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后臺系統:采購管理
本文對電商后臺系統中的采購管理部分進行了分析介紹,對每個步驟模塊進行了說明,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采購管理的認識。
了解什么是供應鏈?
供應鏈:“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它是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模式”。
了解采購處于供應鏈的哪個環節?
電商的采購是由采購業務人員向供應商發起商品的訂貨的流程,基于采購,才有后續關于供應鏈入庫、退貨、銷售等等業務,所以說采購是自營商品開始運營的源頭業務。
什么樣的電商企業需要采購業務?
現在基本主流電商企業像淘寶、拼多多,并不像傳統企業那樣自己生產產品,那平臺商品哪里來?一種是商家來平臺開店就是POP模式;另一種就是從供應商那里采購到平臺自己的倉庫,貨權都是平臺自己的,就是自營模式;自營業務才有采購,相當于負責了企業的第一利潤源泉(第一利潤源泉:原材料;第二利潤源泉:人力成本;第三利潤源泉:物流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采購管理從大的方面我們可以分為:執行層、策略層和戰略層。
- 采購管理執行層,有些地方也稱為”小采購“,主要由采購員組成,職責包括下采購單、跟單、催單、結算等相關的執行操作。
- 采購管理戰略層,也可以稱之為”大采購“,也就是對供應商的管理,包括供應商開發人員,負責供應商的尋找、簽約、合同管理、樣品領用等;質量監督人員,負責供應商的貨品質量、價格、到貨準時率、售后問題等相關的績效考核。
- 采購管理策略層,也就是通過數據來驅動智慧采購,包括銷量預測、采購建議、自動補貨等,主要幫助采購人員做決策,包括哪個商品什么時候需要采購,需要從哪個供應商以什么樣的價格采購,需要采購多少數量等,以提高商品的現貨率和減少庫存周轉天數,進而提高效率、減少成本。
一、整體業務
完成一次采購其實就是從哪個供應商以什么價格采購哪些商品采購多少。
所以包含了商品、價格、商家、庫存 4個要素:
- 商品管理
- 供應商管理(自營合作模式包括:經銷、代銷入倉、代銷不入倉)
- 價格系統
- 采購管理(經銷和入倉合作模式的商家貨品是需要運到平臺倉庫;不入倉的不用,貨品在商家倉庫,只需要提交虛擬庫存到平臺)
- 庫存管理
不同的公司的架構不同,本篇的采購流程主要是在采購管理系統完成,需要的基礎數據都來自商品系統、供應商管理、價格系統。
接下來主要介紹是采購管理和庫存管理。
二、整體的流程
采購流程,從采購計劃到采退配報廢執行,這是重點說下正向的流程:
- 采購部銷售目標制定后,會制定對應的采購計劃。采購部根據采購計劃下采購申請。
- 代銷不入倉的商家,走庫存提報的流程,加減虛擬庫存。
- 代銷入倉/經銷商家,由采購部門向商家下采購申請單。
- 采購部門管理層需要審核采購申請單。
- 審批通過后,如果需要把貨鋪到多個倉庫,則需要根據單品在各大區倉庫的歷史銷量進行采購分倉,生成多個采購單。
- 生成的采購單據流轉至供應商門戶,由供應商操作發貨,運輸方式可選擇是干線或者非干線。
- 若發貨方式為干線,由公司干線分配配送方式為干線還是集貨,直送直接送貨入庫。集貨先入集貨倉,然后再分倉入庫。
- 選擇為非干線,有物流公司或者快遞送貨入庫。
- 最后是貨到倉庫,倉庫人員操作入倉,平臺更新庫存數據。
三、原型
1. 創建采購申請單的界面
重點信息是確定供應商、倉庫、商品、采購量和價格。
2. 采購申請單的列表頁面
管理和查詢單據。
3. 采購分倉
7大區域:按照全國地理位置劃分的7大區域,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東北、西北。
大區倉:每個區域下有對應的倉庫,如果用戶訂單地址屬于該區域,倉庫會優先發貨。
我們要計算的是全國7個大區倉,每個倉應該分配多少采購量:
大區占比:是結合算法預測模型算出該單品在7個大區的銷量占比。
該倉單品分配采購量=(總采購量+單品在所有大區倉剩余庫存)*大區占比-該倉所在區域的單品的剩余庫存
舉個例子:喵哈哈鈣奶,采購量1500
4. 供應商發貨界面
確認采購單并且確認發貨的數量和運輸信息。
采購管理系統層面是執行層,更多通過流程整合、交互的優化來幫助買手/供應商效率。
5. 庫存管理
備貨:
采購是庫存的源頭,采購量是關鍵,關系到庫存管理(不能多采,否則會呆滯)、前端的銷售業務(不能少采,否則會缺貨),因此備貨計算在整個采購業務中非常重要。
采購量的確定常見一般2種方法:人工備貨(用戶根據自己的經驗手動創建)和智能補貨(用數據驅動智慧采購)。
介紹下補貨模型:
提前期,即采購下單到商家運輸貨物到倉所需的時間。
安全庫存,即采購下單到商家運輸貨物到倉期間賣出去的庫存。當可售庫存低于這個庫存的時候,必須要進行補貨,否則就會斷貨。
日均銷售,預測商品未來的日均銷量。
補貨量=期望商品售賣的天數*日均銷售*大促系數+預計到貨期間消耗的庫存?-可發庫存-在途庫存
舉例:
期望銷售天數:58天
計算得出補貨量=58*69*1+29*69-529-0=5474
庫存管理,還有一部分是庫存健康管理,包括在途庫存、滯銷庫存、效期管理等,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由 @GoldenMe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和我們公司的采購流程一樣的,可能是前同事
為什么采購申請一定要選供應商?采購申請人對產品了解,但不一定知道供應商是誰,所以這塊是怎么考慮de?
采購你不從供應商采那你從哪里采?
供應商信息化程度高,可以系統判斷啊。采購申請人很可能是一線人員,并不清楚產品和供應商的關聯
有種情況需要結合自身系統,需要考慮產品換采購商時如何處理
估計是,采購員已經確認了供應商,采購申請只是用于走內部付款 入庫流程. 財務看供應商直接付款.
學到了很多,期待下篇文章
坐等大佬的滯銷庫存管理
想了解一下缺貨管理?如何預防缺貨?缺貨預防和解決方案等?請問一下相關的,謝謝
看你們怎么定義缺貨,缺貨反過來就是有貨率的高低。
如何衡量有貨率?
分2個層面 ,前臺銷售層面的缺貨,有時候是業務為了打節奏,扣減了庫存,其實已經后臺是有貨的;后臺缺貨,就是倉庫沒貨,需要向商家采買。
前臺有貨率:點擊頁面有貨次數/全部點擊
后臺有貨率:有可發庫存天數/入庫總天數
整體后臺有貨率:累計無可發庫存天數=0的商品數/所有商品數
我個人的思路:
1、先把指標可視化,比如有貨率報表
2、監控報表,設定合理的閥值,給出預警。預警的方式可以是企業IM或者郵件。
3、分析數據,看下問題比較嚴重的部分,分析原因。
4、對產生缺貨的原因 制定相應的方案。措施包括產品層面 ,提供系統支持; 業務層面比如納入考核,推動業務關注。
從供應鏈的角度如何預防缺貨呢?比如更嚴謹的補貨模型、更短的供應商交期
補貨模型我們也在探索 你什么是怎么做的 ?
您好,感謝您的回復,其實我這邊更多想了解的是怎么做滾動采購,好比如當前的采購計劃是會根據銷售預估和采購周期、安全庫存等情況作為考量,如何能確保每次采購計劃能盡量的避免未來一定周期的供貨量,我們目前考慮的是滾動采購模型,考慮了一段時間,可能是我這邊沒有建模的能力,對于采購缺貨補貨模型的公式也比較模糊,您這邊總結的缺貨預警我們已經大概歸納好了,就是供應商的供貨、溝通、物流管理等太難處理了
相互探討下 A_tong_meng
想了解下價格系統 ??
具體是價格系統哪個方面?價格系統內容蠻多 ??
你說的這個價格是 采購價 還是銷售價呢?我想了解下采購價你們是咋管理的 哈哈
包括采購價和銷售價。采購價的來源可以是供應商提報或者業務幫忙提報;采購報價重要的信息包括:采購類型(采購基準價和采購促銷價),價格生效時間,供應商,SKu編碼,機構。報價以最新的生效時間為準。
在下采購申請單時候,用供應商、SKu編碼,生效時間從價格系統種匹配相應的報價。
Soga 那跟我們做的差不多 現在主要還是相當于人工在維護 我在想這塊有沒有可能實現自動定價的機制 但是這個價格涉及到跟供應商的溝通 就不好做或者沒法做
還想了解下,銷售價的管理,這塊我感覺可以做的東西比采購價要多得多 定價模型就很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