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支持組織與流程變革
本文介紹了3個企業在流程變化、組織架構調整時,如何減少、甚至避免B端產品傷筋動骨大調整的技巧。
企業在經營中,業務流程變化,組織架構調整,是難以避免的事情;甚至隨著市場環境、競爭格局變化的加劇,二者需要更敏捷的隨需而變。
當業務流程或組織架構變革時,不但帶來B端產品使用角色的調整,而且經常需要產品流程的大調整、產品功能的大升級。
有些城市道路管道鋪線,經常扒開馬路,扒了填,填了扒,段子手就把建設工人稱為“扒路軍”。其實是嘲諷規劃不到位,設計不科學,甚至各自為政,管線規劃缺乏通盤考慮。
B端產品如果規劃不合理,產品設計耦合性過高,企業每次流程變化、組織架構調整時,產品技術人員,也是充當“扒路軍”的角色,把產品反復扒開改,改了扒。產品技術團隊,輕則加班加點,重則拉出去封閉,把原有產品重構,翻個底朝天。
其實,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縮寫名稱,意思為軟件即服務,即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軟件服務商在產品設計時,對業務流程變化、組織架構調整的適應程度是挺高的。但是,大多B端產品經理并沒有SaaS軟件服務商的工作背景,這也難為他們了。
那么,在企業流程變化、組織架構調整時,如何減少、甚至避免B端產品傷筋動骨的大調整呢?
我結合以前在SaaS軟件服務商的工作經歷,提供如下幾種策略。
一、多狀態單據需要拆單,并支持流程可定義
1. B、C端訂單狀態個數對比
C端訂單,一個單據五六個、甚至七八個狀態很正常,因為大多數這些訂單狀態的變化都跟用戶操作有關,或者這些狀態的變化都要通知用戶。
比如我們常見的電商訂單至少有“待支付、支付成功、已發貨、已完成、已關閉”這五個狀態,且這五個狀態都是用戶這個角色關心的。
再比如我做的旅游度假訂單,用戶能夠看到的訂單狀態至少有“待支付、定金已付待付尾款、尾款分批支付中、已付全款、尾款支付超時關閉、出行中、服務完成、退改中、訂單關閉”,這九個狀態。
對于B端產品,就不適合在一個單據上設計多個狀態了。因為,B端一個業務中,有不同的角色來處理。比如采購業務,采購員負責下單、質檢員負責到貨驗收、倉庫負責入庫、采購員或財務負責對賬、財務負責支付結算等。
2. B端單據設計不合理,是癥結所在
若是B端采購業務,把所有信息都設計在采購訂單上,狀態復雜不說,而且不易于不同角色的人員進行操作。更重要的是,各類信息都依附于采購訂單,難以支持業務流程的變化,更無法根據不同采購物資設置不同的采購流程。
試想一下,重要物資,每次采購入庫都需要檢驗。而某些常見低價值的標準物料入庫無需檢驗,若采購質檢、采購入庫信息都填在采購訂單上,會造成有些單據有采購合格數量。有些物料要么自動默認合格,要么空著,多亂啊。
若哪一天采購質檢標準變了,原來不需要質檢的某物料現在需要質檢了;當統計此物料的質檢數據時,還需人為記著從什么時間開始質檢的。否則,統計的數據不易解讀。
3. 解決方案
解決這些問題,一般本著“高內聚、低耦合”的思路,把流程中各個節點打散,支持自由組合。
比如在采購流程中,下單、到貨、質檢、入庫、對賬、支付等環節,都是獨立設計單據,每類單據可以根據上游單據生成。也可以根據業務需要省略某些單據,比如不需要質檢的物資,省去采購檢驗單。
每類單據都單獨設計單據狀態,比如采購訂單設計“已保存、已審核”的狀態,已審核的采購訂單支持生成采購到貨單或采購入庫單。
這樣,就把長鏈條的采購流程解耦開了,就非常方便的支持采購流程的按需組合。當業務流程變化、企業架構變化時,按照角色重新賦予每類單據的權限就可以了。
比如采購業務某類物資,無需做到貨單據,甚至無需做采購訂單,直接辦理采購入庫。銷售業務的某類產品不用依據發貨單出庫,直接根據銷售訂單出庫。這種“高內聚、低耦合”的設計方式都能很好的支持。
二、單據模板化,需支持多版本
1. 需求場景
當企業管理改善,或組織架構調整后,經常伴有業務流程的變化、管理要求的不同。對于業務流程變化的支持,在前面已給出了解決方案。而對于管理要求變化的支持,單據信息若能靈活定義,便能解決相當一部分。
因采購業務好理解,還是拿它舉例子。
比如公司要提高某類重點物資的采購到貨及時率,在下達采購訂單時,采購員必須要給供應商先約定采購到貨周期,同時還要清楚此物資的當前可用量、日均消耗量;甚至還要針對物料填寫一些備注信息。
這樣做,一是明確到貨時間、約定采購細節;二是可以知道余量夠不夠吃,避免青黃不接時斷糧。
但是,沒有必要每種物料這樣搞。尤其是到貨日期,不能采購員都填一個吧,這樣也無意義呀。
那怎么辦呢?
2. 解決方案
臨時風風火火的加班改產品方案、改程序,是一種辦法。
那要經常做這種調整呢?
顯然這不是一個好路子。
SaaS軟件服務商常用的辦法是:把重要單據進行模板化,在下單時,支持設置默認版本,支持選擇版本。
互聯網企業,在B端產品上,也可以采用這類辦法,給重要的單據,先設置模板。
此單據涉及的所有數據,在單據模板上都支持設置是否顯示、是否必輸。支持模板多版本、支持模板復制、支持模板的停啟用、支持模板的重命名、支持模板設置默認等。
除此之外,還支持字段的自定義。比如在單據頭(單據主信息)、單據體(單據明細信息)分別支持16個自定義字段名的字段。給這些字段提前定義好數據類型,支持設置是否必填等。當需要使用時,根據所增加的信息是否日期類型、文本類型、枚舉類型等,按需使用。
當這樣進行產品設計時,需求方也不會天天背后盯著加信息、改信息了;技術小伙伴也不用急慌慌的著急上線了;管理變化、業務變化的很多需求自然也隨時支持了。
大家都樂意、都高興,多香??!
三、對變動頻繁的業務流程或重要節點,進行參數化
仔細想一下,很多時候業務的小調整、小優化,不是某類選項在“是否”間調整,就是某個閾值調整,或者增加或減少一個選項。雖然這三類調整涵蓋不了全部,但是也能應付大部分日常業務優化與調整。
比如銷售業務,原來銷售出庫必須依據銷售訂單,即“銷售出庫必有訂單”選項,選擇“是”?,F在針對某些商品,可以直接填寫銷售出庫單,即“無訂單出庫”。若系統有參數支持“銷售出庫必有訂單”在“是否”間調整;那么,銷售出庫單既可以根據銷售訂單生成,也可以手工添加了。
比如采購到貨預警日期,原來在預計到貨日期前1天預警,現在調整到預計到貨日期2天前預警。系統若設置了此參數,也不用每次調整時,找技術同學操作了。
再比如庫存可用量,通常包含現存量,還可以包括“采購在途量、質檢在途量、生產在途量”等可選項,那么是否必須包括這些呢?這就可以根據企業需要及業務變化進行靈活調整了。
其實,這些參數化,可以做的更細。比如按商品品類設置是否支持無訂單出庫。再比如是否按倉庫設置庫存可用量等。
四、小結
B端產品要想快速的支持組織與流程變革,是要付出研發成本的,這點大家要清楚。互聯網公司講究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產品),講究快速迭代,在這種背景下,講究快速上線。
但是,一旦MVP上線后,經常沒有動力或總感覺這類重要不緊急的“磨刀類”需求優先級不高,導致上述三類需求永遠排不上期。當再有業務變化時,又是著急忙慌的改方案、改產品。
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不斷的改產品,產品技術同學,成了名副其實的產品“扒路軍”。
不斷地扒開改,改了扒,最后算下來,投入的資源、精力更多。甚至到了某一天,改不動了,只好推翻重來。
在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然后,在綜合評估資源投入的前提下,需要朝正確的方向進軍!
相信長痛不如短痛,這是智者的選擇。
專欄作家
咨詢顧問-王曉明;微信公眾號:營銷數字化實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余年CRM、ERP咨詢建設經驗,擅長從業務視角出發,進行toB營銷數字化規劃、建設及管理咨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