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陌生領域產品的交互設計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66.jpg)
面對熟悉的行業,經驗確實可以指導設計,但是我們都不是多面手、百事通,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問題自然就引出來了:面對陌生行業領域的產品,交互設計師如何依然能夠做好設計呢。
我所在的大數據部,是百度技術體系中一個極具技術與產品創新的部門。因此,作為交互設計師會設計各種行業的產品,已經接觸過的行業有網站統計分析、旅游、金融、廣告營銷、醫療、房地產、零售O2O、彩票、體育、汽車后服務、語音、航空、圖像識別···和我的情況類似,大多數公司的設計團隊作為一種支撐部門,它是公共資源,什么產品都要做。如果把一句俗語改編為:“鐵打的設計團隊,流水的產品支撐”,應該很形象的能呈現出設計師的工作狀況。面對熟悉的行業,經驗確實可以指導設計,但是我們都不是多面手、百事通,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問題自然就引出來了:面對陌生行業領域的產品,交互設計師如何依然能夠做好設計呢。
其實這種情況沒有特別神奇的捷徑,不過可以有一套應對方法極大的彌補沒有行業經驗的缺陷。花了2天時間,我將自己處理這類問題時的一些方法做了梳理,希望可以幫助正在經受或將會經受這種困境的設計師同學。
1. 剖析原始需求,通過三個問題梳理「工作流」
PM的需求總會有考慮不夠全面(或不夠實際)的地方,不過不影響它可以作為一個了解問題的切入點。關于這個切入點是否正確且有價值、在此切入點基礎上如何錦上添花或再另辟蹊徑、如何挖掘它的不全面之處···前期的工作可以不用過多在意這些,我們只需從場景、用戶、流程這些角度拆解原始需求。
- a. 場景:需求中存在哪些場景
- b. 用戶:場景中涉及哪些角色的用戶
- c. 流程:各類角色用戶在各個場景中分別產生哪些行為流程
不管是什么行業的產品,總歸是為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這三個點幾乎可以全面陳述所有事實,即“在什么情況下,有什么人,都干了什么”。便于大家理解,我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做一款醫療產品,解決醫生和患者之間診療、溝通的需求。
2. 通過1得到的結果,發散性的了解行業領域知識
分別就場景、用戶、流程得到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學習。這個學習過程既要有發散性又要有目的性。所謂的發散性是你要查找的信息點,簡言之你需要檢索什么內容、什么關鍵詞,由A要引申出B甚至C、D;目的性是指任何的挖掘學習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為設計師要讓自己的思路變的敏感,什么信息值得深究,什么信息只需了解??偟膩碚f,這個階段可以在知乎、Quora類似的問答社區上尋找你關注的各種內容,可以通過像艾瑞這種平臺獲取相關行業數據報告,也可以在微博上尋找一些相關的大V、行業人士了解他們的關注點。還是以剛剛提到的做一款醫療產品為例,就得到如下一些內容。
3. 通過2得到的結果,有目的的做競品分析走查
經過對這個行業領域知識的深度學習,此時的交互設計師已經不再像最初那樣的“門外漢”了。而此時面臨的新問題是:各類龐雜的信息都充斥在我們的腦中,什么是值得繼續研究的、什么是有價值的,什么是需要放棄深入的、哪些內容是在未來的產品中應該保留的···這些問題暫時不容易做出決斷,此時可以做的是分析走查競品。
分析醫療行業的互聯網產品、分析相似業務的醫療產品;除此之外,還要分析不同行業、不同業務但有相似功能的產品,比如解決醫患溝通這個需求,產品可能會規劃語音聊天的功能,那么我們就可以將微信、蘋果siri、搜狗語音助手等等有相似功能的產品同樣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競品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查漏補缺、去偽存真,完善我們的需求與思路。這時候,剛剛提到的那些新問題也就更容易去做出回答了。
4. 通過3得到的結果,全面完善場景、用戶、流程
經過之前3步基礎工作,我們已經得到了大量的資料,這步工作的重點就是梳理總結這些資料,擴展原始需求:完善場景、完善用戶、完善流程。把你認為正確、有必要的內容都梳理來,最終是否采納會在下一個步驟中告訴你解決方法。這里還有一個小方法:場景、用戶、流程的擴展不要局限在其本身,要向本身的上游、下游都做一些延伸,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5. 通過4得到的結果,與需求方深度溝通你的調研學習成果,明確需求
通過第4步對需求的重新完善與深度擴展,交互設計師已經對一個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帶著我們的思路、問題、意見、建議(如有初步的設計思路更加)可以去找PM溝通討論了。此時的設計師一定是有話語權的,因為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不論從深度與廣度上都能夠讓我們與PM的撕逼過程更有營養。當然,關鍵目的不是“撕”,是要把我們的研究成果與需求方做一個交流,要切中雙方的關注點并能達成一致,保證雙方在給出設計方案前期的思路是一致的,至于之后的方案是否產生意見分歧那是另一回事了。
6. 交互設計~ing
一塊骨頭最難啃的部分其實已經解決了,思路清晰了,設計方案自然是水到渠成。當然,我不是說設計方案不重要,設計方案當然很重要,但是作為交互設計師,我們的價值遠不是給出一套設計方案,而是方案背后指導設計的思路以及我們的思考過程。
方法介紹完了,再說一點題外話。
曾經有段時間,我是走過一陣子彎路的。面對陌生領域的交互設計,我的第一步工作重點放在了解行業知識上,這種缺乏明確目標的了解導致我抓不住核心,拎不清重點,結果就是學習到的知識無法深入的指導最終設計。后來經過調整,才有了以上的第1步、第2步,從實際項目的結果來看,通過方法的改變,設計工作不論是速度還是質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本文由 @左右Eason(微信公眾號:EasonVoice)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就喜歡看那些大公司的產品開發,有時會偷偷的笑,上百人的團隊,工作效率往往沒有小公司三、兩個人的效率高。從客觀上講,小公司,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投入細化到吹毛求疵的層面上去。我們拼的是直覺,是對不同行業的理解??赡苓@也是我們無法進入大公司的命運。如果我們接到一個不是很在行的項目時,我們有兩種方式,1、迅速學習,找最關鍵的點學習,其它的可以不去考慮,2、找行業同仁協助,大家一起搞。哈哈哈。其實沒有想的那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