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研發效能數據中臺?有哪些挑戰?

0 評論 7908 瀏覽 47 收藏 10 分鐘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組織中臺的建設,而效能又是未來數年內企業不得不面臨的難題:如何評價組織的績效?如何對比技能的差距?如何衡量協同的效率?如何遠程化地跟蹤日常進度?

研發效能數據中臺,將是未來技術組織重要的數據資產,用于快速盤點現狀、趨勢、目標差距并共享基于數據的共識。本文總結近年來構建研發效能數據平臺的實踐思想,以供參考。

01 研發效能數據中臺的定義?與DevOps平臺有何不同?

眼下,眾多與研發相關的平臺都被冠以“效能平臺”,包括項目管理類、研發管理類、測試集成類、構建部署類……也有一些全包含的大而全的“研發效能”平臺,以阿里云DevOps企業研發效能整體架構圖為例:

效能的定義到底是什么?我們看看管理效能: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綜合反映;工業中的能效管理:對用能系統的采集、顯示、分析、診斷、控制和優化管理。效能,是作為某種結果的衡量尺度。而以上眾多的“研發效能平臺”,更準確地說,是研發基礎設施平臺

DevOps平臺是持續集成、持續測試面向持續部署的延伸,它意在平滑開發面向生產部署的環節,縮短部署前置時間,也并非衡量研發產出結果的”效能平臺“。

02 搭建研發效能數據中臺,需要解決哪些挑戰?

當技術組織有了“衡量尺度”的需求時,效能平臺就應運而生。但是,每個團隊、產品都有其特點,很難用統一的評價標準說服團隊接受。以持續集成成熟度為例,自動化測試評分一項,打出來后就有很多團隊表示“不服”:

  • 比如有的團隊說,我們的測試執行時長是高了些,但那是因為我們測試做的充分,測試覆蓋率高啊,能和那些只有少量自動化測試的團隊比?
  • 還有的團隊說,我們的測試失敗率是很高,但是我們是掛在流水線上跑的啊,如果我們也像別的團隊一樣,每次檢查就先在本地跑通了再掛上去,為了評分而測試有意義嗎?

對效能本身而言,應用開發型團隊,和數據類團隊也不一樣。應用開發追求的是盡可能及時、快速地發布上線,而數據類團隊需要對上下游進行精細的接口設計、驗證和業務確認,重在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如都采用流動效率進行評估,數據類團隊在效率上就比較吃虧。

這些問題就在于衡量尺度,即評價標準的不充分。背后的思想是,到底要做中臺服務化,還是中臺管控化?

服務化,就是向使用者提供服務,甚至由消費者驅動,中臺響應支持。

管控化,就是向使用者透明規則,使其遵循要求,否則就無法使用。

而作為數據中臺,應該如何作出技術決策?一種好的技術思想就是分層。

03 設計研發效能數據中臺的策略

分層策略幫助你將基礎數據、分析模型與評估決策分開:

  • 基礎數據層:中臺管控為主,展開頂層設計,形成一系列定性與定量的描述。確保對現有研發過程、結果、工具鏈的采集完整性與及時性。
  • 分析模型層:采用標準的統計分析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形成效能分析的維度指標與模型。
  • 評估決策層:中臺服務為主,與各技術團隊充分討論評估的標準、細節,并根據使用的反饋,持續地迭代這些決策支持功能。

制定了設計思路之后,就可以對平臺架構及核心流程進行整體設計,以下是我們的產品參考。

04 什么是模型?如何設計出一個好的效能模型?

何為模型?在傳統的數據庫設計領域,模型通常指的是對客觀世界實體的一系列屬性關系的描述,在數據中臺時代,概念比較容易被混淆。

統計學上的模型,是指使用圖表、文字、數字、符號,以及數學表達式等對客觀現象的描述。對數據中臺而言,模型可特指對一個具體問題解決時,反映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的程序算法實現。

比如說,代碼提交量、提交頻率與部署頻率之間是否有某種關聯?

部署頻率與客戶滿意度之間又是否存在著某種關聯?

代碼質量的好壞與團隊穩定性是否存在著神秘聯系?這都是“模型”可以回答的問題。

我們的建議是:在一開始,完全基于數據而非某種管理思想進行模型設計。

一個“好”的模型,僅需要從數據上回答其關聯影響程度,并基于更廣泛的數據進行驗證即可。

這種設計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在數據中臺的設計期間,規避不同管理模式、思維的沖突,快速交付。

其次,模型只聚焦于描述數據變量間的關系,符合單一職責和組件化設計思想,在上層可進行更多的組合和封裝。

這個思路和基于范式的數據庫設計異曲同工。在一開始,你只需要考慮范式要求,如果試圖用一張表解決某個具體的應用場景的所有問題,你將會得到一張又大又丑陋又不實用的表,模型也一樣,一開始就試圖解決所有的效能問題,你也將得到一個又大又丑陋又不實用的模型。

05 持續迭代和演進組織的決策思想

任何解決方案和決策都是基于某種場景和目的。首次發布的決策支持,可能過半年就不再適用,這會讓管理人員、質量分析人員泄氣:效能數據中臺到底有什么用?

和自動化測試一樣,并非寫一套測試然后就一勞永逸,指望它能自動化地測試未來所有的版本。

數據,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思想,我們需要掌握這門未來的武器。

在未來,我們會越來越需要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有效的選擇。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事實依據,使選擇更有說服力。

在未來,組織會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日常的工作,可能僅能接觸到冰山一角。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縱覽全貌,避開主觀偏誤。

在未來,市場的響應可能會越來越快,與其進行流程的等待,數據與模型,能夠更及時地輔助系統主動響應,幫助我們更靈敏地應對變化。

未來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在不確定性的世界里,數據,可以讓我們做得更好,也變得更好。

免責聲明:文中阿里云效能平臺圖片來自于阿里云網絡公開資料,版權與著作權歸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進行刪除。

#專欄作家#

陳加興,微信公眾號:加興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場量科技創始人,資深敏捷精益專家,精益企業認證產品概念領導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