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半瓶水”的產品啟示

7 評論 21660 瀏覽 27 收藏 9 分鐘

一個好的產品,除了發現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滿足需求,并且讓用戶實實在在感受到需求被滿足,而這種需求被滿足的感覺往往需要一個反饋來體現,要不然做再多的廣告,用戶也多半會以為你在瞎扯。

你有沒有碰到過在日常會議散會之后,人去桌空,只留下桌面上一瓶瓶只喝過一半的純凈水?

早在2014年APEC第三次高官會的北京會議廳,已經有人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了,在會議上,每一瓶水的瓶身上都會有一個綠色小標簽,上面寫著“Mark me,drink me,take me”。一個小小的標簽既可以起到標記作用,又起到了提示參會人員:喝不完的水要“take me”,打了一手節約牌,可謂是一舉兩得。

時隔兩年之后,Life Water玩了一套鬼斧神工的牌——只賣半瓶水。這一招可謂出(sang)其(xin)不(bing)意(kuang)。當你在商場里看到一瓶瓶只裝了半瓶的水,不要懷疑是不是有人搗鬼偷喝掉了半瓶,其實當你注意到這些半瓶水的時候,Life Water的這個創意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就算你不掏錢去買,你極有可能將這種小概率事件拍照發朋友圈,或者在不久之后你跟朋友一起聊天的時候一起聊到這個詭異的純凈水產品,如此一來,這個怪咖的用戶關注度必然急劇上升。

當然,更不用去想Life Water這樣做是否有人買賬,人家敢這樣玩自然是下了功夫做市場調研了。市場調研結果發現,超過68%的瓶裝飲用水會在飲用掉50%之前被扔掉,想想平時我們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到底喝了多少飲用水,這個結果也算情理之中,這就意味著半瓶水已足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飲用需求。

除此之外,Life Water還大打慈善牌,在飲用水瓶身上最顯眼的不是其logo,而是一個個缺水地區兒童的照片,瓶子內之所有只有半瓶水,是因為Life Water公司將瓶子內的另外“半瓶水”直接捐助給缺水地區的兒童。

在中國,每年因瓶裝飲用水造成的浪費高達13萬噸,丟棄在會議桌上、餐店上和辦公桌旁的垃圾桶里。一瓶水的價格并不貴,但這些被丟掉的飲用水足夠十幾萬山區兒童一年的飲水量。半瓶水對用戶而言拿在手里是個累贅,只好丟掉,但對于缺水地區的兒童,很可能就是命運的源泉。

怎么樣?你是不是已經被這款簡約大方的“半瓶水”產品勾得心里癢癢的?用半瓶水滿足你的飲用需求,然后再用瓶身照片勾起你的同情心,讓你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享受為缺水地區兒童捐助半瓶水的小小成就感。一個產品的需求能玩到這份上,也難怪Life Water的銷量能暴漲652%。

BFR67}LI_8S8P9%$)9{HE~1

其實飲用水品牌玩慈善已經是個老梗了,國內某飲用水品牌也曾經做過類似的產品,簡稱“一分錢”的產品,就是每售出一瓶飲用水,將為失學兒童捐獻一分錢。但這個產品的給這家企業帶來的營銷效果微乎其微,可能真的就只有“一分錢”。

同樣是飲用水產品,一瓶水和半瓶水都能滿足用戶的飲用需求,一個捐獻“半瓶水”,一個捐獻“一分錢”,為什么會有如此天壤之別?

WHY?

大學畢業后,從事項目管理工作四年,這四年時間里我的工作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工作流程要形成一個閉環。舉個例子:在工作中,我發現了某個問題,發一個函件通知和督促相關人員整改,整改完成,相關人員針對問題解決情況再回復給我一個函件,告知問題已經解決,這樣就形成一個有反饋的閉環。這個帶有反饋機制的管理過程為我提供了一個分析問題的思路。

需求的滿足同樣也需要一個清楚明白的反饋過程,需要形成一個閉環,才能產生需求被滿足的感覺。Life water先用瓶身的圖片挖掘出你的捐獻水資源的需求,在你慷慨解囊之后,用半瓶水的視覺效果清楚明白的給你一個需求被滿足地反饋:你購買了這個產品,為缺水地區兒童捐獻半瓶水,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反饋看得見、摸得著。反觀國內某飲用水品牌的“一分錢”產品,先是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大家,“每購買一瓶飲用水將會為失學兒童捐獻一分錢”,然而其產品看不出與未捐獻“一分錢”的飲用水有何不同。雖然廣告上說了捐獻“一分錢”,而實際上并沒有清楚明白的反饋,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切身感受,至于有沒有真的捐獻“一分錢”用戶也持一個懷疑態度,遠不如“半瓶水”的視覺效果來得實在。

問題的根本并不在于這兩個飲用水品牌是不是真的像自己所宣稱的那樣做了慈善,而在于反饋機制的建立。一個好的產品,除了發現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滿足需求,并且讓用戶實實在在感受到需求被滿足,而這種需求被滿足的感覺往往需要一個反饋來體現,要不然做再多的廣告,用戶也多半會以為你在瞎扯。

除了形成需求的反饋閉環之外,這樣一個奇怪的產品放在超市貨架上,可謂賺足了眼球。外觀設計簡潔大方,又極具視覺沖擊力,而最為奇葩之處在于瓶子里的水位與貨架上其他飲用水相比所形成的差異性。這個怪咖產品自帶明星光環,打破用戶對傳統瓶裝飲用水的認識,放在哪里都很容易被注意到,而正是這種本身自帶的吸睛和營銷屬性注定了它必然會成為爆品,點燃用戶的購買欲。

Life Water只做出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讓用戶花一瓶水的價錢買了半瓶水,對用戶來說看似有些“吃虧”。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想象一下缺水地區兒童的處境,能為他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可絕非多花了錢、少買了水這樣僅僅計較的小事所能相提并論的,用戶又怎會不愿意為這款“不劃算”的產品買單呢?

 

作者:詩人的眼淚(微信號 sr793575019)從事四年工程項目管理,求職互聯網產品崗位。

本文由 @詩人的眼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這是一個飛機稿。。。

    來自江蘇 回復
  2. 這個案例確實有過營銷分析,但貌似還沒有人從產品角度分析的,我只是結合我的工作經驗,從產品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篇文章對我來說都會認真去寫,寫一篇文章看起來容易,甚至會被別人不屑一顧,換來別人的鄙視,但至少我愿意去下功夫,不愿意打嘴炮。

    來自廣東 回復
  3. 嗯,有道理。

    回復
  4. 半瓶水不現實,現在市場上有兩三百毫升的水,用戶是愿意買小瓶滿瓶水還是花多一倍錢賣半瓶水,半瓶水用那么大的瓶子還浪費材料,污染環境,想用戶買單不容易。

    回復
    1. 600毫升的可樂和330毫升的可樂你會買那種?我會買600的,因為600的賣3或3.5塊錢,330的賣2塊甚至2.5元,此時就算我喝不完600的我也會這樣選,至少大多數時候我會這樣選,因為這種時候還有一種心理情緒,就是花3塊買600的合適,性價比高,這種需求的滿足感應該算是附加值了吧,就好像天貓超市滿80包郵一樣,如果你買了些東西不到包郵價格,大部分人會選擇湊夠80然后包郵,實際多花了錢,但卻滿足了另一種需求。

      來自浙江 回復
    2. 物質需求滿足之外,還有精神上的滿足感。這款產品其實是抓住了人的精神需求,但卻也是做了一件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來自廣東 回復
    3. 用戶追求慈善的情懷與一瓶水的價錢不能相提并論,買半瓶水能為缺水地區兒童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精神上的滿足感可以讓一瓶水的價格忽略不計。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