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設計評審,這四件事值得學習

2 評論 10096 瀏覽 17 收藏 11 分鐘

本文是一篇 Facebook 設計師分享的他們的設計評審紀要。作者對Facebook設計評審過程中值得學習的幾個要點進行了總結,希望本文內容對你有用。

無論你是在一個設計團隊里面工作還是自己一個人負責設計項目,設計評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來自于正式設計評審的反饋,能夠讓你走出自己的思維局限重新看待自己的作品從而做出更好的設計決定,跨過障礙物,使你的設計作品更加優秀。

在我(作者)加入Facebook之前,我過去的工作經驗帶給我的認知是,每星期一次、每次兩個小時的設計評審不僅僅是浪費了本應用于做出更多有效輸出的時間,還會導致以下兩個不良的影響:

  1. 團隊成員往往會十分害怕展示出自己正在進行中的作品,并且將接受無情的批評;
  2. 其他成員由于不清楚項目背景與來龍去脈,往往會導致時間浪費在辯論或者無止境的咆哮當中。

但是我在Facebook的經驗告訴我,設計評審也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碼事。Facebook的設計評審會更加多只圍繞在真實有效的評價與提議,而非僅僅提出批評或者在在趕進度趕時間的氣氛中草草收場。

我們關于設計評審的制度建設主要參考于Jared M. Spool的文章“Moving from Critical Review to Critique”。Jared在文章里面所寫極大地影響了我對于設計評審的價值的理解,尤其在Facebook設計團隊的日常工作應用中使得大家都受益匪淺。久而久之,大家都認識到每周幾個小時的設計評審的確能夠讓所有參加的人都受惠。

我們在Facebook是這樣做的。

01 建立清晰的制度

所有設計評審的參與者都將有一個角色身份,我們一共有三種角色:演示者、聽眾,還有引導者。

1. 演示者

演示者即是分享作品的個人,他們的任務是:

  1. 簡潔地敘述被解決了的設計問題點是什么,或者探索了哪些想法;
  2. 展示他們的設計成果、內容以及解決方案。

演示者的任務并不是單純流水賬形式展示設計ppt,或者是去說服團隊成員為自己的設計買賬。演示者將有15-30分鐘去演示他們在一天之前與引導者(將會介紹)一起策劃出來的內容。

2. 聽眾

聽眾是不需要演示的所有在場者,他們的任務是:

  1. 必須要求自己聽搞懂了設計的問題描述與上下文、項目背景;
  2. 發問、不停地發問。

聽眾最重要的就是不停地發問,這樣既可以讓設計師發現可能之前沒發現的細枝末節,產生還沒有被留意到的想法,還有助于引導出最終的設計決定。

找到正確的問題往往比針對一個已知的問題找到預設好的答案來得更加有價值。例如,從大處看,質疑原始問題范圍可以幫助演示者(和團隊)確定優先級;同時從小處看,質疑更精細的決策往往可以達到調整團隊的視覺語言并推動整個團隊的創新設計決策的效果。

3. 引導者

引導者的任務是:

  1. 預先計劃好設計評審的時間表,例如誰將展示什么東西,在哪個精確的時間點;
  2. 盡可能讓參與的所有人都心里面清楚這個議程表;
  3. 做筆記幫助展示順利進行;
  4. 對演示者追問“接著下來你會做哪些步驟去推進工作順利進行?”并且記錄答案。

總而言之,引導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每一場設計評審中,團隊成員緊守著自己的角色任務,就是保證觀眾在不停地問問題,而演示者則需要在演示自己作品的過程中一步步地描繪清晰他們面對的問題、設計挑戰點是什么。

在我們的團隊里面,我們有固定的人員去管理每周的設計評審。如果你的團隊里面沒有專門負責設計評審引導者的人,也可以由產品經理或者項目經理住代為處理。每次設計評審有團隊里面的成員輪流承擔這個角色也是值得鼓勵的嘗試。

02 保證所有參與者都了解并一致認可該設計問題

一個非常有用的小技巧是,在展示你的作品之前,反復審視、說明你的設計是解決了什么。

清晰講出這個設計的來龍去脈與需要通過設計去解決的問題(或者為什么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接下來能夠收到有效反饋基礎,也可以讓聽眾可以判斷給出什么意見可以真正有效地幫助到你做出好的決定。描述設計問題,可以考慮遵循以下格式:

  • 我現在要展示的作品所處階段是 [前期/中期/后期]
  • 圍繞了一個 [什么] 的問題
  • 因為 [之所以成為一個值得被重視問題的原因]
  • 我現在需要在哪些方面收到意見 [指明給予意見時的制定打擊范圍]

引導者應該時刻提醒聽眾,演示者在這一次設計評審的探索中,什么是ta關注的范疇而什么又不是。舉個例子,“我目前還沒有到達需要落實具體視覺設計細節的審美問題上,這次我希望在動效轉場方面得到意見,使得我的轉跳更加生動、連貫”。

當要解決的問題描述之后,引導者需要保證在場所有參與者都理解該問題并且都在一致的起跑線上了。演示者或者引導者可以通過問類似以下的問題去試探是否已經達到了此效果:

“大家是否認同這是一個值得去討論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描述是否足夠清晰?我們是否還有忽略了哪些問題要點?大家是否一致認為該問題應該通過設計予以解決?”

經歷過以上種種,就可以開始看具體設計了。

03 聚焦在反饋,而不是批評

最關鍵一點,是要大家都非常清楚,什么是有益的反饋,什么是無建設性的批評。

除了從Jared學習到了如何讓設計評審帶來有效產出,我們還從作家、記者Judy Reeves的一本關于創意創作的書本“Writing Alone, Writing Together; A Guide for Writers and Writing Groups.”得到一個一直影響這我們設計團隊的關于批評與評審的區別的洞察。

“同樣的一個觀點,如果可以用問題的形式提出,能引導設計師實實在在表達當時的創作意圖而非一味抱著防衛的、迎接挑戰態度去應對。也有助于設計師發現一些具體的、未曾考慮過的態度與角度,在下一次設計評審中去解決”

如何保證得到的是有效反饋?重點在于要清楚“批評”與“批評”的區別。Reeves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列表去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問題:

  • 批評通過下定義與貼標簽- 批判提出問題
  • 批評找到了錯誤 – 批判揭示了機會
  • 批評是個人的 – 批判是客觀的
  • 批評是模糊的 – 批判是具體的
  • 批評是撕裂與拆除 – 批判是建立與完善
  • 批評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 批判是無私的
  • 批評是對抗性的 – 批判是合作的
  • 批評貶低了設計師 – Critique改進了設計

如果設計評審的目的是讓設計方案得以往良性方向發展與推進以及為團隊成員賦能,那么設計評審中的反饋就應該以具有探索性的、引導性的問題的形式去進行,并且參與全員都帶著一顆希望演示者的作品越打磨越完美的意圖,并且有著這是一個共同努力的創作過程的覺悟。

還有最后一點,非常值得被強調、并且嚴格執行的規矩…

04 筆記本、手機保持關機

探索設計問題、孕育想法,主要還是通過聆聽與發問。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手機與電腦上是不可能完成這個目標的。

所有參與者都應該暫時離開手機與電腦,除了以下例外:需要做筆記的引導者;作為主角的演示者;以及臨時加入需要分享具體案例的聽眾。

設計評審從來都是團隊精神的體現,而非個人表演。不需要有不必要的壓力。

 

原文: Four Things Working at Facebook Has Taught Me About Design Critique

譯者:HaoH,公眾號:HaoH 大鬼西歸;個人網站:http://haosgoing.cn/

本文由 @HaoH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好的文章,受益匪淺。
    不過有個錯別字:第三大點第4段:重點在于要清楚“批評”與“批評”的區別

    來自天津 回復
    1. 哈哈哈,不好意思,果然是手殘錯字多,謝謝指出!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