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從0到1之需求管理

1 評論 8391 瀏覽 103 收藏 13 分鐘

需求從0到1,即從用戶需求出發,通過對目標用戶與需求場景進行分析,挖掘出用戶真正目的并轉化為產品需求的過程。

作為一只產品汪,我們無時不刻不在跟需求打交道,從抽象的概念到具象的功能,從需求的發現到需求被滿足,我們的身影無處不在。

需求從0到1的過程,從工作內容來看,我概括為4個部分:需求管理,需求分析,需求表達(產品設計),需求研發跟進,如下腦圖。

本文以第一部分需求管理作為切入口,嘗試對相關內容及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以下進入正文。

一、需求來源

需求的定義:在特定場景下對特定用戶有正面影響的訴求和建議。

想要透徹了解用戶的需求,就必須對需求的來源進行深入的分析。跟用戶一對一溝通從而獲取最新最原始的需求是最好,但實際工作中,不可能有那么多機會或時間去跟用戶一對一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擴展我們的需求獲取通道,以更全面更精準的掌握用戶需求,根據自己工作經驗,大概有以下幾個需求來源:

  • 市場調研/用戶研究:這個需要對行業情況、市場格局、目標人群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通過縱向行業分析,橫向市場格局比較,結合目標人群做分析,得到戰略方向性的需求。
  • 數據分析:數據往往來之不易,通過對數據的長期觀察,提前預估到可能存在的問題/機會;數據分析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機會,中間有數據清洗、數據結構化整理、數據分析、需求提煉等過程,具有較強專業性
  • 用戶反饋:用戶反饋的一手需求,相對更真實更精準,但這依賴于用戶單方面的表達意愿及表達技巧。
  • 領導戰略需求:部分是相關領導基于自己對市場或產品的了解,提出的需求,這種需求通常是很難拒絕的;但如果需求完全不合理且可預期對產品存在負面影響,則需盡自己職責找相關領導溝通,說明利害關系,以尋找更好解決方案。
  • 內部同事反饋的需求:公司圍繞產品使用/運營等相關同事,基于各自角度的不同理解,提出的需求;了解他們的需求,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更加細致的思考。
  • 自我驅動思考:憑借良好的產品感提出準確可靠的需求,非常依賴個人產品素養,要熟悉目標人群,對行業及市場非常了解,才能“憑空想象”出真需求,否則很容易自我意淫出偽需求。

二、需求收集/整理

需求是針對目標人群,發生在特定場景下的。

場景包括物理環境,網絡環境,時間,業務場景等等,即需求是和人、場景關聯的。所以,為了后續更好地分析需求以滿足用戶,我們在收集需求時,不僅記錄用戶需求是什么,更要記錄需求發生的場景及需求對象等信息,盡可能詳細些,包括:

  • 需求描述(what):盡量使用主謂賓結構,用一句話描述出客觀需求,避免出現主觀用語,以更好的抓住需求主體及需求本質;
  • 需求對象(who):產生需求的用戶,用戶背景(教育,喜好,經濟條件,輕/重用戶等),用戶聯系方式等——方便溯源追逐,是需求源頭;
  • 需求場景(when/where):產生該需求的時間/地點/物理環境/網絡環境/業務場景等——方便理解需求發生的場景,輔助更好的挖掘本質需求;
  • 原因(why):產生需求的原因——輔助了解用戶提出需求的目的;
  • 目的(how):想通過該需求解決什么問題——據經驗,很多時候,需求是用戶意淫出來的,作為產品,需要保留懷疑的態度,以用有限的資源去解決緊急重要的問題,資源永遠是不夠的。

三、需求歸類

根據前面已收集到的需求的各種相關信息,判斷需求的類別。因為需求的類別,一般直接影響到需求的優先級,所以首先要先進行歸類;

  • BUG類:用戶使用產品具體功能時遇到的問題,影響正常使用;
  • 體驗優化類: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雖不影響正常使用,但體驗不好,不好用;
  • 新加功能類:產品戰略需要或用戶想要的功能;
  • 公司內部相關需求:如運營/風控等內部同事的業務類需求。

四、確認需求優先級

公司研發資源一般相對都是緊張的,所以需求被滿足肯定有先后順序,那如何以有限的資源來最大化滿足各方需求是很重要的。所以,需要對一系列需求做優先級的評估,常從以下維度來分析:

需求類別/提出對象

從需求類別來看,如BUG類需求肯定優先于體驗優化類需求,相比不好用,不能用的問題更嚴重些,否則用戶會大量流失;從需求對象來看,領導提的需求一般優先于其它同事提出的需求。

事情的緊急重要程度(用四象限法則進行判斷)

  • 重要且緊急:在第一象限,為基本型需求,必須抓緊時間做,比如會影響到用戶主流程使用的功能(優先級高)。
  • 緊急但不重要:在第二象限,為魅力型需求,在重要的事情完成后,再來考慮這類事(優先級中)。
  • 重要但不緊急:在第四象限,為期望型需求,優先級低于前兩者,應該當成緊急的事去做,有時間就做,不要拖延(優先級中)。
  • 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在第三象限,為無差異型需求,有時間再處理(優先級低)。

產品的生命周期

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簡單來看,一般可以分為初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當然并不是每個產品都會完整經理這四個周期,比如有的可能剛上線就光榮犧牲了)。

我們畫一個坐標圖,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用戶數:

  • 初期:是指產品剛投入到市場的時期,此時要針對產品目標人群做最核心的功能,并且要好玩有趣以快速吸引用戶,占領市場。
  • 成長期:此時已取得初步勝利,已吸引了相當用戶數量,但吸引用戶相對容易,要留住用戶就比較難了;故此時應繼續完善服務,合理拓展產品功能,同時要持續優化產品核心功能,以培養一批忠實用戶;在免費至上的互聯網時代尋找到盈利點后,這批忠實用戶將最有可能為其買單。
  • 成熟期:經過成長期后,產品質量相對較好,用戶相對穩定,市場趨于飽和,此時是嘗試盈利的最佳時間。
  • 衰退期:由于市場競爭者眾多,產品進入了淘汰階段;隨著社會發展變革、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或是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必定會淘汰部分產品,產品各種增長指標停滯不前,甚至下降;此時對于大多數產品來說,如何保持當前的成績會是首要的任務,嘗試為用戶找新的興奮點,為產品尋找新的增長點,做最后一搏也許又是一春。

優先級確認需要綜合以上多個維度的對比分析,結合當前研發資源等綜合考量,再行確定。

五、建立需求池

需求池是什么

需求池是對來自各方繁雜需求的一個結構化的匯總和統計,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對需求進行評估和管理;各方提的需求需要經過簡單的篩選和評估才可放進需求池,否則各種不靠譜的需求全部進入需求池,會嚴重干擾我們的判斷與評估,降低需求池的作用。

需求池有什么作用

  • 記錄我們暫時無法無法徹底消化的需求;
  • 是產品版本規劃的源頭;
  • 對整體一系列需求有一個宏觀的把控與評估。

需求池包含元素

前面需求收集時,對于需求本身相關信息已做了詳細的收集,在需求池里不必全部填進去,我們只需要加一個編號就行。在我們對需求有任何不確定時,方便以編號進行需求溯源,需求池里主要有三方面信息:

  1. 需求本身相關信息:需求編號,需求提出者,需求添加時間,需求描述;
  2. 需求狀態相關信息:需求分類,需求涉及產品模塊等;
  3. 需求實現相關信息:當前狀態(評審/規劃/研發中/完成等),優先級(高/中/低),備注等。

總結

  • 需求管理階段:需求池建立好,將有源源不斷的需求填充進來,需將需求結構化的整理到需求池中;一個版本迭代需要根據優先級從需求池中,選擇當前版本迭代需要做的需求。
  • 需求分析階段:需求確定后,要確認需求的真偽,判斷需求的合理性,界定需求邊界,然后進入需求表達階段,即產品設計階段。
  • 產品設計階段:首先要綜合公司商業目標和用戶需求(戰略層),確認功能范圍(范圍層);基于功能點,設計功能流程和信息架構(結構層);根據功能流程和信息架構,做交互原型設計(框架層),最終形成PRD文檔,交付研發測試設計等小伙伴進入研發測試階段。
  • 研發/上線階段:產品設計工作完成后,將進入研發測試階段直至產品上線,接下來就是要從各渠道收集用戶反饋或進行數據分析,為下一個版本迭代尋找目標。

以上即為需求從0到1的四個階段,本文為對第一個階段(需求管理)的總結分析,后續將抽出時間,對另外三個階段,依次總結分析下,敬請期待!

 

本文由 @一定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請問下,用戶需求如何轉化為產品需求,有什么方法論嗎?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