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S倉管系統:補貨功能

6 評論 15457 瀏覽 101 收藏 8 分鐘

WMS的主要功能是對倉庫內所有商品的運轉生態進行全面的追蹤,連接訂單管理系統,讓倉管人員隨時隨地了解倉庫當下最新庫存數據。本文按照補貨的流程順序,帶我們了解了補貨的基本邏輯,一起來看看~

前幾天剛好與人聊到了WMS的補貨功能,這塊在上上家做的比較透徹,借此做一個總結。

業務背景

傳統倉儲由于訂單量不大,以批進批出為主,對效率的要求不高,往往采取按單揀選、全場通揀的揀貨模式。這種模式下揀貨員在系統的指引下按單全場揀貨,行走路徑較長,揀貨效率較低。

電商往往訂單量大,且以批進零出為主,為了提升縮短揀貨路徑,提升揀貨效率,由此衍生了存揀分離模式。即存儲位只做存儲,不做零揀,揀選位只做揀選,不做大量存儲,基于水位由存儲區向零揀區補貨。這種模式下,揀貨員只需要在較小的區域內來回穿梭,大大減少了行走距離,降低了勞動強度,提升了訂單揀選效率。

適用場景

整體而言,存揀分離模式適用于出貨頻率較高、批進零出的場景。受限于庫位容量,采用存揀分離模式的SKU體積一般較小。

就倉庫形態而言,一般綜合類電商倉庫會基于ABC分析,只針對A類SKU設置零揀位。專業品類倉,則每個SKU均會設置。

傳統倉儲也有采用存揀分離模式的。采用這類模式的倉庫一般采用高架存儲,上層為存儲位,下層為揀選位。但這類更多是為了解決揀貨的便捷性問題,本質上還是全場通揀。

補貨任務基本邏輯

1. 基礎設置

為了系統能夠自動觸發從存儲區向揀選區補貨,我們需要提前建立

  1. SKU與零揀庫位的對應關系;
  2. 庫存水位上下限(Min,Max);

以上設置有兩種,

  1. SKU與零揀庫位一一對應,基于庫位設置庫存水位;
  2. 由于單個庫位容量限制,不足以滿足訂單揀選需要,此時往往采用SKU與庫位一對多,基于SKU設置庫存水位;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第二種的系統處理邏輯復雜,往往采用第一種形式。為了彌補第一種的不足,針對于超過單個揀選位庫存水位上限,允許從存儲區直接揀貨;

2. 補貨任務生成

(1)什么時候補-補貨任務觸發時機

補貨的觸發有三種情況:

  1. 正常補貨:基于設定的庫存水位,系統定時校驗庫存數量,當庫存數量低于設定的時,生成補貨任務;
  2. 緊急補貨:訂單分配時校驗庫存,當庫存數量小于訂單數量時,觸發緊急補貨任務;
  3. 主動補貨:補貨員在巡庫過程中發現庫存雖未低于庫存水位下限,但不足以滿足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揀貨需求,自主從存儲區向零揀區補貨。就系統處理而言,這一類往往直接采用移庫的形式進行,系統不生成補貨任務;

(2)補多少-補貨數量

正常補貨,補貨數量=庫存水位上限-當前庫存量;

針對緊急補貨,往往采用的是補貨數量=訂單數量+庫存水位上限-當前庫存量;

當然,由于部分SKU存在包裝層級問題,補貨時往往采取整箱/托補貨的形式進行,因此計算補貨數量時還需要進行包裝層級轉換;

(3)從哪里補-如何計算存儲位

從哪里補,本質是庫存分配問題。分配過程中主要考慮的周轉規則(先進先出、后進先出等等)、包裝層級(效率優先(不拆箱)、清空庫位(先清掉尾數))、庫位動線等,此處不累述;

(4)補到哪里去-零揀庫位計算

當SKU與庫位一對一時,直接找出SKU與庫位關聯關系即可。當SKU與庫位一對多時,則還需要考慮多個庫位的庫存數量。

(5)怎么補-補貨任務構成維度

經過前序4步,一條最基礎的元補貨任務已經生成。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除了傳統倉庫中高架庫位向下補的場景,一般基于補貨效率考量,會基于一定的規則對多個元補貨任務進行匯總打包,即一條補貨任務,包含多條元補貨任務(補貨任務明細);

前者我個人稱之為一段式補貨,即一個補貨任務只包含一個補貨任務明細,補貨下架與補貨上架在一條任務內完成;

后者我個人稱之為兩段式補貨,即一個補貨任務可以包含多個補貨任務明細,補貨下架與補貨上架分別執行。

3. 補貨任務執行

一般采用RF方式進行,系統會基于最優揀貨路徑進行庫位排序。補貨員依據系統提示進行掃描庫位與SKU補貨下架與上架。

在一段式的場景中,補貨下架后系統直接提示零揀區庫位。

在兩段式的場景中,第一段只執行補貨下架,第二段只執行補貨上架。兩段需通過補貨任務號/容器ID進行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兩段式場景中,由于實物堆疊、庫位布局差異,往往只能實現補貨下架揀貨路徑最優,而補貨上架則無法做到最優。

補貨功能設計:

其他:

  1. 本場景中揀貨任務執行是采用人工方式,若采用貨到人方式,只是任務執行的途徑與方式發生了變化,原理類似;
  2. 由于SKU ABC熱度是實時變化的,若要更加精確,需要定期基于ABC分類調整零揀區設置;

 

作者:Pershing,個人公眾號:倉配那些事兒

本文由 @Persh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正常補貨和緊急補貨生成規則拙見:
    1)從庫存管理中,存在很多出入庫存方式,例如用戶訂單、貨損回收等,這里揀貨庫存不足,觸發生成補貨任務,因為出入庫方式作為統一類型事件,便于業務抽離,定時任務更大意義更新實際補倉數據為主。
    2)緊急補貨策略,考慮訂單時間優先級、涉及商品的訂單數量,作為緊急機制算法;因為從正常補貨機制,已經產生了庫存不足事件,加急應該是有算法支持。
    3)MQ消息中間件管理消息通知,大量訂單并發問題,另外對后面補倉員路線規劃,時效性更強。

    來自廣東 回復
  2. 你好,有2個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請問下:
    (1)生成補貨任務之后,還未實際補貨,這時候如果庫位上的庫存還存在變動,是否繼續生成補貨;
    (2)生成的補貨任務是用什么最大還是最小值去進行補貨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知對錯,已經生成的補貨任務肯定是基于歷史銷售,預測銷售,周轉天數,在途,最大補貨量等計算的,這些因素綜合生成的補貨數據,肯定還是繼續生成的啊。

      回復
    2. 補貨算出多少就補多少,不牽扯當前零揀庫位庫存是否變化

      回復
  3. 摘果式、播種式分揀

    回復
    1. 個人的叫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我習慣叫摘果式、播種式揀選,跟快遞中的分撥分揀區分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