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你的APP進行了怎樣的營銷設計

0 評論 5667 瀏覽 98 收藏 7 分鐘

似乎過任何節日都離不開購物,商家也借著節日,開展各種優惠活動,擺放各種橫幅海報,來刺激消費。然而這種過去只有在商場能感受到的節日氣氛,現在已經感染到了我們手機里。

就像現在春節,點亮手機,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APP圖標:

IMG_4140

打開電商APP,里面是這樣的:

680225-3866a17a54810f34_副本

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的設計有什么好處和弊端呢?我說說我的看法。

為什么

在APP的logo、按鈕、背景圖片等加入節日主題元素,這樣的需求顯然不會是從用戶的口述中分析得出,那么作為產品的設計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idea?我首先想到的是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里的環境貼切原則。

環境貼切原則:

網頁(筆者注:同樣適用于APP)的一切表現和表述,應該盡可能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語言。

在我們所生活的現實環境中,每逢喜慶節日,我們講究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這都是過節的氣氛。人在心情好的時候更容易買東西,商家當然明白這點,所以他們會在節日里各種張燈結彩,披紫掛紅,烘托節日氣氛。

而現在,很多人喜歡網上購物,那如果在APP或網站上適當的添加節日元素,就會貼近現實環境,使我們進行線上購物時,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這就是一種很人性化的設計。

好處

好的產品,每一個功能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要在用戶需求和公司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的。那么關于節日元素,除了人性化體驗的考慮,它會給電商平臺帶來什么?那就是刺激消費。

過去過節,我們總忍不住去商場轉轉購買很多東西,一來心情好,二來有理由,三來就是有促銷買的劃算。促銷有個最重要的屬性就是“時限”,而節日天然具備這種屬性。所以當我們路過一家店面,看見“減”“免”“送”的宣傳海報,會在心里產生“現在買省錢,節過完了活動就沒了”的認知,進而產生沖動性消費。

隨著購物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當我們在節日里打開APP,看見不一樣的散發著節日氣息的界面,我們也會自然想來:過節了,看看有什么活動,趕緊買點什么。

弊端

雖然節日元素的加入,是種人性化的設計,也能刺激消費。但如果這種元素融入的不和諧,也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比如這樣的

680225-bbf8733ac60240b4

按鈕圖片和下方的提示文字,幾乎沒有任何關聯。使得用戶如果不看文字,根本就不知道點下這個按鈕會有怎樣的結果。而且《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中提到,互相聯系或相似的元素應該組合在一起。但上圖中,將毫無關聯的圖片和文字組合在一起,則會引起視覺混亂。

相比之下,這樣的圖標設計就好很多

680225-bcced4df4a9d6621

同樣也是節日元素,但圖片內容與提示文字還是存在聯系的,從而減弱了界面變化的不適感,也保證了風格統一。

我的建議

APP的UI加入節日元素,能突出節日味道,顯得貼心而人性化。電商類APP為達到背后的刺激消費的目的,相較其他類APP尤其在這方面下的功夫要多些,節日元素所占比重也更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戶畢竟不是“看”APP,而是“用”APP,不能因為“亂入”的節日元素而影響使用體驗。

UI突然有較大的變化,會引起老用戶的不適,增加學習成本和使用壓力,同時會讓用戶以為新版本有大的改動。但如果使用下來,發現所謂大的改動只是界面的變化,那用戶的期待會轉為失落,甚至惱怒:我花幾十兆流量更新,不是為了看你給我換幾張按鈕圖片而已!

更不能跟風,看別的APP加了什么樣的元素,于是也在自家的APP里輕易加上,結果就是用戶打開手機,映入眼簾的是滿屏的緊箍圈。

個人覺得,節日元素應該起點綴作用而不是成為主題。除了APP的logo,我們可以在啟動的loading界面,列表下拉或界面加載動畫上引入節日元素。注意我用的是“或”不是“和”,點綴在于“點”而不是面面俱到。

IMG_4162_副本

這樣,用戶既能感受到節日氣息,眼前一亮,也不會對之前的操作習慣產生任何影響。

 

作者:許洵(微信公眾號:pmxuxun,微博、簡書ID:許洵的昵稱),產品經理,4年互聯網工作經驗。

本文由 @許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