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懂流程很重要
流程規范著社會秩序,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產品人來說,懂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技能。本文講述了產品人梳理流程的重要性、行業內的流程規范以及如何梳理流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們生活中任何一件看上去井井有條的事情,都是有規范的流程的,不管怎么變化,都在流程內。
往大了說,比如:出生-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當然極少數人不走尋常路)。往小了說起床-吃飯-上班-下班-休息,這幾乎是每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重復的流程。
正是這些規范的流程,讓整個社會井然有序的在不斷進行著,前進著。這些流程,在我看來,和我們產品人常說的版本迭代是一樣的。
一、梳理流程,是理清業務的第一步
想想看,產品人在拿到一個需求之后的第一時間會干嘛?
當然是梳理業務邏輯。而梳理業務邏輯的時候,就涉及到業務走向、流程。流程設計的是否合理,是業務最終能否被很好實現的關鍵。
對于一個全新的業務,則需要將行業市場上現有的規范流程抽象出來。再結合自身的需求,梳理業務場景和使用場景,可一定程度上避免遺漏原型頁面和交互,從而設計出符合自身業務的流程。
對于一個本就存在但需要優化的業務,我們需要先梳理出原有的業務流程,然后找出可以優化的環節,才能設計出新的業務流程。
二、了解行業已有的流程規范
也許你會說,我就不能成為那個創造規范流程的人嗎?
當然可以,畢竟產品人的生來的使命就是改變世界。
不過《結網》這本書中引用了史考特·亞當斯的《呆伯特法則》中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我們這個星球有將近六十億個白癡,生活在幾千個聰明得不得了的突變種設計的文明里。
雖然聽起來有被冒犯到,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這是個不折不扣的事實。人類一切偉大的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可以肯定的說,任何業務的開展(除為數不多開創先河的商業帝國),都是以市場上已有的模式為模仿對象;再根據自身的優勢or劣勢,進行一定的改動,有些甚至是照搬照抄的也一樣行的通。
畢竟,成功的模式,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這在很大程度下減少了企業的試錯成本。既然能成為規范,那么存在及合理。
那么做為產品人,就必須知道規范的流程是怎樣的。例如,電商常規的下單流程一般為:用戶找到商品->支付->商家發貨->用戶收貨。而沒有看到哪個電商平臺會先給加購的用戶發貨,再讓用戶付款的。這就是規范流程帶給行業的規范性。
而隨著每個公司會業務的不斷發展,會在每個流程節點展開不同的分支。例如找到商品這個節點,隨著商品sku不斷的豐富,隨著用戶訴求的越來越多,衍生出歷搜索、熱搜榜、商品推薦等等這些分支。
因此,作為產品人,在接到未接觸過的需求時,首先一定要了解行業的規范;然后帶著這個規范再去和業務人員溝通和確認,盡可能的還原實際在運作的業務流程,才能做出符合自身業務和交互的產品。
三、根據流程,盡可能地思考業務場景
當業務流程已經確定后,全面的思考業務場景就成了核心任務了。
比方說電商繞不開的售后問題,不同的商品屬性售后規則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外乎就是退款、補發2個大方向,但是實際情況中我們又需要根據訂單的不同狀態對售后進行處理,簡單舉幾個一般狀態:
- 待發貨:這時候一般情況下需要支持全額/部分退款;
- 已發貨:已發貨狀態下,有分為2大狀態,已到貨和未到到,2種情況是否需要支持退款這一直是個比較有爭議的點。各公司可根據自身所在階段,此種訂單的的售后比例等情況,再決定是否支持;
- 已收貨:一般需要支持部分/全部退貨退款、換貨。
另外,像生鮮這類產品,很多時候,寄回如果不能被商家再利用,那么讓用戶退貨就沒有多大意義害,商家可能還得承擔這個郵寄費用。但是不退貨可以,不給用戶退款,這就很容易惹怒用戶。
這時候,如果把公司的損失減到最小是值得產人品人思考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設置一定的退貨比例,要求用戶上傳商品圖片,根據一定的比例給用戶退回一定金額,商品不寄回讓用戶自己處理。
如果說你設計產品的流程中有售后這么一個環節,那么以上這些場景(當然我沒有全部列舉出來)都是必須考慮到的。
即便最后確定不支持某些場景,但是如果完全沒有考慮那些場景,當用戶反饋過來或者相關銷售反饋過來時,產品人會被打的措手不及。
我們在梳理流程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把流程中出現的場景列舉出來。判斷哪些是一般性的場景,哪些是特殊場景;然后這些場景中,哪些是一定需要當前做的,哪些是等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再做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
四、盡可能的思考逆向流程
逆向流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異常case。異常case可能有多重原因,可能網絡延遲,系統卡頓,人為操作,交互設計不合理等等,異常case是不可避免的。
但產品人仍然需要努力將異常case對用戶的沖擊減到最小甚至為0,誰讓我們身負“改變世界”的責任,不可謂不任重道遠。
電商中經常會涉及到優惠券,那么使用優惠券的訂單下單后,再退款就可能不滿足優惠券條件,這常常作為某些用戶薅羊毛的一種手段。處理不當很可能導致用戶流失或者公司貼錢做活動的錢竹籃打水。
舉個例子:如用戶在公司“滿150-50”全場優惠活動中,下了一個含有有A、B兩個商品各1件的訂單,其中A單價100元,B單價50元。支付時,用戶使用了一張“滿150-50”全場優惠券,實際支付(100+50)- 50=100元。
這時候,用戶要對商品A進行退貨,退款流程應該是怎么樣的?以及用戶極其敏感的退款金額應該怎么計算?
以下是我列舉了幾種種比較常見的做法:
1)商品按比例分攤優惠金額
A、B兩個商品的小計比為2:1,那么優惠分攤力度也是2:1,如用戶退掉商品A后,平臺需要退款100-50*(100/100+50)=66.7元。 剩下的B商品實際花費33.3元。
實際上,按這種方式退掉商品A后,實際訂單金額已經不再滿足優惠券的使用條件。這對于平臺來說,如果所有參與優惠的用戶都這么干,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如果說要支持以上這種方式,又要減少公司的損失,就需要為我們的運營同學提供相對好操作的后臺定價策略工具,確保用戶即便這么操作,也能保證公司的利益盡可能的不受損。
2)參與優惠的訂單,不支持部分退款
只要訂單參與了優惠活動,則只能全額退款。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公司不用承擔1中的風險,但是壞處也顯而易見,會一定程度上增加退款率以及用戶的流失率,尤其是當用戶買了一堆商品,再買時,有些商品已無庫存。
3)還有一種比較折中的做法——部分退款后不滿足優惠條件,則剩下的商品按原價收取
這種做法相對來說比較折中,看上去既支持用戶部分退款,平臺損失也減少到最小了。
但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實際支付金額<不退款小計,這時候會非常尷尬,我們不可能讓用戶補這部分金額給商家(比如說A單價40,B單價60,優惠券滿100減50,實際支付金額50,這時候退掉商品A)。
以上還只是我做過的項目中一些比較顯性的問題之一,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將逆向流程考慮到;尤其的和支付相關的流程,畢竟金錢是個特別敏感的字眼。
好啦,以上就是我對流程的一些看法。因為我的的確確體會到,梳理流程對于我工作的幫助,所以希望能夠將這份經驗分享給大家?;ハ噙M步!
本文由 @luck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個人認為您的流程步驟有問題,第一步應該是了解需求,第二步是了解線下流程,第三步是通過線下流程和需求簡化線上流程并滿足需求,第四步就是模擬還原自己的流程線上化是否可行,和有哪些逆向和特殊情況發生,如何解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