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方法論:用網絡學理解知乎

3 評論 11406 瀏覽 11 收藏 11 分鐘

以網絡學的角度來看點知乎的發展,在節點和連接上根據不同階段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產品策略。

最近看到一句話,頗有感觸,原話如下:

你手里拿著一把錘子,看什么都像釘子。

我相信每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一套產品知識體系,這就像我們的工具箱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產品設計。

如果你摸索你的工具箱里,找到的只有一把錘子,你就會在遇到任何事情都會想用這把錘子來解決。但問題在于,你眼前碰到的事情根本沒辦法用錘子解決,你的錘子耍的再好,也只是一種“熟練的無能”。

因此很多產品經理都在不斷填充自己的工具箱,比如心理學、社會學、設計學等等。我也不例外,最近正在研究網絡學,這讓我看產品的時候又多了一個視野。

今天,就結合網絡學讓我們一起重新看下知乎這款內容社區的產品吧。

階段一:網絡中心度幫助知乎找到了最重要的那批人

在說明階段一前我們先介紹網絡的兩個構成要素:節點和連接。

我們用社交網絡來解釋這兩個名詞,你所處的社交網絡中每個人就是一個節點,而每個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就是連接。

了解了這兩個要素后我們繼續往下看。

知乎剛開始采用的是邀請注冊制,通過這種方式引入李開復、keso、和菜頭等KOL活躍用戶,用這些高價值的節點幫助自己度過冷啟動的階段。

那怎么找到與甄別這些高價值的節點呢?

答案是:確定節點的網絡中心度。

一個節點的價值不取決于自身,而在于它的連接,而我們可以分別從它能連接的數量、位置和質量來確定節點自身的重要性。

我們先來看數量,顧名思義,數量就是看這個節點能夠直接相連多少其它節點。連接的數量越多,就說明他的價值越高。所

以知乎找的種子用戶都已經是在各自的行業或領域中的明星人物,本身的粉絲就很多,這群人對行業中的其他節點影響力很大。因此,作為一個節點價值就很高。

再來看看位置,位置強調的是一個節點能否在整個網絡中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要知道有些大牛不是你說請就能請得動的,要找到他們與他們展開合作,你必須要經過一些特殊的節點。這些節點對人脈、信息等各種資源具有強大的掌控能力。這些節點能幫你進入那個本來和你隔離的圈子,幫你找到更多有價值的節點。

最后我們來說說質量,這個質量不是指節點自身的質量,而是講它所能連接的節點的質量。

為什么有數量還不夠還要強調質量?

我們還是以知乎為例,知乎在創始之初找到的種子節點不僅考慮的是該節點連接的數量,同時也要考慮該節點的連接是否符合自己的產品定位。

在知乎158位有職業信息的種子用戶中,以創業者(63人)占比最大,其次是程序員(27人),媒體人(21人)產品經理(17人),投資人(10人),設計師(10人),其他(藝術、教育等10人),這些互聯網行業用戶的認真答題氛圍對于知乎的PGC氛圍影響很大。

另一方面,這些節點所連接的節點最好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樣知乎只需要找到少數的節點,并對他們施加影響,就能取得極大的成效。

通過利用網絡中心度,知乎迅速完成了冷啟動階段,注冊用戶達到了40萬。

階段二:網絡效應成就內容社區

知乎用了2年的時間實現了從0到1,這不算慢,但也不算快。

因為我們知道問答其實只是一種內容形式,本質上知乎就是一個內容社區,而作為內容社區,它是具有網絡效應的。

如果知乎還是保持邀請注冊制,慢慢培育市場,就等于慢性自殺。

為什么?

因為網絡效應的特點是用戶越多,產品的使用價值就越大,特別是像知乎這樣的雙邊網絡效應的產品,它同時面向兩個群體:創作者和消費者。

創作者的增加,那么產品對消費者的價值也會增加,同樣,消費者的增加也會增加產品對創作者的價值。

當市場上出現多個競品的時候,哪個競品能最快速的增加用戶體量,其它競品的價值將會微乎其微。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采用“燒錢”的方式來爆炸性的增加自己的用戶體量。

所以,知乎采用的第一個方法是徹底拋棄邀請注冊制,全面開放注冊。

知乎采用的第二個方法是從單一網絡進入多重網絡。

知乎剛開始的是以互聯網內容為主的單一網絡,這讓知乎保持了高度的專業性但也給社區的發展帶來瓶頸。用戶的整體體量已經擺在這邊了,即使知乎的產品做得再好,運營手段再到位,它也只能無限接近這個瓶頸,而不能突破這個瓶頸。

因此知乎不再選擇做自己產品的顛覆者,而是成為了一個穿越者。他將內容定位也徹底放開,這讓社區的新網絡不斷產生,新的連接不斷出現,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就這樣,知乎完成了從單一網絡到多重網絡的蛻變。

在這一階段,知乎僅用了1年的時間,讓自己的注冊用戶從40萬達到了400萬,完成了1到10的華麗轉變,并且在2018年 用戶數量突破2.2億。

階段三:提升網絡韌性迎接挑戰者

成為了內容社區的領頭羊之后,知乎不斷面臨新的挑戰,能夠提供優質內容的大V一直是知乎最核心的競爭力。

然而,隨著挑戰者的出現,知乎開始出現“大V危機”。

2017年9月,知乎大V“惡魔奶爸”表示,今日頭條挖走了300多位知乎大V。

這讓知乎開始反思自己的運作方式,他要考慮提升自己的網絡韌性。

所謂網絡韌性,就是使一個網絡分崩離析、喪失原有功能,需要被除掉的節點數占節點總數的比例

在以大V為核心資源的網絡中,大V就是他所有粉絲的中心,而這些粉絲很容易與這些大V單線連接。

這種“星型網絡”的形態,如果競品將大V從這個網絡中徹底拿走,那剩下的粉絲就會迅速流失。這種網絡就是“低韌性網絡”。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知乎開始減少這些大V節點的重要性,讓自己整體的社區網絡開始變得更扁平化,采取了如下等等措施:

  • 給新進來的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
  • 為粉絲提供更多相近的內容創作者
  • ……

這些措施就等于給關鍵節點安裝了備用節點,這個節點流失了,整個網絡還能持續運作。

通過這些措施,知乎極大降低了這些大V在網絡中的影響力,確保即使這個大V流失后,也不會造成社區核心競爭力的喪失。

階段四:建設復雜網絡讓社區自演化

我們前面講到的都是知乎主觀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去維護社區的穩定和發展。的確這些手段在某些時期是有效的,因為當時的社區網絡可以說是靜態的,就比如我們剛剛說到的“星型網絡”。

但我們知道,知乎一直處在不斷有節點加入和退出的過程,而這又會導致網絡中的連接發生改變。一些新進來的普通用戶變成了大V,一些大V逐漸失去了影響力,泯然眾人。

這些變化如果用靜態的眼光是無法發現的。

隨著用戶體量的激增,知乎社區內的網絡變化越來越頻繁,網絡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以往管理規則網絡的方法逐漸失效,知乎該何去何從?

答案是借助人工智能。

知乎逐漸減少人為干預的方式,利用歷史沉淀的大數據進行網絡模型的訓練。

整個過程“化繁為簡”:不對各種方法做區別,只評估結果的有效性。

通過設立一些基本的規則,知乎的網絡開始自我學習、自我優化、自我迭代,從而變得更加強大與穩定。這讓知乎現在的內容產生和消費機制發生了質的飛躍,成就了一個連知乎自己也不理解,但是更有效的社區網絡

小結

網絡視角幫助我看到了以上四點,但這個視角肯定也不是唯一的。

如果你有更好的視角,那就評論分享給我吧,感謝觀看。

#專欄作家#

Pira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前沿科技與教育行業,擅長產品設計與數據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像是從一個運營角度出發思考出的結果。

    回復
    1. 好的產品都是要交給運營的。

      回復
    2. 作者是數據產品,很正常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