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決策系統和引導系統的區別與用法

0 評論 7603 瀏覽 11 收藏 10 分鐘

本文介紹了“支持決策系統”和“引導系統”之間的區別與不同用法,以及對用戶的心智模型的看法與理解。

今天我們來聊聊不同產品系統的不同區別以及用法,包括系統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心智模型。

首先我要說的是系統類型,不管是針對用戶操作的開放系統還是針對內部工作人員的使用的工單、數據系統,他們大體全部分類:“支持決策系統”和“引導系統”。

支持決策系統

所謂的支持決策系統(界面):是為了讓用戶更直觀且不受影響的對比和判斷數據或者目標,從而理性地用系統二(新腦)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內容。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新腦作為我們人類后生長大腦,是非常理性、并且可以具體分析拆解問題的新型大腦,它一般只有在需要你刻意關注某一事物或警覺時才會啟動的大腦,也稱為“系統二”。

引導系統

而引導系統(界面)與支持決策系統不同的是:

它主要以人的情感為出發點,也就是系統一(舊腦、中腦)做設計,這樣的系統界面一般在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使用戶看到界面后大腦思考繞過系統二(新腦),從而使用戶更感性地去選擇并達到產品的商業目的。

引導系統這里其實是完全利用了用戶下意識的第一反應而做出的結果,所以并不是用戶通過對比、判斷、分析得出的產物。

所以,在我們一般做市場類型的UI(用戶)界面時候,更多選擇的就會是“引導系統”了,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app,小程序等等,都算是引導系統的一種,這也就是UI(User Interface)被稱之為用戶界面的核心所在。

它的基本概念大致就是:為系統和用戶之間的交互和信息轉換而設計的一種媒介,但更重要的觀念是——需要設計者與創造者能夠深度挖掘用戶的核心真實需求從而下分析與判定,而不是所謂的要帶著產品去找用戶!

舉例

這里以簡單的電商購物平臺舉例,商家為了能更好的提升產品交易額,就必須要考慮用戶的心理動態和基本需求。

雖然說人類的系統一(舊腦、中腦)大體構造是一致的,但不同的用戶群里,也可以說是不同時代、不同年齡段的用戶群體,所認知的環境與事物是絕不相同的。

例如:你的祖母喜歡的音樂和你喜歡的音樂?零零后的跳舞趨向和九零后的跳舞趨向?九零后的兒時玩具與現在孩子的玩具?

所以,必須抓住目標用戶(還要考慮階層)的基本訴求,深挖需求點,然后轉換為驅動性手段,結合自身商業目的,來為用戶創造設計(這里還需要自身產品的原始DNA),并解決重要問題。最終在界面中,使用引導系統。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以用戶的心智為前提下,去指引用戶交互從而產生最終商業價值。這就必須要著重考慮用戶的系統一(舊腦、中腦),讓用戶更多,或者說絕對性地從圖片、色彩、操作、語言等多個方面來做決定從而提升產品成交額或產品轉化率。

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里有一個基本前提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切勿過高的感性設計或者數值設計從而引發用戶系統二(新腦)的啟動,如果超過用戶的基本認知或者提升了用戶的最高警戒值(也是閾值,額外提一下,這里的閾值是指閾上限,而且,這里的閾上限是決不會短期內提升范圍指數的),那么用戶的系統二(新腦)則一定會立即覺醒,從而干預系統一(舊腦、中腦)的抉擇。

這樣的結果會使用戶會從下意識、感性的層面轉變為理性思考、判斷、對比等一系列大腦操作,如果用戶一旦從感性轉變為更多的理智,則成交率必定下降。

比如他要貨比三家,考慮當月收入、問周邊朋友、問百度等等…

以上是對商業轉化型用戶的引導系統,做出的定向分析與交互產生的價值總結。

支持決策系統的硬性條件

對于我們遇到的后臺系統、財務系統、政府公關系統、股票系統等等,那就是絕對性的不同了,在這里,需要的就不再是引導系統的主旨性,而是要以支持決策系統作為第一基本條件。

并且這里的系統界面與邏輯思維,最終的結果主要導向,也不是產生商業價值的標準衡量(雖然結果或價值很重要、但目標方向對了,其結果必定偏差不多或大致一致),而是對于數據的各項指標分析做標準與界限劃分。

所以,以觸碰系統一(舊腦、中腦)為基準線是絕對錯誤的想法與做法。正確做法應該是運用合理的設計手法來引導用戶更多的理性分析、對比數據后從而產生判定。

其實支持決策性系統的核心目標就是為了幫助用戶更加容易的分辨對錯,這里可以用到的是“數據可視化”,包括“人類可識別對象”等等,為什么要運用這些手法呢?其實是為了利用人的系統一(舊腦、中腦)天生的自動視覺感知作為處理為基本前提,從而更好的幫助系統二(新腦)去理解并處理復雜數據的方法。

所以,如果想要做出一款成功的支持決策系統,就必定要加入可視化或人類識別等要素(臉譜網是一個不錯的案例說明),并且要與人的視覺能力一致而展示數據,這樣才能正確幫助使用者作出正確的判斷。

我們人類按一天24小時計算基本情況下都是在運用系統一在做決策,以經驗、感覺、認知、教育等為基準線去做選擇題。這不是我們的錯誤,大腦生長成這樣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生存與提升工作效率,如果你現在刻意轉移注意力,你會發現,你并沒有運用系統二參與你現在的工作,例如滾動滑輪?讀文章?敲鍵盤?這是因為這些早已熟知,并且你認為正確的操作早已深深的刻入了你的潛意識里。

針對UI界面,作為一名設計師,應該也必須了解自身的用戶群體是哪些,在哪里,處在什么環境,什么年齡范圍,認知是什么,性別比例是多少,等等相關數據。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正確符合用戶的產品系統,從而更好的提升用戶轉化率。

以上就是我對兩種系統以及它的區別與不同用法,包括對用戶的心智模型的看法與理解。

 

作者:西瓜,公眾號:西瓜的設計

本文由 @西瓜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