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留言區,讀者為什么不能相互評論?
評論是平臺內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評論區不僅有作者和評論者的深度交流,也會出現評論者之間的深度交互。但是微信公眾號的評論區,只支持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讀者之間卻不能相互評論,這是為什么呢?
有個讀者同學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么微信公眾號留言區不讓網友們相互評論?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這一篇。
評論,是圍觀群眾針對作品的評價。高質量的評論,也是一種再創作的形式。比如,影評是對電影的評論,好的影評,也是一種優秀的二次創作,影評人、劇評人本身就是一種古老的職業。
在互聯網時代,評論功能是增加內容平臺社區屬性的一種普遍做法。評論這一功能,也逐步演化為非常豐富的形態,比如B站的彈幕,直播平臺的刷禮物。在一些發展較為成熟的社區,評論區不僅有作者和評論者的深度交流,也會出現評論者之間的深度交互;而評論的排序,從單一的時間順序,會進化為按照熱度排序,由吃瓜群眾投票出熱門、高贊、高質量評論。
評論,已經成了平臺內容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時候,評論比作品本身有意思。典型代表如網易云音樂、網易新聞……
那么,為什么公眾號平臺的文章底部的留言區,不可以相互評論,而只能公眾號號主和用戶之間相互溝通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公眾號的留言功能,它是典型的中心化的模式。這個中心是誰?是公眾號主。我們來看看它的功能特性:
- 留言之后,必須號主審核同意才能放出;
- 號主可以針對留言進行置頂;
- 號主針對留言的回復次數只能一次,4月微信的一次迭代可以多次交流;
- 其他圍觀群眾可以針對留言進行點贊;
- 自2018年3月之后的公眾號,還不具備留言功能
留言,本來是用戶與公眾號主之間的單一交互;但我們會看到,在那些10萬+的文章下面,人們在這里表達他們的看法,其實也非常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同的,不然,要點贊功能做什么?
那么為什么留言區不能和其他內容社區一樣,進化成我們設想的樣子?這樣一來,用戶的相互交流不再是中心化的、廣播式的,而是網狀的??催^文章的人,可以在評論區收獲更多觀點碰撞,甚至相互加上了微信好友。
聽起來還蠻好呢,但是為什么,微信團隊不做呢?
我在這里有3個猜想:
01 避免用戶隱私感被破壞
因為微信之于其他社區,是特殊的存在,這是用戶真實身份之所在。用戶在這里有非常強的心理歸屬感。打開微信,就是推開親朋好友同事的院門;聊聊天,就是相互串串門;群聊,則是聚會;朋友圈,則是這個小圈子的公告牌;公眾號,則是廣場上的那些大屏幕。
在廣場的大屏幕下面,如果可以相互評論交流,本來是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萬一發生了不友善的事件呢?比如一個用戶一直追著另一個用戶,發動言語攻擊——這在社區里并不少見。而這些內容能被直接推送給用戶嗎?當然不能直接推送,所以這時候就要配套過濾、拉黑、舉報等一系列功能,功能會變得復雜起來,而且一定會有大量不能被解決好的體驗問題。
如果真的要做這個功能,也一定是通過隔離的方法。比如我們看到在微信圈子里面,用戶的相互評論所產生的消息提醒,只會發給圈子內的消息盒子,不會有更強的消息入口,例如聊天界面的一級入口。
02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從張小龍的產品哲學來看,其實是“如無必要,務增實體”。
公眾號到現在接近8年了,公眾號的號主,為了提升用戶對于文章的互動率,用了非常多的玩法。比如可以通過運營讀者微信群來實現,用戶在群里交流更直接通暢,無需隔靴搔癢;也見到很多打卡、活動類小程序大放異彩。
總而言之,在微信這個龐大的生態體系里,辦法總比困難多,官方不做或者做不好,不就是開發者的機會嗎?
再看看其他社區,思考一下,他們為什么把評論功能做大做重?一方面是激勵內容再創作,另一方面,則是希望產生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提升用戶的留存和活躍。社區的用戶關系,一直是弱關系,不是嗎?
這是社區們逼不得已必須要做的事情。微信呢,就不用,就不急。
03 數據可能不理想?優先級不高?
微信是一個國民超級APP,一個功能上線后,務必要通過數據來驗證使用率。很可能留言功能的使用率,本身就達不到團隊的預期,那么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深入迭代,可能在優先級上也并不高。
不過,在微信MAU已經達到12億的今天,用戶增長已經見頂,接下來各大公司的戰爭,就是對用戶使用時長的精耕細作。
我的推測,也可能都是錯的:不是不做,而是沒到時候。
現在,是時候了嗎?
如果你也有對于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觀點呀。
#專欄作家#
然阿姨,微信公眾號:然阿姨的產品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曾就職于鵝廠、搜狗、瓜子等公司。8年互聯網產品經理生涯,呆過大中小公司,做過千萬日活的產品,也經歷了幾次從0到1。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微信公眾號對于留言條數有限制嗎?還有對于沒有后臺的平臺該如何進行審核?
我不認為微信會強化用戶的評論功能?,F有公眾號下的評論更像是對于公眾號內容的注解或再補充以及評論者對文章的態度,輸出的核心產品不會脫離論題本身。強化用戶評論功能后,很容易偏離論題本身,陷入對于評論者觀點的爭論中,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用戶注意力不會再聚焦于公眾號文章(理性分析),而轉向評論區(情緒輸出)。
很顯然,你的預測現在實現了。
還行,分析的比較淺
微信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他的成功與創立時期良好的“私密性”密切相關,如朋友圈是發表意見的場所,但發布的內容只能被其好友看見,正是這一點促成了微信最初的成功,無論用戶體量多龐大,其本質是一個多中心的私人領域,“留言區”是平臺唯一一處允許并未互相添加好友的陌生用戶”同時出現并匯集公共意見的地方。
在當前環境下,社交媒體平臺的搭建邏輯是要有意避免公共領域的形成;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么公眾號“留言區”受到如此嚴格的限制。
積分商城
所以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里 怎么沒有做 回復點贊功能和刪除自己留言功能[doge]
特色社會主義的自然提現
既然評論者的留言需要作者審核才能通過,如果留言者之間要互相評論產生更多條觀點,那豈不是作者都要一一對留言審核,所以也有可能,評論者互評這一功能與評論審核機制矛盾
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監管吧,在現行的機制下,因為留言顯示要發布者進行確認,所以能夠不加平臺審核的直接呈現(經過發布者審核呈現,出事了可以直接找到追責人),其內容是嚴格受控的。如果把評論區做重,可以互相評論,第一要改變現在的審核機制(發布者一一確認就很麻煩不科學了),第二非??赡芷茐默F在評論區相對和諧的氛圍,使得烏煙瘴氣的內容泛濫,如果加入強平臺審核機制,運營成本就會加大,沒有必要。
贊
這有一個好的合作,哪里聯系然阿姨哈哈?
到公號聯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