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做社區時,我們想做什么?
當產品想做社區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做什么?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盡可能將社區的優質且適用性高的特質提取出來,并且避免受到排他性這個特點的影響。
如今互聯網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多數的產品都在考慮在內部孵化一個社區,無論是做內容消費,還是電商,或者是流媒體,甚至是招聘、住房等一些相對垂直的非娛樂需求產品,也在思考如何內部孵化社區。
社區變成了一個讓每家公司都很垂涎的東西,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像小紅書、快手、B站這種有著相對成熟的社區氣氛的產品,就受到了追捧。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為什么非要做社區呢?做社區有什么好處呢?為什么這么多公司,上至巨頭,下至細分行業,都想做社區?
筆者覺得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下:到底什么是社區?
筆者認為傳統意義的互聯網社區是:有一群人,為了某些具有共性的東西,聚集在某個互聯網的虛擬場所,針對共性的東西進行互動。
這里面有幾個核心的關鍵詞,一群人、共性、聚集、互動,幾個關鍵詞其實概括了社區的非常重要的特點:
- 第一,社區是為一群人服務的,而這群人有非常明顯的共性,共性可以是興趣、愛好、喜歡物、脾氣、經歷等。這種共性是社區最底層的基礎;
- 第二,要能讓這些有共性的人,有方法聚集在一起,才能讓這種共性越發的明顯;
- 第三,這批人聚集在一起做什么呢?互動,也就是針對共性的事物,有內容生產和內容消費。
這三個特點之外,還可以延伸出一個暗含的社區特點,即排他性。因為有共性的東西存在,所以如果進入這個群體的人沒有這種共性,甚至如果是反對這種共性的人,那一定會在社區內造成影響,要么會污染社區,要么對于本人的體驗很差,所以社區的排他性,追求的是內容與人員的純凈性。
如果基于以上的社區的定義和特點來看,其實很容易得出當前比較符合社區的產品形態,有百度貼吧、虎撲、豆瓣、知乎等,都是很經典的社區型產品。
在明確了社區的定義和特點后,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社區有什么樣的價值呢,會受到這么多產品的青睞?
筆者的理解有兩個方面價值:
- 一是強大的用戶粘性,這能夠幫助產品進一步提升長期留存,讓用戶變成忠實用戶,離不開平臺。所以社區承載的使命更多的是建立更加堅固的產品壁壘,通過社區氛圍,讓用戶之間產生關系,進而強化用戶對于平臺的依賴,提升留存、時長,保證產品的體量;
- 二是能夠提供更多元化的商業變現手段的可能性,因為社區的強大粘性以及純凈性,能夠通過內容和關系來賺錢,而不僅僅是純流量變現。
因為有了這些價值,也無怪乎這么多不同種類的產品都希望做社區,但如果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里面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社區本身的相對垂直性和排他性,因此按照傳統意義上的社區方向來做,那必然只能作用于一部分用戶,這一定會嚴重影響產品的進一步擴展和增長,所以這樣看社區天然就跟增長是互斥的(除非這個社區是非常普惠的,例如以國家為維度的社區,當然這樣也沒有討論的意義了)。
于是核心的問題來了:當產品想做社區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做什么?
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盡可能將社區的優質且適用性高的特質提取出來,并且避免受到排他性這個特點的影響。仔細觀察社區屬性,其中非常重要的模塊是內容和關系鏈。
內容指的是社區里產生的內容,是連接社區內人與人的核心,而關系鏈則是在人與人通過內容連接后,人之間的鏈接。內容提供了消費屬性,關系鏈提供了用戶粘性。因此大多數產品想在自己產品內做成社區,其實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社區,而是內容和關注關系,是做關系鏈的建立。
在內容消費產品里,人與內容之間的關系路徑是“人(生產者)-內容-人(消費者)”,因此就可以把問題從“我們要怎么做社區?”轉變為“我們要怎么做優質的內容,怎么做關注關系?”
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要做的事就很明確了:
第一步,做優質的內容。優質的內容不僅可以滿足用戶在產品內的消費需求,同時也能夠為接下來做關注關系提供基礎。優質的內容一定是要真實的生產者在自己的平臺生產的,或者至少是其運營的,這樣才能保證內容的背后是真人,基于內容的互動也是真實的;
第二,做關注關系。在一個社區內,人與人是通過內容來認識和熟知彼此,邏輯是消費者通過消費內容,對生產者有所了解,出于對內容本身感興趣以及想繼續消費該生產者更多內容,進而關注了他。隨著持續消費生產者的內容,甚至消費者之間,或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都可能產生互動,使得消費者對于生產者產生了情感上的聯系,使得關注從“內容的關注”升華到了“人的關注”,這種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會形成用戶對這個平臺巨大的情感紐帶。
有了這種基于內容消費,進而通過關注關系構成情感紐帶的過程,可以更好的留住用戶。當前這種感情做的好的產品,比如快手、比如B站,關注的人是消費者主要的消費場景,因此用戶也會對其關注的生產者有了很強烈的感情依賴。
這不僅僅是體現在消費上,甚至可以與生產者一起產生內容。一旦形成了這樣的關系鏈,那用戶的粘性就會比單純的消費內容或工具使用高的多,這才是筆者認為的當前大部分產品想做的所謂“社區”吧。
雖然現在國內的很多產品都想做社區,但如果把目光聚集到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社區產品,會發現他們其實過得挺難的,有種落寞的貴族之感。曾經社區王者百度貼吧近千萬級的日活,文青聚集地豆瓣、直男聚集地虎撲也是百萬級日活(均來自qm的數據),體量都不太大,確實會發現社區的排他性很影響用戶增長。另外也確實出現了諸如抖音、快手這種短視頻產品,提供了更加先進的內容。
這種內容載體的升級,比原有的文字、圖片、長視頻等內容載體的消費門檻更低,獲得正向反饋更快,這種“廉價”的刺激,能夠瞬間就搶占大量的用戶時間,而原來的社區產品的時間就被搶走了,也造成了現在萎靡。
所以社區看似能留住用戶,但只有社區肯定也是不行的,因此內容為基礎,關系鏈為上層建筑的產品,才是真正的構建起社區壁壘。
相關閱讀
作者:銀古的小酒館;公眾號: 銀古的小酒館
本文由 @銀古的小酒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