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需求看背單詞app的發展

1 評論 17529 瀏覽 45 收藏 12 分鐘

剛剛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看到了一篇名為《從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角度,看手機K歌app的產品需求》的文章,聯系到如今背單詞app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越來越復雜的功能設計,頓時覺得很是受益。之前寫過背單詞軟件讓用戶產生的需求情緒,以及背單詞軟件伸向K12領域的觸手所抵達的功能點,這次我打算集大成,想從用戶需求窺探背單詞app的發展。

在知乎、豆瓣等平臺,時常會看到有人發問:“背單詞軟件與單詞書哪個比較好?“、”背單詞軟件能否代替單詞書?“后面網友的回復基本都是滿滿當當的將各種背單詞app的功能、截圖給貼出來,小則簡單對比,大則開啟安利模式。就我所看到的就有知米背單詞、扇貝單詞、百詞斬、滬江開心詞場、不背單詞、墨墨背單詞等。掐指一算,基本涵蓋了市面上幾款主流的背單詞軟件。當然也有不少人抱住單詞書不放手的。我作為一個堅定站互聯網教育不動搖的人,自然站在背單詞app的一邊。

第一層:基本需求——發音與記憶

其實背單詞軟件的雛形與就是一個詞庫,只不過是一個便攜的移動詞庫。詞匯是用戶的核心需求,用戶使用背單詞軟件關鍵就在于里面的內容??梢钥吹?,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背單詞app都引入了大量詞庫,恨不得把所有權威詞書、課本教材的內容都吃干抹凈。但是,光有詞庫不能完全把握住用戶的需求,尤其是在單詞書.txt橫飛、手機存儲容量稀缺的年代。以知米背單詞為例,一本單詞書不過區區8M左右,而一個軟件的大小就是它的10倍還有余。可以猜測,這些背單詞app出師時,開發者只能專挑單詞書的軟肋來夾擊。

?1.引入詞匯的自動發音

一個英語詞匯是形音義的集合,形音義齊頭并進是用戶的基本需求。但很可惜,單詞書的弱點在于它只有形和義,并沒有引入“音”這個概念。雖然有音標,但是詞匯發音時涉及重音、吞音、連讀等現象,若沒有機器發音或人工發音來指引,自己很難注意到這些問題。而學生英語聽力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對單詞發音不夠熟悉、不夠敏感。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是學生在背單詞書時容易只記拼寫釋義,而忽視對發音的記憶,雖然每個單詞書都會匹配相應的聽音磁帶,但是懶人效應讓磁帶變的可有可無。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他們自以為正確的發音其實是錯誤的,考試時自然難以將正確的發音與具體的單詞相聯系。

因此,背單詞app向傳統單詞書發起的第一波攻勢,就是讓形音義多管齊下,讓每個詞匯都能自動發音,迎合了懶人學英語的需求,也糾正了中國人的發音疑難。對于我來說,背單詞app的發音功能適合懶人癌晚期的患者。

2.引入“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每個人在背單詞時都會有這樣一種經歷——“背單詞—忘單詞—背單詞”,如此循環。任何先進的單詞記憶法都必須經過反復的記憶,一定要不斷進行階段性復習。所以能夠順利記憶單詞也是作為用戶的基本需求。然而傳統的單詞書卻無法主動擁有讓我們“耳濡目染”的本事,只能靠人工翻閱單詞進行回顧來加深記憶。

這時候,背單詞app向傳統詞書發起的第二波攻勢就是引入一套記憶曲線。在知乎上也有人提問所謂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否真的存在?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否對記憶有幫助?而背單詞app利用記憶曲線打造的那一套算法,在表面上的確有用。在接觸新信息的最段時間里,遺忘的速度最快;比例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減緩,比例減小。于是背單詞app就把這些詞匯分布在各個記憶點上,再加上通過記錄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估算其對某一個單詞的熟悉度,從而智能安排生詞、熟詞的出現時間和出現頻率。具體的算法分析過程,我在《背單詞軟件,如何才能讓用戶產生需求情緒?》有提取知米背單詞、扇貝單詞、百詞斬來做比較。(此文刊登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鏈接地址:http://www.aharts.cn/pmd/331073.html)

第二層:安全需求——自我定制

這里所謂的安全需求倒不是馬斯洛所說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而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古希臘人之所以對命運懷抱一種悲劇意識,是因為這種悲劇來自于對命運無法逆轉的無可奈何之感,因此他們選擇用麻痹自己感官的方式與外界脫離,這也導致了安全感、自我控制感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奢侈。對于利用一款軟件的用戶而言,用的酣暢淋漓是一種需求,更何況是在被動式受教育的環境下,能夠自主選擇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幾乎每個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在背單詞app中,這典型的體現為對學習進行自我定制。一些精品的背單詞app能夠讓用戶自己選擇需要學習的詞匯,例如中學單詞寶、滬江開心詞場;也有一些口碑較好的背單詞app能夠讓用戶自主選擇學習的周期,讓軟件自動根據周期的時長安排每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量,例如知米、扇貝。根據這些功能,讓軟件的用戶自主性發揮到最大的價值,也在用戶體驗上更具誠意。

第三層:社交需求——尊重意識

之前我有提及過,背單詞軟件的制作團隊普遍都采取了“平臺集聚”的模式,想以“小班”、“小組”、“QQ群”的形式持續拉攏用戶,形成忠實粉絲的效應,也就是為自己的產品輸送“情懷粉”,最后再從這些忠實粉絲那獲得商機。其實,設立扇貝論壇、知米小班等社交平臺除了能夠增強用戶使用的粘性,在用戶角度看來,也是一個能夠在公共視野中體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

我們常常希望將自己所學所得通過“說”的形式來進行分享,這是我們對于自身價值得到肯定的一種方式。因此,大多數的背單詞app設置了打卡分享至微博、微信的形式,以此低調的方式,比起公然自夸自曝學習成果,更能讓他人肅然起敬。因為每個血氣方剛的少年都會有一枚想要“低調裝逼”的心,而“低調”往往能以溫和的方式獲得人們的好感。比起獨當一面,我們或許希望能夠組隊來完成任務,因為社交可以增加我們對自己的信任感、安全感,也可將其他人視為一面鏡子,形成對自己的一種鞭策。背單詞的小班中,我就看到有學生情侶在知米背單詞上建了一個小班,小情侶間每天競相打卡、PK單詞量,玩的不亦樂乎。在“520”當日,他們還在自己的微博曬出愛心學習榜單,情侶搭配,學習不累。這證明組團學習有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有些軟件還別出心裁設立了一個校園排行榜,用戶在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時可自主填上自己所在的高中或大學。之后讓用戶通過背單詞賺取經驗值,以經驗值的高低確定排名。排名低的可以奮起直追,排名高的自然滿足了潛意識中的“裝逼”情緒。

第四層:游戲需求——寓教于樂

既然背單詞app的主要功能都涵蓋了,那么制作團隊就想繼續搞個大新聞,弄點噱頭出來吸引更多的新生粉絲。于是,引入了“游戲”這個概念。游戲說又稱之為“席勒-斯賓塞理論”,原本是結合于文藝理論之中,作為藝術起源于人的游戲本能或沖動的理論基礎,它其實是講審美活動。但是,這同時適用于教育行業。若將教育與游戲相結合,人與生俱來的游戲沖動將會催生學生的多巴胺情緒,讓用戶在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下得到自由。寓教于樂的方式一直被口頭看好,但苦于無法把握這個度量;而寓教于樂對學生群體而言的確有吸引力。所以,在此理念之下,不少背單詞軟件標榜“寓教于樂,拒絕苦行僧”的口號,自詡用一套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幫助學生實現身心上的抗壓減負,于是他們從趣味性的角度增添了各種背單詞相關的游戲,例如百詞斬PK單詞量,知米的拯救知米姥姥。以此,達到了“學習+游戲”雙管齊下的目的。不管這些游戲的質量到底如何,可玩性到底如何,噱頭是有了,大新聞也是搞定了。

總結

從用戶在四個階段的需求出發,背單詞app的崛起過程就顯得一目了然。總之,現在的背單詞app更朝著社交化、平臺型的方向發展,功能花樣層出不窮。然而對一款軟件而言,功能越豐富,它所要承載的體積就越大,bug率就越高,所需要優化的內容就越多,運營人員就更辛苦。因此,切記不可玩火。

 

作者:花滿樓,微信號:ixdchina,5年互聯網產品設計及運營經驗,曾參與網易云課堂產品策劃和設計工作。

本文由 @花滿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游戲需求是哪般?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