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外設計師學習之手把手教你創建「人物角色」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71.jpg)
一、為什么要創建人物角色
下圖來自 Cooper interaction design ,同樣有購車需求的用戶,用車的人不同、各自的目的不同,最終滿足需求的車型也有很大差異。對于汽車公司而言,在車輛設計之初,要確定目標人群是誰,為誰而設計。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引入“人物角色persona”,它清晰的定義了 誰是、誰不是我們產品的目標用戶。以這個為依據,人物角色將幫助我們做很多設計決策。它是對虛構人物的詳細描述,這些虛構人物讓大家對“系統用戶”達成共識。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人物角色是指用戶原型,并不是一個平均的用戶,也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用戶。
二、人物角色的六大組成要素
下面是Alan Cooper 創建的第一組人物角色,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總結人物角色的組成部分。
1、標識狀態
誰是首要人物角色,誰是次要人物角色。
2、照片
照片的作用是——便于速記,讓大家快速的認出這個角色,并且能合理的理解他。以上圖的第二個人物角色為例,照片中的人物正在打電話,是為了表達這個人花很多時間在電話溝通上。
那么,照片來自哪里呢?這些并不是真實用戶的照片,他們可能是剪貼畫或演員,通過這種方式讓你的用戶看起來有共同之處。 因為資料保護問題,我們也不能真的使用真實用戶的真實照片。
3、名字
名字的作用是——幫助大家對用戶產生同理心。例如,在團隊內部討論問題時,用我的朋友、我的女兒等詞語來代替“用戶”這個詞,會發現有很大不同,更加設身處地的去想TA的真實感受。
4、 引用句
引用的目標是——抓住這個用戶的主要目標、主要的需求(這個用戶的本質是什么)。引用句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們需要用簡單的句子來總結這個用戶,而且所用的詞匯、預言需要是這個用戶會用到的。
5、簡短的敘述來描述用戶
描述用戶的目的是——抓住一些關于用戶的背景,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他們是誰。?需要描述的是用戶的場景、情境。
6、主要目標清單
寫這些清單也有幾個要求:采用用戶會用到的短語、 從用戶的角度表達、 所有的目標用動詞開頭、 所有目標都是用戶正在落實的行動
三、如何選擇首要人物角色
如果滿足了A的同時,B和C也覺得OK;如果滿足了B,A和C均不滿意;如果滿足了C,A和B均不滿意,那么需要選擇A為首要人物角色。
也就是,如果所有用戶角色的需求都要滿足,那么選擇一個需求最難滿足的角色作為優先滿足的對象。
有幾個小技巧:
1、研究每個人物角色,并且問“我必須要讓這個人成功嗎?如果這個人不能一直成功的使用我們的系統,這就是失敗嗎?”
如果回答yes,那么他可能就是你要優先考慮的;如果回答NO,你可以將他放在一邊
2、“成對的”比較你人物角色,考慮他們的使用場景、假設在他們自己的場景中有一種解決方案對每個人物角色都有效。
不用具體的可視化這個解決方案,只是考慮這個解決方案能否既對角色A有效,又能達到角色B的目標,或者反過來。如果只有某個人物角色在某個解決方案下“不能完整的工作”,那么這個人物角色也可以放在一邊,不作為主要人物角色。
注意,也可能有兩個首要人物角色同時存在。如果某個解決方案或界面在滿足了一個首要人物角色的同時,對另外一個人物角色“完全不適用”,那么另外一個也將作為首要人物角色。比如eBay的賣家、買家都是首要人物角色。
3、優先考慮首要人物角色,但也要遷就其他人物角色,只要這不影響首要人物角色的用戶體驗。
四、人物角色的案例學習
接下來結合一個實例,介紹創建人物角色的詳細步驟。
假設我們有個初步的想法,通過一款APP 允許用戶—— 下載徒步的路線、分享線路到Facebook或其他社交平臺上。市場研究部門告知有兩類用戶,一類是經驗豐富的徒步者,他們想要發現新的線路;另一類是積極的退休者,熱衷于保持身體健康,到新的地方游玩。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人員與用戶體驗設計師有所不同,?前者看中“人們需要什么、如何說服人們買產品”,后者對用戶實際“使用產品的方式”感興趣、思考“如何打動用戶”。人物角色,不能直接采用這兩類人物角色,不過可以從他們著手,進行訪談與調研。
1、去戶外,與一些符合這兩類的人聊天
在行動之前需要了解以下信息——用戶所屬的類別、名字、性別、年齡、職業
2、分析訪談內容,發現關鍵點
比如這個案例挑選的兩個關鍵點:一是對戶外和徒步的經驗值;二是對技術的熟悉程度。結合訪談內容,就可以展示每個用戶在兩個關鍵緯度上的分布順序,如下圖從左到右,從專家到新手。
3、找出顯著的/重要的行為模式
同樣是根據上一點的兩個關鍵緯度,我們可以得出每個用戶在下圖的四象限的分布情況。由此形成的每個象限的用戶,就可以作為一種人物角色,4種人物角色在關鍵緯度上的表現有著相應的差異,所以也能保證他們的獨特性。
4、人物角色卡片
來源于我們觀察到的真實的用戶資料(特征、行為、需求),這并不是假設的(這是人物角色最明顯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這些事你假設的,那么這無異于為你自己而設計。
下面展示了這個案例最終輸出的人物角色,可以看出,除了前文提到的人物角色的6大組成要素,還記錄了這位人物角色來自哪些真實的訪談對象。由此說明,這些人物角色并不是假設的。
人物角色1:
人物角色2:
人物角色3:
人物角色4:
五、人物角色的益處與注意事項
1、益處
1)讓關于用戶的假設變得明確;
2)強調了特殊用戶,而不是所有人;
3)在限制我們的選擇方面,人物角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做設計決策;
4)幫助設計和開發團隊,達成對用戶的共識;
2、注意事項
1) 在做設計決策時,人物角色之間的差異應該能反應真正的問題
重要的差異點可以是“人們做什么”(行為)、“為什么這樣做”(用戶需求)
2) 別創建太多人物角色
相對比較小數量的人物角色,可以讓設計決策更容易
3) 人物角色應該建立在調研的基礎之上
4)人物角色的個數及耗費的時間
建議訪談用戶數21個、人物角色4個;時間 72.5-102.5小時,9-12天(來自尼爾森·諾曼團隊)
六、 將人物角色廣而告之的幾種方式
人物角色將用來幫助我們更好的做設計角色,并且協助設計和開發團隊對用戶達成共識,所以我們需要將人物角色廣而告之,讓團隊的每個成員都熟悉每個人物角色,就像身邊真實存在的伙伴一樣。
1、項目布告欄
2、三折疊卡,放在每個人的辦公位,隨時可以看到
3、人物角色卡片,每個角色一張
4、人物角色的人形立牌
七、人物角色7步checklist
1、primary research優先調研
人物角色是否建立在對真實用戶的情境訪談基礎上的?
2、empathy 同理心
人物角色是否能喚起同理心,通過名字、照片、一段與產品相關的說明
3、 realistic切合實際
人物角色是否看起來是切實的與用戶每天打交道的?人們是否了解人物角色的目標、行為?
4、 singular 獨特
每個人物角色是否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人物角色之間幾乎沒有共同點
5、 objective 目標
人物角色是否包括與產品高度相關的目標、表達用戶主要需求的引用句
6、 number數量
人物角色的數量是否足夠小到讓設計團隊都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其中有一個人物角色是作為首要考慮的對象?
7、 applicable可應用的
開發團隊是否能將人物角色作為實用的工具,來做設計決策?
全篇完。
原文來自:優設
實操性很強。最近剛好在做用戶建模,謝謝分享
非常棒的文章,為何沒有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