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產品經理的入門手冊:如何評估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

4 評論 11898 瀏覽 120 收藏 12 分鐘

一個好的產品通過產品評估才能衡量其產品效果及業務價值,那么對于數據產品來說,我們怎么對齊評估呢?本文作者同大家分享一套適用于數據產品的評估體系,解答如何評估數據餐品的產品效果。

對于數據產品經理來說,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當我的產品上線之后,我該如何評估我的產品效果?

對于策略產品來說,我可以很輕松的基于實驗組或者對照組,來獲取策略的上線效果。

對于C端&B端產品來說,我可以通過用戶(或商戶)的規模、增長、活躍、留存等方面來衡量產品對業務的價值。

BUT,如果你做的是數據產品,或者從更大的范圍來看,從事面向內部用戶的后臺產品,你該怎么來衡量產品的價值呢?

這個問題曾經困惑了我很久,在這些年的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適用于數據產品的評估體系,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一、評估上線效果的重要性

上線效果重不重要?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

對于一個團隊來說,上線效果評估是檢驗產品價值的重要方法。而這個問題,卻是數據產品們經常逃避,或者說不愿意面對的問題。

我分析主要的原因是:評估不清楚

我上線了一款實時監控產品,不是我不想評估,而是我評估不清楚,這里的“清楚”,一方面是指我無法用合理的量化的指標來衡量產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即使我評估了,我也找不到我這款產品與業務價值的關聯。

在評估不清楚的大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般數據產品的產品文檔或者上線效果評估中,經常會用如下句式來評估產品:

  • 賦能…(上線后數據賦能某某業務)
  • 助力…(上線后助力精準化運營的展開)
  • 提升…(大幅提升分析效率)

你看,是不是非常熟悉類似這樣的句式?

如果我用上面類似的句式,這種宏觀的車轱轆話來評估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經過這些年的風吹雨打,我理解會有如下兩個影響:

1.上線即結束

你的產品上線即為結束,你會立刻投入下個產品的進程之中,產品很難有一個系統化的迭代節奏,因為你沒有清楚的可評估的迭代價值。

2.答辯很吃虧

是的,產品經理,無論公司大小,都會面臨成長晉升的問題。

而對于一個數據產品,如果你在產品線晉升,面對策略產品各種亮眼的數據效果,面對C&B端產品各種的業務價值貢獻,你會舉步維艱;

如果你在BI線晉升,面對一個個幫助業務決策的分析實例,你毫無勝算。

所以說,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評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夸張的說,事關產品生死,個人前途。

二、一般的效果評估方法

既然數據產品的效果評估這么重要,那作為一名數據PM,我該怎么來評估我的產品呢?一般通用的思路會有如下的兩種方式:

1. 從訪問量的角度

看數據產品上線后的PV&UV等,和使用行為相關的數據。

乍一看,這毫無問題;但是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如下兩個問題:

1)我上線兩款數據產品,一款是給10w運營看每天可以產生10w的UV,另一款只給老板看每天僅產生5個UV,請問這兩款產品誰的上線效果好?誰的價值大?

2)實時監控產品的要求是每小時看一次,天級監控產品的要求是每天看一次,誰的價值更大?

你看,數據產品,由于目標用戶的局限性與產品本身的定位差異,會導致訪問量存在天然差異,這個差異會讓數據產品沒有一個通用的訪問參考系來衡量。

2. 從提效的角度

假設數據產品上線后,產品分析數據的效率是excel分析效率的2倍,但是內部用戶不用這個數據產品,這個時候上線效果是好還是差?

數據產品及其依賴于用戶的使用,提效是建立在用戶使用的基礎上,很難從提效這一個單一維度來衡量數據產品的效果。

那么,我該如何評估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呢?

三、一套數據產品的效果評估體系

首先,我理解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不是對上線結果的靜態評估,而是對上線后整個產品運營過程的動態評估。

什么叫上線結果的靜態評估?

類似訪問量等,即為上線后的一個自然結果。

什么叫上線后整個產品運營過程的動態評估?

是指上線后,產品經理圍繞產品上線進行一系列運營過程,并對其過程進行評估。

我們可以把數據產品的上線運營過程拆解成如下模式:

1. 知不知道?

知不知道本質是解決產品的觸達問題。

一個完整的產品觸達流程分為如下節點:目標用戶規模->觸達用戶規模->真實的打開產品的用戶規模。

  1. 目標用戶規模:代表產品服務的用戶范圍
  2. 觸達用戶規模:指產品通過社交群組、郵件周知到的用戶范圍
  3. 真實的打開產品的用戶規模:指用戶開通權限打開產品的使用規模

這三個節點可以構成兩個核心衡量指標:

產品觸達率=觸達用戶數/目標用戶數

產品打開率=打開用戶數/觸達用戶數

基于如上,你就可以在“知不知道”這個層面衡量出產品的上線效果,具體如下:

2. 會不會用?

會不會用本質是解決產品的培訓問題。

培訓不是單純的指召開一場培訓會議,而是一系列的運營方法,大致會有如下幾種方法:

1.案例營銷(極其推薦)

經過驗證,這是最有效的一種運營方法,你可以多了解業務方或者分析師們正在解決的問題,然后嘗試用你的產品形成一個case,用分享的方式告訴他,這是最有效的一種培訓方式

2.線上使用手冊(推薦)

可以是文字形式,有條件也可以是視頻形式,注意要進行數據產品的埋點,來統計用戶查看使用手冊的頻次

3.培訓會議(不推薦,因人而異)

召開一場培訓會議,進行產品宣講,一般情況下,這種方式的培訓效果并不理想。當然,這里的效果取決于你培訓時個人的演講能力。

有了運營方法還不夠,我們要在使用后及時監測這些方法的使用效果,一般可以通過主觀評價和客觀數據來衡量。

可以參考如下方式來評估“會不會用”:

3. 好不好用?

好不好用是指用戶是否有持續使用的動力?我們可以拆解為如下三個部分來看:

1.動機層面

指用戶使用這個產品的動機是什么?這是好不好用的本質原因。如果數據產品沒有解決用戶使用的動機,大概率用戶是不會長期來使用的,動機可以分為如下兩點:

1)用戶訴求的解決程度

也就是你的產品是否達成預期產品的目標,以下為舉例:

2)分析效率

你的產品是否提升了用戶的分析效率,以下為舉例:

2.使用行為層面

觀測用戶使用產品的活躍度和使用頻次,注意,這里更關注的是產品本身的趨勢變化,而不是和其他產品的橫向對比,以下為舉例:

3.主觀評價層面

可以通過截圖,收集一些用戶反饋,來證實產品的價值。

有條件,可以做一些線上的調查問卷,在產品上線兩周后發至用戶;然后基于問卷反饋來簡單的計算產品的NPS。

綜上,我們通過【知不知道-會不會用-好不好用】這個完整的產品上線過程,就可以衡量出一個數據產品的上線效果,總結如下:

最后,想提很重要的一點:數據產品的效果評估在當下行業內沒有一個共識的基準,比上線效果評估本身更重要的是縱向和leader、橫向和技術團隊共識上線效果的評估方法。

只有各方在一個共識語言內,你的上線效果評估才有機會得到認可并廣泛使用。

 

作者:羅大大,大數據產品專家

本文由 @羅大大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佬,好不好用-動機層面-用戶訴求的解決程度里面,“指標覆蓋度”怎么理解?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來自浙江 回復
  2. 同樣是做企業內部人員使用的系統,感謝作者,給我提供了一個評估思路

    來自北京 回復
    1. 歡迎多多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3. 大家期待已久的《數據產品經理實戰訓練營》終于在起點學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旗下教育機構)上線啦!
    本課程非常適合新手數據產品經理,或者想要轉崗的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研發、產品運營等人群。
    課程會從基礎概念,到核心技能,再通過典型數據分析平臺的實戰,幫助大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數據產品經理的基本功。
    學完后你會掌握怎么建指標體系、指標字典,如何設計數據埋點、保證數據質量,規劃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實際工作技能~
    現在就添加空空老師(微信id:anne012520),咨詢課程詳情并領取福利優惠吧!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