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7±2設計法則,我有幾點看法

3 評論 8003 瀏覽 28 收藏 6 分鐘

經常在設計類文章中看到對7±2法則有這樣的表訴:web端頂部欄選項卡設計數量不超過9個、App中標簽欄icon最多不超過5個。如果在此之前你也是這樣認為的,從現在開始先把這個概念扔掉,下面的文章可能讓你重新認識7±2法則!

7±2法則

什么是7±2法則?

7±2法則又稱米勒定律,由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A. Miller1956年發布的論文提出,他發現,人類頭腦最好的狀態能記憶含有7(±2)項信息塊,在記憶了 5-9 項信息后人類的頭腦就開始出錯。

早在19世紀中葉就有位愛爾蘭哲學家發現了這一規律,他發現,如果將一把彈珠撒在地板上,人們通常很難一下子看到超過7個彈珠。

后來很多心理學家用不同材料進行類似實驗,結果大約都是7,這一規律一次次被驗證,如今7±2法則的有效性,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筆者想說的是,定律能被一直沿用至今必定有他的客觀性、科學性,但是在設計領域被死搬硬套的做法,筆者不能忍,這樣會誤導很多新手設計師!

App中標簽欄icon最多不超過5個

開篇我們提到的,很多人會認為,之所以App中標簽欄icon最多不超過5個,是根據7±2法則定義的,這種說法很難站住腳,有點死搬硬套法則。

標簽欄不超過5個的說法,筆者看來是廣大UI設計師們根據手機端的設計規范,驗證總結出來的,如iOS標簽欄的字號通常是20px或22px,手機端放5個標簽間距上視覺體驗最佳,超過5個會降低視覺和操作上的體驗。

web端頂部欄選項卡設計數量不超過9個

定律本身沒有問題,但要善于與產品本身的特征結合運用,如7±2法則運用到產品設計中,就需要與產品的功能特征、交互特征、設計規范結合思考。

先闡述一個產品設計概念,一款產品80%的用戶是年輕白領,20%是其他職業人群,那產品體驗上通常是針對白領人群的特征去研究設計,看下圖用子彈圖呈現的7±2法則:

上圖表示,大部分人在短時間的信息容量都可以到達7條信息,然而從第5條信息開始,已經有一小部分人感受到信息負擔,能達到7條信息以上的人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根據產品為多數人而設計的理念,所以7±2法則結合產品的設計特征,在web端頂部欄選項卡數量不超過7個,視覺和體驗上才最佳。

但是,不是說在產品設計中就不能超過7個選項或信息條目,只是說超過7個可能會損失用戶體驗,而大數人在7條以內找某個選項或信息條目會更有效率,過多選項或信息條目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操作。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理解法則,然后結合產品設計合理的去運用它,例如下圖,站酷的頂部欄選項卡,選擇用一個聚合按鈕來查看更多選項。(站酷這里的視覺設計把聚合按鈕用圖標展示,跟右邊的圖標做了很好的視覺融合。)

“7”是個很神奇的數字,很多產品都根據“7”這一定律來配置界面的信息條目,有的設計師可能不知道“7”這個定律,但是根據他們的經驗審美,無形中也把信息條目把控在了7個左右或以內。

筆者也發現很多產品的設計都沒有違背這個定律,例如電商類商品列表、外賣類的商品列表、微信對話頁、知乎首頁、手機短信等等。

總結

讓用戶產生信息負擔可能不只是信息過載,拿上面的案例來說,選項卡間距過密可能會導致視覺負擔;不合理的用詞也會增加用戶的認知成本,不容易記憶,所以好的設計都是經過全方位的推敲、思考、總結設計出來的。

任何法則、定律都需要跟產品設計的特征結合,不要被法則定律綁架,理性的認識法則才能把法則運用的更好。

#專欄作家#

作者:吳星辰,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設計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所以呢?

    來自新疆 回復
  2. ?? ??

    來自廣東 回復
  3.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