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復盤+案例拆解:APP評分功能如何做?
編輯導讀:回憶我們在使用一款app時,是不是收到過這樣一條突如其來的彈窗“請您對我們的app進行評價”?這時,普通用戶可能會一頭霧水,但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者,你有研究過背后的原由與邏輯嗎?本文作者對一次app評分功能的設計過程進行了復盤,供大家一同學習和參考。
一、起因
- 運營喵:唉,現在的商店維護成本高居不下,如果有什么辦法省錢就好了o(╥﹏╥)o
- 產品汪:商店維護成本?遇到什么問題啦?
- 運營喵:害,是這樣的,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廣告投放轉化率,應用在各個商店的評分必須保持比較高的水平,至少得在4分以上吧。但是你也知道,用戶總是喜歡來抱怨不滿、打差評,所以我們只好找人工刷五星了,成本從一條1元至10元不等,真的很貴呀!
- 產品汪:這樣??!那我想想辦法能不能解決吧…..
沒錯,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商店評分數存在水分,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了,如果不加控制,就會出現前段時間釘釘被小學生打到1星的慘案…..而刷量的成本高昂,對中小公司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如何從產品上提供幫助呢?這時,我聯想到了之前從朋友那里聽說的脈脈的內部案例——利用app評分功能,邀請用戶評分,一次性給其帶來上千條好評。那么,這樣的方法是否能為我司所用呢?我與運營、技術一起協商后,考慮到了兩條風險性:
- 是否真的能保證用戶給好評呢?如果反倒引起用戶的反感,直接留下差評,豈不是得不償失?
- 是否會影響app的留存率?畢竟是從產品外跳至商店,如果反倒使用戶跳出流失了,損失就大了
面對這些未知問題,我決定先采用MVP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再決定是否作為常規功能推行。
二、競品調研
1. 功能調研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技術上有兩種評分彈窗可以選擇:
- 渠道官方自帶的功能,我們可以直接接入其API,無論是安卓還是ios都有自己的現成方案;
- 開發自己的評分彈窗,滿足業務的個性化需求。
他們各自有以下優勢和劣勢:
官方彈窗:無法調整彈窗的文案、UI界面、功能邏輯,只能采取官方的樣式;無法獲取彈窗上用戶的操作數據;用戶可直接在彈窗上進行打分傳回商店,而無需跳轉,轉化率高
自己開發的彈窗:可以修改彈窗的文案、UI界面、自行設計功能邏輯;可以自行埋點,得到用戶實際行為數據;用戶不可直接打分,而是需要外跳商店進行評論,轉化率較低
我們選擇的是后者,因為考慮到第一點風險性,不希望差評用戶能夠直接對我們的app打分,而是在彈窗上做一層過濾,具體方案見下文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采用獎勵誘導的形式邀請好評,這是應用渠道不能容忍的,一旦被發現可能會被下架處理
2. 案例拆解
功能規劃之初,我對市面上的一些頭部產品進行了調研,運氣比較好的是都接收到了彈窗。因為基本都是一次性彈窗,也只有一次參與的機會,所以以下案例都是十分的稀有~
扇貝單詞、豆瓣、小紅書評分界面
拆解了幾個案例之后,其實功能邏輯已經初見端倪了。很明顯,我調研的幾款產品都采用了后者,即是設計自己的彈窗界面。一旦彈出,用戶有三種操作可以選擇其一,即是選擇好評、選擇差評、以及關閉彈窗。
這時候為了防止上述的第一點風險,大家都默契(雞賊)地對好評、差評設計了不同的操作邏輯:當用戶選擇好評時,跳轉至app商店評分頁;當用戶選擇差評時,不跳轉而是進入下一個彈窗,并且沒有返回的機會。不得不說,這樣確實能夠過濾掉一部分差評用戶,阻止他們進一步前往應用商店
以微博在小米商店為例
那么該如何處理這部分差評用戶呢?實際上,如果能從這些不滿的用戶反饋里,獲取值得參考的有效信息,價值也是非常大的。不同于微博,讓用戶直接將差評反饋作為一條微博發送,我們最開始想到兩種方案:
- 跳轉至在線客服頁面反饋問題
- 跳轉至客服工單頁面留言
最后這兩種都沒有采納,一是因為擔心在線客服的應答壓力激增,無法及時回復反而使用戶更加不滿,二是同樣的留言功能,與其加載跳轉至另一個頁面,增加轉化率,倒不如直接進入下一個彈窗,讓用戶的使用流程更加流暢。于是最終我們單獨做了一個差評留言彈窗,用戶可直接輸入意見反饋,原型見下圖
app評分交互原型
三條用戶路徑:
- 接收評分彈窗→選擇好評→跳轉應用商店→打分
- 接受評分彈窗→選擇差評→填寫意見反饋→提交
- 接受評分彈窗→關閉
當然,當你的產品本身已有內置反饋功能時,也可直接使用,例如招商銀行。但別忘了加上渠道識別,用于區分反饋是從評分功能而來。
招商銀行的差評反饋界面為“設置”中已有功能
三、細節打磨
實際上,能從案例拆解中得出的結論已經在上述文字中詳述了,但實際操作起來,會發現魔鬼都藏在細節里,需要自己在執行過程中反復摸索——提出猜想、驗證猜想、迭代優化,因為認識真理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并非直線。
1. UI界面設計
雖然沒有接入官方的API,但是不代表不可以設計為官方風格以假亂真
下面是我用安卓手機測試彈出的界面,可以看出微博、豆瓣、招商銀行均采用了ios風格的設計,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將安卓與ios統一用了一套UI;而網易郵箱大師、扇貝單詞、小紅書則是個性化設計,但總體上說,以簡約風格為優
我采用的是前者、類似官方的UI設計,是基于對用戶心理的揣摩:生硬的風格在一款app中略顯突兀,反倒能吸引用戶注意力,并且讓用戶誤以為是官方彈出,從而認真思考作答
UI風格列舉
2. 彈出時刻
可以這么說,評分彈出的時刻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為了讓更多用戶留下好評,我們應該盡量選擇在用戶情緒的“爽點”彈出,從增長黑客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找aha moment的過程:哪一個時刻,最能讓用戶感知到你的產品的核心價值?
跟運營討論之后,了解到用戶在早期的好評度普遍高于后期,于是我們在早期的眾多打點中選中了幾個行為事件作為測試節點,分別設置一定概率隨機彈出其中之一,作為A/B測試進行對照,以便找到這個好評度最高的節點
在我的調研中發現,各家app同樣遵循這個邏輯:搜狗輸入法的彈出節點是,當用戶完成更換第一個皮膚;小紅書的彈出節點是,當用戶完成收藏第一篇筆記
3. 彈出對象
如果你是一個小體量級產品,你可以直接對所有用戶進行彈出,但如果你是一個上百萬、千萬、億級的用戶體量的產品,一定建議從灰度測試開始做起,甚至配合用戶標簽從更精細的維度篩選出滿足條件的部分用戶彈出
另外,如果你限定了一個用戶的彈出次數,例如只對一個用戶彈出一次,那么你還需要考慮如何標識單一用戶——同一設備下多個賬號是否重新計數?同一賬號下多個設備是否重新計數?都是需要決策的問題
4. 彈出文案
引導性文案簡單精煉即可,無需過于復雜,語氣也切勿生硬,引起用戶反感。如果想做得更加精細,可結合彈出時刻,設置場景化的文案
5. 后臺配置化搭建
為了達到實時控制此功能的目的,我們為此開發了相應的后臺,一方面是為了可以實時打開、關閉此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做A/B測試,實時更改彈出事件以及文案
四、量化收益
功能落地執行前,應該清楚的知道本次項目的目標,以及如何量化衡量是否達到目標。對于app評分功能來說,我們的目的有兩個:
- 目的一:提高我們的應用自然好評率,至少提高10%
- 目的二:收集盡量多、高質量的意見反饋
因此,彈窗界面的埋點必不可缺,同時,也要密切觀察應用商店的評分動態,判斷是否有正向的變化趨勢
1. 埋點數據
已知三條完整用戶路徑:
- 接收評分彈窗→選擇好評→跳轉應用商店→打分
- 接受評分彈窗→選擇差評→填寫意見反饋→提交
- 接受評分彈窗→關閉
為了得到路徑中每一環節的轉化率,你需要依次對每一個操作進行埋點,便于上線后觀察其中的問題,作為優化依據
例如,我們在MVP時發現用戶的意見反饋意愿不高,大比例用戶會在此環節關閉彈窗,或者留下亂七八糟的字符,不做認真回答。對此,我們在正式上線后添加了快捷tag的功能,用戶可直接選擇填入到輸入框里,降低填寫成本。優化后,反饋內容質量果然提高了,其中更不乏有效建議
另一個發現是,我原以為關閉彈窗的用戶會是絕大多數,因為我自己從來都是無條件關閉的…..但結果卻出乎意料,有近半數的用戶未關閉,而是參與了評價,可以看出,用戶還是沒有那么反感的
2. 應用評分效果
前面也提到了,評分功能只能做邀請用戶打分的橋梁,實際用戶進入商店是否打分、打了幾分,我們是無法直接獲取的,只能通過開發者后臺進行統計觀察,也就是我一開篇所提到的第一點風險性
為了驗證是否達到提高好評率的目的,我們在MVP階段觀察了一個月的數據,發現功能上線后:
- 評分總量遠高于平時的自然流量
- 評分占比中,五星、四星占比明顯提升,之和(好評率)從40%提升至80%,而一、二、三星占比下降,之和(差評率)降至20%;
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也就是說,功能上線后評分高于沒有此功能時的自然評分,第一點風險性是多慮了。
試想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只有不滿的時候才會去主動吐槽?而app評分功能可以引導一部分好評用戶來評分,避免低分極端化。至于具體能夠提高幾分?是夠能否完全取代刷量?這與產品自身好評度有著密切聯系,并且涉及到app store等渠道商的評分機制,存在復雜的加權平均算法,就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了
3. 驗證是否影響留存率
實際上,風險二也是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因為一旦用戶選擇好評,跳轉商店是一種跳出,不好預判是否會導致用戶流失,這也是需要先進行MVP的主要原因
以微博為例,假設以“用戶發布成功第一條原創微博”為彈出節點,那么彈出的一定是新用戶。所以如果粗略地看產品整體的留存率是否下降,其實無法得出確切結論。那么又該如何分析呢?
這時候可能我們會想到,只對新用戶的留存率進行觀察,也就是彈出和未彈出的新用戶進行對比。那么結合灰度測試,拉出了兩組用戶的數據,又會發現:彈出的新用戶留存竟比未彈出的新用戶還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彈出的用戶”已暗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即是這部分已經留存到了“發布第一條原創微博”,而“未彈出的用戶”則是包含了在發布第一條原創微博前就流失的用戶,自然留存率更低
所以為了達到我們的對比目的,應該將對照組設置為”發布第一條原創微博且有接收的用戶”vs“發布第一條原創微博且未接收的用戶”,得到app評分對留存的影響
經過這樣的對比,終于得到了比較準確的結論——大概有1-2%的浮動,還算正常范圍,所以風險二的結論是,app評分對留存影響較小,可忽略
五、寫在最后
作為一名新人PM,沒想到一個看似小小的功能背后,卻有著許多難以預料的坑、刷新認知的用戶洞察,看來還需要繼續努力呀!不過也讓我意識到,功能不在于多復雜,而在于對需求的準確理解和切入
也要感謝本次項目中領導同事們的信任和朋友的幫助,沒有你們,我可能沒有勇氣把一個idea最終實施落地,love ya~
如果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在做好一款產品之余,不妨讓app評分功能為你的產品錦上添花,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作者:人間練習生,一只成長中的產品汪;公眾號:人間練習生
本文由 @人間練習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肥腸不錯哦~
感謝分享
感謝分享,實用落地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