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移動端UX設計,還需向PC端取經?
曾在frog/symbian/apple/google從事設計,目前在chrome團隊的Scott認為:當下的平板或手機,都沒有解決文本編輯復雜、單窗口限制等問題,桌面設備依舊是主要生產力工具。移動設計的未來會變成生產工具嗎?iPad pro算是一種過渡工具,但就體驗來講,或許mobile還需要向desktop學習很多。
當時我妻子在用平板電腦時,我問她有沒有回復一封重要郵件。她當即放下她的平板拿起筆記本電腦去查看。我問她:“為什么不用平板電腦呢?”她當時回了我一個“你在逗我嗎?”的表情,然后面無表情地說“我有正事要做”。妻子超愛她的平板電腦,幾乎每天不離手,可當需要做“正經事”的時候卻用筆記本電腦來做事。盡管大部分人認為移動端是計算機的未來趨勢,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正在發生。在這個幾乎每年出現新的科技出場代替舊科技的世界上,我們大多人卻常常尋求“老派的”筆記本電腦。這并不是懷舊,而是說明移動端無法完全勝任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移動端。這篇文章將解釋關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先王亡矣!新王萬代!
新的計算范式出現后會迅速代替舊范式是公認的常識。小型計算機代替大型計算機后接著又被工作站,被臺式電腦所代替。這是一條永不停歇、新老交替的洪流。移動端明顯是計算機發展鏈條上的下一段,然而在通往支配地位的過程卻舉步維艱。當然,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不再是當初那個大量成長的產業,卻不會再重復工作站、大型計算機及小型計算機的老路。
記得2010年的時候大家都清楚的意識到平板電腦將會帶來產業革新。我工作的地方有專門設置“星期二平板電腦日”(“Tablet Tuesdays”):鼓勵大家這一整天都只用手機或平板做事。當然這種推廣策略并沒有維持很久……大部分人都用回了電腦。學校雖然一開始嘗試iPad各種可能性,現在也慢慢恢復了電腦使用習慣。更令人不解的是,雖然手機銷量持續增長,平板電腦銷量卻陷入停滯、甚至開始下降。到底是怎么回事?
新興市場效應vs原有市場效應
去了解新科技技術如何更替舊技術的會對你有較大幫助?!秳撔抡叩木骄场罚╰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本很棒的商業書籍詳細探討了這個主題——新科技如何經常被當下用戶所忽視。至少在一開始就存在著問題,一項新的科技技術不能很好為現有用戶使用,只能找新的被低估的市場。當新的市場發展起來后,新興技術會慢慢發展成熟,開始對原有市場產生有用的價值,才會促使所有人消費。
本書以希捷(Seagate)硬盤舉例講解這個效應。1980年,他們新出的5.25英寸硬盤對當時主流計算機平臺——小型計算機來講容量太小了。當時硬盤制造者便想把這些硬盤出手,可是它們后來被快速增長的PC市場所拯救了。因為PC需要體積小、耗電量小的硬盤。在這十年間,新硬盤快速提高了容量并超越了小型計算機的硬盤。于是希捷繼續更替了大部分原有的硬盤制造廠家并支配著整個PC市場。
這表明新興科技一開始會在被低估的市場迅速發展。一旦發展起來,它會迅速成長至可以跟上原有市場的時候。我把支配市場的兩步驟稱為“新興市場效應”(the New Market Effect)和“原有市場效應”(the Old Market Effect)。以現在移動技術的案例來說,新興市場效應肯定在游戲、社交app、新聞領域已經實現了。智能手機可以做到筆記本電腦辦不到的事:旅行時曬照片共享,排隊時消磨時間,或是在候機時快速發新鮮事。移動端的新興市場效應實現了一系列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沒未曾考慮的全新使用場景。
經濟vs人體工學的影響
所以新興市場效應清晰地體現在移動端設備上,它在電腦無法涉及的領域里快速成長(我最喜歡的例子之一,即移動端設備內有給貓咪玩的游戲!)。但問題在于太多人把新舊兩個效應揉到一起考慮。他們認定移動端正在形成新的市場(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預測它將來也會更替傳統電腦市場。
盡管移動端的確在發展中國家迅速成長,但說它會把臺式電腦置于死路的說法也過于天真了。這些國家的用戶普遍使用用移動端可能出于無奈之舉。我擔心人們可能會迷惑人體工學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很難說發展中國家人民用手機是因為體驗性更好,更有可能是因為價格便宜。事實上總的來說這里的新舊更替成功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不過對有可以在兩者間選擇其一的條件的人來說,我們也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傳統市場效應。不同意我結論的人你們真的會下大部分企業已經為了平板電腦市場放棄臺式電腦的結論了嗎?當然不能。這里面一定有值得探索的地方。在我上一篇里(The Paradox of Empathy)講到的,重要的發現總是始于普通的觀察說“這還挺有趣的……”
目前還是沒有用手機編程的大俠吧?
來自用戶體驗菜鳥的報復
我妻子不是為了情懷才用筆記本電腦的。從深層用戶體驗上來說,筆記本電腦給了她平板電腦缺乏的表現力。傳統市場效應沒有(至少還沒有)影響到筆記本電腦,僅僅因為移動端還未發展成熟到可以替代它的因素。但是拜托先別把這變成一場微博上的罵戰,到處有人用平板電腦寫郵件、展示ppt的例子。當然這些使用者都存在著,但就像我之前講過的,他們是證明一貫市場效應的例外。這些人在手機上寫一整本小說,他們更像奧運會運動員:我們驚嘆他們能辦到的卻從未想象自己也會辦到。
大部分企業依舊使用電腦僅因為人們在PC端工作效率更高。如果你想抱怨說“商用”標簽已經無關緊要了,那說明你仍為新興市場和原有市場效應的概念所混淆。我并不覺得PC端會把移動端擊垮、也不覺得PC就會一直存在。我只是想謹慎地討論PC端和移動端的用戶體驗區別及意義。
一切都跟“微交互”有關
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向別人解釋用戶體驗(UX)小細節的重要性。幸運的是Dan Saffer曾經寫過一本很棒的書《微交互》來解釋同樣的問題。微交互,指一個提供巨大價值的產品內,所發生的細小其貌不揚的交互瞬間。我們總是會輕視——至少是普遍的低估——這些微交互賦予了一個產品的價值;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移動端和PC端的用戶體驗(UX)討論上。我們太著迷于多點觸控帶來的技術享受,以致忽視了移動端用戶體驗為此做出的讓步——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幾個方面來說:
1.文本精確性
如果你要迅速發一條短微博(twitter)或者寫一封郵件說“五點到哦”,移動端的軟鍵盤和笨拙的光標控制都還夠用;不過如果你想認真寫點東西就比較麻煩了。整體來講在移動端上寫長文本比較困難,因為在微交互層面,移動端較難控制好文本。在此列出部分效果:
- 光標定位和自動校準功能沖突
- 較難精確放置光標
- 自動校準經常造成尷尬狀況
- 點擊屏幕會快速切換上下文(跟電腦鍵盤上的箭頭比較)
- 拷貝/粘貼比較繁瑣(相對于電腦來說)
2.窗口精確性
手機一次只能開一個窗口。這項簡化優點能讓用戶能忽視電腦系統自帶的一系列視覺上、功能上的雜亂組件。如果只是單純看Youtube視頻或者玩游戲,使用手機就夠了。不過一旦你要開始創建新內容、想要在文檔之間拷貝/粘貼、或者比較分析兩件草稿的時候,很明顯在此會喪失移動端的表現力。這種問題會因大一點的屏幕而更為突出。平板電腦若變得跟電腦一樣大小,這項簡化功能就反而成了顯著的限制了。
3.文件精確性
文件在大部分移動app上是看不見的。用戶信息自動隱藏在app后臺,每個app都有自己的UX技巧來顯示這些信息。這也是很不錯的簡化功能,同樣也能很好解決保存游戲記錄??匆曨l之類的問題??墒且坏┯袔资畟€文件,比如想拖圖片進郵件、想用兩個app編輯同一個文件之類的,這些簡化功能反而開始讓用戶望而卻步了。
毫無疑問完全成熟的傳統電腦文件夾對移動設備殺傷力太大了。通過把移動設備用戶體驗以容器模型方式限制到app里,移動app遭受致命打擊:你不能用好幾個app且訪問內容,也無法利用云存儲的優勢。
但是沒人在乎這些!
誰在乎呢?一項新技術開辟了新的市場,這才是真正產生作用的地方。誰會去在乎文件或電子郵件呢?這些問題會像恐龍一樣消失,這只是時間問題。在《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中有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
“醒來吧,嗅一嗅創新的味道,你這落伍的為懷舊情懷所蒙蔽的辯護者!”
哎呦,這話是有點苛刻了,但是我確實有聽你說過……我們為什么要去在乎那些少數只想寫愚蠢幻燈片的老土生意人呢?
實際上我也……不在乎。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于保衛臺式電腦,而在于提高移動端。人體工學的巨大商機擺在我們眼前,于是我們完全被新興市場的成功所蒙蔽完全從而感激它。我們需要由衷地承認,當在電腦桌面拖移、處理文本、窗口和文件任務時,移動端難以達到“臺式電腦這一功能”。然而,這必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向后退步到臺式電腦。讓我們先從真摯感謝對這些缺陷起步吧。然后讓我們向前一步,認真地思考下:“我們如何能解決這些缺陷?”
這里有個列表,包含著值得我們去探索的事物,以便提升高移動端UX。我想強調的是,這個列表上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到你的探索,哪怕在極其微小的程度。這就是“微交互”。這些改進并不會成為頭條新聞,但它們卻遠遠超過了它們本身的價值。這些改進是核心模塊,強大的UX經驗正是建立在這上面的:
以欣賞軟鍵盤閃光點的眼光去接納它的功能缺陷
平板電腦已經擁有了實體鍵盤,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它已 “解決”了任何揮之不去的輸入問題。但是,創建長文本的情況遠復雜于多純粹的打字,你還需要選擇和編輯它。但移動端的UX設置做了許多小細節事情來支持軟鍵盤,例如當用戶在文本內點擊時會出現全自動替代詞的選擇和彈出式菜單。盡管很有幫助,但這些小功能也會累積生成反面效果。當你在臺式電腦上點擊文本時,它只需做一件事,即移動光標。可在移動端UX中,它就是一個“復用獸”的選項擇。連實行一些非?;镜牟僮鳎邕x擇一個詞或放置光標,都會覺得很困難。只是我們要承認這個“復用”的效果確實在幫助我們認識這些問題、并反思默認的動作優化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核心的開發來改善,以使移動光標的行為更可預測。
通過壓力觸屏摸進行文本選擇
同理,如果我們能在觸屏上開發一點更具表現力的東西,這可能會給我們的UX用戶體驗帶來更多的細節,比如我們可以在PC端UX桌面中改進基本的光標位置。目前,壓力觸屏摸作為一個打開應用程序的中倍受榮耀的右擊方式而使用。它還可以用在更微妙的方面。例如,它有助于減小我們在選定文本或提供上述的輔助功能時受到的干擾。
更好的復制/粘貼
復制和粘貼是電腦的基本操作功能,但目前太難在移動端中實現。復制和粘貼在PC端一直被放置在 桌面的“編輯”菜單中,且快捷鍵總可以隨時使用。但移動端沒有菜單或快捷鍵,所以它被迫被以不理想的方式置入進來,通常作為一個彈出菜單出現,當用戶不想看到它的時候。我們第一步是要承認這是一個UX缺陷,然后才能找到更好的、更高效的解決方案。一種改進方向是可以在鍵盤上置入一個復制/粘貼按鈕,這是我們已有的經驗(向PC端的鍵盤學習)。牛頓的可視剪貼板在這方面就有著巨大的價值,它使剪貼板對用戶可見,所以它不僅可以容易讓用戶看到有什么功能在剪貼板中,還創建了一個新的控制面板,可輕觸需要復制粘貼的內容然后拖動其到目標區域。
等效箭頭鍵
通常在打字時,你只需再返回幾個字符就可以進行編輯。如果在鍵盤上有一些簡單的箭頭鍵這個過程就會簡單得多。有一些聰明的點子可實現,比如刷過去的操作,就是將鍵盤變成一個可使光標移動的臨時觸控板??紤]到我們已經研究了鍵盤上的手勢動作,在鍵盤方面就有很多可以做的提升。
多窗口模式
iPad Pro和Windows平臺已經嘗試過有限的雙窗口的模式。超級用戶們對此十分喜愛。
我們需要繼續探索并推動這種方法,尤其隨著平板電腦尺寸的增大的趨勢。這不只是為了在多窗口之間移動數據,還能夠滿足一次性查看更多“內容”的簡單需求。擁有滑動滾輪的雙窗口模式是一個簡單的功能延伸,但隨著平板電腦尺寸的增大,可容納超過兩個窗口或許會也會成為新一種選擇。
向其他程序顯示文件
將應用程序數據暴露在可訪問的文件幾乎看起來像是數字版權。用戶有權打開可被其他人看到或修改的文件格式。顯然最有價值的使用例子是照片。大多數應用程序只需要讀取訪問(例如插入一張照片),但其他的應用程序需要修改訪問對象。這樣做當然有風險但它允許一個更開放、幾近結構玩具(一套各種形狀的零件,兒童可用螺栓等接合零件自由地結合成房屋,車輛等結構)的方法去使用應用程序。請注意,我們不需要退回到整套的臺式電腦的桌面文件夾系統以實現這種使用方式。一個可被任何應用程序獲得的,像儲有用戶內容的文件夾那樣簡單的保管箱(一個提供同步本地文件的網絡存儲在線應用)將是一個偉大的開端。
向云端顯示文件
一個相關的觀點是,通過允許將應用程序數據公開在一個簡單的文件系統,你現在可以將這些文件移動到云端。我們現在都有一個以上的設備,每個設備上的應用程序具有訪問相同文件的能力無疑是一項巨大的簡化。這種功能在我的PC端上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但對我目前大部分移動端上的應用程序而言,它幾乎是無法翻越的壁壘。我們當然可以實現這一點,因為它幾乎不涉及任何額外的用戶復雜性。
Holocube公司通過內置投影儀和透明屏幕讓iPad能夠模擬3D視角。
結論
移動端并沒有像我們大多數人預期的那樣置臺式電腦于死地。它顯然是計算機的未來成長平臺(至少,直到下一個新興科技的出現),但我們已經遇見過度炒作新市場效應,聚焦在顯而易見的“閃光點”上,卻對起著關鍵作用的“微交互”視而不見。我們是如此熱愛令人眼花繚亂的UX表面以至于忽略了已經驗證與尋常的細節所帶來的深刻影響。這里列出的方向太容易被忽視,但他們實際上是強大的UX經驗的核心模塊并且亟待被改進。只是有點奇怪的是,如此多的移動端靈感可以來源于它“不合格”的前身,PC端UX界面。
作者 | Scott Jenson
翻譯 | 柴俐、李鑫然
校對 | 楊綠野
文章推薦 | 王子娟
本文由 @特贊Tezign(公眾號:Tezign)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