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服務App,如何設計增長模式?
本文從行業格局、?核心交付、增強回路、網絡效應等方面,分析了充電服務App如何設計增長模式?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充電樁行業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一方面,充電樁數量在快速增加。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充電樁保有量已突破100萬根,已基本覆蓋全國經濟發達的沿海省市。另一方面,充電服務App也如雨后春筍般問世,為電動車用戶找樁充電提供了便捷的移動觸點。
展望未來,充電樁行業仍會是一片待深耕的藍海:目前的車樁數量,都遠低于政策要求的2020年建成480萬根充電樁,服務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而充電服務App,如何從當前高度同質化的服務模式中和產品形態中,找到破局點,形成增長飛輪,是每一個行業內的產品經理都需要深思的。
這篇文章里,我會跟你探討,如何設計充電服務App的增長模式。
01?行業格局
目前行業內提供充電服務App的玩家主要有三類:
- 設備運營商:以國網、特來電、星星、普天為代表。設備運營商的充電服務App基本只接入本品牌自有的充電樁。
- 車企平臺:以上汽安悅、威馬即客行、蔚來充電地圖、小鵬充電地圖為代表。車企的充電服務平臺主要使用對象是其車主用戶。
- 聚合充電服務平臺:以聯行逸沖、小桔充電、快電等為代表。這些聚合平臺通常會接入多家運營商的充電樁,方便用戶使用一個App在所有充電樁上充電。
02?核心交付
充電服務App的核心交付,基本都是找樁掃碼充電。
為了幫助用戶找到最優質、最合適的充電樁,主流的充電服務App會提供一張時事更新的充電樁地圖。在地圖上你能很方便的看到哪個站點現在有空閑的充電樁,哪根樁速度快,哪根樁故障了。
在給電動車充電這個環節上,以前的電動車充電方式是大多是使用一張實物的電卡,需要用戶隨身攜帶,同時在充電樁的屏幕上進行觸控操作。
而現在,用戶可以直接打開充電服務App,通過手機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即可開啟充電。查看充電訂單和結束充電,也都能夠通過App完成操作。
在找樁掃碼充電這個核心交付上,主流的充電服務App依托于移動互聯網,完成了一次用戶體驗的升級。但是僅僅做好核心交付,并不能讓某一個充電服務App形成和其他競品的壁壘。
03?增強回路
想要從競爭中突圍,充電服務App還應該結合自身的目標用戶群體,來設計增強回路。
所謂增強回路,其實是系統動力學中的一個概念,講的是系統需要一個外部的正反饋,來不斷為系統增加能量。
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設計增強回路才能讓用戶越用越不愿意放棄呢?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使用充電服務App的用戶群體。
使用充電服務App的用戶毫無疑問都是電動汽車車主。進一步,又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跑網約車的司機,另一類是自購家用的私家車主。前者的主要特點是日均行駛里程高,對充電價格敏感。由于電動車日常保養和維修的價格均遠低于燃油車,這也是網約車司機選擇電動車跑運營的主要原因。
而私家車用戶又可以進一步細分,家里安裝充電樁的用戶,和家里沒有充電樁的用戶。
顯然,有家充樁的用戶每天都可以回家充電,他使用充電服務App在公共樁充電是一個低頻場景,基本只會在需要自駕出游的場景下使用。而無家充樁的用戶,雖然會經常在公共樁充電,但通常情況下也只會光顧家或工作地附近的幾個固定充電樁。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來進一步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增強回路。
1. 數據記錄
如果你一直使用一款充電服務App進行充電,有了大量的數據積累,那么你肯定不愿意輕易放棄使用。這個App上的充電記錄,對你來說形成了記憶載體。
如果你是一名網約車司機,這些數據能讓你看到,過去這段時間自己有多辛苦多拼命。每天跑200公里,每天充1-2次電,整座城市從南到北,都有你的充電足跡。
對于私家車主也是類似,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私家車主自駕出游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數據記錄能夠告訴你去過哪些地方,這些對你來說都是和這輛車相伴的點滴記憶。
就好像支付寶是你的財務賬本,得到App是你的學習賬本,Keep是你的運動賬本,充電服務App可以成為每位電動車主的車生活賬本。用戶要把一本記的密密麻麻的賬本換掉,成本是很高的。數據記錄為平臺形成了增強回路:數據越多,用戶越不愿意離開;越多的用戶愿意留下,數據增長的也越快。
2. 折扣補貼
之前在用戶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在公共樁上充電的用戶都是偏價格敏感型的。那么給到用戶折扣補貼,用戶是否就愿意長久留下來呢?
答案是未必。核心原因在于,找樁掃碼充電這個O2O服務是高度同質化的。通過滴滴和快的出行大戰,摩拜和OFO單車的前車之鑒可以得到啟示,一旦補貼燒完,折扣不再,那么用戶會立即轉向新的、仍有補貼的平臺。
那難道折扣補貼注定無法留住價格敏感型的用戶嗎?其實也不一定,這里主要還是看補貼機制怎么設計:補貼給誰,如何補貼。
有一個例子可以參考:經常出差的朋友越來越多使用航空公司官方渠道訂票,因為航空公司的積分可以兌換里程,飛的多的用戶積分累計的越多,享受到的折扣也越大,而在OTA平臺上幾萬積分只能換回一個指甲刀。前者形成了有效的增強回路,后者設計的增強回路則效果非常弱。
對于充電服務App來說,折扣補貼能否形成增強回路的關鍵在于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機制,來獲得用戶的忠誠,并且讓用戶忠誠有價值。
04?網絡效應
當一個大學宿舍有一個人開始用Keep練習,就會把數據和健身照片分享出來,很快整個屋子的人都開始用Keep了,這就是一種自傳播的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不是簡單的誘導用戶進行分享,而是結合場景去思考用戶的推薦動機是什么,推薦行為是什么樣。
那么一款充電服務App能否形成網絡效應,或者說在什么場景下,一個電動車用戶會把推薦給他的朋友,從而形成網絡效應?這個是當前少有人去思考的。
從充電服務本身來看,似乎能夠形成一種雙邊網絡效應:App平臺接入的充電樁運營商越多,通過平臺充電的用戶也越多,從而撬動更多運營商的接入,自然也會聚集更多的用戶。
但是這里的問題是,充電服務中的網絡效應并不能成為平臺的護城河。充電樁設備提供商出于利益最大化,其博弈策略總是接入盡可能多的平臺。所以平臺能夠做到通過提升充電量,來實現規模經濟,從而壓低成本,但并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效應。
只有規模經濟,沒有網絡效應,很難形成競爭優勢和壟斷。
社交的出現可能改變這種局面。
充電服務App的兩類目標用戶,私家車主和網約車用戶,都有以充電場景為核心的社交需求。
對于私家車主來說,一個能夠產生社交的場景是自駕游。目前電動車長途出行時的充電補能,仍然遠不及燃油車加油來的方便。用戶通常會提前查找沿途充電資源,規劃好行程,在走完這一路后也會有想把充電攻略分享給其他人的念頭,畢竟這一路規劃、找樁、充電的艱辛和不易,也算是旅途出一段獨特的回憶。這種探路者和先驅者的身份也能夠讓人產生成就感,分享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一種自我酬賞。而自我酬賞則是一種典型的上癮模式。
對于其他電動車用戶來說,這些沿途充電路線的內容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當他們之后也想走這條路線自駕出游的時候,就獲得了一種確定性和參考,會大大減輕所謂的“里程焦慮”。
網約車司機也有社交需求。試想,一個司機師傅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早上七點出車,晚上十點左右收車,開夜班還要日夜顛倒。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一人一車的狀態,一個人去拉客,一個人在充電,各中艱辛也只有司機師傅們自己知道。他們非常需要和他人進行交流,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司機師傅都會拉微信群,然后在群里邊開車邊發語音。
那么具體到充電場景下,是否有合適的社交機會呢?
每天停車充電的1-2個小時,是司機們真正放松的時間。他們通常會坐在車里,拿著手機休息,打發充電等待的無聊時光。
而司機師傅們追求的是什么,無非還是能多賺點,所以如何利用好網約車司機在充電中等待的這段時間,為他們帶來收益,也為更多用戶創造價值,也許能夠成為充電服務App在社交嘗試上的突破口。
05?小結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充電樁行業的蓬勃發展,各家運營商、車企和聚合平臺紛紛推出充電服務App來建設和用戶之間的移動端觸點。
充電服務App的產品設計目前以用戶為中心,圍繞著如何創造更便捷的找樁充電體驗,如何給到用戶更實惠的價格來規劃。
但僅僅做到這些基本交付還遠不夠。想要從愈發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還需要以增長為中心去思考,在增強回路和網絡效應方面去探索更多的機會。
作者:Herr馬孟晨;公眾號:馬孟晨寫字的地方
本文由 @Herr馬孟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