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付寶轉賬功能新變化,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轉賬差異

10 評論 10966 瀏覽 105 收藏 15 分鐘

關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轉賬功能的流程、功能和界面設計已經由多人進行過解讀,各種解讀版本觀點不一,似乎沒有統一的結論。14年9月,微信支付產品經理Edgar發表《微信轉賬為何還需對方要對方確認?》,對微信支付轉賬的收賬確認功能進行過評論,TA認為微信支付收賬確認功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AA支付場景。該文累積閱讀量超過1.7萬,收藏量為3,是本人目前查到的最權威,影響最大的解讀。

受該文的啟發,本人于16年2月發表《轉賬需要確認?》,對Edgar的解讀提出了補充和異議。在比較銀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轉賬異同的基礎上,本人認為轉賬流程包括前期溝通——轉賬方轉賬——收賬方收賬——轉賬方確認(后期溝通)4個環節,轉賬方確認是必需且普遍存在的環節,既不能缺少,也不是由某種特殊場景(AA支付)確定的。本人還據此成功預測支付寶將補充轉賬提示和收賬方確認功能。該文到目前為止,累計閱讀量超過1.2萬,收藏量達461,影響力接近或超過Edgar的文章。

在4月12日左右,本人偶然發現支付寶按照該文預測,增加了轉賬提示和轉賬方確認功能,截圖如下:

圖片1

4月17日,本人發現支付寶轉賬提示功能已取消,轉賬方確認提醒還存在。支付寶的細微調整引起本人再度思考,希望能借此文解讀支付寶的行為,并重新闡發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轉賬流程、功能和界面設計的理解。

一、轉賬流程

傳統的銀行轉賬流程和支付寶轉賬的典型場景是先用某種方式溝通轉賬事項,雙方確認轉賬金額、賬號、時間等信息后,轉賬方發起轉賬,收賬方收錢,之后一般是轉賬方通過某種方式告知對方已轉賬,并要求對方反饋,即轉賬方確認對方已收到錢。整個流程包含4步:前期溝通——轉賬方轉賬——收賬方收錢——轉賬方確認(后期溝通)。在轉賬流程中,銀行和支付寶只負責轉賬發起和收賬方收賬環節,其他兩個環節由用戶自己解決。銀行和支付寶沒有解決整個轉賬環節問題,導致使用銀行和支付寶轉賬時會借助其他工具(電話、短信、微信、面對面),過程繁瑣,用戶體驗較差。而且銀行/支付寶轉賬流程是站在轉賬方的角度設計的,默認收賬方一定收錢。

圖片2

微信設計的轉賬流程則更多考慮收賬方是否收賬的問題。微信設計的轉賬場景是先溝通轉賬事項,轉賬方發起轉賬,收賬方考慮是否收錢,然后選擇收賬確認或者不收賬自動退回,轉賬方同時也能獲知對方是否收賬。

圖片3

在功能設計上,轉賬方發起轉賬后,收賬方收到消息。收賬方收錢或不收錢自動退回,轉賬方都會收到消息,確認資金狀態。在收賬方未收錢又未達到自動退回條件時,轉賬方能也能看到資金狀態。

微信轉賬較好的協調了收賬方的選擇權和轉賬方的知情權,但是該流程和功能明顯是站在收賬方設計的,轉賬方屬于從屬地位。為什么會這樣呢??Genie(從無到有搭建出微信的產品負責人,如果張小龍是上帝,那genie就是為上帝造人的那個人)認為接收方(收賬方)體驗大于發送方(轉賬方)。

為什么銀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站在不同的角度設計轉賬流程?因為轉賬方的角度更自然,是將轉賬行為看成金融行為的自然表現,轉賬方優先級更高;而收賬方的角度則是將轉賬行為看作溝通行為的結果(微信5.4歡迎頁顯示“轉賬,就是發消息”),微信認為接收方的優先級更高。

二、微信轉賬功能的過度設計

微信轉賬流程完全還原了前期溝通的過程,似乎有點過度設計,成了諸多業內人士吐槽的對象??梢哉f微信支付轉賬功能完美的體現了轉賬前期溝通過程中的商量和博弈的場景和心理狀態,將雙方的客套、面子、虛榮展現得淋漓盡致。就憑這一點,騰訊/微信對人性和產品的理解已經遠超同行業。支付寶直接移植銀行的老套路,沒有任何思考。但是,有種毛病叫為了表現而表現,微信支付將前期溝通的過程通過收賬方收錢的功能再次展示一邊,再次浪費用戶大量精力——因為有人真的會再次思考收還是不收。

三、銀行/支付寶轉賬功能的改進

如果說微信是為溝通而生,所以它在解決前期的溝通和后期的轉賬方確認上存在天然優勢,銀行和支付寶做不到也不能太苛責。有這樣想法的人是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作為銀行,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在轉賬銀行出賬時向本人發短信提示:資金轉入XX賬戶時將給您短信提醒,并與收賬銀行約定:當收賬銀行收到資金時,將短信同時發給轉賬方和收賬方。插一句,作為銀行,如果有這個功能,肯定是要收錢的。正因為這樣的收錢邏輯,銀行永遠也沒有要實現這個功能的意識。

支付寶在轉賬方確認方面已經優化改進,而且方法非常巧妙,如下圖:

圖片4

通過將“向對方轉賬XX元”改成“對方已收到轉賬XX元”,簡單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后臺支付系統是否存在調整暫不討論)。

現在比較一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做法,見下圖:

圖片5

在前期溝通上,經過改版支付寶已具備溝通能力;轉賬發起下文再討論;在收賬方收賬上,因兩者定位不同,支付寶站在轉賬方角度,默認對方收賬,微信支付站在收賬方角度,留有選擇權;在轉賬方確認上(后期溝通),兩者都很好地反饋了資金的狀態。從整個轉賬流程來看,支付寶和微信基本一致。

四、支付寶、微信支付轉賬界面和功能設計

本節主要討論轉賬發起的功能和界面設計。兩者轉賬發起的過程如下圖:

圖片6

在此環節上,微信支付分為4步,支付寶有3步。微信支付第2和3步都能顯示轉賬金額和收賬方信息。支付寶第2步能顯示,但是第三步輸入密碼時只能隱約看到對方賬號信息,而且看不到金額。這樣細微的差異是否有影響呢?到底誰更高明呢?

本文認為微信支付更勝一籌。第三步都是輸入密碼環節,輸入密碼是腦力活,很有可能當我們回憶密碼的時候就忘了金額是多少,對方是誰這兩個關鍵信息。而且輸入密碼是轉賬最后一步,涉及到資金安全,十分重要。在這個時候用戶的潛意識都想再次確認金額是否正確,賬號是否有誤。支付寶這樣的設計只能退回重新來過。除了正常人有這樣的需求,那些強迫癥患者、記憶力較差的人等等對此也存在較大需求。

支付寶雖然輸了一籌,但是在進入輸入金額和輸入密碼界面時,支付寶的交互更好。微信支付是直接從對話界面進入新的界面,有種很突兀的感覺。支付寶進入輸入金額時與對話界面對接很好,幾乎感覺不到變化,而且方便查看對話內容;在進入輸入密碼時,支付寶將對話界面作為背景,界面轉換跨度較低,用戶心理容易適應,比微信支付突然轉換友好多了。

微信支付第4步是本人非常不理解的設計。一般而言,輸入密碼后就該反饋相關信息,但是微信支付在反饋信息時卻設有一個確認功能,這個確認功能有什么作用嗎?難道我不確認就不轉賬了?或者僅僅是心理強化:你已經確認轉賬了?經過互聯網的發展,輸入密碼都不需要再次確認了,為什么這里會出現確認功能,這是本人非常不能理解的地方。

除了上面討論的還有一個細微差別,如下圖:

圖片7

微信支付轉賬輸入金額時,下方有“添加轉賬說明”,點開后可輸入轉賬備注。支付寶從首頁進入轉賬后直接出現“金額和備注”輸入框。這樣的細微差別是怎么來的呢?支付寶的設計很像傳統的金融行為——發起金融行為(轉賬)的同時附帶口信(備注)。微信支付沒有掉進這個坑,因為微信本身就是溝通工具,所以將轉賬備注折疊起來了!其實這進一步反應了微信的可怕,因為作為支付工具的后來者,在設計功能時必然會借鑒傳統機構和互聯網先驅——支付寶,但是它卻能區分這樣細微差異,不得不說微信團隊將戰略和體驗貫徹到了難以想象的細節。

再看下圖:

圖片8

從不同的入口轉賬,支付寶的轉賬頁面并不一致,從首頁進是仿微信改版(9.0版前)的轉賬界面;從朋友進是仿微信改版(9.0版后)的轉賬界面。支付寶沒有將改版前后轉賬功能界面統一!而微信不管從哪個入口進入,界面都是一致的(不貼圖了)!

五、總結

1、前期溝通——轉賬方轉賬——收賬方收錢——轉賬方確認(后期溝通)是轉賬的完整流程。支付寶(9.0版前)轉賬流程是仿銀行轉賬流程,因產品形態和產品能力因素無法解決前期溝通和轉賬方確認的問題。微信支付因產品形原因,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2、微信支付站在收賬方角度,設計了收賬方收錢的功能(該功能略有槽點)。支付寶站在轉賬方角度,默認對方收賬,并且通過4月份的細微修改,增加了轉賬方確認對方收賬的提醒。微信支付獨特的收款確認功能是由其定位和體驗選擇決定的。但是不論微信和支付寶的形態和定位如何不同,在轉賬流程上必須經歷前期溝通——轉賬方轉賬——收賬方收錢——轉賬方確認(后期溝通)4個環節。

3、在轉賬發起的功能和界面設計上,微信支付更加貼心。在轉賬發起交互設計上,支付寶更容易適應;本文很難理解微信支付轉賬發起的“完成”功能。微信轉賬備注被折疊起來非常贊。

4、支付寶改版(9.0版)前后有不同的轉賬界面,而且一直都沒有統一。也許改起來太費勁,而益處卻很少吧。不知道改版規劃時,支付寶是否注意到這個問題。

 

作者:陳小生,產品助理求職中,郵箱:cwlong163@163.com;目標城市:廣州、深圳、杭州。

本文由 @陳小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關于轉賬發起界面二者的區別應該是由起定位決定的。微信的核心的功能是社交溝通,而轉賬等是附加功能,溝通具體方式就是通過對話框,如果像支付寶一樣利用對話框進行轉賬,一個框能做兩件事,會混淆其核心功能。通過新頁面能幫助用戶聚焦在轉賬任務上,只保留必要信息。
    反觀支付寶也許金錢流通才是其核心功能,因此對話溝通反而為轉賬讓道。

    回復
  2. 兩個產品支付有不同的邏輯 你的分析很多太主觀沒有看到各自產品本質的支付場景的不同

    來自浙江 回復
  3. 微信支付第4步是本人非常不理解的設計。
    尊重化設計,人們對重要的行為作為二次展示,是尊重化設計的提現,從情感化設計的角度來說代表我們很重視您的行為,比如你在拖別人幫你辦一件重要的事時候,完成以后別人會告訴我已經幫你完成了,如果不告訴你會覺得不舒服,朋友不重視的你的事情,機器也是一樣的,這里從交互的角度此行為可能沒有意義,但從情感化的角度是需要的
    還有你會發現如果你轉賬失敗的話(比如錢不夠),這一步顯示的反饋為轉賬失敗……,這里使用的是標準化設計原則,統一系列行為的反饋,減少人們在學習使用系統時的認知成本

    來自廣東 回復
    1. 這位朋友說的非常有道理,但是我還是有疑問。以轉賬時輸入密碼確認這個功能來看,目前主流的做法是拋棄了確認功能,輸入密碼就直接出賬了。其實這個確認功能按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不管是從心理層面還是從實際應用來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實際的數據反應去掉之后效果更好,用戶使用更多。同理類比到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盡管我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反饋,需要被重視,但是這樣的需求難倒比密碼確認的心理需求更強?即使需要反饋,沒有“完成”功能,在對話界面也能看到反饋,為什么不從這里下手呢?而且從交互設計來看,密碼確認功能與輸入密碼功能同一界面,密碼確認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但是微信支付“完成”功能是在跳轉到新界面后還需要點擊按鈕,這樣鄭重其事是否真的有必要?
      總之,感情重視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這樣的存在有多少意義,也許只有測試過才知道。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有話不說,憋著難受。
      看了你們的分析啟發很大。
      微信的最后完成那一步一開始也就有點奇怪,經你們這么一說,好像微信中的自動轉回功能非常的少,很多時候操作完成一件事,微信沒有像其它應用那樣幫我們自動轉回,而是硬生生讓我們自己點擊‘返回’或者是‘完成’,這是為什么?難道是技術上的缺失?這不可能啊?;蛘呶⑿艦榱艘种频谌接采诨A架構上不允許自動跳轉?

      來自北京 回復
    3. 是這樣的,你說的是的是微信轉賬的二次確認鍵沒有,不知道我理解的確切嗎
      這里你可以觀察到微信轉賬的二次確認鍵沒有,而很多網上銀行的轉賬往往是需要你二次確認的,這里的原因在于,微信的設計定位是社交類軟件,其設計定位為減少社交溝通的成本,轉賬的目的大多集中在朋友間溝通中小額錢財的互轉,我們很少會用微信進行大額的轉賬,比如我相信很少有人會去用微信轉賬幾十萬,而金融類軟件如網銀他需要更多的是對財產的重視化和尊重化,所以二次確認會給人更踏實安全的感覺,尊重化設計也是要看對于產品的定位不同,行為結果的影響,還有行為的情景而產生差異的

      來自廣東 回復
  4. 要是有把錢再拿回來的功能就更好了— ?

    來自上海 回復
    1. 微信團隊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據說他們認為把錢撤回太作了~~

      來自廣東 回復
  5. 個人感覺微信支付轉賬發起的“完成”功能雖然在實際功能上是很雞肋的, 但是在心理感受的體驗是很棒的。我輸入密碼了后錢就出去了,總覺得心理不踏實啊,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就輸入密碼,錢就這樣子出去了?”所以,來個“確定”,讓自己安定一下,”恩,錢確實是出去了”。

    來自浙江 回復
    1. 其實這樣的需求可在轉賬后的對話界面中實現,干嘛重新跳轉到新界面,鄭重其事的樣子,儀式感太強了。用戶為了簡單,連密碼輸入確認的功能都能拋棄,何況是“完成”功能。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