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產品中的色彩使用(下)
兒童產品不同年齡段各有其特點,一起從0-5歲,6-8歲,9-11歲的分類來了解一下吧~
上篇中主要從兒童視覺的發育特點,以及如何建立清晰的色彩層級,選擇合理的色彩豐富度這三方面來介紹色彩在兒童產品中的使用。
下篇在上篇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從0-5歲,6-8歲,9-11歲,分析各年齡段兒童產品的色彩偏好及豐富度表現。對上篇感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通過傳送門直達:《兒童產品中的色彩使用-上》,接下來就開始今天的內容吧~
年齡段分層
兒童產品與成人產品的重要不同是成年人已處于穩定期,而兒童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過程,一個針對4歲孩子設計的產品,很可能就不適于6歲孩子。所以雖然都屬于兒童產品,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細分孩子的年齡段,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
App Store按照適齡范圍,將兒童類APP和游戲分為以下三類:5歲以下、6-8歲和9-11歲。各國對兒童入學年齡的規定不同,一般為5-6歲(我國為6歲)。所以,0-5歲的兒童為學齡前兒童,6-8歲我們可以理解為學齡初期,9-11歲為學齡期。
下面就以這個分類來分析。
0-5歲 學齡前
特點:明快自然、幫助兒童篩選信息
0-5歲的兒童處于學齡前期,生活方式以游戲活動為主,還沒有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體系,認知范圍有限,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弱。
色彩偏好:自然明快
學齡前兒童的思維為具體形象思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以直觀表象的形式為主。對于色彩的認知也是建立于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具象事物上,比如綠色的植物,藍色的天空,紅色的草莓等。這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色彩,將會直接作用于孩子們對色彩的偏好。
也就是說源于自然的鮮艷顏色會更受孩子喜愛,成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不過對于需長時間使用閱讀的頁面,我們也需要對顏色進行一定調和以保持閱讀的舒適性。
豐富度:幫助兒童信息篩選
認知能力
認知以無意注意為主,即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會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產生的注意,容易被分散。過多的細節表現或者過多的色彩種類,都存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可能。
視覺能力
喜歡鮮艷色彩,但處于發展期缺乏視覺篩選能力,難以區分重要、次要元素,對混合色彩的辨認比較困難,主要依靠色相分辨不同內容。
在該階段中,我們需要格外注意重點內容與操作的聚焦,控制設計師本能的表現欲,不要因為設計過度給孩子的操作使用上帶來阻礙。應該通過設計手段,幫助孩子篩選信息,比如加大前/背景對比、概括處理細節等方式,讓孩子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任務。
有研究表明,人們在觀察物體時的第一感受80%來源于色彩的影響,色彩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信息接受。下圖中背景采用單一色相,內容以簡化概括粗線條的方式減少細節處理,使背景成為一個統一整體。以近似色表示近似內容,符合視知覺的簡化原則,也符合此階段孩子的視覺辨色能力,是排除干擾的好幫手。前景內容的區別突出,減少了兒童認知時間,幫助其保持專注。
反之,如果背景顏色過于豐富,細節處理過多,則容易分散視覺注意,對主要任務造成干擾。此階段兒童較的短注意力集中時間,因此更需要我們慎重對待畫面內容,安排好色彩關系。
多色相為概念圖
6-8歲 學齡初期
特點:性別因素、信息豐富、強吸引力
6-8歲是兒童時期的重大轉折期,此時處于學齡初期的兒童,其生活方式開始由原來的以游戲活動為主轉化為以學習為主,在小學學習科學知識。
色彩偏好:考慮性別因素
在此階段兒童的抽象思維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和發展,對色彩的認知不再局限于具象事物,開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性別意識在此過程中也得到發展,對顏色的喜愛部分來源于對性別的刻板認知,如男生喜歡藍色、女生喜歡粉色等。
據統計此階段男孩喜愛的顏色分別為:黃、藍、紅、綠;女孩喜愛的顏色為:紅、黃、橙、白、藍。
所以如果是沒有性別偏向的產品,應繼續選擇使用中性的色彩,有明顯性別偏向的產品則應有意識地選擇與之相應的色彩。
豐富度:豐富、強吸引力
認知能力
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有意注意的能力,即自覺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做到的注意。
視覺能力
視覺能力的發展和觀察力的提升,已經開始明晰色彩的明度區別。比如對紅色的概念不在僅僅為紅色,而是建立了深紅、大紅、粉紅等概念,對色彩的認知更加豐富,能適應色相差與色調差的兩種配色方案。
此階段兒童大腦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分析綜合能力增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使其可以開始投入完成某項任務,并能夠逐步控制自己的行為,專注力得到提升。信息獲取的能力也隨之增強,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外界事物,與前一個階段相比,需要更多的信息量來滿足他們更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以保持當前頁面的吸引力。
比如同為路徑島頁面,針對0-5歲的頁面和針對6-8歲的頁面在信息豐富度上有這明顯不同。6-8歲的頁面,元素和細節更加豐富,色相數量也更多,0-5歲則相對簡約和單一。
通過thinkrolls同一個系列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產品中,我們也能明顯的看出其豐富度上的不同。
9-11歲 學齡期
特點:向成人化發展、酷因素個性化、內容聚焦
9-11歲為學齡期,此階段的孩子已經渡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能夠抽象思考,具備了理解復雜場景的能力,開始對過于簡單的東西失去興趣。
色彩偏好:開始“脫幼化”
學習生活讓過去視覺和認知能力都有限的孩子,成長為具備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的少年。隨著自信心和知識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不再被當成小孩子對待,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樣”。
一方面是學習經驗與知識的積累,一方面是有意識的“成人化追求”,于是此階段孩子開始“脫幼化”,喜好逐漸轉向為對更加專業成熟的風格的欣賞。不再依靠鮮艷絢麗的色彩來維持注意力,甚至會對過于幼化的內容表現出厭惡。
就比如我們能很自然地被年畫鮮艷討喜的畫面所吸引,但對文人畫的欣賞和喜愛,則需要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才能體會其意境一樣。孩子色彩喜好的變化,也需要以逐漸成熟的心理為基礎。
豐富度:兩個走向 -追求簡潔、追求視覺
認知能力
有意注意的能力基本發展完善,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被動學習往主動學習轉變。
視覺能力
視覺辨別與分析能力基本達到正常穩定,可辨認光譜中的全部色相,區分色彩明度,與成年人趨同。
此階段的孩子認知和學習效率有了顯著提高,對APP產品已經比較熟悉,不再只局限于專為兒童設計的產品,而開始拓展更多市面上流行的產品,追求“酷”體驗。豐富度上不再體現為單一標準,而出現了不同需求,既能接受簡潔專注的信息呈現,也為華麗炫酷的視覺表現所吸引,需要我們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做分析判斷。
雖然都是兒童產品,但在孩子身心的快速發展的過車中,不同年齡段又各有其特點。為了做到更符合該年齡段的特征,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研究,不能一概而論。
劃重點
- 0-5歲學齡前兒童,偏好自然明快的色彩,應注意簡化以幫助兒童篩選信息。
- 6-8歲學齡初期兒童,色彩偏好上應考慮性別因素,并有一定豐富度以保持強吸引力。
- 9-11歲學齡期兒童,色彩偏好開始“脫幼化”,簡潔和豐富都可接受,更加接近于成人。
參考文獻:
- 《兒童心理學手冊》第六版
- 《圖解設計心理學》
-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
- 《適應兒童用戶特征的圖形化交互界面設計》
- 《數字時代兒童產品設計》
- 《基于視知覺理論的3-6歲兒童教育類應用軟件分析與設計》
- 《藝術與視知覺》
作者:焱小玖,公眾號:海鹽社
本文由 @焱小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在一個行業要不斷深入的拓展這個行業的知識
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