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筆記:設計師如何與產品有效溝通?
設計和產品之間的溝通模式不應該只是“撕逼”,想要做到有效溝通,設計師需要在業務、心態和專業知識等多個方面進行自我建設。
提到設計與產品的溝通,大家可能腦子蹦出的第一個詞多半是 “撕逼”,可能也會有很多設計師覺得設計和產品之間的合作模式可能就該這樣。作為設計師的你也一定遇到過產品人員過多的糾結于設計形式,對于設計師的設計指手畫腳,大家相持不下,無法平等溝通。作為退役老美工,根據自己平時的經驗,簡單談談自己的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
“ 錯誤的認知不會因普遍存在,而最終成為正確的 ”。設計師與產品想要做到有效溝通,需要具備有以下幾點條件:
01對齊目標
設計與產品雖然職位不同,但本質上都在分別從自身的職業角度出發去解決業務問題。所以,保證大家在解決同一個問題很重要。
作為產品需要陳述清楚需求產生的原因,解決什么問題,期望的目標是什么,提供資源與時間周期。作為設計需要在進行設計之前,全部吸收消化這些,尋找其中設計的賦能點,以此為起點進行解決方案的設計。
當然,不同的項目階段、人員素質、團隊氛圍可能會導致這種對齊是簡單的,困難的,被動的或是主動的。
02 設計師要懂業務
深入、全面且持續的了解自己的產品,包括商業目標,運營策略,產品用戶,產品計劃,競品動態,行業趨勢等等,你了解的越全面越深入才能保證你更有發言權。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是對產品的競爭力,成敗負責的,作為設計師的你,只有足夠了解業務本身,才能與產品甚至項目組其他各方,更融洽且同緯度的溝通。
設計師本質上是通過設計的方式去解決業務問題,要解決好問題,專注設計本身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設計師需要真正下沉到業務當中去。
很多設計師在接到需求的時候,多半是根據自身的感覺簡單分析,或把相關競品粗略翻一翻借鑒借鑒,亦或是隨便看看數據梳理一下用戶反饋就開始干了,甚至可能在完成需求以外根本不會像普通用戶一樣真正的去使用產品。緊靠這種瞬間的行為不足以支持你懂業務,自然也會在溝通過程中招致項目組其他成員的偏見,被降維打擊。
優秀的設計師要保持高格局看待問題,同緯度溝通,這很重要?,F在不妨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真的懂自己負責的業務嗎?有多深入?
03 正確的心態
溝通歸根結底是人與人間的交流,嘗試和你的合作方成為朋友,會有助于搭建更好的、融洽的合作關系。不要對他人的疑問、思路、方向第一反應是反對,要先思考;不要為了體現自身職業的價值而忽略了共同價值;不要忘記設計價值,只是實現產品價值的一種手段;不要帶有個人偏見,保持客觀;不要隨便質疑他人的職業,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專業性在,學會換位思考看待問題。
本質上,大家所有發生的爭論都是基于同一個目標,要本著共同討論,彼此促進,攜手達成的心態去討論溝通。冷靜、客觀、基于同一目標的坦誠討論,遠比爭執、暗戰、追求所謂的話語權更有實際意義,也是設計師職業性的重要體現。要基于自身的專業角度,為共同目標的達成起到促進作用,而非單純的質疑彼此的專,成為阻礙。
04 用戶視角
UCD視角,可能大家都不覺得缺少這部分能力。但是把你自己比作用戶并不是真正的用戶視角,回顧自己做過的每一個需求,我們真的搞清楚了: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視覺層嗎?作為設計師你是不是經常在一些用戶不關心的規則或細節上糾結太久,而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往往在設計中被滯后。你又是不是懂得去分辨,哪些事真的值得糾結的,哪些只是不重要旁枝末節,你個人的一廂情愿,簡單臆測?
沒錯,你的視角并非用戶視角,設計師的用戶視角是需要有意識去培養的。往往你經驗越豐富,理論知識積累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讓你的直覺,感受和判斷變得越脫離你的用戶?;蛟S你覺得很好理解的操作布局,對于用戶可能是災難性的;你覺得很創新的交互或視覺設計,對于用戶可能僅僅意味著操作或理解成本的增高。
真正用戶視角的養成需要你去認真觀察,研究分析你的用戶。認真去做一些有價值的用戶測試,多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多研究用戶的反饋,這些都不應該是階段性的,而是要持續性的,好的、真正產生價值的設計不是你覺得或他覺得,而是在用戶使用時,對真實的用戶自然而然的去產生價值。
05 保持專業
在工作中很多溝通障礙的產生,多半由于大家對于彼此的偏見,而這種偏見又多數來自于雙方或單方的職業專業性的缺失,你自身的專業度直接影響你在整個項目中真實的話語權。
設計師的專業性源自哪里?
很多設計師最愛犯的錯誤是不夠務實,高高在上,與實際要解決的問題、服務的用戶距離太遠。依據自己固有的規則或學習的理論,程式化的去解決問題。
但是,問題是千變萬化的,沒有哪一種理論的直接套用適合解決全部的情況。理論源于對實踐的總結,所以必然也落后于實踐。作為設計師需要的是以萬變應萬變的能力。高舉體驗至上用戶價值,可是真的產生了價值嗎?怎么判斷?怎么衡量?如何佐證?作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這些都需要思考清楚。
大到需求溝通,方案設計,資源輸出,結果驗證;小到,書寫郵件,設計資源管理,設計資源輸出,切圖的命名等都在體現以及積累你的職業專業性。設計要追求解決“大問題”,體現“大價值”,也要注重從小事做起。
設計師的專業性源自:對產品、用戶、行業等有足夠全面清晰的了解,目標清晰明確,且通過設計手段解決真正的問題,達成預期的目標,輸出可預期&評估的價值,設計是為產品目標服務的手段。保持符合你職業階段的專業性是進行有效平等溝通的良好基礎。
06 對設計結果負責
不能對結果負責的設計方案都是耍流氓。作為設計師,你是否有意識、有能力對自己的輸出產生及落地過程中的資源消耗,上線后的最終結果,有清晰的認識且可以進行追蹤、分析并負責?這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然不同階段的設計師,思考的維度、深度會有所區別的。作為設計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在方案落地的整個過程中,前期進行成本(主要指開發維護成本),還原性(現有條件下可被執行的程度)、效果差異預估(不同方案間的結果差異),以及后期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復盤并制定下一步計劃的習慣和能力,所謂的設計閉環。
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求設計師要能夠清楚的分辨拆分哪些結果&效果是由設計產生的,產生的又是不是一個良性的結果。比如放大了頁面中某個按鈕的尺寸,導致這個按鈕點擊量的增長,這是一個良性的結果嗎?這要看此按鈕在頁面中承擔的功能對于產品&用戶的重要程度,以及此項修改對頁面其他層級操作或信息傳遞是或否有影響,是怎么樣的影響?甚至對于整體體驗規則和產品品質的產生怎樣的近期或長期的影響,綜合這一切后才能很好的做出判斷,設計應該是由點及線到面最終融為一體,而非點對點。
產品對功能成敗負責,設計對設計產生的結果負責,這是有效且有價值溝通的有力保證。
07 合理的流程管理
一個項目組高效且平穩的運行,成員間的默契配合,前期離不開合理的項目流程管控。為什么要加一個合理的?互聯網行業經過多年的沉淀,已經有無數種成熟的項目流程和管理方法。能直接套用嗎?不同的項目組情況千差萬別,人員素質,用戶規模,業務階段,產品體量都不盡相同。
大廠的流程不見得適合創業公司,合理的流程管控意義在于,找到一種適合你自己項目的合作方式,幫助項目組培養緊密的合作習慣和信任的合作關系。簡單說就是用適當的規矩幫助大家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氛圍。流程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當前的問題。
08 經營信任
在項目合作過程中,要懂得經營自己或部門的信譽度口碑。持續專業且有效的輸出會幫助你積攢起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會成為你或部門對外合作良好的信譽,對外良好的信譽是形成緊密合作關系,高效運轉效率的有力基礎。
良好的信譽建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的項目合作中,逐漸積累。所以,保持你的職業專業性,認真對待你的每次輸出,每一次缺乏專業性的工作都在消耗你的信任度,也會成為工作推動過程中的阻礙。
09 學會妥協
一個設計師有時候知道何時應該選擇放棄或妥協什么,比單純的堅持可能更具價值。當我們因為一件事情相持不下,遲遲不能達成共識時。作為設計師在這個時候要能夠判斷,彼此觀點或方向的成本與收益差異(ROI)。且從你的職業角度看,對比對目標達成的影響,對整體設計規劃的影響,對整體產品體驗影響等等因素后,綜合考慮做出理性的決定。
效率是產出價值與時間的關系,有效率的工作應該是將有限的時間更多的投入到更具價值的工作中,無意義、低收益的堅持,有時反而會成為項目前進的絆腳石,良好的合作關系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這其中一定也包含著彼此適當的妥協。
學會妥協是一名設計師重要的價值體現,價值不是堅持,價值是結果。
文筆拙劣,觀者見諒。
#相關閱讀#
作者:AaronCui ,Sogou-UED,退役老美工,耕田藝術家;公眾號:老美工聊設計
本文由 @AaronCu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們公司的設計師要是像你說的一半都不錯了,每次我出需求給他,非得把細節都給他畫出原型才肯做,我真實累啊。所以好的設計師,是需要懂得去深入了解產品本身的定位和價值。而需要產品把細節都說清楚的,只能是被動的人
反駁一下,設計師需要“了解業務”,而不是“懂業務”,一字之差含義就大不同,作為設計師你不要給自己加碼,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如果設計師都懂業務了,產品經理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你說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