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方請求廣告的2個技術
在互聯網廣告領域,流量方(publisher)追求的是廣告收益最大化,如何請求廣告對于收益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篇文章主要梳理分析了流量方請求廣告的兩個技術:waterfall和head bidding,與大家分享。
可以思考下,你現在有一個廣告位,需要接入廣告源,市面上有廣點通,穿山甲,百度聯盟等廣告源,你該接入哪個,流量怎么分配呢?
一、waterfall(瀑布流)
1. 為什么會出現waterfall?
假如現在有一個廣告位有10萬個請求,經過測試,得知A廣告源,20%填充率,20元/cpmB廣告源,90%填充率,15元/cpm
我們來看下,怎么請求收益才能最大化呢?
方案1:將10萬個請求都給A,收益=100000 x 20% x 20/1000= 400
方案2:將10萬個請求都給B,收益=100000 x 90% x 15/1000= 1350
經過計算,方案2的總體收益最高,B廣告源雖然價格低,但填充率高。
如果能實現價格高,填充率也高,那么收益才是最高,于是就出現了方案3。
方案3:將10萬個請求先給A廣告源,未填充的給B廣告源,收益 = 100000 x 20% x 20/1000 + 100000 x 80% x 90% x 15/1000 = 1480
最終方案3的收益最高,方案3就是我們要講的waterfall。
為什么會出現waterfall呢?因為某些廣告源cpm價格雖高,但填充率不高。為了得到cpm價格高的廣告,又保證填充率,所以出現了waterfall的方式來請求廣告。
2. 什么是waterfall
根據上面的案例,按照廣告源CPM從高到低依次發起廣告請求,廣告未填充時,請求下一個廣告源,這種請求策略稱waterfall。
3. waterfall怎么運轉的
如上圖,廣告位請求廣告時,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請求廣告,當第一個請求的廣告源返回廣告時,則顯示這個廣告,不返回廣告時,則請求第二個廣告源,依次類推。
- 請求順序:按照廣告源的cpm高低來決定,cpm最高的第一個請求;
- CPM:廣告源一般沒有實時的cpm,可以使用前一天的平均cpm來排序;
- 一般流量方會設置一個保底廣告,當所有請求的廣告源都沒有廣告返回時,可以展示保底廣告。
4. waterfall有哪些劣勢
(1)收益不是最大化
請求的優先級是按照平均CPM排序的,比如廣告源A平均CPM是20,廣告源B平均CPM是18。
在某次請求時,可能廣告源A的出價15CPM,廣告源B的出價20CPM,廣告源B的出價大于廣告源A,但是由于順序是按照平均CPM排好的,所以依然是優先請求廣告源A,然后是B。
既然按照平均CPM排序不是最優的,那可以按照實時的CPM排序嗎,header bidding 解決了這個問題,請看下面的“header bidding”相關內容。
(2)網絡延遲或超時
在先請求廣告源A,A不返回廣告,再請求廣告源B,B不返回廣告,再請求廣告源C。
這中間由于各個廣告源的響應時間有差異,可能會造成延時和超時。廣告延時可以采用預加載規避,但超時,將會導致本次廣告展示機會浪費。
二、header bidding(頭部競價)
1. 為什么會出現header bidding
header bidding作為流量方的一種技術起源于國外,國外Google Adx,mobpub等平臺匯聚了大量的流量,形成了壟斷地位。
他們將優質流量優先給自家的廣告主,這使得外部廣告主(dsp,adn)無法買到優質流量,并且還繳納服務費。于是外部廣告主(dsp,adn)與流量方建立了直接交易,產生了header bidding。
2. 什么是header bidding
從字面意思是“頭部競價”,又叫“pre-bidding,advance bidding”,一種程序化廣告技術。2016年開始在PC web端中使用。
當用戶打開廣告位所在頁面時,同時向多個買方(能出價的平臺,如dsp,adn等)發起廣告請求,誰出價最高就展示誰的廣告。流量方使用此技術使得廣告位能賣出更高價格,獲得更高收益。買方通過header bidding先挑選優質流量。
3. header bidding怎么運轉的
- 用戶打開流量方網頁;
- 網頁中存在于<head>標簽下的JS代碼開始運行,同時向多個Bidder發送廣告請求;
- 各個Bidder拿到廣告位信息后,開始出價;
- 出價最高方獲勝,將會在廣告位上顯示他的廣告
4. header bidding對于流量方的利弊
利處:
- 更高的CPM,相較于waterfall的形式,每次請求,多方同時出價,確保了每次請求到的都是最高價;
- 對流量價值有更好的認知,相較于waterfall可以知道自己廣告位的價值,幫助設置最優的底價。
弊處:
用戶體驗上可能會受到影響,當用戶在瀏覽器上打開流量方網頁時,執行網頁上的JS代碼,瀏覽器同時向多方發送廣告請求,要等他們都出價或者到達超時時間后,再在去渲染廣告。
瀏覽器執行JS代碼的時間,加上各方響應時間會導致頁面延遲顯示,給用戶的感覺就是卡頓。
為了緩解這個問題,誕生了Server-Side Header bidding,就是將同時發送廣告請求這個功能從客戶端(用戶瀏覽器)移至到服務端,給客戶端減負,減少了頁面延遲。
5. header bidding對于廣告主的利弊
- 可以優先挑選流量,更易得到優質流量;
- 擺脫了Google等壟斷平臺可以更公平的競價。
三、總結
在國內流量方一般使用waterfall技術,header bidding技術在國內還未發展起來,因為國內一些中大流量方,都是自建DSP,直接面向了廣告主,每次廣告請求拿到的都是最高CPM。對于中小流量方,還是使用waterfall技術為主。
在國外PC端header bidding已經取代了waterfall成為了主流。根據eMarketer的報告,Alexa排名 TOP5000的網站中,近80%的網站中已經使用了header bidding。
在國外移動端header bidding落后于PC端,根據PubMatic的統計,2019年Q1展示廣告中使用header bidding技術的占29%,該數字包含了移動web和App。
有錯誤與不完善的地方,歡迎留言指正和補充。
#相關推薦#
作者:夜星,商業產品經理,每周分享在線廣告領域的思考,期待與你的交流,微信公眾號:夜星獨白
本文由 @夜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問個問題,Header Bidding會有填充率的問題嗎?
媒體不能同時給各家DSP發起廣告請求嗎?這樣就實時對比出價格,不需要依賴waterfall了呀
寫的清晰易懂,很贊
樓主,文章寫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