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設計規范的意義與誤區

5 評論 12171 瀏覽 74 收藏 13 分鐘

作者總結了自己在B端平臺產品設計規范的整理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思考,通過設計規范的工作,鍛煉大局觀,甚至實現最后的商業化。

網上關于設計規范的文章寫的都很專業,但沒有區分C端產品和B端產品。其實,同樣是設計規范,由于不同的業務場景和不同企業形態存在很多差異。

下面將我在B端平臺產品設計規范的整理工作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思考分享給小伙伴們,也希望大家從更多的角度跟我一起探討。

這幾年,各個互聯網大廠都在自己的“大中臺”戰略背景下,積極沉淀著自己企業中可以中臺化的職能組織,平臺產品和技術能力。在產品的表現層緯度上,設計規范也是具有相同意義的設計中臺,承載著作為一個沉淀基礎能力的支持平臺的特征的同時,也具有的賦能多邊業務多種角色的重要作用和價值。

企業建設中臺的幾個戰略性意義:

  • 避免重復開發,節約研發成本,提人效;
  • 標準化組織管理,提高跨部門協作能力,降低運營成本;
  • 提高業務部門經營能力,迅速響應市場變化。

一. 設計規范與設計中臺

設計中臺(研發出產品)是設計規范的產品化體現,設計規范(梳理成文檔)是最基礎的設計中臺。

1. 設計規范

定義:從各個功能場景里,把反復被調用的交互邏輯,頁面元素樣式,業務場景等等沉淀出來用文檔的形式輸出。

比如,我們在PC端頁面的設計當中,很多情況下比較長的信息下拉到一定長度,會加入翻頁器進行翻頁處理,迭代幾個項目之后發現翻頁器會被許多不同的業務場景反復使用到。那么我們就可以對翻譯器進行規范,使之在一個項目中的任何業務場景出現時,都能保證一致的跳轉邏輯和視覺樣式。

這樣規范后,在任何場景下調用翻頁器時,只要了解到翻頁器的規范,就可以保證輸出標準化的一致的體驗。保證了易用性的同時,提高了效率不需要反復設計反復開發。

這種以文檔的形式輸出的設計規范,大多數情況下起到設計師之間互相協同,如果文檔里的樣式被前端工程師開發成統一的代碼組件,就可以在前端工程師之間互相調用。

2. 設計中臺

定義:是把設計規范里被規范后的能力產品化,形成一個平臺產品賦能更廣泛的范圍。

比如,設計師經過對項目中業務場景的不斷了解和積累,像翻頁器這種可以被沉淀成組件的元素越來越多,需要調用這個組件的端和部門甚至第三方合作方越來越多。這時候,這個設計規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開發成一個平臺,能力開放給更多角色去使用,起到更多維度更多角色之間的協同作用,未來隨著發展形成一個可商業化的設計平臺產品等等。

二、C端平臺產品與B端平臺產品的設計規范(僅限平臺產品)的區別

如果說所有設計規范要解決的問題都是“打磨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和標準化,協同提人效”的話,那么C端產品和B端產品在這幾個維度上的側重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1. 衡量C端用戶體驗和B端用戶體驗的優劣的標準不同

坦白講,B端產品設計規范的目標排在第一位的不是打磨優質體驗,而是統一體驗。大家都知道,B端產品根據復雜的業務場景,功能邏輯的核心并不是基于用戶個人體驗上的優質“感受”。相比C端體驗來說,B端產品在用戶體驗上更復雜學習成本更高,B端產品所謂的體驗好,是指相同業務場景下相同產品功能體現一致的標準化的體驗,降低學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樣是注冊這個業務場景,在C端產品中叫做注冊,在B端叫做入駐。圖中一目了然,入駐的業務場景更復雜,需要用戶在入駐之前準備很多材料信息,上傳信息之后還要選擇入駐的賬號,都做好了才能開始填寫入駐的信息,包括入駐的聯系人信息、店鋪基本信息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在這個場景上,B端的體驗設計如果完全在流程體驗上對標C端產品的體驗是不合適的。

C端的注冊流程關注轉化,步驟多了影響轉化。B端注冊流程關注商家滿意度,在B端商家入駐的流程中會有專屬運營人員手把手的指導,這個和是C端的場景是完全不同的業務邏輯。

這樣復雜的B端場景在體驗設計上追求的是一致性,無論從哪個端調用入駐這個業務場景的能力時,都能保持一致的體驗。B端設計規范著力于統一,用戶學習了一次之后不需要再去過多的增加學習成本,當能力被多端多場景反復調用時,實現功能的組件化。

以用戶滿意度為體驗設計目標的B端產品,用戶體驗是否優質的衡量標準,是幾個維度組成的用戶體驗度量體系。這跟C端產品用數據就可以間接或直接驗證出的體驗效果的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

2. 建立C端和B端平臺產品設計規范的角度不同

在互聯網產品中,一個完成組件化后的業務場景,在被調用時通常稱作“能力”。比如,日常我們在購買商品使用掃碼付款的時候,被調起的交易平臺,都是在調起這個平臺的交易場景中的“能力”。

這在B端的平臺產品中尤為常見,作為B端產品的組件化規范,通常是指從技術底層到功能邏輯再到表現層上的交互和視覺的整體規范。

這跟C端產品的設計規范在表現層上發揮的作用來相比,B端產品只是在表現層上跟C端產品的設計規范看起來很像。但建立設計規范的邏輯,和作為B端產品體驗設計師在整理規范的方法和角度,存在大比較大的差別。

C端平臺產品的設計規范,通常解決的是單線程的協同問題。

由表現層維度產出之后,被前端工程師做成組件,解決了體驗上的各個設計師在樣式上的協同。但在B端產品中,一個設計規范被使用的場景和角色比C端設計規范多很多。

很多情況下,B端設計規范不單單是樣式調用中保持的一致性和規范性那么簡單,而是站在業務場景的角度,從業務場景組件化維度輸出業務整體體驗規范。完成的是從第三方API接入者,到設計師與設計師之間,跨部門跨組織甚至跨公司的共同協同。

大多數情況下,B端平臺產品的設計規范,底層邏輯都是整個業務組件化的規范。設計師從一開始就要了解整個業務未來要達到的能力,全面考慮B端產品組件化后的設計規范所覆蓋的范圍。

三、建立設計規范的誤區

雖然設計規范無論對于C端產品還是B端產品,都是設計師的一門必修課,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必須要建立設計規范。建立設計規范的時機,和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要避免陷入幾個誤區。

1. 建立設計規范的時機不正確

避免在使用設計規范的對象不清楚,現階段規范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就開始做規范。

從項目一開始,設計師在工作中就有意去收集整理業務場景中可復用的元素是必要的,但絕不是所有設計規范都需要在一個需求上線以后,就馬上建立起來。尤其是在B端產品中,可以組件化的邏輯和樣式絕對不是一兩個需求就能沉淀出來的,B端產品體驗設計師也很難根據經驗和競品分析就能想象出符合業務場景的交互邏輯和視覺樣式。

一定要了解業務邏輯積累業務場景才能開始規范,否則就很有可能變成設計師的“作繭自縛”。

2. 為了做規范而做規范

作為設計師來說,設計規范就是設計師的產品,設計師要對自己的設計規范從前期的調研到輸出文檔,再到最后設計規范被使用的情況的分析,都要全方位的關注和把控,切忌做完了就不管了。到底好不好用,設計規范對于整個產品是不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需要設計師去調研以便日后的迭代。

對于B端的產品由于業務的復雜性,還應該避免不了解業務邏輯的人去建立B端產品的組件化規范,更不要出現那種“沒事做,做個規范”的情況。同時,設計團隊負責人也應該盡量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四、總結

往大了說,設計規范作為基礎的設計中臺,代表著在互聯網公司的中臺戰略發展大方向下,B端平臺型產品模塊化組件化的最直觀的表達。

往小了說,設計中臺是企業提人效,促協同,把握優質的用戶體驗的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規范的建立過程在鍛煉設計師抽象思維能力的同時,更塑造了適應B端平臺產品的設計師的“大局觀”和設計過程中的模塊化思維及產品化的設計方法;使得設計團隊的產出更產品化,甚至商業化(比如阿里鹿班,京東羚瓏)等,把沉淀后的設計能力,最終通過商業化賦能整個行業。

 

本文由 @大發發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科普,我覺得很好。

    來自遼寧 回復
  2. 說了半天沒有一點干貨,上一個規范出來啊

    回復
    1. 網上很多規范你自己可以搜一下,我在這里講些網上搜不到的,如果客觀覺得沒用可以找你覺得有用的信息 :)

      來自北京 回復
  3. 有話不說憋得慌

    回復
    1. 不吐不快,說吧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