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設計變了,我們的思維要如何才能跟上變化(附PPT文件下載)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需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輔助思考思考,進而通過精心打磨,迭代優化不斷去實現的;真正獨居匠心打造出的產品永遠不會被埋沒,總有一天會成為時代的焦點。我們這個時代,創新產品是寵兒,我們要跨越時代的鴻溝,用匠心打造創新時代的大產品,從而設計出引爆市場的爆品。
4月14日(周四)20:30,起點學院特邀洛可可設計集團總裁@李毅超 做客免費在線講座「起點學院公開課」欄目,教你如何用匠心設計打造爆品。
嘉賓介紹:
李毅超,LKK洛可可設計集團總裁。
同時擁有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知識產權促進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總裁班特聘講師等眾多頭銜。
以下為分享正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筆記小組@鄭燦爛 依據嘉賓現場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
一、因為時代的變遷,設計已全然不同
首先,在這個時代打造創新產品和爆款,要認清時代的變化。
時代是至少有四大跨度的變化: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再到智能時代;在變化的過程中,每次時代的更迭都帶來了巨大的不同。我們所面對的時代就是剛剛從工業時代開始跨越向信息時代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大家明白:任何一個時代的跨越并不是自然地過渡,而是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講的話,APP就是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的代溝;對于經濟、市場來講,其實也有一個巨大的鴻溝。
在工業時代,人們所談論的產品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功能載體的硬件;它是來自于工業時代的標準化、規?;⒌统杀具@樣的的方式來產生的,所有產生的條件都是源自于工業時代資源配置的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工業時代的產品在今天來看,更多的是向一個人表達功能的產品。這是我們對于一個產品的固有認知。
但是在今天這種信息時代,數據時代,我們更著重的并不是功能性的小產品;因為現在功能性的小產品就像是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一樣平常,人們更需要購買的是一個社交功能。
比如說今天我們的主播穿了一件大紅裙子,我們就會說哇,你這個裙子好漂亮。產品是紅色的這種特性激發了用戶交流的欲望,一種社交的需求。另外如果她的裙子非常非常好,我們可能還會說:這條比之前你穿得更加好看。這時這個產品就具備了能夠讓消費者獲得被尊重的體驗。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們的主播說,這條裙子是我在某某網站上定制的,是我自己設計的獨一無二的一款產品;我們便會說太棒了。這款產品的這項功能便達到了自我實現的價值。
所以社交、被尊重和自我實現是今天產品的頂配。信息時代的大產品首先要強調產品的情感化思維,強調產品的大數據思維,這是這個時代的變化。
那么在下一個時代到來時,產品會變成什么呢?
時代的壓縮會變得越來越快,在我們還沒有完全體會到大產品帶來的優質幸福和頂級體驗時,我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的到來。
在智能時代,其實就沒有所謂的產品:所有的硬件免費,所有的軟件免費,所有人購買的都是大服務和大社交的功能。而未來的產品還會到智慧時代,智慧時代會讓所有的產品自主學習,出現真正的人工智能,一切開始智化,一切開始產生了全新的思考模式和決定。這個時代是我們很快就會看到的,Alpha Go給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可能,讓我們看見在未來的時代,產品會變成一種新的物種。
在這幾個時代跨越的過程中,如果想成為信息時代的產品經理,首先必須要學會跨越一道重要的鴻溝:用戶鴻溝。
過去的所有的經濟模式,包括今天的企業市場的構成,大多都是來自于中心化的方式和資源占有的方式;所以大家圍繞著資源展開所有的作業。今天的互聯網時代,資源已經完全的開放化,信息也變得更加扁平,很難有某個中心來進行約束和制定規則;所以這個時候產品就必須更多的考慮用戶。先總體規劃、系統思考一個產品是什么樣子,然后再通過設計創新的方法系統打造這款產品,把它的整個形體、功能、技術資源、配置整合軟件、硬件、商業模式全部布局好,再由營銷真正的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執行到位,傳遞到每一個用戶的手中耳中眼中。這整個過程從策略到設計到營銷,在今天所表現的內容也好,還是他的操作方法也好,其實都可以理解成產品的所有。因為營銷今天本身也不是渠道為王的,而是產品在傳遞過程中的話題共鳴和其他額外體驗。?那體驗本身就是產品功能。所以今天的大產品不再是簡單的小功能,而是一個包羅萬象,以體驗為核心的系統的綜合體。所以品牌即產品,產品即服務,服務即體驗,體驗即營銷。
在信息時代打造爆品,首先懂用戶。在今天,不懂用戶是沒法混江湖的。
舉個例子,去年的時候為美國的一個科技公司Honeywell打造了一款它從沒有做過的產品,在現在中國日益惡劣的氣候環境下,霧霾成為我們頭號大敵,在這樣的環境下,Honeywell希望通過自己的品牌優勢進入中國市場來解決霧霾的問題,想打造一款全新的家用空氣凈化器。
其實去年打造空氣凈化器,很多朋友會說,這是不是晚了一點?因為很多人都在做空氣凈化器,包括小米。那你們如何去打造一款這樣的產品呢?
首先我們來自的是對于用戶的深度研究。我們在中國的15個城市做了連續三個月的深度的用戶研究和分析,用一系列的方法論,包括數據庫的建立,來分析用戶的各種行為。
舉個例子,我們約一些用戶到酒店里查看他(她)們的包;將包里的東西羅列出來,挨個詢問他(她)們買這些東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然后再拿這些數據去跟網絡營銷的數據進行比對,來分析不同的用戶生活方式是什么樣子的,他在做出下一個購買決策時的基本邏輯是什么。
我們建立一系列完整的用戶在空氣凈化器體驗上的策略,之后才開始打造這款產品。
我們打造了一款產品,它有非常好的簡潔的造型,同時我們發現在用戶的購買決策中,一般是由男生做購買決策;但是真正在使用過程中,才會產生痛點。
比如說,第一大痛點是:空氣凈化器都要換濾管,用戶不知道什么時候換,也不知道該換成什么樣子的;更不知道換來的濾管往哪兒插。特別是主婦和女生,會使得她們非常的困惑和麻煩,而且男生基本不耐煩也不愿意去幫忙。所以我們做了一個APP,只要空氣顆粒堵塞了濾管,需要更換的時候APP就會自動提醒,只要點一鍵就會產生購買。這個機器無論是開機還是關機,只要拉動旁邊就可以自動打開;為了不讓插錯,我們做了兩條斜的彩條,彩條拼在一起濾管就插對了。所以這樣使得年輕的女性用戶非常喜歡,她覺得要比其他的空氣凈化器要方便很多。
但是簡單的換濾管并不能激起用戶購買的決心,所以我們又發現:其實真正的空氣凈化器的痛點,并不是來自于是否能夠潔凈多大面積的空氣環境(這個可能是主流空氣凈化器廠家都在說的賣點,但這并不是用戶真正能夠體會到和感受到從而做出購買決策的原因),而靜音才是一款空氣凈化器非常重要的體驗因素。比如晚上下班很辛苦,想要睡覺;但是開了空氣凈化器一直吵,所以用戶不會愿意去使用。我們就把整個產品的結構和風道重新改良,采用全新的設計并進行測試,使得這款產品所有的設計和體驗都是冠軍。
這是一個簡單的案例,其實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完整的用戶體驗來自于深入的用戶分析,每一個細節都真正考慮到用戶的真實感受,讓它形成能夠傳播、能夠產生口碑的好產品。這是我們所有做產品經理包括產品設計要去思考的。
(這款產品也得到了國際大獎,得到意大利A?Design?Award用戶體驗和用戶研究的全球金獎。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在證明一個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是能夠得到正真全球的最高水平的褒獎的)
二、互聯智能時代,重新定義設計
互聯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更多的去考慮:在不同時代的設計到底能夠發揮什么樣的價值。
舉個例子,如下圖:
農耕時代的代表產品-牛車,工業時代最重要的產品是人類有了汽車,就是第二張圖片-桑塔納。桑塔納這輛汽車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款大規模標準化批量生產的汽車(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我們有紅旗啊等等,其實那些都是手工打造的,是用農耕時代的方法打造的現代汽車,而只有桑塔納是批量化大規模制造的第一臺汽車)。但是隨著人們開始慢慢可以買到一個批量化生產的、標準化的汽車的時候,生活就開始慢慢改變。更多人開始需要汽車,更多人開始去體驗汽車的一種生活,不再去考慮公共交通設備。于是你就會發現:桑塔納的發展已經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是桑塔納的生產還在進行,如此供大于求的一個情況下,便產生了一個全新的產品。既然需求量小,那大批量的全部賣個給我,我把這些車租給大家;我們把桑塔納采購后刷成黃色,由統一公司管理,這時候孕育而生的就是—出租車公司。
從一輛大家去購買的由產家提供的汽車,到我們不需要去購買,而是只要花一個費用去租用便成了出粗車。到后來開始不只是桑塔納,你喜歡什么樣子的車都可以去租,神州租車出現了。而今天大家更不用過多考慮用車的問題,只要你出行,無論是你想快一點、便宜一點用快車,還是用出租車;好一點、有很好的服務是用租車甚至是專車,從買車-出租車-Uber或滴滴,我們的出行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那么到底時代發生什么變化呢?其實我們的時代至少發生了五種經濟形態的變化,如下圖:
農業經濟略。
工業經濟
我們提供產品的主體是工廠,所有的用戶購買的是標準化的制造商提供的產品。這些產品的特點是什么呢?是生產后出現大量的庫存,通過代理商也好,還是廠家直銷也好,最終銷售給客戶,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方式。
服務經濟
今天的很多經濟已經從工業經濟發展成為服務經濟,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并不是由工廠決定的需求,而是由市場決定的:按需定制,不是先生產再想辦法銷售,而是來自于大眾群體對于某種需要的定制。比如小米產品,小米產品其實就是所有的粉絲在參與,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米為他們提供所需;服務性的產品可能有某個載體,但它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種服務,而不是簡單的功能;所以它的關鍵屬性是定制的,不同的人群買到的產品是不一樣的。它的銷售者其實是服務的提供者,比如說神州租車,根本不是一個制造商而是提供租車服務的人,它的客戶就是我們普通的大眾。
體驗經濟
今天我們又看到的是另外一種高于服務經濟的產品場景:不止是市場而是一種劇場,從一種市場公開的競爭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構建,企業和產品主動的來定義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比如滴滴搶占的是出行兩個字,讓每一個用戶只要想到出行就會行到滴滴。
它跟服務經濟最大的不同是:它一開始提供的服務,所表現的價值并不明顯;只有在一段時間之后,才能理解它是用MVP的方法在快速的演進,不斷快速發展迭代。
它的商業模式的路線并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而是由整個劇場和用戶參與而變化的;最后會變成一種具體形態:所有提供服務的人,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服務的提供者,而是服務的展示者;它只是向很多人展示有這種閑置的出租車或私家車資源,讓想要的人來體驗,并沒有約束和控制任何一方,只是展示了兩邊的需求進行配合。所以這類體驗經濟非常重要的不同:它更強調的是展示的內容是否能到達產業雙方的供給和體驗,滿足他們之間表層和深層的需求;同時滿足客戶。很多產品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但是劇場的建設無論是從衣食住行,還是更深層次的經濟中都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未來產品必然的形式。
文化經濟
然而更厲害的是打造道場,其實就是Uber和滴滴的本質區別:Uber構建的是一種只與最優秀的人合作的文化信仰,那這種信仰實際上會出現的并不是爆款,而是持續的爆款。他們更注重的是思想的內涵,它們提供的并不是個性化服務而是一種認同感的共鳴,主要提供方是思想、道場構建者,這是一種類宗教和亞文化的方式;也是我們看到像電影、IP、甚至B站,居然可以在淘寶買答案等等。這些都不同于原來的服務模式和產品形態,而變成有共同信仰、共同認知、共同價值觀的人所制造的群體,這個群體產生了非常多的交易和共鳴;它的客戶是認同者,或者說是信徒。比如很多果粉就是信徒。這種模式在未來是最有價值的形式,當然也可能是少數。
以上,希望我們做產品經理的時候首先能看到自己的商業模型和經濟原理。
三、打造爆款需要的思維
設計思維+大數據思維
2014年的時候我們和百度公司合作打造了一雙筷子,寓意著在食物中攪動就會知道食物是否健康。去買水果的時候,照一下水果的光譜就知道藥物殘留營養成分如何等等。
所以一雙筷子是會思考的,一雙筷子會變成智能。而未來一切都會智化,都會產生數據。小到一張餐巾紙,都會有大量的數據被采集。未來的一切行為,任何的體驗都會被數據化。在百度筷子背后,如果每個人都用這雙筷子,將是非??膳碌摹.a品的智能思維,實際上所要考慮到的硬件并不是簡單的功能(如果是這樣的話,百度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餐飲體驗方式和數據公司,未來開一個餐廳根本不需要再去猜周圍的人到底什么生活方式,有多少錢,能吃多少飯喜歡什么口味,你只需要上百度地圖查一下我想開個餐廳,它就會告訴你這個地方人們關于餐飲的所有信息,推薦你開那種餐廳,人流量有多少等等)。
還有一個案例是關于機器人:
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像電影里面那樣智能,有一點笨拙,但是這是一個開始:讓餐廳變得更智能;不會出現服務員叫不應,不知道點什么菜等各種情況。所以在未來餐廳里可能是沒有一個服務員的。
甚至不僅僅是機器人,而是每一物品都在為你服務,都在幫助你,分析和測算你的喜好,會為你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菜品,讓你舒服的餐位等等。未來都餐廳都會由數據連接起來,提供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一種環境和心情;這種形式的餐廳會在今年逐步在一些知名餐廳和一線城市上線。數據已經變成所有產品開發和定義的一種重要輔助。
從火鍋場景、餐廳場景、商超場景、酒店場景最后到公共服務場景,機器人的時代是我們沒有辦法去回避的。從小產品到大產品希望大家能用MTP的方法和MVP的演進過程來打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許我們今天看到一個東西傻乎乎的,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樣子;但是它的發展可能是很快的,因為有互聯網和數據作為載體,所以一個很小的功能在未來可能就變成一種行為。
我們最早看到的3D打印可能都僅僅是看個樣子而已,而現在我們的一個公司,做的3D打印機,通過人類的一滴血就可以在一晚上的時間打印出一個1:1的你,一模一樣(通過你的基因來分析你的樣子,非常的逼真)。然而更可怕的是:它通過你的基因分析,可以打印出你一歲的樣子,甚至也可以打印出你八十歲的樣子。
在未來,會出現一種靠基因來維系的人;還有另外一種是新人類,他的身體的某部分是由機器來構成的。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構想。
設計思維+情感化思維
大家都在說機器人,說一些高大上的產品,實際上再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早應該被解決的問題到今天都沒有人去解決,比如下圖:
如果你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拿著一個電源插線板,你會不會很擔心?
在美國,電工如果不能解決這種問題的話,他的樓是不能交付的(所以我們國家很多基礎的東西并沒有達到生活最好的體驗)。而去年我們做了一款小產品,防水防觸電的智能插座,避免家中有孩子和老人在的時候發生的一些意外。所以產品的情感化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設計思維+商業體驗創新思維
商業體驗創新其實是我們現在每一個用戶特別在意的:我們不是沒見過這個東西,也不是買不了這個東西,而是特別強調我在購買過程中的一個感受。無論是服務員給我的感受,還是店面給我的形象,還是環境給我的適宜度,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每一個商業體驗的細節非常重要。最后去買這個產品的時候,我才會覺得我得到了尊重和服務。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奇怪的情況:大家在某寶上看產品,居然到線下去買產品?
(這是最近看到的現象,很多知識青年或者小資用戶都很喜歡的一種方式,很強調體驗)
以前有很多人在講o2o,現在更注重的是真實場景下的體驗感受。
舉個例子:
在唱吧的平臺上,所有人都可以一展歌喉,而且很多人成為了網紅,活躍的很高。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用戶體驗好像不是很好;單單唱歌說話好像不足以滿足大家的需求。而我們發現:很多的用戶都希望表達出更好的歌聲,我們也希望能夠讓唱吧這樣一個產品產生流量變現的能力。所以我們深度分析了它的整個場景和用戶,為其打造了一款麥克風(其實人們根本不缺一款麥克風,但是唱吧缺!因為唱吧提供的是一個從普通的年輕人變成聽歌、愛歌,到寫歌、唱歌的變成網紅的一條途徑)。
在這種文化場景中,唱歌是需要工具和道具的。而一個隨時隨地、隨走隨行來唱歌的麥克風是唱吧的用戶非常需要的,所以我們為它做的這款麥克風是符合以上特征的。同時,這款麥克風會優化用戶的聲音,是一款唱歌的小神器,相當于聲音版的美圖秀秀,讓大家娛樂體驗更好。
在今天的互聯網產品中,這些道具已經不重要了,未來可能會包括更多的道具,比如視頻,在未來的手機端開個人演唱會。
設計思維+社群思維
我們去年做了一個產品叫做伏牛堂,是北大的法學碩士張天一,開的一個米粉店。原因是他覺得中國不缺一個律師,但是他大學四年卻沒有吃到湖南老家的米粉,想自己來創一次業,開一家米粉店。但是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他的米粉店獲得了社會大眾很多的關注:一天能賣到120碗,有50萬人的追隨。
這是社群的時代,是構建產品非常重要的一個思考:通過思想和文化來建立一種社群。
張天一非常簡單,他的設計就是通過每天記日記和分享的方法,來分享自己開一家米粉店的創業歷程和感受。引起了大量年輕粉絲的追隨,一起和張天一來開啟他的創業之旅,不斷額通過餐飲的方式進入。2014年到2015年逐漸開始建立興趣小組,大家一起來分解很多的工作和任務;然后建立了20萬粉絲的群體,在2015年的8月13日,在線上舉行了發布會(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什么也不發布的發布會,有50萬人圍觀)。之后慢慢開始沉淀形成自半組織社群。
所以到現在,張天一的米粉店你可以理解是由50多萬粉絲構成的小社會,這個小社會企業不斷地在打造自己的產品,傳播自己的理念思想,然后用每天120碗的米粉來維系著大家的關系。
我們為它設計了一款產品,米粉到底怎么吃呢?他的團隊們每天拿一個包袱,篩篩子,篩到什么吃什么,根本就不需要點餐,因為已經被設計好了。
所以一個大產品社群如何從一個核心團隊到設計師的建立,到產品經理的參與到推廣傳播最后到營銷,其實是一級一級從核心團隊來影響更大圈層的人來參與的。它是一個裂變式的傳播,下圖告訴我們如何來做社群。
設計思維+互聯網思維
這里面包括要有互聯網營銷思維,產品服務的思維。我們和互聯網公司有深度的結合,包括京東,阿里等一些平臺倆共同塑造不同的社群和產品的傳遞。
設計思維+服務設計思維
大家應該更多的參與到一些場景中去體驗交易,而不止是簡單的交易。我認為眾籌是一個能夠代表未來的交易方式,是一個大眾能夠參與定制參與互動,由商家來完善的一個全新消費場景。這種場景會成為一種主流,因為它不止是到智能硬件產品,甚至是到一頓飯,都可以靠眾籌的方式來實現。
眾籌之后的眾創,實際上都是產業互聯網的一種雛形,會讓這些方法在未來讓產品從設計到定制到開發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有大眾來參與,用戶很難說自己到底是用戶還是設計者,設計者很難說自己是設計者還是消費者,大眾會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深度開發深度體驗,深度共贏的一個形式。
有一個場景可能很多人都見過,每個城市都有很多手機維修的地方。下圖就是手機維修的場景。
我們有一個客戶是做蘋果和三星的手機維修,他覺得手機維修必須能夠擺這種用戶體驗非常差的場景,維修魚龍混雜,基本上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所以我們通過服務創新的方法為他打造了o2o的體驗店:我們重新構建了一個用戶和商家如何從手機壞了預約、維修、買單、滿意離開的整個環節的體驗店,使得一個手機維修店變成了一個用戶進店之后并不能感覺到自己來維修手機,而是在享受另外一種被呵護,被關懷的服務,進店之后可以看雜志,可以吃點心,和技術大咖聊怎么用手機。對他們的服務體驗系統進行了全新的設計
最后的效果是,進店之后,每一個沙發是智能的:查詢優質商鋪,推薦趣聞,周邊產品等各種服務,并且店鋪的造價和原來的手機維修店是差不多的。
設計思維+IP場景思維
去年的時候有幾部電影還不錯,《大圣歸來》就是其中一部。而大圣歸來的文化提煉成一些商品。比如大圣的自拍桿、帽子、眼罩、口罩、文本等等,通過眾籌的方法,在網絡發布,四天的時間,大圣歸來的衍生品的超過了2000萬人民幣。
四、好的設計思想可以感動人
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進入到全球的競爭中時,表達的是一個民族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的生活方式,文化的力量才是最深遠最有價值的,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象征。所以在未來,中國最有競爭力的是有沒有讓全球都熱捧的文化設計產品,就像在美國我們就想起好萊塢,法國就會想到浪漫一樣。
洛可可一直在創新的路上,非常有幸的是這一路上有很多的伙伴,一直伴隨這我們前進!
PPT文件下載:
鏈接: http://pan.baidu.com/s/1kVgvBH9 密碼: nitn
以下是小伙伴們現場提問的一些問題:
問:打造一個爆品團隊人員的配置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答:通過幾個維度,用羅盤法則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
- 第一個是用戶價值羅盤法則,第一步是必須懂用戶;
- 第二個是挖掘痛點,尋找真實訴求;
- 第三個是會講故事,打造一個產品對于內容團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對于痛點應該做成一個發人思考,讓人能夠理解并且愿意參與的內容;
- 第四步才可以打造產品;
- 第五個是要爆產品,輕制造,輕制造是采用柔性制造的方法,采用眾創的方法,通過采集創新,通過供應鏈管理來實現優勢互補的產品打造,而不是自己來建廠制造;
- 第六個是重服務,更多的強調服務體驗,當產品真正銷售出去的時候,真正的體驗才剛剛開始,真正的價值才剛剛開始;
羅盤法則就告訴你要建立專業研發團隊,建立能夠為用戶進行服務設計化的團隊,建立社群運營團隊,從定義到設計到運營到迭代的整個過程。
問:如何實現用戶體驗的準確?
答:用戶體驗的準確關鍵是如何能夠讓體驗和設計的預想相匹配。第一個是在做用戶體驗的過程中,不要簡單的想象用戶體驗會到達你預期的目的,用戶總是會超越你所有的定義。而是更多的觀察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一些細微的行為,盡可能地標簽化,能夠很好的被引導。
第二個是用戶的體驗是不是能夠準確的收集和反饋。無論是做軟體產品還是硬件產品都應該在乎這個問題。有時靠傳統的詢問方式,今天更多的是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判斷用戶的使用行為。
今天的用戶體驗可能更多來自于非常規點帶來的非常規的體驗,不同尋常的點會給用戶帶來感動。
問:對于APP思維UI來說能夠從工業設計借鑒一些東西嗎?
答: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問,但是這個問題本身是一個病句。
工業設計也許會帶來很多對APP開發交互設計的很多體驗,因為我們自身在做UED的設計和系統級應用的開發。
工業設計可能是現代比較完整的產品設計專業的理論學科,從這個理論學科派生了很多的行業和領域。它的體驗和工業設計有很多地方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很多設計師在大學的學科就是工業設計。但是從產品本身來說,在今天的APP開發過程中,用戶體驗的邏輯和產品的邏輯是不太一樣的,它更多的受制于系統平臺的要求;平臺的不同,產品架構和用戶使用都是不太一樣的。但是有很多共同點:一個實體產品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體量和寓意是不一樣的,軟體產品功能也是一樣,不同的設計上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統一要有一套用戶體驗的架構。
我們在做硬件產品設計的時候,都會把用戶體驗的層級列出來,分析產品的功能和設計應該如何定義,UE架構的部分也是如此。用同樣的相似的工具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產品設計。
這兩個部分都是作用于一個人的,尤其是在做硬件產品同時帶了一個APP的時候,更能體現出來他們的不同點。
往期【起點公開課】總結文章請往下看:
兌吧總裁陳高維:留存率增長實戰秘籍,App積分系統的搭建與運營
云家政CEO薛帥:叢林對決,透過云家政解讀O2O行業生存法則
前LinkedIn高級總監張溪夢:6個步驟,學會數據驅動產品的秘訣(附PPT及思維導圖下載)
8年運營實戰總結,串講運營知識體系的那些核心關鍵詞(附PPT及思維導圖下載)
前百度營銷大咖三石:別只顧低頭做事,這些錯誤的運營姿勢,常犯你就shi啦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團隊筆記小組@鄭燦爛 整理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非常不錯的一篇文章 已經收藏
不是說好有PPT下載么、、、
鏈接: http://pan.baidu.com/s/1kVgvBH9 密碼: nitn
不是給了網盤了嗎 ?
體驗經濟和文化經濟,沒完全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