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與計算機的5種交互方式
自從個人電腦誕生以后,鼠標就成為人與計算機的交互途徑。電腦的功能越來越豐富,移動性越來越好,但是交互方式卻真的沒什么變化。
最近,革命性的產品和發明帶給人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在產出最大化的鞭策下,鼠標和鍵盤終有一天會被我們拋棄。
下面這些嵌入式技術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交互方式。
多點觸控
鼠標和筆記本的手寫板通過點擊來達到雙擊圖標和拖曳窗口的目的,而多點觸控則可以僅僅用簡單的
手指動作就實現復雜的命令。眾所周知的iphone屏幕就采用了這種技術:用兩根手指的來放大或縮小圖片,或者用滑動手勢滾動頁面。
蘋果一系列產品ipone、itouch、macbook和最新的產品ipad都廣泛的使用了這種技術,其他廠商也開始跟隨蘋果的腳步。就連蘋果新的“魔術鼠標”也是一種帶手勢識別的觸控設備。多點觸控給普通計算機帶來的改變時提高了命令輸入的效率:人的五指代替了屏幕上唯一的鼠標指針。人們在進行多點觸控的時候屏幕實際是出于鎖定狀態的。 R. Clayton Miller發明了一種叫做 10/GUI的界面解決多點觸控這個問題。人們在一臺大的移動設備上把雙手解放出來,用十根手指操作屏幕。
在電腦屏幕上,有十個可見的小圓點代表使用者的十根手指,當人們的手指手指擠壓或移動時,就能夠執行打開程序、滾動頁面的操作。
手勢感應
鼠標的滾輪和ipone都可以進行動作感應,但是只有手勢感應允許動作在三維空間內進行。
這幾年,任天堂的wii游戲機將手勢感應推向了大眾。近來大量的廠商也推出了許多針對游戲玩家的手勢感應產品。
洛杉磯的布隆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定位于桌面用戶的企業,他們開發了一款叫做“g-speak”的產品。使用者帶上一種特殊的手套以后,站到壁掛式屏幕前,像警察那樣做出一個射擊的姿勢,就能夠把圖像和數據從一個屏幕移動到另一個屏幕上(類似技術也在斯皮爾伯格2002年的電影《少數派報告》中出現過)。
布隆的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Rishel認為這種界面能夠讓人們從大量的數據中解脫出來?!叭绻阊蜎]在數據的海洋中那你就得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數據?!?/p>
Rishel介紹道,這種昂貴的技術的早期使用者包括軍方和石油公司,但是他認為五到十年內所有的電腦將使用這種技術的部分成果。
跳出了人機互動的二維局限,Rishel認為這種技術將使人機互動更有效率,回報更加豐厚。“我們會把數據撈出來然后把他們涂在墻上”Rishel幽默的說。
語音識別
我們直接與電腦對話會怎么樣呢?語音識別的概念已經被提出幾十年了,一系列的軟件產品也被開發出來。大部分軟件充當了轉錄機的角色,錄入的速度往往只有人們平時說話速度的三分之一。馬薩諸塞州一家開發了“巨龍自然語音”的公司員工Naunce介紹,他們的產品可以讓身體上有障礙而不能使用傳統鍵盤或鼠標的人操作電腦。該公司的副總裁兼巨龍項目總負責人Peter Mahoney說:“我們已經有了一批核心顧客……….他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100%的時間都要用到我們的軟件。”
Peter Mahoney給我們舉了一些例子來介紹“巨龍”如何識別語音信號并加以執行。比如使用微軟Word的時候,只要說“說的時候下劃線”,軟件就能給文本添加下劃線。使用者只要發音(“換行”)以及菜單命令(“恢復修改”)就能夠與軟件進行交互。說一聲“上網”,就能打開瀏覽器,語音識別還能夠讓用戶選擇超鏈接進行閱讀。其他諸如電子郵件的應用也能夠用簡單的語音命令完成。
“語音界面非常靈活,它的應用前景是無限的”Mahoney在電話采訪中說?!八鼭摿Ρ任锢碓O備要多得多?!?/p>
視覺跟蹤
既然我們看我們要去點擊的東西,為什么不直接使用我們的眼睛去完成呢?
視覺跟蹤技術是依賴高清晰度攝像機和不可見紅外光源來達到探測人眼方向的目的。這種技術在科學研究和廣告調研中被證明非常有用。但同時這種技術幾乎大部分時候用于殘疾人,而且造價很高。GUIDe(視覺加強用戶界面設計)是致力于向大眾普及的視覺跟蹤技術的研究計劃,其中開發的“Eyepoint”軟件,能夠讓使用者將雙手放在一塊板子上,眼睛聚焦屏幕上的一個點以后,這個點周圍的區域就會放大,然后用手去擠壓那塊板就能讓程序運行。
實驗人員用過“Eyepoint”軟件之后認為“基于視覺將人機交互變得更快和更簡單…..因為他們已經在看那個目標物了”Manu Kumer在幾年前是斯坦福大學這個項目的帶頭人。
Kumar談到,Eyepoint還能比傳統的鼠標使用更少的手腕壓力,但是“注視再點擊”比“定位再點擊”錯誤率稍微高一點?!拔覉孕胚@種技術會發展到取代鼠標”。但迄今為止,高昂的費用依然是視覺跟蹤推廣的最大阻力。
腦控計算機
只用想一想,計算機就能幫你完成。這種終極的人機融合比你預想時間還要來得快,但是真正要進入普通消費市場還需要克服一些潛在的障礙。
腦控計算機交互(BCI)將神經細胞的脈沖直接反映到電子屏幕或者機器設備上。和語音識別一樣,BCI幫助了許多身體不方便的人,比如大腦中風患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過去的十年,BCI幫助了許多不能移動身體的患者使用電腦。
有一個長期以來困擾發展為正常人提供的商用BCI的問題,需要通過植入電極來提供大腦的清晰神經信號,這可能會帶來感染、身體排異反應并形成疤痕。但是,其他的非植入性掃描技術如腦電圖可以通過在大腦皮層上帶上帶電極的帽子,這些技術近來發展很迅速。
這個月早些時候在德國舉行的CeBIT展會上,Guger技術展示了他們的新設備“Intendix”,被他們稱為“世界上第一臺BCI發音器”,在屏幕上有一張包含了數字和字母的虛擬鍵盤,如果你想著點亮某個字符,那么Intendix就會探測你大腦活動,并將字符選中。這家公司聲稱Intendix能夠方便受傷和生病的人交流,并且血吸使用Intendix的功能只需要幾分鐘,每分鐘Intendix能識別5到10個字符。當然這對于健康人來說實在是太慢了,另外這套設備價格也高達12000美元。
與此相關的研究還有“神經修復術”,能夠連接人的大腦并通過腦電波工作,這可能會帶來可行的桌面應用。
無論未來人機交互式怎樣的,看來和過去一樣大家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繼續使用鼠標。
來源:http://www.livescience.com/technology/beyond-the-mouse-100314.html
翻譯:laker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