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為什么沒有「購物車」?
本文從用戶和業務角度分析了拼多多為什么沒有購物車,并得出一個結論:拼多多已經把“購物車”功能合并到“收藏”功能里了。
“拼多多為什么沒有購物車?”
這是某大廠的一道產品運營實習崗面試題。
剛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驚訝的。盡管我還沒有從拼多多買過東西,但在我的印象里,購物車好像應該是所有電商平臺的標配。
從日常所接觸到的傳統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來看,購物車不但是必須的一個功能;而且存在感極強——你估計很難適應一個沒有購物車的淘寶App。
而從下沉市場起家的拼多多,卻沒有購物車功能,這是為什么?
如果參加面試的是你,當你面臨這個問題,你該如何回答,才能向面試官展示你良好的思維深度和專業素養。
一、從“用戶角度”思考
產品每上線一個功能,其背后都要基于一定的用戶需求,否則,這項功能將不具備生命力。購物車功能之所以在電商產品中普遍流行,必定也是因為購物車滿足了用戶的某方面需求。
那么,這個“需求”究竟是什么?
我認為是:購買多件商品。
試想一下,我們去淘寶買東西,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只買一件商品,我們有時候需要買很多件商品,那有了“購物車”,我們就可以把要買的東西先放進購物車,最后再統一進行支付結算。
這樣對于用戶來說,確實會更方便一些,避免了讓用戶陷入多次結算的尷尬境地。
那問題來了,拼多多為什么沒有購物車?難道用戶在拼多多就沒有購買多件商品的需求?
拼多多給用戶提供了兩種購買方式(如下圖),一個是拼團購買,一個是單獨購買。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接下來,我們針對這兩種購買方式,分別展開使用場景的分析。
首先,相信大部分用戶在拼多多購物都會選擇拼團購買,在拼團的場景下,如果用戶想要購買多件商品,那就只能逐個發起拼團。
在這種情況下,購物車功能是沒必要存在的。
真正值得深思的點在于第二種購買方式。也就是說,單獨購買的情況下,拼多多為什么也沒有購物車?
要知道,“單獨購買”場景下的拼多多,其實和其他電商平臺是一樣的。
而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臺,都會先引導用戶將商品加進購物車,然后再進行統一的下單結算。
而拼多多卻特立獨行,用戶下單后,省略了購物車環節,直接跳到最終的支付頁面。這是為什么?
我個人認為,這和拼多多的用戶屬性有關。
眾所周知,拼多多的的第一批用戶來自“五環外”,這是淘寶、京東長久以來所忽視的人群。
他們是我們口中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他們普遍年齡較大,并沒有網絡購物的習慣,也不太喜歡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可能連最基本的App操作也不熟悉。
那么針對這一類型的用戶,在產品的鏈路設計上,就應該盡量簡單粗暴。因為鏈路每增加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給用戶帶來困擾,從而導致用戶流失。
假使拼多多設置了“購物車”,也就是說,用戶在選定商品后,還需要返回購物車頁面;然后完成商品結算。這對于他們來講,就存在一定的操作成本了。
這個成本對于早已習慣網購的我們來講,并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他們來講,這個鏈路就會帶來一定的思維負擔,從而致使在“購物車——結算”這一環節上產生大量的訂單流失。
二、從“業務角度”思考
站在公司業務角度,購物車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方便運營團隊發起各種大促活動,提升平臺GMV。
比如說,很多淘寶店家推出的“滿150減20”、“滿100減10”等滿減活動,以及京東“滿49元免運費”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會把想要購買的商品放在購物車里,最后一起下單,享受滿減優惠。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和一家電商平臺的營收增長息息相關。一家電商平臺如果不能通過購物車購買多件商品,用戶頂多麻煩點,逐個下單結算也能完事。
但是如果一家電商平臺不能基于購物車發起大促活動,這勢必會對一家電商平臺的營收增長帶來很大的限制。
所以,相比滿足“用戶購買多件商品”的需求,我倒更加認為購物車對于一家電商平臺最大的意義,是在于可以發起滿減活動,從而促進GMV的增長。
但是,拼多多由于特殊的平臺定位,顯然并不存在這一需求。
這是因為拼多多對于商家來講,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商家將尾貨便宜清倉,清空庫存。
這種情況下,一個拼多多店鋪往往僅有少數幾個SKU;并且由于標價也已經足夠優惠,這些商家更是沒必要去舉辦各種滿減活動。
而至于拼多多如何通過營銷活動拉升GMV?
如果你足夠熟悉拼多多的話,你會了解到拼多多拉升GMV的手段也是相當簡單粗暴——就是直接給用戶發優惠券。
三、小結
本文從兩個角度出發,回答了為什么拼多多沒有購物車。但在實際面試過程中,考驗的還是大家的臨場反應和邏輯思考能力,能圍繞其中一個角度做出邏輯清晰的回答,你就已經相當優秀了。
文章末尾,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那就是拼多多的“收藏”功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拼多多的“收藏”功能和淘寶、京東的“收藏”功能是有所不同的。
淘寶京東的收藏頁面,只用作商品的展示。用戶可以將喜歡的商品收藏起來,但收藏頁面僅供大家瀏覽,并不能進行購買結算。
但從實際使用場景看,很少有用戶會真正去使用“收藏”功能,大部分用戶收藏商品的方式就是將商品添加購物車。
也就是說,“購物車”和“收藏”在產品功能上是重合的。
正因為如此,在很多產品經理眼里,淘寶京東的收藏是一個“雞肋”功能。很多人認為,淘寶京東應該將“購物車”和“收藏”合并。
而這一點貌似在拼多多上實現了。
打開拼多多的收藏頁面,我們會發現,拼多多的收藏頁面不僅可以用作展示,還可以直接購買,如下圖。
因此,回到題目中的問題,拼多多為什么沒有購物車?
正確答案很有可能是:拼多多已經把“購物車”功能合并到“收藏”功能里了。
#專欄作家#
蘇談彬,公眾號:蘇談彬,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致力于運營和產品領域的經驗復盤和方法論總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正版圖庫 圖蟲創意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淘寶京東為什么要有購物車,購物車的的目的是為了合并下單,單店湊滿減包郵或者多店一起下單,同時他們的下單方式都是一樣的。
而我們反觀拼多多
1、它的商品定位是爆款邏輯,對于單店而言絕大多數都是超低價且包郵,從單店的角度并不需要為了包郵或滿減湊單。
2、平臺主要的交易方式是拼團,你要購買商品需要發起拼團或者參加別人的團,而每個團的時效性都比較強,如果是采用購物車,等你結算的時候之前的團就已經失效了,用戶體驗無疑是很差的。
那么對于拼多多來說,購物車的唯一作用就只是多店的非拼團商品合并下單,所以只是在收藏中增加了結算的功能。
先明確拆解思路。我的思路從人、貨、場、業務模式的角度進行拆解。
1.人:拼多多在初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打法進行破圈,這類人群屬于沒有被傳統電商馴化的一類人群,通過對簡單、簡短的購買路徑方式教育用戶,收益最大。所以pdd略過購物車環節,立即購買模式。并且在前期人群裂變主要是通過微信渠道,單品立即購買符合裂變模式下的用戶場景。
2.貨:從pdd整體的生態環境來看,商家是通過引爆單品來實現獲利,與淘寶單品向關注店鋪,通過粉絲經濟獲得盈利的模式不同。同時也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拼多多店鋪的spu很少,用戶對于店鋪維度的復購率底。
3.場:在pdd擴張前期,是沒有平臺級別的促銷活動的,與用戶認知有關,完全不需要購物車的營銷場景。
4.從原始業務定位角度:pdd主打低價,再搞平臺級別的滿減促銷,無疑會破壞用戶心智。
歡迎拍磚溝通
沒有購物車,對于我來說最大的痛點在于 一個商品想要購買多個規格再合并下單的情況(拼多多的東西比較便宜,有些需要購買多件才能包郵或者滿減),后來還是問了商家,才知道拼多多的收藏功能可以滿足
寫一下閱后小結:1.用戶多數來自于“五環外”,付款應該簡單粗暴,每多一道工序都會造成用戶流失;2.淘寶購物車的存在是為了享受滿減,拼多多本身的定價已經很優惠,很少涉及滿減,沒這個必要(不過我作為淘寶用戶,也沒覺得哪里有什么滿減耶?);3.購物車的存在是為了二次決策,生活用品不像衣服3C之類的有品牌差異,不需要二次決策。
個人理解是——首先,為什么要有購物車?是為了合并支付,以此基礎上有店家的合并促銷.核心邏輯是一個人購買多個商品,以此產生增量訂單,從而實現薄利多銷.我們再來看拼多多,是為以一個商品多人購買的邏輯,通過人的滲透來增加一個商品的購買人數,從而實現薄利多銷.
所以,核心點在于是一個人買多個商品,還是一個商品多人買的區別.如果是前者,則需要加強購物車概念,促進購買多個商品.如果是后者,則需要讓更多人購買一個商品,加購物車會損害多人拼團的流程,所以就沒有購物車.
一個人買多件商品還是一件商品多個人買 —— 一語道破
減少決策流程和成本。購物車是一個二次決策的體現。為什么要二次決策,擇優選擇,因為產品本身除了使用價值,還有品牌,文化這種價值。這種溢價又作用在最終價格上。平多多圍繞著基本生活需求,價格便宜的本質是沒有營銷品牌議價,滿足基本需求。而對于基本生活需求,對于買衛生紙決策,1-2元,或者幾毛錢的需求相對于決策買240或者320塊錢的兩件衣服的決策,沒有那么大。 沒必要增加用戶的購買流程,縮短流程促使用戶快速成交即可。
“購物車”和“收藏”在產品功能上是重合的
這個并不重合,收藏的權重沒有購物車高,很多東西,我不想加入購物車,就想收藏,而且購物車是有數量上限的,收藏是沒有的。收藏在實際中,我用的還是挺多的
真的沒答到點上。。。感覺評論答的更好哈哈哈
在拼多多4塊錢拼了兩個蘋果數據線,現在不敢用呀。我怕這2塊錢的數據線把我這大幾千塊的手機搞壞了。 ??
沒有答到點上,其根本目的應該是減少退路,加快交易的產生。其實就是短時間內盈利 主打拼團 所以加上購物車 其實是給了買家思考的時間
贊成
想的一樣,我的產品就是價格低,簡單粗暴讓你直接買,不讓你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從各種營銷手段以及頁面設計就讓你快速下單成交
我倒是覺得這種題,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要你的思路能讓看的人眼前一亮。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或許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不過雖然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自圓其說還是很重要的。
贊同。很多東西是很微妙且感性的。
其實作者關于[單獨購買]和[發起拼單]這個角度還是些道理的。但是我不贊同作者用戶屬性角度的分析,所謂“五環外”和“農村包圍城市”觀點。
因為拼多多做的是下沉市場,而并不是所謂“五環外”“農村市場”,這個下沉市場是淘寶、京東沒有涉及到的垂直領域,這也是為什么淘寶要推出淘特,京東要推出京喜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一塊下沉市場穩定且巨大。
另外相信大家早期都為拼多多“砍一刀”煩惱,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主要是拼團砍一刀就是為了直接下單購買,而不是丟進購物車湊齊商品統一購買。拼多多早期也特別依附微信社交屬性的裂變。
另外補充說明,為什么“五環外”“農村市場”不贊同,因為PDD剛出來前幾年,我上班的辦公樓電梯廣告都是“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賺的多”,如果辦公族沒有市場,何必花那么多錢投電梯廣告。
另外如果是農村市場,應該會安排地推人員下鄉推廣,反正在早期我沒了解到拼多多有多少農村地推。但是從拼多多做多多買菜團購開始,和農村市場以及地推加大了這是真的。
反正決定用戶的是這個下沉市場的商品屬性的平臺選擇,是選擇PDD,還是淘寶,還是京東。如果拼多多和淘寶、京東的定價一樣,你會不會和逛淘寶一樣產生猶豫,然后加入購物車~
拼多多對標的下沉市場是針對商品,而不是用戶。
說一下個人看法
1.拼多多主要以拼團為主:拼團是需要快速結算的,如果加入購物車功能,導致拼團不能結算,就會影響拼團的另一個用戶,間接也影響到商家收益。
2.如果拼團有購物車:待付款狀態下訂單超時可以取消,如果拼團購物車增加超時取消功能的話,也失去了部分人把購物車當收藏用的意義
所以拼多多沒有購物車,而有一個收藏可以當購物車使用
拼多多定位社交電商,主打拼團,主打的是單品爆款,自身下沉用戶的平均購買能力弱,希望用戶快速決策立即下單,不需要購物車來增加用戶的思索決策成本,通過爆款來快速成單,訂單量是關鍵,這是跟天貓京東的區別,也是拼多多的競爭力,當拼多多加了購物車,它就不再是拼多多,而是變成了另一個“天貓京東”,將失去現有的特色競爭力;而天貓京東等,主要是1/2線用戶,自有用戶已經被充分挖掘,已經過了單純的沖量階段,天貓京東希望通過購物車的產品組合,來提高用戶的客單價,讓用戶從100的價值層次成長到200/300甚至1000的價值層次。
從電商運營人貨場的角度看,拼多多“場”的運營主要是拼單,“貨”的運營主要是單品,就是讓你看到哪個品喜歡就去拼單 “加入購物車”對拼多多意義不大。
拼多多主要用戶人群都集中在下沉市場。下沉市場的用戶在平時去購物,并不是在大型超市里推著購物車買,基本上的購物場景都集中在小賣部或者小型超市等,對于購物車來說會增加他們的認知成本,線下場景實體化。另一部分,拼多多的產品屬性有關,它的理念是價格現在就很優惠,不用再看了,立刻就下單,減少一個操作頁面,就減少了一個流程的流失率。
這個五環外購物習慣的點,很不錯,點個贊
??
說的很好,有根據現實購物流程設計的可能性
“假使拼多多設置了“購物車”,也就是說,用戶在選定商品后,還需要返回購物車頁面;然后完成商品結算。這對于他們來講,就存在一定的操作成本了?!?br /> 一個反例,在淘寶、京東等的商品詳情頁面是可以直接點擊【立即購買】的,那么拼多多也加一個購物車功能并不一定會增加操作成本的。
用戶群體定位不一樣,中老年用戶用拼多多多,給他們多個按鈕,增加操作難度,而且還會增加團隊的開發成本。
再加一個購物車按鈕,手機頂部tab就放不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