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激勵的原則
先回答一個讀者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可以認為是這個題目的緣起。
有讀者說,其實現在很多名醫收入是不錯的,不存在學醫不賺錢,沒尊嚴的問題,基于這樣的問題,我來仔細解釋一下我的看法。
目前就醫的費用,正常情況下,包括如下四個部分,診費,也就是掛號費;藥費,檢查費,治療費。(當然也存在其他可能,比如號販子的加價費用,紅包費等等)我們大體可以認為屬于這四部分。而這里面,我認為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完全依賴于人的技能和知識的部分,在公立醫療體系里,其實是被嚴重低估了,各位可以看看自己每次去醫院的賬單。我們花錢,比較貴的部分,基本上都是花在了藥物和一些設備的使用上(包括檢查和治療),人的價值被低估(包括門診費,以及不含紅包的手術費),這就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如果你希望多賺錢,或者哪怕說,你希望這個醫院這個科室不賠錢,就必須從其他地方來補償,這就是目前中國醫療環境里最大問題的根源,濫開藥物,過度治療。說句不客氣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問題的受害者。
所以即便一些醫生收入不菲,不代表他的技能和他的學識受到了承認,而只是因為他所在的科室或者醫院,恰好有很多昂貴的治療方案,有一些昂貴的藥物和檢查,治療儀器。 而這并不應該是激勵的目標。
提高診費的意義在于,對醫生的技術和能力給予肯定,讓醫生可以安心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病人的病理分析和診斷上,而與此同時,樹立正確的獎懲體系,也是對醫療資源的一種節約,讓醫生可以通過診費獲得足夠的收入,以此作為基礎,減少濫開藥物,減少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同時,提高專家診費,也會起到分流患者人群,將一些并不復雜的日常病情患者,分流到社區診所,減少名醫疲于應付的困境。(至于網上傳播的關于某些莆田系發家史中,沒有病人就制造病人的手段,這個只能希望相關法律和執法強硬起來了。)
以前我在介紹新加坡的醫療體系的文章里,提到過這個話題。(新加坡社區診所大部分都是全科診所,牙科例外不解釋,一般診費在30新幣左右,其實也不便宜,一般病人首先會在社區診所看病,診所醫生如果認為病情比較復雜或者需要進一步檢查,才會建議病人去??漆t院或大醫院就醫,而這些醫院,無論公立,私立,大概的行情是根據醫生等級,初診費150-250新幣,復診費70-120新幣,可以體會一下,其中區別是公立醫院政府會給本國人一些補貼,但排隊很長,人很多,而私立醫院基本不用排隊,服務態度會好一些。商業醫療保險也會覆蓋部分私立醫院)
那么羅嗦這些,其實并不是在醫療行業沒完沒了,而是從這里,我希望大家對激勵的原則,有一個認識。如果有機會,你參與一個體系的設計,鼓勵什么,不鼓勵什么,不要陷入一廂情愿,不要沉迷于表象而忽略背后的邏輯。
很抱歉,第二個案例依然是醫療,這也是非常多人提到的一個所謂解決方案,前幾天新加坡的創業群里還有人在討論,說能不能建立一個醫療行業的大眾點評,讓患者打分投票,這個觀點,我要說的是,是非常不可行的。
即便不考慮刷榜刷好評的問題,醫療行業的專業性,其信息鴻溝,絕不是我們這些所謂it人士拍腦袋可以填平的。我舉個簡單例子,治愈你的疾病容易,還是讓你短期內緩解,自以為治愈容易,實際上很多騙子醫院和騙子醫生都精通后者。而一旦采用大眾點評的模式,具有江湖經驗,擅長話術和慢病疾治假治的騙子醫生會比真正專業,但溝通能力偏弱的好醫生更容易獲得好評。一人一票這種模式,決不能適用于專業性強的技術領域。這也是一個激勵原則的問題。
我前天文章提到,新加坡的醫生也不敢亂來,怕病人投訴丟飯碗,但是并不是說,所有投訴都是合理的,實際上在醫療體系里,病人投訴后,必須由專業的委員會審核,看看診斷書,看看病歷,看看用藥記錄和治療記錄,前天文章,我的前提是,如果醫生濫開藥物,過度治療,被病人投訴,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但是如果醫生堅持正確的行醫準則,投訴也不會影響的,這其實還是想說明,強專業性的問題,必須由專業的人來評定,而不是公眾。在新加坡其實也出現過醫鬧事件,處理極為簡單,報警,抓人,以破壞公共秩序罪名起訴,沒有任何調解的必要,醫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患者及其家屬同樣也需要。
好吧,離開醫患問題,我們說說現實中,我們工作場景中的激勵原則問題。
有這樣一種場景,某些游戲公司,老板很有錢的,年終開會的時候,優秀員工,優秀團隊,優秀新人,等等,給予表彰和獎勵,獎金呢,其實也就小幾千,甚至還不到的樣子。我不點評這樣對不對,然后,狂歡時間到了,大家輪流抽獎,老板很開心,當眾宣布追加獎勵,iphone6s,二十臺,三十臺,五十臺,一百臺。那么,我就問一個問題,這是獎勵什么? 有些當老板的總郁悶一個事情,我挺大方的,挺舍得花錢的,為啥優秀的人才總流失呢。 你獎勵的是運氣,而不是貢獻。
從產品設計角度也是如此,你設計了一個產品,設計了一個交互體系,然后設計了一個活動,你認為這個活動可以帶來大量用戶,但是很多時候,這個活動的確帶來了大量的用戶,但是,你確信這個用戶的參與符合你最初產品設計的理念,和用戶行為激勵的準則么?我所遇到的,很多時候,都不符合。
非常多社交網絡犯過的錯誤,包括我自己也不能幸免,一方面,希望用戶在我的社區里沉淀社交關系,鼓勵好友在社區里交互,但另一方面,設計了大量鼓勵用戶濫加好友,濫發消息的活動,而這些,都是對原本產品目標和社交關系的傷害,短期內,看到的是數據的飆升,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從企業的很多決策體系來說,這種激勵策略和真實目標倒掛的情況也非常常見,我擬了一個標題,叫做萬惡的kpi,已經丟在那里3個月了,還沒開始寫,預告一下,過幾天爭取把坑填上。
那么今天,其實主要想表達的就是,激勵的原則,對于產品設計,企業管理,以及諸如醫療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等等等等很多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原則。正激勵帶來正反饋,負激勵帶來負反饋。 ? 我們從很多領域,都能找到這樣的案例。
作者@曹政 ? 來源@caoz 的夢囈(微信號:caozsay)
醫院的那個例子里面,提高專業技能收入效果也有限,因為是固定收入;而藥物的灰色收入是做了就有的額外收入
這和高薪養廉是類似的,灰色收入天然存在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