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如何設計?
筆者所做的產品增加了社區屬性,在上線了「發動態」功能后,我們將評論需求排在了2.1.0版本。在這里正好也總結回顧一下對于評論區的設計。
做評論區的目的是在于提高產品活躍度,提高用戶黏性,增加用戶互動,營造良好氛圍,從而增強產品關系留存、打造社交關系、話題動態后續討論。
對于用戶的需求是作為動態發布者可以了解他人對內容的看法,希望有所收獲。同時作為動態消費者可以發表見解或表達態度,并希望獲得反饋及認同。
?互動形式
我們從用戶互動性的維度將「評論」形式分為三類:
- 單向評論:用戶評論后,任何人均不可回復。偏向于讓用戶發表觀點,但不希望用戶產生互動,重心更多放在內容上面,不過這種沒有反饋機制的設計有點難把握;
- 雙向評論:用戶評論后,僅作者可回復,強調作者與用戶間產生互動(如微信公眾號),互動性不強,引導用戶基于內容去進行評論,屬于弱社交形態;
- 多向評論:用戶評論后,任何人可回復,且可多次互動(如微博、知乎、facebook等),互動性強,可以基于內容評論,也可以基于評論而評論,通常該類別下的評論區會相對其他類別活躍,屬于強社交形態。
基于以上三種互動的形式的優劣勢,我們選擇了適合CatchU!的?強社交屬性的多向評論的互動形式。
接下來則需要考慮多向評論如何展示。
展示形式
目前主流的產品中,常見的多向評論展示結構有:主題式、平鋪式、蓋樓式?3種結構。
主題式
區分評論的子母關系,即針對動態的評論視為一級評論,針對一級評論的評論則視為二級評論。(如微博、小紅書)
這種展示形式的優點是一級評論與二級評論關系清晰,每條一級評論均可成為話題互動的延展,同時二級評論區域方便用戶瀏覽對話過程,有利于提升用戶互動,營造熱度。
缺點是二級評論的曝光權重低于一級評論,如果有新的二級評論產生,圍觀群眾則需要先定位一級評論去查看。
平鋪式
平鋪式則不區分子母評論關系,無論是對動態、對評論的評論,都視為平級的評論。(如微信朋友圈、虎撲步行街)
優點為讓所有評論均獲得曝光的機會,且新評論產生時能夠快速找到。
缺點是評論回復內容沒有連續性,導致后來者瀏覽對話體驗較差,對于話題互動延展相對困難。
蓋樓式
蓋樓式是將所有引用的樓層內容全部展示出來。(如網易新聞)
優點在于對話過程清晰可見,閱讀連貫性好,視覺上也具有沖擊力,當樓層足夠多時場面比較熱鬧震撼。
缺點:蓋樓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重復或相似的內容,對于后來者或后面的評論來說體驗較差。
由于我們的產品是一個開放的陌生人社區,是在做話題引導用戶進行交流,更多的是在做內容,那么在評論區的交流就需要連貫性,以便于后來者能夠有好的閱讀體驗。因此選擇了主題式的展示形式。
評論排序規則
對于評論排序,目前主流應用采用的形式分為兩種:時間排序、熱度排序。
1. 時間排序
- 時間順序,提高評論對話的連續性,提高用戶體驗,讓后來者輕松瀏覽,愉快參與;并且有的產品延伸出來的占領沙發的寓意,最早評論的曝光度最高。
- 時間倒序,將最新評論展示給用戶,讓用戶及時看到最新評論及回復,注重當下的即時交流,較新的評論可能價值更大。
2. 熱度排序
(1)點贊數
對于點贊數多的優先展示,即被認可的優質內容將會有更大的曝光率,有利于評論區的熱度引導,激勵用戶生產優質內容。
(2)回復數
根據用戶回復評論的數量來衡量該評論的互動性,一條評論越多人參與回復,則表明該評論具備話題性。
將較多人回復的評論優先展示,更有話題性/爭論性的可以吸引用戶進來消費;另一方面可以引導用戶參與評論互動,一定程度上對信息做分類聚合,避免重新信息的產生與展示。
我們的設計則是一級評論采用了時間倒序,二級評論則使用時間順序。
除此之外,綜合了熱度排序的優點,每條動態會產生一條「熱門評論」,即點贊人數多、時間越早則可成為「熱門評論」。
評論按鈕設計
評論按鈕的放置通常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評論優先級較高(如Instagram),鼓勵用戶進行評論,使用戶在感官上快速參與話題的討論。
缺點則是弱化了用戶在動態詳情頁面的其他操作,如點贊,分享,收藏等。
第二種是評價及點贊等操作在同一層級(如微博),沒有偏向性的引導用戶去做出某些行為。
我們更希望引導用戶多去評論,所以選擇了第一種設計方案。
評論操作
評論的操作常見一般有:回復,刪除評論,舉報,復制,點贊,轉發。更多則有:隱藏該對話,屏蔽該用戶,關注該用戶。
點擊評論選擇:點擊評論區,彈出操作選項(如微博、即刻、Facebook),優點是操作簡單,給用戶更多選擇空間,同時的在評論下部有快捷回復按鈕。缺點則是用戶在點擊評論進行回復時會多出一步。
點擊直接回復:點擊評論區彈出鍵盤(如微信朋友圈、知乎),優點是可以快速進行回復,將不常用的舉報,刪除收入了右上角‘···’按鈕中,弱化了回復以外的操作,同時在回復下方同樣有回復按鈕,意為可快速回復。缺點則是評論下方的快速回復按鈕與點擊評論直接回復功能重合。
我們在該部分的交互設計使用了「點擊直接回復」的方案,目的仍然是希望以后能夠快捷進入到評論環節產生更多的內容。
本文從互動形式、展示形式、排序規則、評論按鈕設計、評論區操作進行了優劣勢的對比,進而選擇適合自己應用的設計方案。能夠幫助設計師在做交互設計時的思路梳理,也為說服團隊其他非設計部門的同事提供了理論支撐。
作者:colA,公眾號:babykoala與產品設計
本文由 @col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作者:高拉,微信公眾號:高拉
本文由 @高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這就叫專業
評論區違禁詞的監測和管理是個問題啊,這方面怎么設計呢
怎么監測評論違禁詞?。?/p>
1
測試
測試++
好
測試
哈哈
你好
百度地圖
111
111
111
sss
那更多東西,比如該用戶已注銷怎么展示,改了昵稱頭像怎么辦,刪了評論怎么辦這些又該如何處理呢?
學到了
測試
測試
測試
測試
111
111
11
測試
OK
1111
測試
贊!
扎實呀
所以還是選取符合自己定位的
贊??
贊
測試
1
1
1
測試,即學即用
測試
勝多負少
1
哈哈,這里只能對一級評論進行評論
測試
11
2
3
1
贊贊贊
學習到了,最近在設計在線資源平臺的評論區。就在思考評論區要不要設計成一個多向的。后來想了一下大家目的還是學習,交流意愿很弱,就做了單向評論。
學習了
很棒
??
確實
不錯
目前除了網易蓋樓是多級的,微信是一級平鋪回復,大多數好像都是二級的
可能因為現在的社區大多是內容主導的吧
贊
11111
有沒有評論區的后臺管理分享呢 ??
同求
+1
**
+1
r
學習到了,感謝分享哦,其實對于社區我還有一些問題,就是當ugc形成一些規模后,會不會產生pgc呢?而如果產生了這種關鍵意見領袖的話,我們又該如何去維護他呢?因為我覺得對于一個社區來講,這種kol有時是可以帶動我們社區的一種氛圍的,讓普通用戶愿意去分享互動,促進活躍。
我認為是的,平臺足夠成規模就會吸引商業性質的用戶去生產PGC。這樣一方面為自己帶來流量營收,另一方面對平臺是促活的作用。具體維護我覺得還是要看平臺的性質和當前的規模,比如攜程旅拍目前鼓勵用戶生產pgc,而微博可能在現階段并非全面支持,反而會給部分kol限流。
你說
1231313
很多社區類產品 自有pgc其實就是產品運營從ugc培養起來的
贊同~
是的
1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