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美學意識,解析用戶體驗設計

1 評論 3117 瀏覽 23 收藏 14 分鐘

本文圍繞八個審美意識——素、微、氣、假、并、間、秘、破,解析了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

日本的設計、藝術風格大多以簡潔為主。無論是現在深受大家喜歡的無印良品,還是優衣庫,都是簡潔風。“Less is more”,極簡也是喬布斯所主張的設計理念,他說,極致的簡約,我們追求的是能讓產品達到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品質。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微信對交互體驗的目標就是做到“自然”。他個人欣賞無印良品設計師原研哉的設計理念,設計應當挖掘人的本原的體驗傾向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這本書是日本設計宗師黑川雅之寫的關于日本美學的書,闡述了日本產品簡潔設計背后的理念,指引我們重新審視自我內心,回歸產品的本質來做設計。

八個審美意識分別是:素、微、氣、假、并、間、秘、破。

1. 素

日本的茶道、花道、還是寺院、庭院都有一種樸素的感覺。素,強調的是保持最樸實的本色之美,不添加任何雜念的純真。

日本人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不是上天國,而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說過名言,死作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所以日本人的審美核心就是盡量不去破壞自然的形態。

黑川雅之說,保持本色之美就是要無論產品、建筑物、藝術品,都要讓人工的痕跡隱藏到素材的后面,甚至要盡量消除人工的痕跡。強調了產品材質的重要性,設計只是將素材之美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配角。另一層面,也表達人類不能過分自負于自己的才能,面對自然應保持謙卑的心態,這種設計哲學的背后,就是尊重自然。

制作東西時將制作量控制到最少,本著盡可能不添加人工制作痕跡的態度來做,這是實現原創作品的基本思路。完成原創的設計不是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探求物體的深層的原型真諦。

2. 微

日本人不太重視整體,更重視細節,他們認為,個體中蘊含著社會,細節中蘊含著整體。所以落實到審美層面。日本人很少依靠整體來把美強加給你,而是用細節打動你,這是就是微的核心觀念。

微不僅是細節,黑川雅之提到日本傳統的茶室蘊含著微的美學。如果你坐在茶室中,視線從茶桌往外延伸到榻榻米,再到走廊,從走廊在延伸到庭院,之后會看到圍墻,而圍墻外邊就是群山。在一個微小的角落,就能感受到自己和外部環境融為一體。這就是微的含義,微就是用一個點去觀察世界,而不是上帝視角。

細節中包含了一切的理念,不僅是與時間、與人的關聯,也深深地根植于建筑、庭院設計、每一個人、乃至宇宙中。將想法融入空間的細節,由細節的集合體構成環境,相互共鳴而形成一個群體,從細微向外延伸,每一處都別具匠心,這是構成日本的思想的基石。

3. 氣

氣指的是氣場,黑川雅之用一句話定義:氣就是人身上蘊含的某種能影響周遭環境的力量。

他認為,日本傳統建筑的氣場,最初的起源就是柱子。人一開始靠在樹上睡覺,后來就開始弄根柱子靠著睡,再后來,就以柱子作為支點,建造房屋。

日本人的房屋就是柱子和房梁構筑的空間,而柱子和房梁會散發自然之氣,因為柱子和房梁是由木頭作為原料,木頭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生命力,它是石頭那種冷冰冰的材料所不具備的。

氣”是每個事物自己的獨特屬性,也是人或物與宇宙之間的一體感。氣也像一個人所帶有的余韻,美食過后味蕾的回味,也是我們使用產品后心里留下的概念感。它看不見,甚至不能完全描述出,但是能被我們所感知。

4. 假

假是借的意思,他認為創造美的時候也應該借用自然的秩序,生命的一切形式不過都是借以存在的軀體,人們要順應自然,融為其中。

比如日本庭院一般不會把葉子掃干凈,而是留一些。日本傳統茶室,哪怕墻面破了一個大洞一般也不會去修補。他們為了盡可能的接近自然,還發明了落地窗。

日本人希望順從自然,讓自己最大限度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主張不去抗拒,順勢而為的美。這種審美意識的主基調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它不會產生固化的城市概念,不會產生建筑的概念,甚至也不會形成家具的概念。它打造的是產生不息的生命流轉的環境。

5. 并

這個字在日語里是兼顧的意思,在這里指要考慮每一個人的感受。因為敬畏自然,日本人的審美特別強調秩序感和和諧共生的理念。

把細微的人、物、地點等沒有層級關系的個體中包含進整體,也意味著從一開始在所有細節當中考慮整體。這些細節不但是整體的一部分,也有各自的獨立性,兼顧了局部與整體的必要關聯性。

比如日本古代建筑師,在對房屋進行初步設計的時候,會考慮建筑和周邊的環境、甚至和鄰居之間的關系,能否與周圍環境和諧并存,能否與其他鄰居形成互不干擾的秩序感,是他們首先要考量的問題。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給小孩專用的餐具,日本的一些廁所里,即使是男廁所,馬桶對面也有兒童座椅,處處都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與考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覺得日本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國家的原因。

6. 間

間代表重視人與人的距離,同時又強調與自然的和諧一致。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微妙的關系,需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太近也不能那個喪失親近感,體現到美學上,就是每一個人都渴望自由獨立,也希望和別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strong>

“間”的概念在繪畫中以余白的形式表現,在音樂中以余音的方式存在,無論哪一種都是沒有實體的、無形的東西。雖然不存在,卻如同就在那里一般,讓你每時每刻都能夠感知到。在佛教中,無與空是一種豐饒。

在制造光的過程中產生了影子?!盁o”也是一種追求,是“有”的欲望本身。因為“無”,才會被不安與欲望所驅使,引導著去開始描繪屬于自己內心的圖畫。

日本人制造的不是物體本身,而是試圖打造出由物件和距離所生成的“空間”。就像日本的建筑,是用柱子來區分的,房間內沒有功能劃分,隔斷可以隨時撤開。表達空間是流動的,可以從室內流向自然,從這間房流向其他人家。

7. 秘

日本的審美意識表達會不表現全部,而是用部分去驅動對方的想象力,黑川雅之說,正因為隱去了一部分,所以看到的人才會參與到表現方的共同創造當中。

比如你特別餓、這時候給你畫一個餅,你會立刻想起餅的味道,但是如果給你畫一個空碗,你的想象空間就很大了,碗里可以是餃子、面條、鹵煮,都行,你想吃啥就是啥,你就成為了參與創造者。

所以日本很少會準確表達信息,盡量避免去刻意引導或者刺激別人,給人一種充分想象的空間。這樣的設計理念延展到設計和藝術領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面積的留白——留下空白讓你想象,通過留白來撩撥你內心的驅動力,自己去解讀背后的意義去詮釋美。

另外,他們認為人與人不應該是對立的,在對方的心中有著與自己相同的部分存在。大凡莫名的,往往就是一種絕美無比的感覺。藝術需要的是自己在欣賞時的感知。

《陰翳禮贊》里說,“金色的屏風會捕捉到遠處的光線,反射出靜謐的蒼茫金翳”,說明了能夠將陰翳演繹得的如此華麗動人的介質,就是幽暗中的微光。

8. 破

前七個審美意識,總在強調自然,破,就是體現人的力量。他解釋說,破,就是遵守既定的秩序,然后尋找一種偶然性,找到偶然性就是破的力量。

日本一位石頭雕刻大師,他起初會按照最初的構想來進行雕刻,當作品幾乎完成了,他會閉上眼睛,拿起錘子,一掄,這樣一件藝術品就完成了。他前面的創造過程是遵循自然、秩序和技術,而最后這一錘子,就是體現日本審美中人的力量。

再看日本的茶道大師千利休。在他之前,日本茶室都是對稱的,他熟練運用茶道之后,打破了對稱的結構,也摒棄了窗戶紙這種東西,讓一切都看起來更隨意簡單。

用偶然的力量打破常規,創造意外之美,這些都是對破的嘗試理解。當我們最終放棄計劃、創作等人為的意志,將一切托付給自然規律的偶然性,就是宇宙成為自己朋友的一刻了。

總結一下,日本人的美學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由此生出了八個審美意識,它不僅是產品的設計理念,也是我們終生要踐行的人生哲學。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本質決定表象,希望我們都能從習以為常的事物表面洞悉到它背后的真意。

  1. 消除表象形式,回歸事物的本原,保持本色之美,“素”
  2. 重視細節,以小見大,工匠精神,“微”
  3. 體察每個事物本身自有的屬性,善假于物,“氣”
  4. 具有大局觀,因勢利導,順應自然,融為其中,“假”
  5. 建立秩序感,兼顧到每個因子,和諧共生,“并”
  6. 距離與空間生萬物,克制而美,把握尺度,“間”
  7. 簡約、留白,才能激發想象力,覺察美的意蘊,“秘”
  8. 最后,放下規則和執念,把作品交給機緣之力,“破”

 

本文由 @Yimm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設計是門玄學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