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在給小白用戶設計產品嗎?
在專業的產品領域中,小白用戶是最笨拙、最業余的。作為產品的設計者,如何才能捕獲這群小白用戶的芳心呢?顯然,不是從產品設計角度,而是從最笨拙的、最業余的用戶角度看問題,才能設計出最滿足大部分人的方案。
記得之前我面試產品經理,一般習慣會問:“你能變成小白用戶嗎?就是,特別特別傻的那種?!?/p>
顯然,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應該是從最笨拙的、最業余的用戶角度看問題,而不是從產品設計角度。只有把目光瞄準小白用戶,我們才能設計出最滿足大部分人的方案。
在工業領域,也有一種產品設計的準則叫做防呆設計,就是會用各種方式降低在使用時犯錯的幾率。
長期以來,切換小白用戶和防呆設計一直是我考慮產品方案的主要原則。不過,最近我在調整這樣的思路。因為這兩條原則的基本假設都是,用戶是從最業余到最專業的,或者從最笨拙到最熟練的,而我們只要滿足最業余和最笨拙的用戶,那么就能讓結果最優。
我懷疑這條假設是因為,當我大量接觸用戶時,我發現用戶不是這樣按某個屬性線性分布的。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因此,在他們面對產品功能的時候,根本不會是從「不懂」到「懂」兩極分化的理解。
換句話說,我們要滿足的不是 level 1 到 level 7 的用戶,而是 type A 到 type G 的用戶。如果是這樣,我們要搞清楚的事情就多了:
- 我們是不是清楚所有用戶群體的狀況,并且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分類?
- 對于每種用戶,我們是不是清楚他們的比例、數量,以及對我們的價值?
- 對于每種用戶,我們是不是有良好通暢的信息交流渠道?比如有一些核心用戶代表?
……
這樣做的意義在于,一旦清晰了解到目標用戶的細分,我們就能在功能設計的思路上有質的飛躍。此時,我們就完全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功能,而不是給所有用戶提供看似均衡的功能。比如,面對各種年齡段、需求各異的手機用戶,我們在考慮字號時,不是要給一個特別大小適中的字號給所有人,而是在明顯地看出了用戶的區分后,能給一個老人機模式或者兒童模式。
所以再回頭想想,為小白用戶設計功能的想法是合理的,但不能把小白用戶作為基準衡量功能。陷入這樣單一的標準,很可能就只滿足了(并沒有必要滿足的)小白用戶,反而錯失了核心用戶。
就好像白居易給老太太念詩來檢驗自己詩文是否通俗易懂,是因為他的目標用戶群就是老百姓,且對詩文的理解程度都是跟文化程度正相關的,這樣的 baseline 自然有效。如果什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給老太太檢驗,那就不會再出現什么藝術成就了。
#專欄作家#
劉飛,微信公眾號:劉言飛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嘟嘟美甲聯合創始人,錘子科技產品經理,豆瓣《最好的時代:可能是最真誠的創業日記》作者。文能提筆抒騷情,武能切圖畫交互。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感覺內容不是很豐富啊,其實總結就3點:找出有哪些用戶、用戶有哪些特征、各類用戶比例。
嗯嗯,還是要結合用戶畫像和使用場景來。今天也在知乎專欄看了,相逢即是緣,頂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