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00萬到10000億的App,都是如何設計篩選功能的?
百度前產品教父俞軍曾言: “用戶體驗,就是讓用戶付出最小成本滿足需求”。
你躺在回龍觀的合租房里,感覺身體被掏空,寫字臺上吃完的黃燜雞米飯還沒來得及收拾,好久不聯系的女神忽然發來信息:明天晚上國貿附近一起吃個飯?你趕緊從床上蹦起來,迅速打開大眾點評,點擊『美食』,進入『熱門商區』選擇了『國貿』,按『環境最佳』排序,最后咬咬牙,在『篩選』一欄惡狠狠地按下『300以上』,心里倒吸了一口冷氣。
故作鎮定的給女神回信息:好啊,就去我經常去的那家王府養生宴吧,北京亮太俗了。
以上,你就完成了一次經典的從使用場景到消費決策的完美流程,而在這個路徑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篩選。
對于篩選而言,用戶的需求就是找到中意的商品、內容或人物,如在淘寶中找到好看又不貴的白色圓領T恤、在大眾點評找到附近評分5星的日本料理,或者在陌陌上找到你中意的約跑對象;為了滿足篩選需求,我們需要結合使用場景考慮到所有篩選維度(如按品牌篩選、按銷量排序、只看附近的商家等)并劃分優先級。
用戶付出的成本則包括兩方面,一為操作成本:我需要點擊幾次 or 滑動幾次才能完成篩選?二為思考成本:“我要選這個篩選項還是另一個?”“這個篩選項是什么意思?點擊后會發生什么?”。為了降低用戶成本,我們需要優化操作路徑、減輕用戶的選擇負擔。具體思路我們后文細說。
回想PC時代,以淘寶為例,簡單地將各個篩選項按不同維度平鋪開來即可。到了移動時代,由于手機屏幕尺寸的限制,必須考慮哪些選項要“收”(藏起來),哪些選項要“現”(露出來)。
PC淘寶,篩選項全部露出(左) vs 手機淘寶,藏起一部分篩選項(右)
一. “收”與“現”的博弈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首先從“收”與“現”的極端案例開始討論。
“收”之極:
如36氪、陌陌、ENJOY。三者的共同特點是其列表沒有任何篩選項,只有點擊頁面邊緣的篩選按鈕后,才會出現篩選界面。各位先看圖,容我稍后解讀。
36氪:點擊頁面左上角三條橫線(左圖),出現篩選抽屜(右圖)
陌陌:點擊頁面右上角漏斗(左圖),彈出篩選浮層(右圖)
ENJOY:搜索結果頁不提供任何篩選項
為什么這些頁面要把篩選項全部“收”起來?因其產品類型更側重直接瀏覽,篩選功能的使用頻次不會很高。
36氪屬于垂直類新聞媒體,垂直于創業首先就已經相當于一次默認篩選,而新聞媒體的三大特性之一就包括時效性,用戶的核心需求是能瀏覽到最新內容,因此默認按時間排序即可;
陌陌用戶的核心決策點是顏值,只需在進行一次性篩選后(如只看18-25歲女生),一張張刷臉就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ENJOY的SKU數量不多且每一個SKU質量都很高,用戶一個個瀏覽探索也不會心生厭煩(對比商家數量極大且平均質量不高的大眾點評)。
一句話總結:面對你的產品,當大多數用戶并不需要篩選,或者篩選頻次不高時,一般考慮將篩選項“收”起。
“現”之極:
如氧氣,在搜索結果頁將所有篩選項(除了品牌)全部露出。同樣,先看圖,稍后解讀。
氧氣:將篩選項全部露出(罩杯、胸圍、尺碼)
為什么氧氣如此大膽地將所有篩選項平鋪開來,以至于占據屏幕空間的40%也在所不惜?因為它所展示的篩選維度皆為用戶決策的必經路徑:買bra必選罩杯和胸圍,買其他貼身衣物必選尺碼。與此同時,氧氣并不能保證每個內衣樣式都支持所有尺碼,不同的篩選組合會得出不同的篩選結果,用戶可能會多次變更篩選需求,因此也需將所有篩選項露出來。
為了進一步說明什么樣的篩選項應該“現”出,再舉河貍家與應用寶兩例(一不小心暴露了我使用安卓機的殘酷事實)。
河貍家:將“今日可約”“當前位置可約”“附近手藝人”單獨提出來
應用寶:搜索“游戲”后,搜索框下方給出了“女孩”“社交”“武俠”等子選項
為什么河貍家要在已有的篩選欄下方再列出“今日可約”“當前位置可約”和“附近手藝人”三個篩選項?因為O2O產品最常見的使用場景是即時消費和附近消費,將相關篩選項單獨露出來,可幫助用戶快速細化需求,甄選出符合要求的商品。
為什么應用寶要在搜索“游戲”后,給出更多提示詞?因為用戶可能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需要我們幫他進一步明確需求。當你家小妹妹點了“女孩”“社交”而驚喜地發現『奇跡暖暖』『Minecraft』時,一次成功的篩選才算完成。
一句話總結:如果某些篩選維度屬于用戶決策的必經路徑、可幫助用戶快速明確需求,或者用戶需要多次變更篩選需求,那么可以考慮將其“現”出來。
“收”與“現”的結合
當然,對于市面上大多數產品,簡單粗暴地將所有篩選項收起或露出,都是不適合的。如何達到“收”與“現”的平衡,必須結合產品類型、業務需求和用戶使用路徑做出綜合判斷。
『京東』絕對可以作為“收”“現”問題研究范例。以“香水”為例,面對成千上萬的SKU,各種品類各種品牌各種香型各種價格,如何讓用戶付出最小的操作與思考成本實現最優篩選,看過圖后我們一起討論。
京東:“香水”搜索結果頁首屏(左) vs 篩選抽屜(右)
首屏篩選項折射出的幾個重要決策點:
- 面對大量選擇時,人們傾向于從眾消費,讓大多數人為自己背書——按銷量排序
- 我是屌絲,只買得起便宜的;我要給心儀的姑娘送禮,一定要買個貴的——按價格排序
- 我很著急,明天就要拿到貨——京東配送
- 該死的歡樂頌每天插播迪奧廣告,我家姑娘只認Dior——按品牌篩選
- 我是男的給自己買,不買女士香水——按性別篩選
- 我明天見客戶需要商務款香水;我后天約姑娘需要情趣款香水——按適用場景篩選
以上作為最核心的幾個消費決策點,顯然要在首屏頂部給個好位置露出來,用戶通過較少次點擊即可輕松完成篩選。
PS:首屏的“綜合”按鈕點開后會有“新品優先”的選項,這是為了給新上線的商品一些流量的入口。
接下來,點擊篩選漏斗,彈出右圖的篩選抽屜。不難看出,這些篩選維度的優先級遠不如首屏出現的篩選項高。像“風口香水”“淡香水EDT”這些選項如果出現在首屏,勢必會讓大多數用戶心生困惑進而產生選擇恐懼。將其收在抽屜中,供香水深度使用者探索發現才是正道。然而我們發現,即便是收在抽屜中的篩選維度,也只能象征性地顯示三個篩選項,點擊“全部”后才能查看該維度的所有篩選項——畢竟,細分決策點太多,必須有所取舍。
二. 常見UI樣式與交互優化的可能性
接下來談一談篩選功能常見的UI樣式,其實上文已經涉及一些,現在我們系統地梳理一下,過程中會穿插一些交互優化的思考。
1.篩選抽屜/浮層式
常用于承載復雜的篩選邏輯,如河貍家、Ebay、京東,看圖
篩選抽屜:河貍家(左) vs Ebay (右上) vs 京東 (右下)
Ebay的有一點微交互做的非常好。即在你進行篩選的過程中,抽屜上方會實時展示篩選后的結果數(如圖中黃框內所注)。在給用戶以可預期的安全感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篩選結果數為0而給用戶造成挫敗感。
河貍家亦可圈可點。篩選抽屜中側邊欄的設計方便用戶快速切換每一個篩選維度,同時又完整地展示了當前維度下的每一個篩選項。
2.篩選橫欄式
如大眾點評、京東
篩選橫欄:大眾點評(左) vs 京東(右)
篩選橫欄最常見的用法如大眾點評,在頁面上方列出1-4個維度,點擊某一維度后展開相應的篩選項。
亦可如京東,點擊“銷量”后直接降序排列;第一次點擊“價格”后升序排列,第二次降序。
3.標簽式篩選
如河貍家,淘寶頭條
篩選標簽:河貍家(左) vs 淘寶頭條(右)
標簽式篩選比較靈活,既可像河貍家按時間地點等維度進行功能型篩選,亦可如淘寶頭條從品類、熱詞等角度出發進行內容型篩選。
4.表單篩選
如去哪兒等酒店預訂類APP
去哪兒酒店預訂:篩選界面首屏(左),篩選日期(右上),篩選城市(右中),篩選價位(右下)
預訂酒店是一個復雜的決策過程,何時入住何時離店、哪個城市哪塊區域、期待價位多少,都是用戶決策路徑的必經之地。與此同時,上述每一個篩選維度都需要不同的UI樣式支持:如上圖,日期的篩選需要日歷界面,城市的篩選需要城市列表,價位的篩選需要滑塊組件。因此,需要將這些篩選入口收在一個表單中,并將已篩選的結果顯示在相應位置上。
PS:
- 上圖中,去哪兒以滑塊組件(instead of 手動輸入價格)實現價格篩選,有效降低了用戶操作成本
- 雖然在上圖中赫然出現了“開始搜索”四個大字,但其本質上還是屬于篩選。試想一下,預訂酒店時,用戶腦海中實際上很難想到一個關鍵詞來”Search”,而是會想到一些限制條件來”Filter”。再說句題外話,“搜索”本質上屬于一種狹義的“篩選”,只不過篩選項不是某個限制條件,而是用戶輸入的關鍵詞。
5.基于手勢的篩選
如Zillow Rentals,在地圖上用手指圈出一定范圍,篩選選定范圍內的房源。經測試體驗一般,不過多贅述。
Zillow Rentals:在地圖上用手指圈出一定范圍,篩選選定范圍內的房源
三. 常見的篩選維度
魏公村喬布斯曾言,篩選功能的設計無非是在各種篩選維度與UI樣式的排列組合中選取最優組合。之前我們討論了常見的篩選UI樣式,接下來(也是最后)列舉一下常見產品類型的常見篩選/排序維度。
1.社區類產品
如貼吧、論壇等
- 最新回復優先(可作為默認排序,給最新回復以流量入口,如百度貼吧)
- 最新發帖優先
- 推薦(可作為默認選項,運營可以手動安排展示內容,如分答首頁)
- 熱門(瀏覽量最高)
- 精華(手動加精)
- 關注的人發帖
2.直播類產品
如花椒,映客等
- 最新直播
- 推薦直播
- 熱門直播
- 附近直播/同城直播
- 達人直播
- 關注的人的直播
- 回放
3.電商類產品
如京東、淘寶。由于電商類產品銷售品類過多,因此僅取交集
- 按銷量排序/按好評排序
- 按價格排序
- 按最新上線排序
- 按品牌篩選
- 按人群/適用場合篩選
- 按物流篩選
- 按促銷類型篩選(如一元秒殺,紅包立減等)
4.O2O類產品
如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等
- 按銷量排序/按好評排序
- 按價格排序
- 按最新上線排序
- 按品類篩選
- 按距離排序/按地點篩選
- 按營業時間排序/篩選
- 按商家服務設施篩選(有無wifi停車位等)
- 按配送速度篩選(外賣)
ok,篩選維度就先列到這兒,具體要與哪種UI樣式組合,需依據產品類型和用戶路徑來決定。
總結一下
1.哪些情況該將哪類篩選項“收”起
- 產品本身側重瀏覽而非篩選,用戶篩選需求不強、篩選頻次不高
- 該篩選項并非用戶決策必經路徑
2.哪些情況該將哪些篩選項“現”出
- SKU數量大、種類多,用戶需求分散不一,對篩選功能有較強需求
- 該篩選項屬于用戶決策必經路徑,可幫助用戶快速明確需求
- 用戶需頻繁變更篩選需求
3.篩選中有哪些值得優化的交互
- 實時告知用戶篩選結果數,給用戶以可預期的安全感(如Ebay)
- 盡可能減少手動輸入,以其他交互形式代替(如去哪兒的價格滑動組件)
- 某些排序按鈕可考慮復用,例如“價格從高到低”與“價格從低到高”僅用一個按鈕即可(如京東)
THE END
PS:我現在在做一個社交屬性的同城玩樂的移動互聯網項目,如果你覺得我們彼此能提供的價值有交換的可能,歡迎給我發郵件。
作者:JOIN團隊Wills,(微信個人號:water_boiled;微信公眾號:edisonlab,郵箱:yuzhouedison@qq.com)
轉載需要郵件申請,私自抄襲篡改的侵權必究。
本文由 @風塵棋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很好很全面,學習了
挺棒的
我也在籌備一個玩樂的項目。
能學到東西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你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