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交互成本?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4 評論 7182 瀏覽 14 收藏 12 分鐘

筆者立足產(chǎn)品設計,對用戶交互成本進行了解讀和分析總結,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交互成本的認識。

工作以來參與了很多次改版,從界面上來看,的確比之前的版本好看了很多。但是新版本上線后,收到了用戶的很多吐槽:界面改的亂七八糟,原來的東西都找不到了。

其實這個反映了多數(shù)改版的一個通病——過于追求更美觀的界面,而非更流暢的操作流程。

怎么從「更好看」到「更好用」?我們可以從哪些維度去降低用戶的交互成本?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寫過類似的問題。

當時我的想法是:減少用戶的操作次數(shù)和降低單次操作成本。

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結論存在漏洞,因為它建立在「交互成本必須在用戶產(chǎn)生具體的交互行為」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我僅僅考慮了操作A、操作B、操作C……的成本,而忽視了操作之間的成本。

操作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一、操作反饋

用戶不去進行操作B的多數(shù)情況是不知道操作A已完結,所以每一個操作完成都要及時的通知用戶。

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jīng)提過很多次了,為什么這里還要再炒下冷飯,是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產(chǎn)品對于“操作”的理解存在差異。

1. 什么是操作

你去無人店購物,付款的流程是:掃描商品條形碼,系統(tǒng)獲知商品金額——把付款碼對準機器——輸入支付密碼——完成付款。

可能你會覺得這很OK啊,在付款成功的時候,已經(jīng)提醒用戶付款成功了。

這里的問題在于,之前所有的操作提示都是通過柜臺的電腦屏幕展示給我的。通過閱讀這些提示,我知道首先把商品的條形碼對準掃碼機,點擊「確認商品」按鈕,然后把付款碼對準機器。我滿心期待著付款完成,但是電腦屏幕一直在轉圈loading,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要(在手機上)輸入支付密碼。

因為我的視線一直在電腦上,且手機屏幕是背對著我的,因此我沒有注意到要驗證支付密碼。這里電腦屏幕應該及時的提醒我去輸入支付密碼,而不是無謂的轉圈。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交互設計師并不是不知道給用戶操作反饋,只是對操作的理解過于寬泛,他只認為一整個付款流程是一個操作,掃碼付款的動作他都沒覺得這是一個操作,當然也不會想到給你提供反饋。

因此我們要細化操作,只要用戶在與產(chǎn)品交互過程中,需要注意力轉移的場景,我們都需要提醒用戶。上面這個問題就是當用戶的注意力需要發(fā)生轉移時(電腦端to手機端),產(chǎn)品并沒有提醒用戶。

2. 更合理的反饋方式

同樣的保存圖片的操作,都是通過toast提示用戶,但是左圖使用的橙紅色。

橙紅色容易讓用戶聯(lián)想到失敗的狀態(tài),所以這樣的設計容易讓用戶誤以為保存失敗。因此反饋設計應該力求讓用戶快速的get到你要表達的意思。

二、闡明層級關系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有些產(chǎn)品難用?我們可以從新用戶和老用戶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1. 闡明不同元素之間的關系

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學PS的場景嗎?是不是看到界面就暈了,這特么都是些啥。

其實這是Pr

用戶在進行實際操作前,需要對操作預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說白了,我得明白這個按鈕是什么,點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我才會去點。

新增收貨地址,為了方便操作,我們給用戶提供了直接復用通訊錄中的個人姓名和電話號碼的功能。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兩款產(chǎn)品的界面設計;

右圖的這一款產(chǎn)品,如果我們的入口只放在姓名那一欄,那么用戶就可能誤以為只復用了用戶姓名,沒有復用電話號碼。

而我們真正記不住的不是姓名,是那一串電話號碼,這樣的設計可能影響用戶對這個功能的參與度。

同樣的一個點擊操作,因為位置的不同,導致用戶對其功能的作用范圍存在誤解。

所以設計必須要闡明界面各個元素之間的層級關系,避免用戶產(chǎn)生誤解,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

2. 交互需要符合用戶的認知

對于一個老用戶來說,應該是熟能生巧了,為什么還覺得不好用呢?

其實熟能生巧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用戶每天不是只用你這一款產(chǎn)品。你采用了一種全新的交互方式,其他產(chǎn)品都沒用過,你覺得用戶肯定會喜歡。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其他產(chǎn)品都沒用,說明用戶已經(jīng)習慣了舊有的交互樣式,你突然做了一個新的,必然導致學習成本的激增。

用戶是很懶的,他們看不到遠方新的交互方式帶來的紅利,他們只能看到近處學習時間的增加,然后在網(wǎng)上罵你“你又瞎jb改什么”,最后真香……(當然只有很少數(shù)才能熬到真香)

舉個例子,同樣是關閉搜索頁,微視和秒拍是點擊右上角的「取消」,而抖音是點擊右上角的箭頭。抖音做成這樣右朝向的箭頭,提醒了用戶右滑也可以離開搜索頁。

這樣的改動肯定是降低了用戶的交互成本,相較于點擊,滑動對于手指落點區(qū)域要求更低,手指隨便落在屏幕哪里,輕輕一劃就可以完成操作。而右上角的區(qū)域離界面核心區(qū)較遠,女性或者未成年用戶單手握持手機的情況,很難直接關閉微視和秒拍的搜索頁。

那么抖音的箭頭更好嗎?我存在異議。我為什么會注意到這個區(qū)別,正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離開抖音搜索頁的方法了。

在用戶的固有認知中,如果我要離開當前的頁面,用戶的常見操作方式有:

  1. 點擊左上角「返回」圖標;
  2. 向左滑動;
  3. 向下滑動;

但是自從小程序開始興起后,一個新的關閉頁面手勢開始興起,那就是點擊右上角關閉圖標。可能會有人存在疑問,在左上角你能找到,怎么在右上角你就找不到了呢?

這是因為右上角的位置比較特殊,這里的操作一般都代表著一種「前進」的意向。例如,我要添加分享好友、新建地址和發(fā)表動態(tài)等。

而關閉當前頁正好代表著一種「后退」的意向。如果我們要用戶點擊右上角可以關閉當前頁,操作提示必須足夠的明顯。

例如,怕圖標不達意,我們會直接寫上「取消」「關閉」等文字。

而抖音這次采用了右指向的箭頭,更加強化了「前進」的意向。不經(jīng)常用抖音的用戶以為點擊這個箭頭是進入一個新的頁面,而不是返回上一頁,這樣的設置明顯有悖于用戶長久以來的操作習慣。

簡單的一個滑動操作,非常的簡單,但是用戶在操作之前需要克服長久以來的認知障礙。

再看下圖這是用戶編輯指紋密碼的界面,用戶修改完指紋名稱,需要點擊“保存/提交”按鈕。

但是這個頁面只有一個「刪除指紋」按鈕,用戶沒看清的情況下,很容易誤操作。

其實在這里用戶修改完,點擊左上角直接返回就行了。為了給用戶減負,這里已經(jīng)自動保存,不需要額外的保存操作。但是這樣有悖于用戶日常的操作習慣,他怕直接返回的話,剛才修改的名稱沒有生效,減負可能反而造成了增負。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用戶交互成本的一點分析和總結,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專欄作家#

王M爭(微信公眾號:王M爭),人人都是經(jīng)理專欄作家,資深互聯(lián)網(wǎng)人。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抖音現(xiàn)在也是取消啊,你這個是啥版本的

    來自福建 回復
    1. 你的是安卓手機吧

      來自江蘇 回復
    2. 蘋果手機

      來自福建 回復
  2. 棒棒噠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