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產品為什么市場效果不好?
產品做出來了,扔到市場上面反應基本上不怎么樣,這是為什么?我們開始復盤這些需求是否合理,當然我們開始使用很多的驗證方式開始推演這個結果是怎么產生的,同時還會用一些其他的手段對于下一版做調整,調整之后效果還是不好,那么問題出現在哪里?
產品上線只是一個開端,產品成功是我們的模式成功,不是一個簡單的APP,產品很多時候驗證的是背后模式。這個驗證平臺就是我們的市場以及行業,對于產品的模式可行與不可行,市場反饋結果就是最好的答卷,判定產品的成功就是市場的結果反饋,而產品只是一個展示。
市場只會在意從模式,不會關注什么用戶體驗這些,只有用戶才會關注你的體驗和交互。很多時候我們陷入一種誤區,就是不停的修改界面以及交互,為了讓用戶體驗很好,這個是錯誤的。我們將產品模式可以說忽略了,導致的結果就是你的產品會失敗,產品的失敗也是模式的不成功。
產品前期打磨的是產品的模式,不是界面交互以及用戶體驗,你的模式清晰了,那么界面交互很容易解決。如果我們日常中一直停留在界面和交互的修改中,這種消耗對于產品經理來講是很耗費精力的。因為一直在溝通,一直在調整,就會有一種厭煩的心理,歸根結底就是模式沒有想清楚,著急開始行動。
所以,產品經理如果發現管理層或者是其他相關人員,在對產品提出的意見建議停留在界面美觀以及交互上面時,需要提醒一下我們的相關人員。產品目前在業務上面并沒有做很多的調整,而是在交互以及界面上停滯,產品經理我們需要 引導大家回到 產品模式上面來。
產品市場反應很不好那么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點:
1. 產品根基有問題
產品的根基就是產品核心業務,產品在開始選擇對應的行業以及市場。但是產品在行業市場上面表現不盡人意,我們不要懷疑這個行業有問題,我們需要將目光放在產品模式上面來,并且不要輕易去重新改變產品所對應的行業,而是去思考一下產品模式是否存在問題,那么這個問題我們怎么樣去改變。
現在每個行業中都有一些產品,這些產品我們需要利用起來。因為這些產品給我們前期進行了探路,如果這個產品很好并且有盈利,說明這個行業還是有利可圖的。
每個行業中的產品能夠幫助你的產品更好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產品需要找到這個行業中產品的軟肋,這樣產品差異化才能發揮作用。
同樣的一款產品如果你沒有發現他的致命點,那就先不要著急推向市場。我們都喝可樂,但是百事和可口可樂兩個是并行存在的,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關系,百事是怎么在可口可樂占據很大一部分市場異軍突起的。
產品中找到對應的產品模式,看看對手的產品模式,對手采用的模式是什么樣的,而我們的模式又是什么,這個模式你前期把握不準確就需要就做個驗證,驗證用戶對于產品的反應是什么樣的,我們要記著是驗證模式,不是做個簡單的APP或者是其他小程序出來。
當然你會想產品模式沒法驗證,太復雜,那你就做減法,把你的這個復雜的只留下來一個去驗證,千萬不要說驗證不了。我們的產品是給人民群眾使用的,如果驗證不了,脫離人民群眾那么這個是給誰用的?脫離人民群眾是最大的危險啊。
2. 需求沒有關聯起來
需求可能來過,但是你卻沒有發現,在整理需求的時候腦子突然靈光閃現。但是沒有在意,結果你的競品做出來,火的一塌糊涂,這時候你就只能對自己說一聲? 命啊。
這就像做選擇題,蒙的全是錯的,但是你感覺有一個對的,選擇的時候蒙的還是錯誤的,在整理需求的時候,如果突然出現一個,最好是紀錄下來,首先不要去想很多,只要試著將出現的需求進行梳理,只是單純業務梳理,不用想這個合理不合理。等全部的需求收集完成在去看合理不合理。
需求之間關聯就是你買了個房子 ,現在開始裝修買家具,買了個茶幾但是不能只買個茶幾,還需要一些沙發配套。產品場景化就是基礎,我們需要什么的樣的需求不是簡單的聽用戶或者看用戶的建議反饋,這個渠道就太單一,更多的需求是去用戶群體中看細節。
關于細節我們需要知道和現在產品中的業務是否有關系或者說是和真實的一樣,說的有點費勁。簡單點就是你現在是物流的產品經理,需要做一個物流運輸的產品,但是你之前沒有做過,很多需求來源是其他人提出來的,但是不能只靠這些已知需求。做為產品就需要和相關的人員進行溝通,但是簡單溝通不夠,最好是去庫房上一天班,感受一下,看師傅們是如何操作的,期間有問題不明白的你很快就理解了。
需求關聯起來不只是簡單的業務,還需要和你的用戶以及實際場景關聯,一款產品的新版本推出的時候,去和實際使用者聊聊,看看,聽聽他們的想法,這樣你就知道為啥效果不好了。
3. 驗證結果偏離
很多時候我們將一些產品做了驗證,但是驗證之后全部偏離,或者說是完全沒有達到我們預期。就像買彩票做了很多功課,結果全部沒有中,對于預期的結果不能差距太大,如果發現差距太大那就想想以下三點吧。
首先產品的出發點,我們不能預知未來,就像產品結果我們不能預知錯誤或者是正確,只能使用一些參數去對比相應結果那個好或者是壞,只有驗證了才知道結果。
但是結果我們不能看到好的,壞的就不去理睬了,我們能在壞的里面看到其他正確,對于每一次驗證進行結果驗證對比時,盡可能全面。
產品很多時候結果驗證偏離一部分做出來已經當初那個出發點,可以說是90%基本上不是當初的。
其次是方式,一個結果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驗證會有不同結果,不要為了產品的數據漂亮就采用錯誤的方式去驗證,這個只能加速產品的死亡。但是最可怕的是誤以為這個方式是正確的,然后采用這個正確的方式一直去驗證。
沒有什么最好的驗證方式,只有適合當前產品階段的方式,驗證方式我們只要堅持以結果為準,就是驗證這個結果就采用這個方式。就像一篇文章熱度,關注點是打開文章以及停留關閉之后的數據點,不是打開文章的數據點,打開文章數據點只能讓數據好看。
最后是過程,過程很重要,產品經理在需求中添油加醋的出來會讓這個產品一團糟,可以加料,但是不能加太多,適量就好了。太多了你的用戶受不了,這個需要所有互聯網人注意一下的。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小朋友看見啥都想要,不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就全部加上去,結果加上就是浪費時間,浪費資源,對于產品沒有任何的益處。每一次的過程中加需求但是只能增加相關必須的需求這是產品經理的原則,如果非要加,那就告訴相關人員對應風險有哪些,(避免扯皮)
總結
(1)模式有點重要啊
掙錢的模式,怎么樣去讓你的模式能夠掙錢,獲得利潤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模式我們前期可以看看效果,可以講對應的掙錢的一部拆分出去,只是去驗證這個模式是否可行。但是后期掙錢的模式就是我們用戶量上來之后是否會虧損,或者是會面臨一定的難以轉化問題。
產品的模式,這個我們需要知道就是你的用戶習不習慣你的這種方式,能不能適應過來。如果適應的好,那么用戶愿意留下來,適應不好,就不會在來。畢竟用戶只給我們的產品一次機會,第二次會讓你付出很多的成本。
(2)不要制造需求
需求需要去實際觀察和去驗證,不是從競品或者是拍腦門就出來,這樣的需求一部分是沒有用的,很多看到競品有這功能,就讓產品經理直接上這個功能,或者是一模一樣就行,但是這個有用嗎?自己最好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看到直接就開始抄了。
很多人也會改造一些產品需求,這個改造可以說是多少有點自己的思考,但是結果還是一樣,不知所以然。不過是改了一些表面的東西,然后加工出來四不像,這個四不像先不說能不能活下去。首先對于用戶就是很難受的體驗,所以為什么會一直優化這些,很大一部分就是看到別人的然后自己加工了一下,告訴產品經理去執行。最后效果可想而知。
(3)突破點
同樣的行業中如果出現很多產品,試著看看他們的產品模式是什么,有沒有相互的交叉點,這個交叉點哪些是效果好的,哪些是完全沒有用的。整理一下,找到一些對于自身產品有用的進行“加工”,這種方式能夠減少你試錯的成本,避免一些坑。
行業中如果已經存在黑馬級別的產品,已經市場運營很成熟了,那么就需要想想什么是他們不會放棄的,找到這個點,也就是他們很難放棄的點。他們不會放棄的就是我們產品的突破點,這個突破點最好是能夠讓對方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如果對方輕易改變會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困難,假設我們以價格為突破點,很多時候大公司有資金小公司根本耗不起,還有就是價格能夠隨時調整。所以你找的這個突破點不能很好的利用起來,很可能還是給自己添麻煩。
#專欄作家#
李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B端產品,擅長復雜的需求梳理,愛好將復雜難以理解的事物口語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老板是2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