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步驟,簡單說下我的產品設計方法論
寫篇文章來總結下自己慣用的產品設計方法,算是對過去一年多產品生涯的一個總結吧。
具體來說,設計產品這件小事,我會分為5個步驟:
繪模型——描需求——搭框架——定流程——摳細節
接下來,將每個環節進行拆解,講講該環節下要做的事項和具體產出物。
一、繪模型
什么是模型?
通俗地來說,所謂模型就是如果你好不容易搭建了一個團隊要出去創業,找投資人拿錢,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寫一份商業計劃書,來跟那些精明的VC進行項目闡述,而商業計劃書所包含的內容,大致就可以理解為你所構思產品的模型。
那我們來看看,一份合格的商業計劃書到底要包含哪些東西。
下圖是《精益創業》這本書里面的精益畫布,可供參考:
精益畫布
當然,我們也可以試著把這幅圖進行簡化,繪畫模型之前的三個前提:
- 從市場來看:你進入的這個市場是否處于高速增長期,在未來的3-5年是否有足夠的發展前景;
- 從用戶來看:產品的目標用戶是哪群人?他們都有什么特征?典型的使用場景是什么樣的?他們的痛點又是什么?
- 從競品來看:該市場是否有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功能和體驗如何?是否還有競爭對手未滿足的用戶痛點可供產品進行差異化?
想好了這三個前提,接下來可以想想我提供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可以解決用戶的痛點,產品的定位是什么樣的,能否用一句話進行表達?這樣一個產品它的商業模式大致是什么樣的,是否有好的運營、營銷推廣手段可以在產品設計之初就進行融入,讓產品自發的獲得快速增長?
具體產出物:一份合格的商業計劃書,其實就已經涵蓋了我所要表達的上述一切。
二、描需求
寫完商業計劃書,并不意味著你你就能拿到風投的毛爺爺了,作為立志要改變世界的你,必須要明白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要開始從抽象的模型,落地到具體的需求了。
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篩選需求。
如何采集需求
用戶研究的四種方法
這是網上大家都看過的一副圖,我這邊就直接拿過來了。
不過,我做用戶研究,一般就用三種方法:
- 用戶訪談:和典型用戶聊聊,確認這個需求確實存在;
- 調查問卷:根據用戶訪談的結果,去設計一些問卷問題和指標,讓用戶需求能夠量化起來;
- 競品分析:說白了,就是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做了哪些功能,他們為什么做這些功能,對應了用戶的什么使用場景,解決了用戶的什么問題;
分析、篩選需求:
分析需求和篩選需求,基本會同步進行,還是拋一張圖:
分析&篩選需求
相信看到這張圖,大家什么都明白了吧,我就不多言了。
具體產出物:可以是一份功能需求列表,也可以是一份尚未梳理的需求腦圖。
三、搭框架
有了一堆雜亂的需求,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梳理一個適合產品定位的產品架構,這就好比你去建筑一幢大樓,必定是先搭建好大廈的骨架,然后再循序漸進地往里填充東西。
好的產品架構,可以支撐產品走的更遠,我們來看看微信的產品架構:
微信的產品架構
微信這款國民級別的產品,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產品架構,我們來具體解析一下:
- 微信:一個聊天列表,將所有的通訊記錄列在上面,包含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人與物進行的對話、物與物之間的對話,任何兩個實體之間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流,這才是真正的萬物互聯;
- 通訊錄:所有好友及公眾號的名單列表,以及相關的增刪改查操作等,這就好比你和世界對話的入口,你要找某個人或物體進行信息交流,必定先得找到這個人才行;
- 發現:光是“發現”這兩個字就已經抽象到極致,點擊進去,你會發現即使出現個微信直播你都不會覺得很驚奇,因為這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發現”么,讓你不斷地發現新鮮事物;
- 我:將一切與我有關的事物關聯在一起,我的相冊、我的錢包、我的表情、卡券等等,這么一看,好像微信還真是一個生活方式??;
你會發現,微信的產品架構基本沒有進行過更改,以至于后面它的每次更新,你都幾乎感覺不到它哪里做了大的升級和變動,這就是優秀產品架構的力量,在很早的時候就預見了未來,并且為此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具體產出物:一份產品架構腦圖,再補充一句,好的產品架構要具備的幾個特征:易用性、穩定性、可擴展性。
四、定流程
產品架構搭建好了,我們就要開始去設計產品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流程了。
其實,梳理產品的流程,就是一次對產品業務、產品目標用戶、使用場景、用戶目標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舉個簡單的例子:移動支付已經有它自己非常成熟的業務流程了,可是微信團隊在設計微信支付的時候并沒有嚴格按照支付寶的產品設計流程來走,而是自己簡化了很多地方,例如早期支付寶做手機支付需要用戶記住很復雜的密碼,而微信覺得密碼就應該像銀行卡那樣只要6位,根本不需要那么復雜。另外,微信支付在輸入密碼后,也不需要點擊“確認”按鈕,在手機端支付流程做了大大地簡化。
事實證明,微信的流程更加符合優秀設計的定義。
具體產出物:產品流程圖,具體用什么形式展現我覺得并不重要。
五、摳細節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畫原型了,哈哈,這是我作為一枚PM,一天最開心的時光。
產品原型的設計,表面來看似乎拼的是你工具的使用熟練度和審美能力,更深層次地挖掘,其實拼的是你對使用場景及產品、業務目標的理解。
當然,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平時自己研究和體驗的產品越多,在你大腦記憶庫里的交互設計稿就越豐富,同一個用戶使用場景,你有時候可以想起三四套解決方案來進行處理,乃至有時候創作欲、靈感爆發,你還可以自己自創一套獨特的交互設計。
這里分享兩個設計原則:
- 簡單:盡量一個頁面就表達一個主題,實在不行,則退而求其次,做到一個頁面有且只有一個主要的主題;
- 以用戶為中心: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多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思考,多做可用性測試,哪里設計不合理的,及時進行修改;
具體產出物:產品原型圖,任何原型設計工具均可,白紙一張,鉛筆畫好也可以。
最后的總結
大致說來,任何方法論都有它適用的場景,本篇也不例外。
作者:壹百度(微信號ljlstc213),在線教育企業服務領域產品經理,創業公司Team Leader。1年半互聯網產品設計經驗,常常自詡是文藝青年和極客青年的結合體,在宅與不宅之間可以自由切換,曾主導多款重量級產品的產品策劃和設計工作。
本文由 @壹百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少了產品邏輯…
產品就是為了需求而生的,一個好的需求加上資本和執行力才能成為產品
從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層架構來看 文章里面的 結構層 和 框架層 進行了對調。
總結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圖都打不開啊
我這邊現在都能看到圖片,你可以多刷幾遍試試
還是不行……
可以了。
歐了,多謝多謝
1024 圖掛了。。。
已經修復了。
主體流程沒問題,但是細節還是很大問題,比如用戶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包括競品分析。用戶研究是找需求的,而競品分析是研究對手如何把需求轉換為功能。得到功能就得先有自己的功能,然后根據需求把功能進行排列組合形成信息架構,就是用戶更容易理解的界面框架。少年還需多讀書。
你確定你說的就100%對了?大家相互探討,而不是在這顯示你的高姿態
對于小白的太有用了,謝謝