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產生利他行為

0 評論 3254 瀏覽 1 收藏 6 分鐘

上一次解釋了什么是利他行為,而這種行為是如何產生的呢?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我們經??紤]如何使用戶更多的貢獻內容,從而提供產品活躍度,其實這就是在考慮利他行為的動機產生條件。

利他行為的產生的情況為:旁觀者效應、榜樣效應,時間壓力,相似性。

旁觀者效應

在一個測試中,145名合作者共測試了1497次,他們乘坐電梯時裝作不經意地掉落了一枚硬幣。發現當旁邊只有一名乘坐者時,他們得到的幫助的可能性為40%,當旁邊有6名乘坐者時,他們得到的幫助可能性不超過20%。

這說明當旁觀者數量增加時,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會更少的注意到事件的發生,更少的把它解釋為一個重大問題或緊急情況,更少的認為自己有采取行動的必要。

這個理論其實在互聯網中經常出現,就是所謂的精準信息投放,將信息送到關心這些信息的眼前,從而提高單位信息的價值。用戶更愿意去付出行為深一步的進行了解。

例如Gmail的廣告服務,在用戶查看郵件的同時,右側會顯示郵件相關度較高的廣告,這種就是提高用戶注意度的最好詮釋,從用戶角度會認為這些廣告是精心為我自己準備的,這也行比一個路邊超長的廣告牌更加有價值。

郵件內容是智聯招聘的一則郵件營銷廣告,而Gmail右側提供信息是招聘或創業性AD

另外,在社交類產品中,好友動態的產生也是一種變相的產生利他行為。好友動態與個人來說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將與自身無關的信息單向提供給用戶,反而降低了旁觀者數量,產生了用戶對好友信息的利他行為,從而推動了交互行為的產生。

相反,一些平臺化的信息即使用戶注意到也很難使用戶產生互動行為。用戶會產生即使我不去管別人也會去幫助的心理。不愿回想的歷史證明了這一心理,當戴安娜王妃發生車禍時,在場的九名攝影師人人都有手機,但只有一人打了報警電話。他們給出的解釋很一致:以為已經有人打了電話。所以,將公共信息提供使單獨且能產生注意的用戶是提高交互行為的方法之一。

榜樣效應

實驗發現,大多數人在看到其他人將錢投入慈善募捐箱后,也更可能照樣去做。我們經常說產品熱度是否足夠高,而這種熱度的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榜樣效應。產品關系的建立其實也體現了榜樣效應的作用,用戶帶動用戶使用一個產品。雖然有一些從眾心理夾雜其中,但是最重要的是好友作為榜樣已經進行了行為。名人使用某產品,可以推動更多的用戶使用,也是說明了這一點。

時間壓力

簡單的說,時間壓力是指如果一個人在較寬裕的時間內注意到緊急需協助的情景,那么產生利他行為的可能性要大于擁有較少時間的人,即使時間壓力較大的人注意了緊急事件的發生,但如果事不關己他們還是很難產生利他行為動機的。

相似性

人們大多愿意幫助與自己有共同特點的人群,其中包括種族、地域或者其他共同點。這個案例很常見,在評論或討論類產品交互中,如果將評論者所在地域顯示出來,“激戰”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升,而同一地域的人群經常會站在同一立腳點進行對外反駁,從而幫助自己的一方取得言論勝利。還有直播觀賽場景中,雙方隊友的支持態度也會產生利他行為,促使產生更多的交互。

小結

利他行為是幫助用戶自發性產生交互行為的心理方法。在產品設計中,少量使用戶產生利他行為是可以的,但一定把握其與利己行為的區別。利他行為的宗旨是更少的考慮回報或報酬而產生的行為,如果通過利益引誘而使用戶產生行為動機則偏離了最終目的。望產品中多一些利他行為,產生更多有利于大眾的互動操作。

來源:http://www.uiven.com/?p=746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