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Leo
2 評論 8293 瀏覽 18 收藏 30 分鐘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在某次點餐時引發的一個思考,主要從產品的拆解維度對菜單的設計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未來的發展建議(如果時間急可以先看最后的建議)~

導 言

每次站在奶茶店門前,或者坐在餐廳盯著菜單猶豫不決,都容易讓我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失去信心,總怕沒有選到最好吃的招牌菜,挑到最好喝的奶茶,擔心沒有能夠在通覽全部可能性后找到最優解。

時常吐槽,為何一些商家在設計菜單的時候,不能聽取一下「選擇困難癥」患者的心聲?如果是我設計的話,要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點單需求呢?

本文將從產品思維架構(即用戶需求場景出發到用戶體驗要素)的角度,討論商家在設計「菜單」產品時應考慮哪些因素,最后給出了幾點切實的腦洞建議(核心)。全文結構如下,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01 問題結構

商家和用戶「點菜」這一選擇性購買行為發生時,「菜單」作為一個展示商品及服務的品類細則,充當了重要的媒介功能。

「菜單」是點菜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點菜流程最關鍵的直接影響因素。菜單設計的好壞對商家和產品的品牌形象、點餐效率、用戶評價等直接掛鉤,甚至和翻臺率、營收率都有著因果關系。

魯迅曾經說過「設計實際上是一種溝通行為」,而良好的菜單設計,正是搭建起了商家和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

從用戶的角度,菜單是用戶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收集商家及產品的信息,找尋并獲取所需產品或服務最優解,從而完成消費需求的滿足的工具。

而從商家的角度,菜單設計的核心目的,是通過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展示產品或服務特點,并有效降低用戶決策成本,減小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從而贏得最大利潤。

因此,商家在設計菜單時,不僅需要考慮到用戶對于獲取信息、產生決策、完成行為全流程的需求和痛點,而且也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優化產品的搭配展示方式以提高利潤。同時也要盡力推廣自身品牌效應,為后續復購提供機會。后文將會以實例進行展開介紹。

02 菜單現狀

現有菜單可以從「行業」「場景樣式」這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如下圖所示: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2.1 行業角度

從行業的角度,菜單狹義上主要指餐飲業及以餐飲為主的零售業,展示食品信息的品類清單。菜單是餐飲行業最重要的展示途徑,而菜單的多樣性也是在餐飲行業中最能體現。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隨著電商行業的興起,原有線下貨架的形式不再適合線上,產生了通過菜單對商品進行詳細展示以供用戶挑選的需求。電商產品的菜單,更強調對商品的分類歸納,常常以「大類區分+信息流」的形式進行展示。而電商產品的菜單,相比傳統餐飲行業只能從商家到用戶的單一信息傳遞方式,也更多地強調用戶主動搜索商家推薦相輔相成的關系。

菜單在廣義情況下,可以認為是產品、服務或一類具有相同來源或屬性的事物的展示清單。因此在其他行業中,也會引入菜單的概念。比如Windows系統中的操作菜單欄,游戲中的選項菜單等等,其實核心在于將信息進行有序合理地排布、提供展示、供使用者選擇。任何滿足上述這三個條件的傳播媒介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菜單。

2.2 場景

2.2.1 線下場景

線下場景是菜單最早出現,也是最頻繁出現的場景。以餐飲行業為主,線下菜單可以根據展示媒介的材質、種類及形態進一步劃分,其中紙質菜單展示板菜單是最為常見的兩種菜單形式。

紙質菜單一般可以分為封裝復用型一客一用型。封裝復用型是較為傳統的形式,上到高檔飯店,下到平民小館都很常見,而一客一用型菜單是近些年才較為流行的形式,通常以網紅餐廳等集團型連鎖餐飲公司為主,通過一次性圖文并茂的紙質菜單便于用戶選擇。

二者相比,封裝復用型菜單好處在于節約成本,并且可以通過精致的菜單包裝為用戶提供豐富完整的菜品展示;壞處在于點餐前菜單往往需要人工進行分配,有時照顧不周會讓用戶產生負向情緒。同時用戶翻閱過程中較難作出全局決策,看過的菜很容易忘掉,看到新菜后又不知如何決定。尤其在聚餐等人數較多的場景下,點菜效率會大大降低。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而一客一用的菜單優點在于,給用戶一種“完成點菜任務”的錯覺,一支筆即可對點菜效率大大提升,上文中說的聚餐場景下,也會讓大家點的菜一目了然,迅速決策。缺點就是較為浪費,并且對于菜品較多的飯店,一張紙不能完美展現全部菜品的樣態和詳細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的決策時長。

對于紙質菜單,還有一個較為有趣的點就是中式和西式菜單的區別。中式菜單多半都有圖片實例作為參考,而西式菜單更多地是以文字形式進行展示,標明菜品的名稱及原料,很少有圖片。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在歐洲點菜的時候,常常被全是文字沒有圖例的菜單所困惑,我想這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西餐的樣式和烹飪方法較中餐少很多,中餐對食材進行形態上的改變較大,所以只是提供食材原料無法完全展示出中餐成品后的樣態。個人是比較喜歡中餐的圖片型菜單,在食堂里即使不會說中文的外國留學生,也可以指著菜單點菜,較為方便。

紙質菜單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展示板,通常出現在門店較小、菜品單一的餐飲店中,比如奶茶店、街邊蒼蠅小館等。這類展示板菜單成本最低,通常以「文字+價格」為核心,較少介紹產品的詳細信息。此類菜單維護成本不高,有增刪菜品直接以打補丁的形式粘貼即可。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而后衍生出來的以液晶顯示器替代紙質版或塑料版,進行菜品滾動介紹的菜單。比如麥當勞Coco都可的背景墻等。這些菜單更多以展示特定單品為主,電子切換的模式很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常常配合詳細品類菜單使用,起到針對性營銷宣傳的作用。

2.2.2 線上場景

得益于電商、外賣、餐飲系統電子化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菜單已經從線下轉為線上,并通過一系列聯動的配套服務,減短用戶從決策到成單的時間,同時便于商家進行管理。

從形態上講,線上菜單主要分為「信息流」「分類展示」兩種?!感畔⒘鳌雇ㄟ^源源不斷或有限條目的商品展示,為選擇者提供豐富多彩的商品信息,同時點擊進入后的縱向展示,也可以讓用戶更了解所選商品,便于決策。如逛淘寶時的「猜你喜歡」,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種菜單形式。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而「分類展示」則是通過將商品進行整理歸納,增加分類標簽,便于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例如外賣點餐時,左側可以選擇大類,右側再展示對應商品,便于用戶決策。

線上場景的菜單具有一下三個優點:

  • 一是便于增刪,比如手機點餐時可以通過簡單的按鈕進行增刪操作,一些餐廳支持多人同時點餐,更好地減少了決策時間;
  • 二是便于核算,線上點單后更容易算出總的消費金額,通過信息的反饋來便于用戶對已有決策進行修改;
  • 三是便于后續處理,電子菜單往往連接著后臺更深層次的處理鏈,在點單完成后訂單會傳到下一系統,便于商家進行處理、配送等操作,效率更高。

03 產品角度設計菜單

在聊過了菜單的形態和分類后,我們來看看用戶和商家在使用菜單時,到底在想些什么?菜單設計的核心痛點是什么?下邊將從產品經理的思考維度來展開說明。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3.1 用戶+場景+需求

3.1.1 用戶

首先來看看使用菜單的用戶,無疑是具有點餐或購買需求的消費者。而這些消費者又可以按照年齡、性別、收入等進行進一步地分層。

年齡方面,年輕人對于菜單信息量的學習速度是完勝中老年人的,因此在面向年輕人的店鋪,比如奶茶店,通常會采用更密集的菜單形態,配合以扁平化的設計,從而吸引年輕消費者。而對于中老年人在點菜時,更傾向于看到圖片形式的展示,并且決策時間往往會更長,對于價格也更加敏感,因此價格信息在菜單中需要鮮明地標出。

性別方面,男性對于繁雜種類商品的決策能力往往弱于女性,女性更擅長通過細節的比較來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商品,而男性則更傾向于搭配固定模式。因此在主要面向男性用戶的商店或網站中,如京東,會更加注重自己的品類搭建,便于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時,菜單的藝術風格也可以根據對男性和女性的差別,進行差異化設計,比如在菜單上標注「女生特供」、「男賓專享」等品類,形成性別差異性化的引導。

收入方面,對于價格敏感性用戶,更應該在菜單及商品設計時預留出優惠力度,并突出其價格優勢,從而做到引流。比如麥當勞的套餐,其實并沒有便宜多少錢,但是把優惠價格寫的很大,讓價格敏感性用戶有種買套餐就是占了便宜的感覺。同時如果在向價格敏感性用戶銷售高配版產品時,菜單上需要標明與低價版產品的詳細差異細節,便于用戶進行決策,同時也便于體現出貴有貴的價值,「慫恿」沖動消費,比如iPhone官網上對于不同配置的詳細對比。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3.1.2 場景

看完用戶,我們來了解下常見的使用菜單的場景有哪些,可以從商家類別、線上線下、使用人數三個層次展開。

商家類別方面,不同級別和定位的商家面向不同的用戶場景,因此在設計菜單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是不同的。比如麥當勞、奶茶等快餐型店家,核心痛點是讓用戶盡快做出符合預期的決定,需要極簡菜單品類,并輔助「熱賣」、「主推」、「套餐」等形式降低用戶決策,同時做到厚利產品的引流。

比如一點點的門店,會有幾種季節主推飲品,以吸引人的卡通圖文形式用易拉寶展出,使用戶在下單時一眼可以看到,形成引導。

而對于一些高檔餐廳,菜單設計更具有「品牌」效應,需要更能展現餐廳的高端定位,通常以精美的圖片輔以精選原材料的介紹,讓用戶提升對門店的價值感。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消費途徑方面,線下的菜單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到用戶的直觀感受,比如紙的手感、燈牌的色調、展板的排列等,需要讓用戶在一目了然的同時,增加對商家的好感度。

而線上菜單,因為增加了點擊查看詳情等更深層次的展示維度,可以通過「簡介名稱+精美圖片+詳細介紹」的方式進行展示。同時因為手機屏幕展示區域有限,線上菜單也需要做好「分類」「優先推薦」,便于用戶在冗長的信息流中失去耐心。對于整個訂單系統的聯調,包括菜單上對商品上下架的更新也需要做到及時聯動,提高效率。

使用人數方面,通常有單人消費、情侶消費聚會消費等場景。單人消費時,要考慮到用戶對決策速度的要求,以及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而對于主要面向情侶的店家,在設計菜單時可以加入「浪漫」元素,以「套餐」、「專屬」等概念營造氛圍。而聚會型消費具有決策慢、流程長的特點,在菜單設計時,需要更好地滿足多人需求,比如多人同時在線點餐就是一個很好的考慮到多人場景的菜單設計。

專屬產品、優惠套餐、商家主打等概念和工具,可以在不同場景下,面向不同用戶搭配使用。

3.1.3 需求

分析完用戶和場景,那用戶在使用菜單時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呢?一句話來講,就是怎樣使用戶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買的東西、想吃的菜,并在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內盡可能快地完成購買??偨Y起來就是「快速」、「最合適」、「買得起」。具體地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分析:

第一,對于信息的掌控。用戶在拿到菜單第一件事,就是想快速高效地對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進行收集了解。因此在設計菜單時,需要盡可能高效地為用戶展示其所需要的信息,包括:

  • 品牌特色:如店鋪名稱、店鋪Slogan、店鋪主打、店鋪理念、店鋪定位等;
  • 商品詳情:如商品形態、商品屬性(辣不辣等)、商品分類(幾種型號等)、商品原料等;
  • 商品價格:如會員折扣、套餐價格等等。

在展示信息時,商家可以考慮自身定位、所面向的用戶對象進行設計,便于不同種類、不同場景下的用戶快速掌握信息,開始下一步決策。

第二,對于決策的完成。在了解到商家及商品信息后,用戶需要進一步進行決策,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 「選的快」:快速做出決斷
  • 「選的全」:了解所有的可能性,不錯過每一個可能的選擇
  • 「選的好」:選出全局的最優解,并且可以選到滿意的自定義產品
  • 「選的省」:盡可能維持在合理的預期價格內,甚至低于預期價格

為解決如何能快速促進用戶進行決策的問題,菜單設計時需要將用戶的幾種決策需求考慮其中,再結合自身品類特性設計合理營銷工具,進行有針對性的展示。但有時不同定位的商家只能優先選擇兩個或三個需求進行重點強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3.2 用戶體驗要素

用戶場景需求分析了用戶角度的思考維度,而用戶體驗要素的層級結構可以幫助從商家角度進行思考。

3.2.1 戰略層

討論菜單時,我們更多地是在討論表現層的展示,而在戰略層面上,商家需要先對自己的核心價值進行把控。

首先,菜單設計要符合公司定位。正如上文所說,麥當勞、外婆家、京東、淘寶各自的定位都不一樣,在搭建業務時,需要先認清自己的品牌定位在哪里。一般都可以通過一句話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并通過競品分析等,形成行業壁壘,這是后續確定菜單如何設計前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要菜單設計要滿足產品定位。公司價值確定后,需要對不同的品類進行分類營銷,比如喜茶旗下的靈感實驗室等,會在原有基礎產品上,增添限量款試驗性新品,對于此類菜單的包裝也具有不同的針對性。

最后,要想清整體的商業模式。即用什么引流,用什么賺錢,整個閉環是如何運轉。比如火遍大江南北的蜜雪冰城,就會通過2元錢的冰淇淋進行品牌宣傳和引流,從而再吸引消費者購買高利潤產品,實現盈利。此類菜單在設計時,就要突出表現引流商品,并適當暗示高利潤商品,形成閉環。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3.2.2 范圍層

在范圍層,主要討論商家如何選擇把哪些產品放在菜單上。

首先,要確定商品的品類范圍。對于京東,更多銷售的是高質量的標品,定制化程度較低,而淘寶會有更多的個性化的產品可以選擇。因此京東在設計菜單時,會更強調分類。

其次,對于要選好主打的推薦產品。主打產品對于品牌建設、吸引流量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菜單中也會占據較為醒目的位置,或用特殊符號標出,便于決策。比如麥當勞線上點單時彈窗所推薦的新品,以及外婆家在菜品后方標注的拇指形狀的推薦指數,都是一種引流+加快決策的辦法。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第三,制定合適的套餐及優惠。對于價格敏感性用戶,或不喜歡選擇的怕麻煩用戶,可以通過套餐的形式進行展示,一方面突出價格優惠,一方面便于決策。比如美團的優惠團購套餐,以及餓了么部分商家的外賣專送套餐,都是基于此考慮。此類商品在菜單設計時,一般會以置頂的方式進行展示,便于用戶看到。

3.2.3 架構層

架構層方面,主要考慮菜單的合理布局,以及整個購買系統的聯動方式。

對于菜單的布局,要從商品的范圍入手進行考慮,強調重點,主次分明。主要可以通過條目鋪陳、分類展示、混合展示等方式進行設計。比如一點點,會把菜單分為找好茶、找鮮奶等部分,便于用戶從購買目的入手,快速找到想要的產品。

而菜單的設計在架構上還涉及到與整個訂單系統的聯動,如何做到實時同步、快速響應,也是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想好的事情。

3.2.4 表現層

表現層方面主要分為表現形式界面設計兩部分。

表現形式方面,可以參考上一部分中對菜單的分類,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場景和定位的展示方式,展板、封裝菜單、線上菜單等等,也可以多種方式搭配進行,如一點點的線上點單+線下菜單。

界面設計方面,菜單在色調、字體、圖片、排版等方面需要進行細致地考量,關于設計方面的注意要點討論比較多,此處不再贅述,核心原則還是要符合商家定位、面向特定對象、滿足場景需求??梢詤⒖迹?/p>

餐飲菜單策劃設計學中的“三十六招”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180799

網羅世界上有趣的菜單設計:https://www.shejipi.com/192199.html

3.3 總結

菜單本質上商家與用戶進行信息交互的極其重要的方式,其核心是對商品的選擇性導向與展示。做好菜單,首先要做好商品。而做好商品,就需要商家從戰略定位入手,思考到目標用戶、場景需求,以及完整的盈利閉環,搭配豐富多樣的營銷工具,以菜單為媒介,實現用戶價值和商家價值的雙贏。

04 對于菜單設計的建議

基于以上討論,最后提出幾點對于菜單發展的新思路和想法:

1. 轉換信息交互方向,由「客戶推式」轉向「商家拉式」

現有的菜單大多是以商家展示信息,用戶獲取的方式進行,用戶的點單決策完全依靠自身判斷和思考,信息處理成本高、速度慢。如果商家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決策引導」,形成拉式點單,將會減少用戶決策成本,也更利于商家進行引流盈利。

比如商家設計菜單時,通過游戲式玩法,給出用戶幾道判斷題,如心情如何、想吃什么口味、想花多少錢等,根據用戶回答進行菜品篩選,從而完成幫助用戶選擇,提高趣味性和點單效率。

曾經在線下吃過一家「沒有菜單」的新式餐廳,用戶只需要提供主題、價位、忌口、菜系等簡單選項,廚師會根據用戶所選自行發揮,給用戶驚喜的同時,也打造了別樣的品牌特色,名利雙收。

2. 增加個性化程度,實現千人千面

互聯網發展至下半場,大數據能力已見效用,產品都在朝著個性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在菜單設計方面,也可以根據用戶平時的消費習慣、用戶畫像等標簽,進行品類和展示方式的「千人千面」,形成產品的差異化。也可以對特定場景,比如電商、外賣等進行「價格歧視」策略,提高收益。

3. 學會做減法,突出重點,同時增加展示的層次感

品類過多且沒有重點是菜單設計的大忌,在為用戶提供選擇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減少業務,做到小而精。同時在設計菜單時,也要盡可能地把所有的信息量主次分明地展示在用戶可控范圍內,比如一張紙、一頁界面上面。多品類的商家要做好品類的分類和快捷查找,便于用戶快速找到品類。

比如:蘭拉面,在幫助用戶選擇口味時,只通過一張紙,就可以把所有可能性展示清楚,并給予用戶足夠的自定義空間,提升用戶滿足感。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4. 采用腦洞形式,增加點單趣味性

對于選擇困難型用戶,除了積極推薦以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新形式進行商品的詳細展示,便于其對商品充分了解,較少決策時間,比如在等位時播放某幾個特定菜品的視頻等。

同時,也可以通過小游戲等方式,減輕用戶決策過程中帶來的痛苦。比如日本一家餐廳,通過扭蛋機的形式,為用戶決策今晚吃什么。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相親類軟件「左右滑動選擇心儀」的交互方式也可以用在決定「今晚吃什么」等場景上,只給予用戶簡單的Yes or No的選擇,便于根據直覺進行選擇。

思考 | 如何通過產品思維解決「點菜困難癥」

自己畫的簡單的參考原型

5. 把決策時長分攤到其他流程中

當決策時長在整個消費時長中占比過高時,可以思考將決策時長分攤給其他時長,比如現在較為常見的,在等位時允許用戶先點菜。之后是否可以允許用戶在家里就可以看到菜單,決定好今晚吃什么并進行預訂,從而節約決策時間。

 

作者:leo,公眾號:聚變反應

本文由 @le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有趣的話題,贊~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有水平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