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實時分銷方案(續):售后、財務與入駐
在《電商實時分銷方案:售前準備&正向交易》中,筆者已經介紹了“實時分銷”業務比較核心的兩塊業務:“售前準備”“正向交易”。緊接之前的介紹,接下來分析該產品的剩余三塊業務“售后服務”“財務結算”“入駐申請”。
01 售后服務
一個平臺給用戶提供的售后服務很多,例如“僅退款”“退款退貨”“換貨”“維修”等業務;
但部分業務較為特殊,適用場景小,部分企業往往不提供對應的服務能力;例如唯品會所售貨物大多是穿戴類商品,就不會提供維修服務。對于公司的自營業務而言,往往又很少支持“僅退款”業務。
另外,平臺搭建初期,為了業務以及技術的簡單,往往只會提供核心的售后服務;逐步完善售后體系。所以建議實施優先級是:退貨退款>換貨>僅退款>其他;本次主要分享一下“退貨退款”的一些業務方案。
退貨退款業務
業務分析:
退貨退款的業務與一般電商的業務流程并未太大區別,如下圖:
需要注意兩點:
- 銷售過程中,分銷商是自營的形式銷售商品,所以顧客直面分銷商的售后客服;不面向供貨的電商平臺的售后客服團隊;
- 電商平臺和分銷商的合作存在貨權轉移,所以正向流程中,如果存在票據,是分銷商開具發票給用戶。所以,退貨業務中,票據也應由顧客郵寄給分銷商(當然分銷商會考慮電子發票,或者不開票,這樣會省去較多的逆向票據流程)。
- 分銷商客服團隊雖然直面顧客,但能否退貨退款的決定是由電商平臺做出的,分銷商的客服團隊也只是做一些協調作用。
退貨退款流業務流程中,電商平臺雖然是作為幕后,不直面顧客。但產品方案中:電商平臺卻是產品中軸、平臺方;而分銷商是作為配合方,完成整體流程的流轉。
以正常的貨已收退貨退款流程為例:
產品流程中,電商平臺作為平臺方,提供對應的通用服務,分銷商根據當前請求的狀態,配合平臺與用戶操作,推進整體業務流程的運轉,圖中所示的三個核心服務已基本可完成正常的退貨流程。
- ①退貨請求創建服務:分銷商用來申請指定訂單退貨退款;
- ②請求狀態獲取服務:分銷商用來獲取段時間內發生變更的退貨退款請求的變更信息;
- ③更新客退請求服務:分銷商用來更新指定請求的狀態;
當然,實際的退貨退款流程復雜繁復,一、銷售訂單貨物狀態不同延伸出不同的流程,二、各個節點不同的操作也會延伸不同的分支;例如:
- ①如果是貨未發申請退貨退款,無需先同意退貨,等待貨物流轉的流程,而是直接同意退款即可。
- ②又如用戶申請后退貨退款后,平臺不同意退貨,退貨退款請求可能會直接關閉,等待下次重新發起申請。
產品方案設計起來其實比較簡單;實際業務過程中,需要著重關注的是:異常場景。
舉一個例子:
用戶退還貨物后,電商平臺沒有收到貨物,或者收到的貨物與自己銷售發貨的貨物不一致。拒絕退款,這個過程中,兩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當然這里處理方案很多;例如:
- ①電商平臺拒絕退貨,分銷商承擔損失,全額退款給顧客;
- ②電商平臺同意部分退款給顧客;
這些異常場景發生頻率雖然不高,但場景積少成多,極易引起用戶體驗,或者合作雙方的一些矛盾;長期來看更需要注意。而處理這些異常,應該從兩方面出發:
- 合作雙方需要在項目初期,以及合作過程中,不斷完成對應的處理機制,制定處理標準;
- 對于各環節的異常場景,建立起一套監控機制,無論是分銷商針對惡意用戶的監控,還是電商平臺對分銷商的監控?;诒O控機制下,制定對應的防范機制,減少對應的異常產生。
02 財務結算
業務規則
行業中,POP模式的商家入駐電商平臺貨款結算,往往使用“實時分賬”方式實現。而分銷模式、自營模式的銷售的結算往往是“周期結算”。
雖然是周期結算,但與實時分賬一致,都需要明確單據結算節點,實時分銷模式的款項轉移的節點可參考下表:
因為是“周期結算”,需要考慮一些單據業務流程往往是跨周期的,這里需要把握一點,觸發節點發生在哪一個周期就在對應周期結算;舉例如下
另外,還需要注意一點,自營合作中,往往有兩種結算模式:扣點,結算價模式;
- 結算價模式無需多言,分銷商按照結算價一次性結算給電商平臺,一次貨款轉移;
- 對于扣點模式其實是存在兩筆款項轉移的(雖然實際付款只有一次):①分銷商>電商平臺:全額貨款;②電商平臺>分銷商:扣點;
產品流程
更多的是線下一些票據管理,貨款管理;業務流程大部分是線下完成;產品的大致流程如下:
整個結算流程中,線上完成的主要是結算單對賬處理;
結算單主要由分銷商發起,將結算周期內,所有的銷售訂單、退貨訂單、僅退款等一些列單據明細與匯總數據交由電商平臺,由電商平臺進行核實后;進行線下開票以及打款處理;
03 入駐申請
一次合作,往往最開始的操作,就是入駐申請,而為什么將入駐申請分享放在最后,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入駐申請操作的核心是:雙方達成合作協議,確定雙方合作規則,而這些規則,就是之前個模塊的業務規則;
所以入駐申請的產品流程:協商確認合作雙方的業務規則,然后在電商平臺內部設計一套審核流程,完成各項規則的落實(無論是線下的一些貨款規則,還是線上產品計算對接的方案);而涉及的業務規則就是之前各模塊的業務內容,主要包含:
- 分銷商基本信息,資質管理;
- 協商確定分銷商的經營貨品范圍;
- 協商確定電商平臺與分銷商的結算周期;
- 協商確定銷售訂單、退貨退款申請單等單據的結算節點;
- 協商確定票據、賬款交互方式;
- 協商確定分銷商事前是否繳納的保證金;
- 其他產品方案的一些規則,例如:①銷售過程中,電商平臺為分銷商保留多長時間庫存,②提供庫存查詢的服務中,當庫存小于多少時,電商平臺會提供準確的庫存數;而不是提供一個庫存狀態;等(當然這些規則,不一定在入駐時寫入合同內,往往是技術對接時確認)
2. 入駐申請,只在雙方合作開始一次性操作,操作頻率低,往往在項目初期是使用線下的方式實現,等到業務不斷發展,對接的分銷商越來越多時,才逐步的開通線上流程。
結尾
當然,一個產品的運營的成功;除了業務規則的確認,業務流程的實現。還涉及一塊內容,就是“數據化運營”;因為自己不是數據產品,所以不夠專業;所以簡單的說幾句;
縱觀實時分銷業務,從電商平臺角度出發,不能直達購買用戶層,能運營的內容就是:給分銷商提供:
①好的商品
②合適的商品
③對電商平臺更有利的商品;所以數據化運營,更多的落在選品上;建立健全的商品數據體系,并應用在選品、向分銷商推薦商品上。是該產品后續運營的主要方向。
本文由 @JOJO_004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