra 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 ?? ??

    來自浙江 回復
  2. 看到題目特想知道啥是“勇于約”,看完之后不知道作者要說點兒啥玩意兒

    來自海南 回復
  3. 什么?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