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為什么沒有采用全屏沉浸式交互?

4 評論 13187 瀏覽 35 收藏 19 分鐘

微信新版本發布后,每天有 5 億人吐槽,有 1 億人在教我做產品。

——微信之父張小龍

在上一篇文章中,(視頻號上線即可擁有3 億用戶,處于紅利期,上車有座)主要對微信視頻號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而本篇屬于后續篇,主要分析一下微信視頻號背后的設計邏輯。

從同職業(PM)的角度來淺談分析一下微信視頻號的設計邏輯及背后的決策思路。

本篇主要對以下問題的思考進行展開

  1. 為什么不是全屏沉浸式交互,而是限制了視頻尺寸范圍?
  2. 為什么視頻號分享到朋友圈還被折疊?會不會變成視頻直接播放?
  3. 視頻號的發布編輯器會優化嗎?這也太簡潔了吧?
  4. 視頻號的“交易模式”是怎么樣的,后期會開放哪些跳轉完成交易?

一、視頻號的尺寸為什么不抖音

我相信在視頻號內部,早期決定是做沉浸式全屏還是目前這種限制尺寸的方案,一定發生了一段猛烈的碰撞。

目前,視頻號的最大尺寸為1230 x1080(px),最小為608×1080。

高寬比最大為11:10,如果視頻小于這個比例,上下以黑色背景填充,大于這個比例上下會被裁掉。

那么,視頻號為什么最終選擇當前的方案呢?

我從以下角度拆解一下背后的邏輯:

  1. 短內容定位;
  2. 社交+算法推薦的邏輯還不完善;
  3. 兼容存量優質庫存視頻。

(1)首先,我們從視頻號的定位說起:一個短內容創作平臺,也是一個發現世界的窗口。

這里面有幾個關鍵字:短內容、創作平臺、發現世界。

承載短內容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短文案、圖片、小視頻、語音等,現實中也往往是這幾種的組合形式,從短內容上出發推導不出來任何結論。

我們再從創作平臺方面思考一下。一個短內容創作平臺,我們主要創作的內容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個人觀看或者理解世界的鏡像。

作為一個素人,我發現自己手機里全屏拍攝的圖片和視頻基本是自己不愿直視的,因為基本沒有任何觀賞性,發給朋友圈之前基本都會剪輯一下,獲取局部畫面再發送。

我想這不是我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信你翻翻你的手機相片。普通大眾沒有經過攝影的基礎訓練,更別說修圖訓練了,對于光、角度、畫面的理解基本和小學生沒有太大差別。

那么,怎樣減少因個人技術造成的內容觀賞性損失呢?

前期通過調整焦距,后期通過剪輯(指裁剪)來實現,總之都是為了擴大或縮小視野。

通過擴大視野讓人著重于全局感受而忽略局部細節;通過縮小視野讓人感受到局部即全部,從而重構感知范圍,減少干擾。

擴大視野,作為一個第三方工具是很不好把控的,但是,對于第二點縮小視野,產品是可以強制控制的。強制并不是為了限制用戶行為,而是為了更好的提升社區內容的整體質量。

這是第一點原因:規避用戶創作內容的雜質,提高社會內容質量。

(2)其次,視頻號本身的內容理解和推薦上還不夠成熟,如果采用全屏畫幅的交互,增強沉浸感的同時,也會放大個人感受。

那么,大眾感知上,會放大推薦算法的不足,以此帶來的整體體驗下降,造成大量新用戶的流逝。

更何況,大眾多數已經被快抖教育過,對于內容的容忍度門檻已經大大降低,如果推薦的內容差,大家就會換個好的平臺繼續刷。

而當前的尺寸,一屏幕可以承載1.5~2個視頻內容,用戶的瀏覽控制權更強,第一個內容差可以快速被第二個內容吸引,從而降低第一個視頻帶來的不好感受,降低跳出率。

這是第二點原因:減少推薦能力不完善帶來的新用戶過度流逝。

(3)最后,要知道豎屏的圖片,特別是豎屏視頻是近兩年才開始流行的,相比于從互聯網早期一直延續至今的其他尺寸(16:9~9:16)之間的視頻素材,簡直九牛一毛,而且優質的豎屏短視頻基本會在抖音平臺優先消費。

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存量的非豎屏優質視頻,可以極大的降低視頻號內容上的焦慮感,很快補充微信自身短內容的短板。

不管是抖音、快手還是視頻號終究都是一款內容消費平臺,自身的整體發展和用戶體驗,最重要的就是對優質內容的爭奪,視頻號可以避開豎屏內容,直接從存量視頻內容上掠取資源,避其鋒芒。

這是第三點:更好的兼容存量視頻內容,快速沉淀優質內容。

以上?;揪褪莻€人對于視頻選擇目前尺寸而不是全屏的邏輯思考。

當然,還有很多小點,比如避開和抖音、快手的交互撞車,被外界扣上抄襲的帽子;從抖音搬過來的內容剛好會自動剪裁掉對應的 logo 等。不過這些都很小,并沒有太多邏輯性,大家 YY 一下就好。

二、視頻號分享到朋友圈可直接播放嗎?

不會,以后也不會。

我們都知道目前視頻號可分享到朋友圈,但是是以鏈接的方式展示的,仍然需要打開鏈接才可以看到視頻號內容。

微信視頻號為什么沒有采用全屏沉浸式交互

從流量角度來說,如果微信放開這個限制,轉發視頻號內容到朋友圈可直接播放,這對于視頻號的播放量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但是,大家還是不要期望了。

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視角出發,視頻號、公眾號在微信體系內屬于同一級別的模塊。

雖然,視頻號的入口比公眾號的入口級別高,但是,這不影響他們的地位平級,只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重點扶持的力度不同而已。

所以,當你沒看到公眾號內容在朋友圈可直接查看的時候,也別期望可以直接預覽視頻號的內容。

有人說他倆還是不一樣的,公眾號內容主要是長文字,需要不停的下滑查看,而視頻號主要是視頻,在一個固定位置就可以看完了。

那就要從朋友圈的角度分析一下了,朋友圈承載的內容主要分為:

  1. 用戶自主上傳的內容,比如圖片、視頻;
  2. 用戶分享的內容。

目前除了用戶自主上傳到微信朋友圈的內容以外,其他內容到朋友圈使用的同一套邏輯,都是以超鏈接的方式進行展示的。

就這一點基本可以板上釘釘了,微信不會為了視頻號去改造朋友圈本身信息流展示的架構。這個改造成本是巨大的,而且從視頻號長遠發展角度來說也是不利的。

如果大家直接可以在朋友圈觀看分享的視頻號內容,就大大減少跳轉到視頻號的動機,自然也會減少對視頻號的導流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朋友圈滿天飛的都是朋友分享的視頻號內容,將會對朋友圈自身的內容造成極大的傷害,壓縮了朋友圈本身對熟人線下動態分享的生存空間,大家更不愿意分享自身的動態了,且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以上。所以朋友圈絕對不會給視頻號內容開放內容直接播放的口子。

三、視頻號的編輯器太簡潔,會不會向快抖看齊

這也是一個很難也很明顯的問題。

很難的意思是說對于視頻號來說,視頻編輯器是一定要做且要盡快趕超的項目。作為一個短內容創作平臺,如果本身不提供便捷的創作工具,對于自身生態的打造是非常不友好的。

張小龍在復盤公眾號的時候也說過,公眾號長期以來輕視了移動端工具的研發,一定程度上導致短內容的缺失,從這一點基本可以推斷,微信在視頻號創作工具上不會重蹈覆轍。

世面上存在諸多的視頻編輯器,而且都已經深耕多年,微信在有限的人力投入下,提供一款功能齊全且便捷的短內容創作工作是非常不現實的,這也是難點所在。

說很明顯是說,微信顯然不會在自身的架構下去開發過度復雜的短視頻編輯器。

這一點可以從最早的IM拍攝視頻、朋友圈視頻、視頻動態的路徑看出來,微信并不會選擇加強自身的視頻編輯能力,不然早做了。

微信作為全民超級APP,目前,已經成為我們手機中最占內存的APP了,雖然在張小龍的控制下,相比于它的服務場景復雜度,自身的大小已經被極度的控制。但是,如果想在本身體量下,原生去研發一個視頻編輯工具,且控制住整體的包大小,對于微信整體來說是一個非常挑戰的事情。

所以,我個人更愿意相信,后期微信只會對編輯器進行核心功能的迭代,以確保大眾可以通過微信便捷的拍攝,并提供簡短編輯視頻能力。但是絕對不會向各種視頻變速、動效等方面去發展迭代。很大概率上這些復雜的視頻編輯功能,會由騰訊系其他產品來承載。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公眾號的移動端“訂閱號助手”來承載。作為微信內部孵化的移動端內容創作工具,它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發掘出來。

所以,微信并不會在產品內部迭代比肩抖音、快手的短視頻編輯器。

四、視頻號的交易模型推演

目前,視頻號還在內測階段,在內容和體驗上并沒有那么友好。最在意它的人往往是那批搞微信流量倒賣的人員。

他們很多要么曾經通過微信賺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要么錯過了微信的紅利,后期幡然醒悟覺得要抱住微信的大腿,以求翻身機會;最后一種是被前兩種各種語言洗腦后,覺得自己也可以喝點湯,整天做些白日夢的人。

不管是哪種人,大家都非常關系視頻號的交易模型。

所謂的交易模型,按照第一代產品教父俞軍的《產品方法論》來說:

交易模型是產品經理發現和設計的合理機制,它能促進用戶做出某種行為(即交易),且可持續(生態是平衡的)。交易模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商業模式,是多變關系平衡的利益創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翻譯成視頻號的交易模型,可以理解為視頻號要設計一種利益創造和分配機制,讓短內容達人持續的進行內容創作分享(在視頻號內部),并通過合理的途徑進行達人進行內容變現。

視頻號本身的利益創作可以分為兩種:信息流廣告和跳轉子生態(小程序、公眾號、第三方合作伙伴)變現。

信息流廣告這個在視頻號全量上線后,很快就就會看齊朋友圈廣告,采用同一套體系進行,然后將廣告費用通過達人扶持的方式分配收益,這個不必多說。

想象力大的其實是第二種,視頻號的鏈接跳轉能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經簡短的描述過,視頻號必將和微信已有的子生態打通流量,并借助各個子生態進行商業閉環。

目前,已經和公眾號進行打通,可以通過視頻號跳轉到公眾號文章中,并借助公眾號本身完善的生態進行變現,也是最成熟的。

在所有子生態中,最大想象力的其實是和小程序進行打通,支持視頻號跳轉到小程序中。

我們知道小程序從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目前日活超過 3 億,2019年全年交易額突破8000億(要知道作為獨立第三方電商平臺,拼多多也剛剛突破萬億),可以說小程序已經穩穩的在線上、線上交易大舞臺上站起來了。

如果視頻號可以跳轉小程序,那么商家就可以直接進行業務交易,這相當于在微信內部,除了公眾號以外,直接增加了小程序的外部流程入口。

什么概念呢?

相當于當年推行的 4 萬億的投資刺激政策。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小程序本身已經開放了直播能力,自然可以通過視頻號,直接給直播間導流,促進交易。

隨著淘寶直播、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和微信小程序直播的充分競爭,會進一步加速人們交易行為的變遷,大家逐漸從廣告引導購買,轉變成主播引導購買。

想象力非常巨大,如果視頻號穩定在 3 億日活,那么可以直接帶動小程序子生態的交易額將非??捎^。

五、小結

視頻號從產品形態上來講還處于基礎的狀態,但從微信團隊的其他模塊迭代路徑上來看,他們并不會進行過大的設計改動,很多都是隱藏在背后的優化項。

相信視頻號團隊也會一樣,外部形態和交互不會有大的變動,大家能夠感受到的是內容的逐漸豐富和特別的社區氛圍。

也就意味著視頻號團隊接下來的工作應該主要集中在推薦算法優化、內容生產(各種機構合作)和其他子生態的關聯打通上。

——正文完——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正常用戶的使用場景。

我在微信中刷完朋友圈,然后仍然有時間,點擊了視頻號,在滑動了第10個視頻后,看到一汽大眾的汽車廣告,觀看最新車型的視頻介紹,順手點了個贊。

繼續下滑若干視頻,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姐姐正在用一款智能打包垃圾桶,而此時,他的頭像正在顯示直播,點擊跳轉到一個小程序頁面。

看到小姐姐正在生動的介紹各類產品,看到中意的物品順手加入購物車,感覺其他的東西暫時不需要,先付款,自動獲取微信此前的快遞地址,選中家里的地址,最后通過微信支付支付訂單。收起小程序又回到了視頻號,繼續觀看視頻。

過一天后,打開小程序–>我的訂單,查看快遞的動態,看到快遞已經到達當前城市,正在派送,關閉小程序,等待快速上門。

微信視頻號為什么沒有采用全屏沉浸式交互

期望這一天快點到來,也很快就會到來。

#專欄作家#

產品大觀,微信公眾號:產品大觀(ID:chanpindagu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鵝廠在職PM,關注社交、社區及短視頻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第二點打臉了 現在已經可以直接以視頻形式分享到朋友圈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最后描述的場景畫面感極強,我覺的如果能夠實現最后你描述的場景,生活中微信就成為真的離不開的工具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為什么沒有,這么說吧,因為還沒有到時候。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會的,除非后期增加類似ins的二級信息流頁面,才有可能。一級的信息流樣式絕對不會的。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