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轉發 鏈式傳播

0 評論 17288 瀏覽 1 收藏 9 分鐘

不知道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blog的引用這個功能,早年關于這個功能討論很多,其中有一個重點就是:這個英文被稱為trackback(TB)的玩意兒,究竟應該翻譯成什么。

在BBS中,當張三這個用戶發了一個帖子A后,李四進行評論B。評論被很形象地稱為“跟帖”,所謂跟,就代表著一個從屬關系。一旦張三把帖子A刪除后,李四的評論B就消失不見了。

但在blog基于TB上的機制不是這樣的。當張三發表了一篇博文A后,李四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寫博文B,并在提交的時候,順便再提交張三博文A的TB地址。這樣做的效果有二:其一、張三的博文A后多出一條很像評論的東西,并帶有指向博文B的超鏈接地址;其二、張三將自己的博文A刪除,并不會影響到李四的博文B的存在。故而,基于TB機制的互動,是不能稱為“跟帖”的。

PingBack,是wordpress博客的一項功能,簡稱PB,PB是TB的升級版。因為利用TB,李四還需要附上博文A的TB地址,有些羅嗦。而利用PB,李四只要在博文B中出現博文A的地址,理論上(注意理論上),博文A后面就會多出一條指向博文B地址的評論。顯然方便很多。但是,經過我實踐發現,PB是時靈時不靈的。

TB或者PB,最大的優點在于blog(即使是不同平臺的亦可)之間得以產生互動。也就是借助TB或者PB,李四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和張三的博客(有可能不是同一個平臺,比如一個新浪,一個搜狐)進行互動,而且完全不用擔心張三刪除博文A后評論的存在與否。但這種機制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TB其實是一個單向鏈條。如果使用TB,李四的博文中是不會出現張三的博文地址的。網民可以通過訪問張三的博客順藤摸瓜到李四的博客,但反過來不行。PB這個機制后來修正了這個問題。讓傳播鏈條呈現出雙向的可能。故而,這個問題不算太大。

第二個問題是TB或者PB的翻譯。一直沒有太好的翻譯方法,最后還是用了“引用”了事:估計這是一個最不壞的翻譯方法。的確,是有點像在寫學術論文時候,做個注釋一樣的引用。但問題在于,寫一篇博客本來就是很隨意的事,還中規中矩地照寫論文的方法搞注釋引用,會讓人覺得很麻煩。更何況,當點擊博文下方的引用時,彈出來一個很長很古怪的鏈接,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回事。

從傳播原理上,我是很看好這種跨平臺互動的機制的。我甚至還一本正經地寫過一篇學術論文,專門談博客的鏈式傳播問題,發表在一本核心期刊上。我過去服務過的那家BSP,在對外做BD的時候,我經常會拿這個出來講解,以表明社會化推廣的傳播鏈條可能很長。當時我舉的例子就是“怪癖游戲”和博客圈中對于“長尾理論”這本書的討論最終導致中文版一面試就立刻成為當當暢銷書這兩個案例。

但是,原理歸原理,操作起來實在不便以及對引用二字的無法理解,使得TB這個功能被使用得很少。而PB雖然帶有自動化色彩,但不知道是技術上的什么原因,始終不是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返回一條對于博文A的評論。產品設計上的問題,最終導致這個功能幾乎成了Blog的擺設。我在商業實踐中,想了很久,沒有太好的方法讓這個本來是不錯的東西至少在我那個BSP中得以發揚光大。

微博出現后,中國人把retweet(音譯為銳推)翻譯成轉發,一下子打開了局面。在我混跡的微博中,轉發是非常常見的應用,形成了無數條傳播鏈條(有的還很長)。但我細細一琢磨,轉發和引用,其實在機理上是完全一樣的!

至少,我在新浪微博上做過測試,我發了一條微博,張三加了幾個字予以轉發。我后來刪除了這條微博,但我發現李四對張三的轉發依然可以再轉發。我推測是這樣的,除非站方干預,這條微博只要一旦被張三轉發,其實質就屬于張三發的新微博。我已經無法控制。就像我能控制我自己的博文以及下方的評論,但我不能控制TB過來的博文一樣。

我開始有點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想到把tb翻譯成轉發。引用多拗口啊,轉發是如此得容易理解:在自己的博客將這篇博文轉貼嘛,還能再加幾句自己的話。我琢磨了一下原因(原因在后),然后又意識到一個問題。

還是以新浪微博為例。轉發和發微博其實是有些區別的。創建一條微博可以插入很多東西,圖片音樂視頻都可以,但轉發不行,轉發可以插入自己的文字,但無法插入多媒體。于是我又后悔了一下,當初在設計Blogbus的tb時,為什么一定要堅持點擊“繼續話題”(我把引用改成了這四個字)后調用出整個寫博客的后臺呢?其實完全可以簡化那個編輯器:只保留輸入文字,其它一概皆可省略。似乎省略那么多的功能,并不會影響用戶的轉發使用頻率。

現在來看看為什么沒有想到trackback翻譯成“轉發”——這不是僅僅我沒想到,在我視野所及中,所有關于tb的譯法討論,都沒有想到過這個看上去很普通的詞。我認為原因在于:立場問題。

blog是有強的以“我”為立場的情景的,我寫什么東西,別人的東西都只能作為附件出現。轉發則有一些以別人的東西為主要部分,而我加入的幾個字只是附帶而已。在這種以“我”為中心的前置理念下,真得是想破頭也想不出以“別人”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思路?;旧?,一個思維框就形成了,在這個框之下,那是孫悟空怎么翻都翻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了。再加上我本人總有點blog原教旨主義的痕跡:不原創,叫什么blog?

產品設計有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對產品浸淫不夠就沒法設計出更好的功能,但對產品一旦用多了,就順大便給自己加了思維框。又在其中又不在其中,那是一個多么高的境界啊!

最后說一下,今天blog下方的那個引用改成轉發行不行?時過境遷,已有拾人牙慧之嫌。

可惜了,blog的鏈式傳播。但又不可惜的是,鏈式傳播,其實,是成立的。

來源:http://weiwuhui.com/3267.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