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設計進化之路:從臃腫到簡約

6 評論 5476 瀏覽 37 收藏 14 分鐘

筆者梳理了支付寶的發展史,并結合微信對支付寶APP的功能設計進行了對比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支付寶,如今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那句“支付就用支付寶”已經深深烙印在千萬人民的心中。

伴隨著快十年的移動互聯網節奏,支付寶早已成功進入了國民級App的大本營。可有多少人會記得,支付寶其實在2003年10月就已經出生了。

當然,那個時候的支付寶并不如現在火爆,即使把時間往后拉十年(2013),支付寶的知名度普及率依然還不到我國人口的1/3,然而就是從2013年到如今2019,它已經成為全球超10億用戶的生活服務平臺。

很明顯,移動互聯網讓支付寶乘風破浪,不過它也并不孤獨,因為還有微信陪著它。

在這里我不過多的描述移動應用的發展史,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我想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待支付寶的變化。

01

首先,從功能的整體變化來分析,我在七麥平臺對2013到2019年的支付寶App的版本迭代做了一個統計(主要是iOS),將其中一些功能性變化進行記錄,省去了短期活動的功能變化,統計如下圖: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6年期間,作為移動端的App,支付寶正處于一個成長期,這也是移動互聯網發展最迅猛的階段,而這四年,正是支付寶每隔幾個月就會一個重大更新(期間小更新不包括在內),增加不少新的功能。

現在我們使用的支付寶安裝包有69M(本人使用的是Android,而iOS平臺的是284M),其實在那個時候已經堆積了大量的功能。

02

在之后的2017到2019,支付寶的每一次的更新變化并不大,基本是圍繞用戶體驗進行優化更新。

也許讀者會注意,近三年支付寶沒有太多的重大的更新,這會是受限于時代或者競爭對手等因素的影響嗎?

首先,從時代的角度講,2017也開始進入所謂的互聯網下半場,如果一個平臺在上半場占據了不錯的市場,下半場基本上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在功能挖掘上,更重要的關注當下的用戶體驗圍繞產品進行設計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微信就是這么做的,今天來看,很難說微信和支付寶究竟誰抄襲誰的比較多。

第二,支付寶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是微信平臺。

我們知道,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的核心功能就是移動支付,如果說一個平臺的核心業務受到另一個比較大的企業挑戰,一般是非常危險的;

回顧一下,PC時代,要是哪一家公司的核心業務被微軟盯上了,基本上離死亡不遠了。

不過很幸運,騰訊系的微信不是移動時代的微軟,阿里系的支付寶也不是一般的平臺,他們起步和發展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微信雖然在2011年初才誕生,但在移動時代來看,和支付寶移動平臺起家并不相差多少;

其次,微信支付在2014年9月就上線了,而且當時的功能并不像現在這么好用,也是和支付寶借鑒學習與優化。

如今他們都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所以兩者的關系更像是相愛相殺,不會存在一方壓垮另一方。

如果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短時間內就把某個平臺擊垮了,要么是這個平臺本身很糟糕,要么就是時代存在泡沫。

我們再來看下細節功能的設計,由于如今的App基本上每一兩個月就會有更新,我們很難再有機會體驗到過去的版本,不過沒關系,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競爭對手的功能來對比。

支付寶主打移動支付業務,并且屬于生活服務類應用,所以在App的首頁就能看到支付寶的收錢付錢功能,由于掃碼付款的習慣在人們的行為習慣中已經扎根,所以它一直都會被放在首頁。

再看下微信,它主打的是社交平臺,但對于支付,用戶需要多點一下左上角的icon,步驟比支付寶要略微復雜一點。

當然,現在不管是安卓還是iOS,移動操作系統的兼容性已經與軟件結合性非常高,所以用戶即使不進入應用就能夠直接使用相關功能,相關的即時性服務還有乘車碼。

其次,對于其他的一些相關功能,微信和支付都有一些“重合”,如火車票,電影票預定,生活水電繳費,螞蟻金服對上財付通,支付寶可以逛淘寶,微信能夠刷京東……

從整體App風格和功能的入口來看,微信的設計似乎要比支付寶簡潔不少。

03

假如用戶只想使用支付寶的支付功能,而它在一系列的堆砌后變得臃腫龐大,如今用戶在微信上似乎都能找到支付寶對應的功能,可事實卻是支付寶在市場的地位依舊如此穩固,這里面會有什么樣的原因呢?

僅僅是因為有淘寶基礎的用戶群體嗎?先保留這些疑問,在這里,我們或許還會發現近幾年的一個明顯的生態衍生,支付寶和微信兩者的互相學習促成了一個新的生態圈——小程序。

小程序一開始是由微信提出的,在2016年就在挖掘市場了,經過這幾年的完善,小程序的生態已經非常繁榮,不僅僅微信在開拓,支付寶、百度、QQ、頭條等都在開拓自己的小程序生態圈;

就連各類手機廠商小米、華為、vivo等都在2018年先后推出快應用,其本質上還是小程序,可見未來還會繼續發展一段時間。

按照張小龍的話說:他希望未來的應用是用完即走,讓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以此減輕用戶的負擔,現在很難揣測當時究竟有沒有對標臃腫的支付寶的可能性。

而在這之前,隨著各種App的體積逐漸變大,不少用戶也感覺自己的手機系統的負擔,盡管智能手機內存迭代也比較快,如果各路企業不愿讓出自己的市場,結果只會是競爭越來越激烈。

然而小程序的出現,很好的緩解了用戶系統與企業之間的矛盾。

小程序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優化了用戶體驗。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用戶只需要使用對應的小程序,而不用安裝一些附加且功能單一的App。

另外,小程序的設計和App有著明顯的區別,它也只能設計一些較少的功能,而且目前來看小程序的體驗和App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應付一些非大規模的功能,小程序就是占據上風。

小程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支付寶“臃腫”的局面,我們再看下支付寶App版本的更新數據就知道:

2018年以來,支付寶對其搜索的東西進行了多次優化,由于支付寶平臺的影響,準確點說是它的基因,主打生活服務,在這類排名中是數一數二的,它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的生活服務。

但是用戶可能并不需要這么多,有的用戶甚至只需要其中一兩個就夠了,如充話費和買電影票。

小程序的出現,使得平臺將一些功能模塊獨立出去,用戶想要的時候,搜索一下,添加到相關的小程序即可使用,同時也改善了用戶對于支付寶臃腫的看法。

微信雖然率先引領小程序,并且同樣具備首頁搜索,但在支付寶平臺中,小程序的出現對于支付寶的改善更加明顯。

如今,安卓上支付寶的安裝包體積不到70M,而微信已經接近130M(iOS上的微信安裝包是261M,小于支付寶)。

用戶想要使用支付寶對應的功能,在首頁搜索即可使用,本來它就是主打生活服務的,很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

不僅如此,支付寶在功能上進行了模塊的劃分,對于應用內的特定模塊,用戶只需要一點擊,就可以直接到達相應的服務。

每個功能模塊劃分的很明確,大多數功能不會出現耦合,用戶在首頁直接搜索到的也是獨立的功能模塊,這樣也就不會讓用戶產生困擾。

在這一點上,微信和支付寶又一次做到了相互學習。

微信似乎一直在挑戰支付寶平臺的各種業務。事實上,就如我之前所說,誰抄誰的多很難下結論,在外界看來,曾今的支付寶為了向微信發起進攻,想去占領社交領域,結果只落下一地雞毛,2016年還因為“校園日記”等事件造成了一些負面新聞。

誠然,支付寶做不好社交不是因為戰略和執行力不好,更多的是基因使然。

阿里系的平臺有著濃厚的商業金融氣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系所有產品業務圍繞的核心愿景,在這種氛圍下,社交市場就舉步維艱了,這就有點像職場當中很難交到太多真心朋友,而如果是在校園里邊,這種機會就大得多。

這并不代表阿里的社交完全失敗了,在淘寶中,“直播社交”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當然這樣的社交僅局限于粉絲與商家的互動。這里我們不過多討論淘寶。

由于支付寶中不少的模塊形成了獨立,同樣也需要不同的模塊相關聯,不然整個App的功能就顯得松松垮垮。

螞蟻森林將一些功能(能量獲?。┡c其他模塊相關聯,需要使用其他的功能,才能產生相應的收益,還能夠將收益轉化成一些成就感(公益),并且略帶一定的“社交”性質,使得這一螞蟻森林在支付寶平臺的活躍度一路上升。

并且在支付寶的首頁,用戶可以對于一些功能模塊進行編輯,實現對部分區域進行自定義,極大的方便了用戶常用功能的使用。

總結

總的來說,作為超級App代表的支付寶,雖然它很早就起家了(2003年),但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來看,它也經歷了一般互聯網產品的成長期和成熟期,由于它的根基比較穩固,擁有不少的用戶基數(淘寶),所以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它的發展比其他的應用優勢明顯要多。

當然,它也有不錯的運氣,小程序的生態改善了整體App的交互設計,讓用戶不再覺得支付寶是個龐然大物,并且提高了用戶的粘性。

或許,結合支付寶的App功能設計與發展歷史,對于其他的App開發團隊會有不少的借鑒價值。

 

本文由 @Abraha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支付寶上面,我覺得最鬼才的是螞蟻森林的產品團隊。這個點子即代表了用戶的使用積分,又轉換成了一部分環境治理??傊芘宸敵跸氲竭@個點子的產品。

    來自江蘇 回復
    1. 補充:意思是,產品鬼才,把用戶積分變成了一顆顆樹,讓虛擬的東西具象了。

      來自江蘇 回復
    2. 這屬于游戲化的典型應用,有這個思維其實不難想的

      來自江西 回復
    3. 對于我來說,支付寶的這個積分變實物,是很驚艷很驚訝的。

      來自江蘇 回復
  2. 你好,請問這篇文章是用什么軟件寫的呀

    回復
    1. 文字可以用word,markdown或者直接在平臺編輯。畫圖的話用Axure,數據資料可以從七麥、酷傳、艾瑞等平臺獲取,另外,用戶的評價反饋也要看。注意甄別一些有價值的評價反饋,其他的就是書面表達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了,祝你創造更優秀的作品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