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1 評論 4000 瀏覽 20 收藏 14 分鐘

這是「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的上篇,主要介紹了10條產品設計中應該遵循的心理學原則。

幾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在我以前的公司(BlaBlaCar)中介紹了Mental Notes游戲。我們設計的每個功能,我們都會與一些產品經理,設計師和開發人員進行“行為審查”,以了解如何將一些行為心理學原理應用于我們的項目。

即使幾年后,我仍然以自由產品人員的身份定期在我從事的項目中使用這些原則。在本文中,我將與您分享其中的一些,并提供一些具體示例說明如何將它們應用于實際產品。希望這對您自己的項目也有幫助!

免責聲明:以下所有主題及其描述均來自Mental Notes卡集。

1. 社會證明

在新的或不熟悉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遵循類似的他人的模式。

如果App試圖促使用戶完成異常動作或養成新的不舒服習慣,那么通常會使用社交證明,例如評論,評分,推薦等。

冥想應用程序Petit BamBou就是一個例子,它實時顯示有多少人正在冥想,或者在過去的一周,一個月,一年等時間內有多少人正在冥想。這樣一來,他們的用意是想表明,冥想是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的東西,練習冥想不應該有任何障礙。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冥想應用程式Petit BamBou

當你接近購買漏斗底部時,可以找到無數的社交證明的例子。例如,當你登陸到一個定價頁面時,你會發現一些社交證明的元素是很常見的。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移動應用“ The Athletic”和“ MasterClass”的定價頁面

你經常會看到一個 “最受歡迎 “的標簽與較貴的選項相關聯,有時也會看到一些客戶的推薦信,說服你購買該產品或服務。

二、好奇心

當獲得一些有趣的信息時,人們會想知道更多!

例如,健身應用Strava的“步伐分析”功能就是這樣做的。它們為您提供了圖形外觀的預覽,但沒有更多信息。如果您想查看更多,則必須訂閱他們的付費訂閱“ Summit”。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另一個行業非常依賴好奇心來吸引訂閱用戶,從而產生收入:新聞。我們都習慣了這種令人討厭的淡入淡出的結尾,邀請您訂閱以閱讀全文。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華爾街日報》網站

他們展示的一小段摘錄希望能誘使訪問者成為訂閱用戶。

三、召回識別

認識以前經歷過的事情,要比從記憶中回憶起來要容易得多。

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產品向用戶提供選擇,而不是要求他們自己記住所有事情。

例如,Airbnb的評分流程,在客人入住后,Airbnb提供了8個不同的評分標準。它能夠在客人沒有提供任何關于住宿的定性反饋的情況下,從客人那里獲得足夠的洞察。它還能讓客人記住他們住宿的特定部分。如果Airbnb沒有提供所有這些類別,評級可能會更加馬虎,因為客人只評價他們住宿的高點和低點,而不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內容。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這也是為什么保險創業公司Lemonade提供幾類預設的高價值項目的原因。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在Lemonade報價請求流程的最后一步

這使用戶更容易記住他們擁有的哪些物品可能物超所值。沒有這些視覺線索,收集過程可能會很棘手,從而導致某些用戶退出流程,從而降低了轉化率。

四、歡愉

我們對小的、出乎意料的、游戲性的快樂,都會記得并作出積極的回應。

例如,位置共享應用程序Zenly向其用戶發送了許多贊美詞(“您可能是我們最好的用戶”)和復活節彩蛋(在地圖上顯示滑雪坡),這使其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之一。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可以在UX微交互和復活節彩蛋的存儲庫Little Big Details中找到一長串快樂。例如,我的最愛一: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當您在Spotify上的《星球大戰》播放列表中播放歌曲時,播放欄將變為光劍。

五、錨定與調整

在做出決策時,我們過于依賴(或錨定)一個特征或一條信息。

例如,當您在Apple.com上購買一臺新筆記本電腦時,他們會為您提供眾多選擇(更強大的處理器200美元,更好的顯卡100美元,更多的存儲空間400美元,預安裝的Final Cut Pro X和9.99美元,以及預裝Logic Pro X的價格為199.99美元)。單獨考慮,所有這些選擇都需要很多錢。但是,如果您已經花了2799美元買一臺筆記本電腦,這真是一筆大買賣嗎?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當您在收銀員處支付$ 150雜貨時,向慈善機構捐款的方法也相同。如果您為該金額加上$ 0.50,它真的會改變什么嗎?

六、適當的挑戰

我們喜歡挑戰,尤其是那些在壓倒性和無聊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

這就是為什么語言學習應用程序Duolingo從入學測試開始的原因,以確保您開始適合自己水平的課程,并且不會因為厭倦而從第一節課程中輟學。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七、審美可用性效應

美觀的設計通常被認為更易于使用。

我們認為有吸引力的事物更易于使用。日歷應用程序Sunrise在2015年被微軟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是當時iOS和Android上評級最高的日歷應用程序。它有成千上萬的推薦者,稱贊該應用程序的用戶友好性和可用性。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但是Sunrise是否真的突破了日歷的功能范圍?它具有一些方便的功能,例如與Facebook事件的集成。但是它沒有做任何技術性的突破。它也沒有執行Apple Calendar或Google Calendar在數周內無法復制的任何操作。

Sunrise的創始人Pierre Valade是一名產品設計狂熱者。他想構建世界上最漂亮的日歷應用程序。這就是使Sunrise成為出色產品的原因。

八、價值歸因

當花費更多時,我們珍視事物。

成本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時間的投資。

關于金錢,有無數直覺性的定價實驗示例,比如公司因提高價格,轉化率和收入也增加。Jason Fried和DHH在他們的書“工作中不必太瘋狂”中談到了如何將Basecamp的入門價格從每月29美元提高到99美元如何吸引新客戶。有時,如果您提高產品價格,人們會看到您產品的更多價值。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Basecamp的定價頁面

關于時間,它與手機游戲或基于游戲化的應用程序最相關。在帶有應用內購買的免費增值游戲中,如果要獲得某個功能或特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則用戶會認為它具有更高的價值,并愿意為獲得它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九、損失規避

我們討厭失去或放棄我們擁有的(即使可以擁有更多)。

在許多基于訂閱的服務的取消流程上可以看到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如何應用這種心理洞察力。例如,當您嘗試取消Adobe Creative Cloud計劃時,這是他們告訴您的內容: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Adobe Creative Cloud訂閱的取消流程

它強調了您在財務上(由于提早取消損失的費用)和功能(您將無法使用很多功能)上所損失的一切。

“無需注冊的產品”則廣泛使用損失規避。在移動應用程序上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您不注冊“憤怒的小鳥”,則將失去所有進度。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同樣,如果您不注冊Duolingo,您將丟失所有填寫的初始信息以及您進行的第一個“入門”測試。

在免費增值訂閱應用程序中也經常使用損耗規避。例如,假設您已經開始了有關“Headspace”冥想的入門。經過10堂課,您已經在學習冥想的道路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但是,如果您不訂閱高級計劃,您將無法繼續前進,并且會失去最初的動力。

十、對比

當掃描新的視覺信息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被那些與周圍環境脫穎而出的事物所吸引。

為了說明這個想法,讓我們比較兩種航班預訂服務的“乘客詳細信息”步驟。一方面,由多家歐洲航空公司創建的在線旅行社“ Opodo ”;另一面是“ Ulysse ”,這是一家法國創業公司,希望改善航班預訂體驗。

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篇)

在這一步,乘客想做什么?好吧,請盡可能輕松地填寫他們的信息,可以選擇添加一些服務,但是大部分都轉到付款頁面。

在Ulysse上,下一步很簡單:繼續付款。向下滾動頁面時,藍色側面板仍保持粘性。頁面的顏色對比也反映了用戶意圖的優先級。

相反,在奧波多(Opodo),行動的層次結構并沒有很好的對比。選擇座位,發送電子郵件,添加行李和登錄,與繼續下一步具有相同的權重。即使該層次結構可能旨在產生更多的追加銷售,也很可能導致在Opodo上預訂時用戶滿意度低。

「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下篇,明天繼續。

 

作者:Lucas Didier

鏈接:https://uxdesign.cc/20-examples-of-psychological-principles-applied-to-product-design-a0d3ecaeb214

#專欄作家#

熊不知;公眾號:產品經理熊不知(ID:xiongbuzhi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5年產品經理經驗,專注海外社交APP和編輯工具類APP的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和我一起討論哦(pmxx661)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